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也有人说科学的发展和人文的研究失却了平衡,如何处理这项危机,备方面的有心人士都在竭尽所能的贡献其智慧和心力。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慧,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拈出“欣赏”二字作为枢纽,不仅欣赏国宝文物,而且洞澈华夏人生,正好是时代的解热剂和清凉散,同时也可作为开启艺术人生,培养欣赏灵眸的指引。
本书第一章是说“忙与闲”,忙是“欣赏”的大敌,一个人若拥有天下却忙得不可开交,那还谈什么欣赏和快乐?所以破除这项困惑,列为开宗明义第一。
接着是论中国文物上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感,证明这项美德,我国文化中由来体认已深,并不是什么舶来之品,用以增强我们的文化信心。
苏东坡文笔盖世,由假出真,对艺术及人生哲理多所启发,列为第三。
然后是骏马的美感,讨论一个美学上的问题,破除形似主义的浅陋,这是中西艺术的最高准则,不过我国历史更长渊源更深而已。
第五章则是论顾恺之的人生艺术和中国画上的传模移写,希望晋代大艺术家的生活轨范对1600年后的我们有点会心的启发。
第六章论中西艺术思想之异同,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大同和因时因地而制宜的小异,由此进而衍化出艺术上的五彩缤纷。
诗情·画意·哲思是为文学院的朋友而作,中国文人画之极诣亦最关丽之理想人生也,列为全系列之第七。
第八章则是对历史系的朋友而作,要以艺术品来立体的考证史实,有不少新资料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和错误。
花鸟画列为第九章,由花鸟画的启发而论人生的哲学境界。
墨竹画列之为第十章,由墨竹画而论人生的雅俗意境之不同。
第十一章论中国的书法,中国独有之艺术也,充满了象征及哲学意味,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平添不少体认与鼓舞!
第十二章论中国哲学及画学上的一项主要观念,天地之大德日生,中国绘画在此等处念念不忘。以此观念来观察现存的我国艺术品,有令人豁然开朗面目一新的抉发。
第十三章“秋风里的话”是论欣赏的层次,不论山川画图人生都可如此体认。是在多伦多时候,与长子李在其讨论之笔记,因和本系列之联系密切,特将他的这段笔记亦阑入本书之中。亦是一项谈助也。
第十四章是论我国之山水画,着重在其独特之造诣及人类对山川之真情感的流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中国文化深论及此。
第十五章是以林木之关为例说明欣赏之层次,人间最常见的体会对象也。
同样的手法,第十六章是欣赏石头之关。以木和石为例,其目的是在举一反三,人间万事万物,都可以一例而珍赏过去。
第十七章是论陶瓷。我国是陶瓷母邦,有不少珍品可供欣赏,亦有不少故事予人以无限启发,黄粱一梦就是在瓷枕之上所做的人生大梦也。
中国绘画讲究“笔墨”,第十八章就论线条,第十九章论墨色,皆对人生意境有多层次之启发。
廿章则是论所谓的道释画,最难得的是要从平凡的媒介中表达出超凡之神肖真情,欣赏者由此着眼,创造者由此致意,艺术之极诣也。
第廿一章是论生死,以我国滇西麽些族(即纳西族,下同)之象形文字经典中之故事,解说他们对于生死大问题的智慧答案,这是继宗教的崇高情操之后应有的文章之义。
最后一章是完结篇,说明了人间万事万物,不论其为鸟兽虫鱼,也不论其为林木花草……都可以用慧眼来“欣赏”。而且一加欣赏,都能化腐臭为神奇,点黑铁成黄金。程明道先生“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哲意歌咏,在这里正好移来作一个综合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