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背叛,谋杀,投机,无处不在。战火四起,武夫当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再读此传(《陈庆之传》),为之神往。——毛泽东
书写中国历史上最真实的狼图腾,再现激荡时代下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狼性和铁血。
全程演绎隋朝前后百年兴衰风云,详细解密隋亡唐兴李家崛起的内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朝那些花花事儿(1战神的崛起)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宋文庆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阴谋,背叛,谋杀,投机,无处不在。战火四起,武夫当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再读此传(《陈庆之传》),为之神往。——毛泽东 书写中国历史上最真实的狼图腾,再现激荡时代下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狼性和铁血。 全程演绎隋朝前后百年兴衰风云,详细解密隋亡唐兴李家崛起的内幕。 内容推荐 北魏末年,皇室衰微,各地造反势力汹涌澎湃。地方豪强尔朱荣集团在乎定各地造反势力中迅速壮大,并培育了以后分裂北魏政权的几股势力,贺跋岳弟兄、高欢、独孤信、宇文泰、李虎、杨忠等风云人物同台登场。宣武帝驾崩走人,皇后胡灵荒淫混乱,毒杀亲子专权。尔朱荣以清君侧为名领军杀进洛阳,重立傀儡皇帝,实际掌控朝政。历史翻云覆雨,在经过精密安排后,傀儡皇帝亲手宰杀了一代枭雄尔朱荣,稍稍平静后的北魏朝廷迎来了最后的毁灭。尔朱荣军事集团瓦解,北魏政权在一群武夫手里先来个一分为二,即东魏西魏,再为北齐北周,最后由杨忠的儿子杨坚来收拾残局,隋朝来个大统一。隋朝在杨家没玩多久,江山由李虎的孙子来收拾,开拓出空前强盛的大唐帝国。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残酷的立子杀母 第二章 淫乱后官的胡太后 第三章 欢宴之后的政变 第四章 胡太后与大将的牵手 第五章 六镇大起义:民间的愤怒 第六章 怀朔:军神的故乡 第七章 怀朔与武川:战神的舞台 第八章 贺跋氏军事集团的起源 第九章 破六韩拔陵败亡 第十章 广阳王元深的悲惨下场 第十一章 尔朱荣的兴起 第十二章 “乱世邮差”高欢 第十三章 宫廷悲剧:胡太后鸩杀亲子 第十四章 愚蠢的胡太后被抛进河中 第十五章 尔朱荣大开杀戒 第十六章 尔朱荣逞威洛阳城 第十七章 阴谋与仇恨的阴云笼罩皇宫 第十八章 邺城之战葛荣败亡 第十九章 风雨飘摇中的北魏朝廷 第二十章 传奇儒将陈庆之 第二十一章 陈庆之北伐 第二十二章 军神对垒:尔朱荣大战陈庆之 第二十三章 白袍军中的俘虏杨忠 第二十四章 贺跋岳军团扎根关陇 第二十五章 傀儡皇帝腰里藏刀,战神殒命 第二十六章 能干的傀儡皇帝身死武夫 第二十七章 武夫控制的天下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时代的鸿门宴 第二十九章 高欢秣马厉兵崛起山东 第三十章 尔朱氏家族败亡 第三十一章 高欢玩起权臣把戏 第三十二章 宇文泰崛起关陇 第三十三章 傀儡皇帝的反抗 第三十四章 北魏末代皇帝陷入宫廷乱伦丑闻 第三十五章 高欢vs宇文泰之小关血战 第三十六章 高欢vs宇文泰之沙苑之战 第三十七章 高欢vs宇文泰之河桥大战 第三十八章 高欢vs宇文泰之邙山血战 第三十九章 高欢之死与玉璧之战 第四十章 花花公子高澄做了宰相 第四十一章 传奇恶棍侯景 第四十二章 侯景之乱前奏:寒山之战 第四十三章 侯景VS慕容绍宗:乱世冤家 第四十四章 萧衍的悲剧——妇人之仁 第四十五章 侯景对古都的烧杀淫掠 第四十六章 侯景进了建康 第四十七章 萧衍凄惨而死 第四十八章 侯景主宰建康的日子 第四十九章 萧绎对兄弟子侄大开杀戒 第五十章 侯景终于做上了皇帝 第五十一章 侯景的悲惨下场 第五十二章 杨忠遇到了英主 第五十三章 怪胎杨坚出生了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女人,一个权欲情欲均狂放恣肆的女人驾驭了一个政权,也毁掉了一个政权,搅乱了一个时代。 