新思想、新事物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去找答案,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般说来,大多数院校的教育成果却与此恰恰相反。不可否认,这是一般人想要的平庸的教育,却根本无法教育出天才。
在现实中,我们会感觉到,人生就像一门功课,我们必须不断地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个问题会影响我们的整个生命,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去思索。教育是人生的一项基础课题,在生活中它能够引起我们对许多问题的思索。
古今中外,古希腊人对教育是很重视的。柏拉图一直坚信,在一个新的社会,要想提高道德观点与知识水准,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力量。
在他记述的理想国里,他利用苏格拉底的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不管做什么事,尤其是一些环环相扣的事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整件事情能否顺利解决的基础,对事情的后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不论是由于道德或宗教,还是由于经济等原因而引起的争斗与矛盾,探究其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源,无一不是因为人们对欲望的贪婪与无休止的追求。
与容易满足的人比较,总有一些特别有精力的人为了使自己的私欲不断地得到满足,便发动各种各样的争夺与战争。从实质上说,早期社会孕育出来的物质文明就是民族特殊教育的结果。
以此推断,不同的民族教育便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教育与该国的社会特征与上层建筑有密切的联系。国家的整体面貌则是该国教育的一个体现。
比如,不同的国家也会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古罗马人非常粗犷、健硕、因循守旧;古希腊人则相对唯美,对一切事物都富有热情;可是相对于这两个国家,东方古国则更加注重王位与权力。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少了那份宁静与祥和,更多的则是喧闹和利益。 从本质上说,因为各个国家的基本教育不同,导致公民之间的差异。或者可以说,教育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形成。
每个人就像黏土一样在做陶的人的手中被弄来弄去,社会的基本教育造就了人们的社会心理。而社会的追求、理想等则构成了社会模型。
那么,谁会有打造模型的能力呢?
无疑,正是每个孩子的父亲母亲。孩子就像黏土,而父母就像做陶器的人。因此,孩子的性格与未来的命运被牢牢地攥在父母手中。
由此可见,父母的道德观念、政治观点以及行为习惯等严重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国家未来的希望就在每一位父母的手中,不容轻视。
可是,父母总是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点以及现实的标准去评判是与非、对与错,而且一直用这些方式引导着孩子,孩子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方法行事。父母已有的教育模式来自于自己受到的教育,而无形之中又影响到自己孩子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联系也是如此,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在希腊有过一位叫作地米斯托克利的军事家,曾经一度,他的言行被公认为具有希腊的典型气质。他曾经说过,希腊的最高权力都是被他的儿子牢牢掌控在手中的,不为别的,正是因为希腊被雅典控制着,而他掌控着雅典,他的妻子控制着他,而他的妻子却由他的儿子控制着。
通过这段看似嘲讽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平时人们公认的事实,即孩子是世界的希望。
那归根到底又是谁来掌握着孩子呢?显然,是孩子的父母、家庭,还有就是在小时候照顾他们并给他们深刻影响的人。P2-3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也让哈佛大学的校长柯兰特拍手称赞,他曾诜“我建议全世界的父母都读一读《俗物与天才》,我希望在哈佛出现的全是小塞德兹这样的天才。”
事实上,翻开这本书,就能看到本书最直接的观点:孩子是天才还是俗物,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主要看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
对于父母和社会而言,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加优秀的素质和品德。
可是,面对智力平平的孩子,许多父母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是天才。但是,将孩子的行为表现作为判断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
《俗物与天才》的作者鲍里斯·塞德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塞德兹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塞德兹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原本拥有天才潜质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沦为俗物,这让他心痛不已。
为了纠正“天才遗传论”这种错误的认识,也为了让父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塞德兹写下了著名的教育学论著——《俗物与天才》。
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争相传阅、讨论,惊叹于一个个鞭辟入里、深刻可行的教育理念,并将此书奉为教育孩子的“圣经”。
塞德兹认为,盲目地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矩,让孩子生活在充满各种规律、戒条的环境中,各种行动都会受到压抑,这样只会培养出循规蹈矩、没有自己思想的俗物。
正是教育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天才与俗物之间的不同。父母要帮助孩子开启智慧,观察、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爱好,让他热爱知识。
一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热情,不用父母督促,孩子就能因为这份热情持续不断地学习,并且乐在其中。
可以说,这样的孩子都是天才,事实上,查看关于伟人或成功人士的记录、传记等,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都归功于教育。
塞德兹研究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并在对儿子小塞德兹的教育中进行实践。同时,他将自己对心理学的研究也融入其中,发展了一套更加完备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法。
正是在这种方法的培养下,小塞德兹的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成了闻名世界的小天才,在11岁时,他就考入了世界知名高校——哈佛大学。
《俗物与天才》正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在本书前半部分,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我们由此得知:一个孩子,即使天赋极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他的天赋也会渐渐消失;同样的,一个普通孩子,如果可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也能成为一个天才。
时至今日,书中提到的一些教育误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纠正,但仍有许多教育错误没有得到改正,这些错误在很多父母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即使到了今天,本书仍在发挥强大的作用。
为了给广大父母以启迪,让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我们重新编译了此书。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采用了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避免了枯燥无趣,使可读性大大增强。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孩子是成为俗物还是天才,全看父母提供怎样的教育环境,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希望阅读本书后,父母能从中找到解决教育困惑的答案,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天才。
《俗物与天才》的作者鲍里斯·塞德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塞德兹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塞德兹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原本拥有天才潜质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沦为俗物,这让他心痛不已。
为了纠正“天才遗传论”这种错误的认识,也为了让父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塞德兹写下了著名的教育学论著——《经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我们再看一下古希腊,他们拥有那么多的天才和优秀的文化,但是,最终他们还是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这到底是为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他们自己本身腐朽的官僚制度和神学纪律。在这样的制度下,在这样的风气下,古希腊的无数天才被扼杀了,而最终,古希腊也难逃被灭亡的厄运。
《俗物与天才》的作者鲍里斯·塞德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塞德兹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