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释迦牟尼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琳//李正荣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深入剖析释迦牟尼作为人和作为佛祖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读者以爱与慧。80多个独立的精彩故事连缀在一起,完整再现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引领读者感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全书2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壁画、建筑等,与文字交相辉映,使读者可以立体、具象地了解佛教的文化和艺术。

全书以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多角度解读佛教文化,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同时,本书通过科学简明的编写体例、流畅生动的叙述文字、丰富精美的图片和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目录

第一章 觉者的降生

 第一节 蓝毗尼的清晨

天佑圣国

祈求圣子

慈母离世

 第二节 佛花盛开

出生吉象

仙人预言

第二章 尘世中成长

 第一节 童年与少年

锦绣童年

延师讲学

演习武艺

诸王角力

掷象成坑

 第二节 思索和探问

生母何在

生死何在

命运何在

 第三节 面对世间责任

婚姻的束缚

爱情的诱惑

责任的诱惑

享乐的诱惑

第三章 太于弃荣华

 第一节 认识无常,舍弃王位

老、病、死、沙门

决意远离凡俗

离开迦毗罗卫

剃除三千烦恼丝

别离苦

 第二节 追寻无上正法

寻仙论道

劝请太子

拜访二仙

第四章 证悟大智慧

 第一节 誓证大道

空山余音

六年苦修

食用乳糜

濯衣沐浴

菩提树下端坐

 第二节 降魔

魔王震惊

魔女诱惑

与魔交战

魔军大败

 第三节 证得菩提道果

悟通六道

成就正觉

诸天赞贺

请佛讲法

天王献钵

第五章 世尊亲传法

 第一节 于红尘中度化众生

初次讲道

度化富楼那

迷惘中的那罗陀

仙人求度

耶舍得度

顿悟的父亲

度化迦叶

兄弟皈依

竹林精舍

双贤投佛

大迦叶求度

假孕谤佛

须达见佛

祗园精舍

 第二节 法雨洒故国

十二年来的思念

返回故国

恍如隔世

优波离出家

天界和地狱之间

金色莲花的因缘

姨母求度

 第三节 在罪业中传播救赎之道

度跋陀女

提婆达多的诡计

慈悲与阴谋

未生怨

领略神威

救赎之道

月光谏父

申日开悟

贫公求度

老人出家

吝啬的果报

救度贼人

目连救母

小儿施土

不灭的灯

第六章 佛法在世问

 第一节 送别父王

“他知道我的思念”

在佛陀的目光中辞世

为父抬棺

 第二节 涅槃前的嘱托

难忘母恩

法华妙典

传法迦叶

平静的嘱托

请佛住世

最后垂训

舍利弗离世

 第三节 涅槃

佛陀涅粲

母亲的哀思

圣火焚圣躯

 第四节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如是我闻

专题导读

 寻访释迦牟尼故迹

 见证佛舍利

 佛祖十大弟子

 佛的世界

试读章节

小太子一诞生就有一位宫女从园中走出,欢欣喜悦地向在园外等候的大臣汇报说“夫人生下一位太子,请您马上回去向国王禀奏这件喜事吧。”这位大臣立刻掉转马头,像风一样疾驰回王宫汇报,还没有见到国王,他就先敲打起象征欢喜的鼓。净饭王在大殿之上正与大臣们商议国事,忽然听到欢喜鼓的鼓声,国王惊讶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大臣回答说:“大王的夫人生下了一位太子,形象好似天人,并且释放广大的光明。”净饭王听到太子降生的消息十分高兴,立刻赶往园中看望太子和摩耶夫人。出生的太子安详可爱,净饭王将太子抱在怀里喜极而泣。他想:“神明赐给我这样优秀的孩子,真是我莫大的福气。太子进入城池的时候,我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辇舆才符合太子的身份,不致辱没神明呢?”当时毗首羯摩天的天神变作由七宝合成的辇舆,四大天王各自变化自己的身体,都变成年纪幼小、头上带有螺旋式发髻、相貌端正、讨人喜欢的人,亲自抬着太子的宝舆行走。净饭王命令所有童子身穿黄色衣服,左手拿金瓶,右手握宝杖,在太子前面辅佐而行。又有无量诸天的玉女各自手持诸天由各色宝物合成的香炉,里面焚烧种种微妙的香料来供养太子,引导队伍向王宫行进。净饭王多年心愿得以实现,他笑逐颜开、欣喜万分,传旨举国欢庆、朝野共贺,迦毗罗卫国全体国民开始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同时净饭王还进行全国大赦,赦免国内的犯人,释放囚禁的飞禽走兽,布施婆罗门,重新修整天寺和神的庙堂,为太子祈祷,使他获得最大的福报。

