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昌硕书画鉴赏/读图时代收藏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赵辉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昌硕是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代宗师,诗、书、画、印均可盖世,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吴昌硕的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苍劲厚朴,饶有笔意。他的书法融合篆刻用笔,凝练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之气。他用篆籀的笔法作画,以深厚的篆刻、书法、诗文修养入画,形成了苍茫古厚、大气磅礴、自然稚拙的独特画风,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之风,令人耳目一新。

吴昌硕的艺术影响是深远的,众多现代绘画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傅抱石、李可染等,无不受到他的影响。本书通过鉴赏吴昌硕的书画作品,希望读者对吴昌硕的书画艺术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内容推荐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吴昌硕当之无愧为声震四海的一代宗师。他既是一位诗、书、画、印四绝的大家,又具有高洁正派的操守,可谓“五绝盖世”。他的弟子王个移曾有如此的概括:“人谓先生书过于画,诗过于书,篆刻过于诗,德行尤过于篆刻,盖有五绝也。”其中吴昌硕在绘画上的影响最大,但功夫最深的是书法,造诣最高的是篆刻,而诗文是他书画的思想源泉,并增强了书画印艺的表现内力。他的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又各有千秋,体现在作品中,形成气势磅礴、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吴昌硕的人品高于艺品,他以勤奋而内敛、朴实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艺术成为海派后人前赴后继的标的,驰誉海内外,影响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走向,历久弥馨。

吴昌硕的艺术道路先从学印开始,再学诗、书,后学画,最后将四者融会贯通。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深厚传统,并独立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在艺术上达到了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生活经验和绘画表现力的高度结合,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书中有画、印,且各有诗情意境。

吴昌硕用一生凝成的大量“笔墨”作品,是传诸后人的一份丰厚而珍贵的艺术瑰宝,是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吴昌硕书画鉴赏》尽可能从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和角度全面地阐发和呈现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使读者对他的艺术风格演变过程及艺术成就形成直观认识,共飨大师留下的诠释不尽的艺术经典。

目录

篆刻篇

 第一章 一耕夫来自田间——历程篇

一、与印不一日离

二、西泠印社中人

 第二章 不受束缚雕镌中——技法篇

一、篆刻朴古自金文

二、聚散离合总相宜

三、钝刀入石破鸿蒙

 第三章 自我作古空群雄——风格篇

一、浑厚拙朴见巧思

二、印款与代刻印说

书法篇

 第一章 积健为雄气撼人——技法篇

一、笔致如精铁蟠屈

二、奇书动似胸臆吐

 第二章 一鼓写破诸艺通——书体篇

一、直追篆籀通其微

二、隶临诸碑掺己意

三、楷行草书任自然

四、强抱篆隶作狂草

 第三章 活泼泼地饶精神——风格篇

一、蜾扁精神古籀碑

二、书中诗文有真意

绘画篇

 第一章 平生作画如作书——笔墨篇

一、用笔恣肆而沉穆

二、作画须凭一股气

三、拼取墨汁尽一斗

四、兴发胜饮真珠红

 第二章 奔放处不离法度——章法篇

一、布局章法以势胜

二、对角布局斜造势

三、赏心只有三两枝

四、苦铁画气不画形

 第三章 不薄今人爱古人——承传篇

一、与古为徒师众家

二、寓庸斋内老门生

三、亦师亦友任伯年

四、画之所贵贵存我

 第四章 苦铁道人梅知己——题材篇

一、戏为名花一写真

二、写人写心始通神

三、写山写水兴所至

 第五章 贵能深造求其通——风格篇

一、笔底尽绕金石气

二、梅花性命诗精神

三、诗书画印融一体

四、老缶衰年别有才

五、海上画派震四海

附录

 吴昌硕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吴昌硕除了在篆法和章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外,在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他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及一元审美的观念,在实践中,创造出独特的刀法,奏刀时冲切相结合,使刀如笔,且以钝刀硬入,大胆迅疾,一气呵成,不多加修饰。正所谓“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游刃殊从容。”(吴昌硕《刻印》诗)这种刀法使印文的线条粗实而有律动之美,丰富了其篆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在继承前人的冲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吴昌硕融众家所长,将冲、切刀法相结合,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刀法创新而多变。他将冲刀的猛利、爽劲与切刀的含蓄、朴厚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虚素》(图39)和《禅甓轩》(图40)这两方印是吴昌硕冲、切刀法结合的典型作品,也是正锋、偏锋刀法的综合体现。综观全印,刀法痛快淋漓,行刀驾轻就熟,一气呵成。所刻线条往往一边较光洁,一边较毛糙。“光”的一边应以冲刀法刻成,富有疾涩的节奏感。而毛的一边应以切刀法刻成,带有微曲的短线相接的痕迹。细而长的线条多用正锋入刀,粗而短的线条多用偏锋入刀。印文中两笔相接处或一刀而成的弧形之笔,明显可以看出偏锋刀法的效果。吴昌硕在篆刻创作中,不拘泥于已相当成熟的纯粹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故有程式,大胆地探索新刀法,成功地将冲、切等刀法融会一炉,使得印文有骨有肉,兼方带圆,刀趣横生。