无奈,在南北朝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我的眼光自然地盯在了一个女人身上,没有办法,女人在中国古代是很没地位的,但是当我们试图解开历史的乱麻的时候,经常发现,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站立着一个女人,妲己、吕后、武则天等等吧。 很巧,本书依然从一个女人说起,她就是北魏胡灵太后。 经过百年动荡,到了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的时候,南北朝进入了局部安定,北魏也达到了极盛状态,宣武帝也没太多大名垂青史的业绩,做了十几年的太平天子,也算有福气的人了,但是这个平庸的家伙却无意中豢养了北魏政权的掘墓人:胡承华,未来的灵太后。 胡承华是河州刺史胡国珍之女,不过是一个地方官宦家庭,据说这个女人出生的时候同样出现异象,什么紫气盈庭了什么的,当然根本没那回子事,除非他生在早晨,阳光灿烂说不定会照进来些霞光还有可能,呵呵。 胡承华的入宫并不是皇室选进去的,这个途径就很有意思了,有一个关键人物起了作用,胡承华的姑姑,一个职业尼姑。 当时胡小姐的这个姑姑也算个官宦小姐了,却成长为著名的尼姑之一。 据说能说会道,讲述那些神神鬼鬼的经卷很在行,还被皇宫大院里那些清闲无聊的宫妃们请去讲经,一来二去,便混了个脸熟,这厮经常在皇宫大院里进出,不时地打点那些要面子的妃嫔们的秋风,很是得意,也看到皇宫里当妃子是个好差使,非常羡慕。 她并没有被自己那点小利冲昏了头脑,却打定了主意,放出长线要钓大鱼。 她便使劲向经常在皇帝身边走动的上下左右人等夸耀自己的侄女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美貌,她有了青衣袈裟的遮掩,显的格外真诚。 这胡小姐聪明是有的,要说美貌可不见的绝世倾城,如今被她那尼姑姑姑夸成朵花。 那世宗皇帝终于听到这点风声,既然有美女那就招来享用享用,不用白不用,就这样,胡承华就进宫了。 进了宫,就封了个充华世妇,在美女如云的皇宫里地位中下,只是皇帝老儿承认的一个小老婆而已。 胡小姐并没有因为地位不高而怨天尤人,却有着尼姑姑姑的超级远见,当时宫廷里还没男丁,为什么美女如云的宫廷里竟然没有男丁出生呢,这里有个北魏皇族的一个残忍的家法“子贵母死”,就是立了太子必须杀其生母,说起来这个听起来耸人听闻的制度并不是北魏独创,却是源于一代雄主汉武帝。 汉武帝老年的时候,性情暴躁多疑,他深知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对皇室的危害,吕后那老娘们及吕家的作为殷鉴不远啊,何况自己也经历过太多的宫廷纷争,因此,在决意立少子刘弗陵继承皇位的时候,深怕自己的宠妃钩弋夫人日后母以子贵,重演吕后乱汉的悲剧。 当时的钩弋夫人还很年轻,才二十多岁,而汉武帝刘彻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快到交权的时候了,太子又小,所以他越想越怕,果断做出处死钩弋夫人的决定。 后来汉武帝问左右亲信外面对他处死钩弋夫人如何反映,可能大家都觉得过于残忍,便如实禀告说:“既然要立儿子为太子,为什么要杀了他的生母呢,太残忍了。”汉武帝这个老家伙可能还在为自己的英明决定高兴呢,也许是想借着炫耀自己的聪明,听了并没有恼怒,还正经地回答说:“这不是你们这些愚憨的人所能理解的。从前国家所以乱亡,正是由于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没人能阻止她。没听说吕后的故事吗!所以要先除掉这个隐患。” 这事在以后的历朝历代并没有仿效,包括汉武帝的子孙没有接着干的,但是确实也不断出现外戚干政的乱象。 