但令人担忧的是,摩耶夫人自从生下小太子后一直很虚弱,她静静地躺在象牙床上一句话也说不出。产后第三天,摩耶夫人忽然浑身寒冷,发起烧来,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净饭王得知后匆忙召来御医,急切地守在摩耶夫人身边。看着妻子消瘦的面颊,憔悴的神色,他心痛不已。本来爱子诞生,正是合家欢庆的时候,但是夫人病重,净饭王欢快的心情消失无踪。御医进宫来,参见过国王,立即开始为摩耶夫人诊病。他告诉国王,夫人的病来势凶猛,恐怕有生命危险。御医竭尽全力用最珍贵的草药煎制汤药,让摩耶夫人喝下,祈求神明保佑这位带来吉祥太子的母亲,给予她福寿绵长的命运。服过药的摩耶夫人暂时好转,沉沉地睡去。净饭王站在庭院中,耳边还传来人们欢庆太子诞生的鼓乐声,身后的帐幔中最爱的妻子身染重病,还来不及好好体味天降爱子的欢喜,别离的悲哀就立刻袭来。悲喜交加中,爱子和摩耶夫人的脸庞交织在一起,不知是喜是悲的泪水在无人处顺着脸颊悄然滴落。悉达多诞生后第六天的黄昏,落日的余晖渐远渐逝,被日光涂成金色的宫殿屋脊渐渐沉入黑暗中。摩耶夫人再度昏迷不醒,御医也束手无策。整整一夜,净饭王伴随着妻子,祈求神明的恩泽,与掌管生死的神灵争夺,希望摩耶夫人最后可以逃脱残酷的命运。

黎明到来,曙光照亮床前的帷帐,悄悄爬上摩耶夫人消瘦的脸庞,掠过她紧闭的双眼。在净饭王的呼唤下,夫人微微睁开双眼,醒了过来。“陛下,我……要蒙神明的恩诏……去另一个世界了。我想……再看看我的悉达多。”摩耶夫人费力地说出最后的请求。净饭王含泪命人将酣睡未醒的小太子抱到夫人床前,摩耶夫人最后看了一眼心爱的儿子,便永远地闭上了她美丽慈爱的眼睛,不再醒来。

这一天刚刚是悉达多出生后第七天。净饭王多年来向神明祈求得到吉祥的太子,却在转瞬间失去了二十年相濡以沫的爱妻,尚未享受家庭美满的天伦之乐,生死永隔便打碎幸福的梦。初生的婴孩失去了慈祥的母亲,国王失去了挚爱的王后。净饭王顿足痛哭、泪眼婆娑,哀伤不已,他拉着爱妻的手千呼万唤却也唤不回摩耶夫人。王公大臣们回忆起王后的端庄高贵,纷纷唏嘘感叹,人民念及王后的和善仁慈而伤心流泪。举行殡葬的那天,百姓沿途痛哭,整个迦毗罗卫城天低云垂,笼罩着沉痛和肃穆。净饭王得到摩耶夫人二十年的深沉挚爱,又在初得太子之时永远失去了这份爱。得与失之间,爱充满整个世界,在回忆中永存。P13-15

序言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诗,写的是佛。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诗小,意境却不小,反映出中国古代知识精英的一种文化胸襟和精神建构。

对佛(释迦牟尼)和他所创立的佛教,我们可以疏离,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影响。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指出:“这一件工作(指佛教研究),不管多么艰巨,是迟早非做不行的,而且早比迟要好,否则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1986年第10期《文史知识》)应该说,这样的论断并非耸人听闻,它是有充分的事实作根据的。

无论对释迦牟尼有何争议,他毕竟是一个思想者。他的思想,除佛教教义外,尚有不少可以被人们辩证吸收。如种无贵贱、众生平等的社会思想,就很可贵。释迦牟尼在居萨罗国作的一首偈颂,反映了这一思想:

不应问生处,

宜问其所行。

微木能生火,

卑贱生贤达。

毛泽东从政治家的角度,对释迦牟尼的社会思想也有所肯定:“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个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毛泽东与佛教》,王兴国著)

本书所讲述的释迦牟尼的故事,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有些是真实的历史,有些或许是虚构的,有些近似神话。考虑到佛教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奇异情节,为方便读者欣赏佛教艺术,本书也叙述了这类情节。尽管释迦牟尼的故事充满着传说色彩,但仍可以从中发现他的一些行迹,了解他的重要思想。

释迦牟尼的故事属于人类的重要故事之列。

本书编写时曾参考了许多著作,因本书并非学术性质,未能一一注明,在此特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因佛教文化比较博大,而本人学识尚浅,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最后,谨向作为思想者的释迦牟尼致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