作为明清篆刻刀法观念的核心,“印从书出”的观念开拓了以刀法来表达笔意的新发展。正如明代篆刻家、印论家朱简所说:“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吴昌硕的篆刻即在“印从书出”的刀法观念下,以刀法表达笔意为指归。他在刻印过程中对入刀的角度、运刀的速度和力度所决定的线条的气势与舒展,以及搭笔处的虚实、结字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安吉吴俊章》(图41)一印,为仿汉将军印章法,使刀如笔,虽细薄而道劲方折的线条,给人一种力度美。古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吴昌硕将书法熔于刀法之中,印文用“写”而非“描”,印证了他长期以来坚持的“印从书出”的观念。此印印面布白空虚,笔画之间距离相对较大,文字之间欹侧自然,尤其中间“吴俊”二字,左抑右侧,上提下伸,增添了全印的动感。印章右、下两边留红较多,极其生动地烘托了印文。其击边之法也表达了刻刀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任意斑剥,似无意而实有情。《任和尚》(图42)为1889年吴昌硕为任伯年所刻印章。此印细挺有致,平板中见变化。印文“任”字拉长,而“和尚”二字横向拉扁,首先从体式上形成对比。“和”字取繁体,意在造成与疏笔的“任”、“尚”字的繁简对比,强化其繁,以求鲜明。“和”字的“禾”部做这样的处理既不违反篆法,又与“任”字“亻”部有所不同,又与“尚”字上面两点呈弧形上翻相呼应,使这些圆笔与平横之笔形成了曲直对比。此印较多地运用了向背对称的圆曲线条,有同方向的,也有反方向的,有从上至下的排列,也有从左至右的排列,一组组点画的宽度、弧度有所不同,印文大体呈对称状态,新颖别致。众多的对比因素使印文处处见变化,整体布局又协调一致,温润和雅。与此同时,这些灵动多姿的线条减弱了古拙雄浑的韵味,但却不失端庄典雅的韵味与风貌。印中不露刀痕,有力度但很内含,可见刀法已经融入笔意。

“钝刀硬入”是吴昌硕篆刻刀法的一个最大特点。他刻印用的刀,与人不同是圆杆钝锋,以“钝刀硬入”,呈现着一种纯朴、苍劲、浑厚的气魄和趣味。他善于利用刀刃的角、腹部等,冲、披、削,随意由之,有时连预写的印稿也只是粉本而已。《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图43)是一方多字白文大印。而《我爱宁静》(图44)是一方白文印。从两方印章的边款可知两印均以“钝刀刻之”,而得拙意,故有“(缶翁)钝刀硬入之趣为前人所无”的评论。此二印气势磅礴,印文笔画粗实饱满,起止、搭笔和转折处没有棱角,刀痕较浅且无凌厉之势,章法紧密,辅之以残破,显出浑厚之风。这恰恰是秦汉古印因年深日久,水土侵蚀,自然风化而给人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残缺美的效果。吴昌硕正是吸收了这种特殊的效果,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以“钝刀硬入”作印,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P23-25

序言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吴昌硕当之无愧为声震四海的一代宗师。他既是一位诗、书、画、印四绝的大家,又具有高洁正派的操守,可谓“五绝盖世”。他的弟子王个移曾有如此的概括:“人谓先生书过于画,诗过于书,篆刻过于诗,德行尤过于篆刻,盖有五绝也。”其中吴昌硕在绘画上的影响最大,但功夫最深的是书法,造诣最高的是篆刻,而诗文是他书画的思想源泉,并增强了书画印艺的表现内力。他的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又各有千秋,体现在作品中,形成气势磅礴、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吴昌硕的人品高于艺品,他以勤奋而内敛、朴实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艺术成为海派后人前赴后继的标的,驰誉海内外,影响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走向,历久弥馨。

吴昌硕的艺术道路先从学印开始,再学诗、书,后学画,最后将四者融会贯通。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深厚传统,并独立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在艺术上达到了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生活经验和绘画表现力的高度结合,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书中有画、印,且各有诗情意境。

吴昌硕用一生凝成的大量“笔墨”作品,是传诸后人的一份丰厚而珍贵的艺术瑰宝,是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吴昌硕书画鉴赏》尽可能从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和角度全面地阐发和呈现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使读者对他的艺术风格演变过程及艺术成就形成直观认识,共飨大师留下的诠释不尽的艺术经典。

作者

2008年8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