北魏道武帝拓跋的时候,老头子英雄一生,开创了大好河山,想的当然就远些,他要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了,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的生母给杀了,这事谁能受得了啊,当时拓跋嗣不象刘弗陵那么幼小。 老家伙却将拓跋嗣叫过来训话:“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史载拓跋嗣痛哭不已,浑身发抖,老头儿被激怒了让人将他架走,后来差点杀掉他。不久,宫廷内乱,老头儿被自己的儿子清河王拓跋绍给杀了。 后来拓跋嗣杀了弑父篡位的拓跋绍,北魏经过了拓跋晚年的不安,终于回到正常轨道,日后可能出于宫廷内乱考虑,加之拓跋嗣亲历了皇权的生死相争,只好大加追封生母,却将立子杀母的“祖宗家法”给保留了下来。 所以在北魏的宫廷里,大家都盼望自己生个女儿,或者生了儿子也不愿意让他立为太子,这可成了旷古未有之奇闻。 但非常人自有非常之举,胡小姐深得其姑姑真传,做事果然与众不同,大家都不想生,她却天天求神拜佛,希望能生个儿子,更希望儿子能成为太子,大家想想,若无超人智能,怎么会敢作此想呢,更何况,她不过是个充华世妇而已吗。 后来胡承华怀孕了,有好心的妃嫔们就劝说她想办法流产,如果生下儿子,就很可能被立为太子,无疑,老胡就样以命相陪了。 胡承华不为所动,还真生了个男孩,作为皇帝的独子,宣武帝这次没敢大意,特别嘱咐将孩子送到专门的地方喂养,连皇后高氏和生母胡氏都不得见面,作为一个皇帝,生了个儿子竟也如此郑重其事的安排,可见宫廷斗争的厉害。 宣武帝先前的皇后是于氏,本来生了个儿子,后来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最亲信的舅舅高肇及皇后高氏,高肇的侄女,给害死了,后来又多方构陷,将于氏费掉,改立高氏为后。后来的宫嫔们也生过几个儿子,全被高氏的几个家伙给害死了。 宣武帝虽然对自己的这个舅舅还是贴心的很,但是也知道自己再不采取措施,估计就无后了,虽然这家伙才当十几年皇帝,但是长年的养尊处优寻欢作乐,掏空了身子,知道离升天不远了,所以对子嗣格外的重视起来。 这种事情其实在宫廷斗争中并不鲜见,可以说当时胡氏面临的局面也是非常凶险的。 但是她毕竟挺过来了,胡氏因生儿子被提升为贵嫔,地位升高了一些,可以说,已经挤身宫廷权位的一线战斗位置。 胡氏生了皇帝唯一的儿子,却没被杀掉,这在史学界曾做过不少探讨,也有人为此写过专论述,至于皇帝的真实想法,当然无从知晓了,只能猜测而已。但是并不是胡氏就没有性命之忧,她面临的局面还是格外的严酷。 他的对立面势力很大,这里要分析一下,第一,统摄后宫的高皇后,第二高皇后背后的高氏家族,代表人物就是高肇,宣武帝的舅舅,也是皇帝最亲近的人。 很明显,按前朝的规矩,立了皇子元诩为太子的话,顺理成章就是先杀死胡氏,由高皇后作为养母为太后,当前的形势,没有一条是有利于胡氏的。 没办法,人就是要靠命,她不仅活下来了,还成了帝王最后的主宰者,让人不能不佩服她的远见。 皇帝在的时候,没杀掉胡氏,皇帝死了的时候呢,那可就是高家的天下了,胡氏是怎么侥幸地逃脱这个可怕的宿命的呢。 延昌四年,才三十三岁的宣武帝驾崩走人,这里,当时朝内几个当权的大臣有崔光、于忠、王显等人,顺理成章立了才六岁的元诩为帝。而当时手握实权的并不是这帮人,而是高氏家族,后来的发展让人想起当年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和何后。 立元诩为帝,不管是谁,这个还是有共识的,一个六岁的孩子吗,最起码短时期内不会有什么危险,在这个斗争圈内并不占重要位置,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控制权。 P5-8 序言 “司马食曹”开创短暂而极其混乱的西晋之后,历史便进入五胡乱华的南北朝大分裂格局,中华大地进入空前的混乱局面,各民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政权。直到北魏末年,在经过南北朝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乱之后,杨坚的隋朝终于诞生了,历史进入了又一个统一时代。但隋朝的命运极其短暂,隋文帝崛起乱世,以外戚而夺天下,隋炀帝却将隋朝变成奢侈淫乐的花花世界,不长时间便遍地烽火灾祸紧连群雄逐鹿,各种荒淫野事让人目瞪口呆,众多花花太岁粉墨登场,各类草莽英雄杀入历史的舞台…… 本书分三卷:第一卷:群雄逐鹿;第二卷:天下一统;第三卷:花花炀帝。 正文说明: 我翻阅了不少史书,发现记载隋史的卷宗里总把一个重要的人物忽略,他就是隋太祖杨忠。 简单列一下此君的履历,杨忠,隋朝太祖皇帝(追尊),隋文帝杨坚之父,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小字奴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北魏将领。 再列一下他的几代家世以供读者参阅: 汉太尉杨震八世孙杨铉,曾任燕北平(今河南方城东南)太守。杨铉生杨元寿,官至北魏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司马,子孙以此为家,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杨烈,杨烈生宁远将军杨祯,杨祯生杨忠。 经过查阅杨家家谱,可以看出杨忠先生家世很是显赫,尤其让人佩服的是,老杨家在汉朝在南北朝时候的北燕北魏,不管乱离时代还是太平盛世,都能吃得开,所以在几个不同的朝代,几个不同的民族统治的朝廷里都能稳坐一把交椅,确实少见。 不过到了杨忠这代,情况却有了变化,南北朝进入最后的混乱期,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杨家与当时的北魏朝廷一起面临一场血兵浩劫。 北魏经过几代有为的皇帝,曾经强盛一时,结束十六国的频繁战乱割据,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局面。细细地说起来,有这么两个比较出名的皇帝,一个是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此君凶残好杀,武功很盛。拓跋焘还有一个壮举,就是大规模地灭佛,佛教在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到一个高峰,很多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都笃信佛教,同时也在这个时期发生几次著名的灭佛事件。 史载: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正月,太武帝下诏,禁止师巫、沙门活动。规定,违反诏令者,处以极刑。北魏太武帝的灭佛也像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一样,极为决绝。 另一个重要的皇帝是北魏孝文帝,这是一位相当开明的君主,在位期间实行了著名的汉化改革行动,甚至于将自己的姓氏也改为元,此君文治武功在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他奠定了北魏兴盛的基础,在北魏的历史地位不下于统一北方的太武帝。 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之后,北魏贵族终于在骄奢淫逸中迎来了自己的掘墓人,这个人就是有名的放纵荒淫的胡太后。 之后便出现了几个著名的人物及事件,决定性的事件应该是“六镇大起义”。乱世出英雄,一系列人物登上历史舞台,称王封侯。 尔朱荣:此君应为改变当时的历史格局最关键人物,他本人曾经试图自立为帝,后来出于各种原因,立了个聪明的傀儡皇帝。可傀儡皇帝并不甘心被人摆布,在经过周密谋划后,亲手杀死了尔朱荣这位统帅。 高欢:将北魏一分为二的始作俑者,把持着东魏政权,同时为创立北齐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尔朱荣手下亲信大将之一。 独孤信:本身的作为就很显赫,但最让后人瞠目的是他生了三个皇后,一是北周明帝的皇后,不大出名。另两个就厉害了,一个是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就是那个著名的独孤皇后。另一个是追尊为皇后的,她的儿子就是唐高祖李渊。 宇文泰:西魏的实际统治者,为儿子创立北周政权打下基础。 杨忠:跟随宇文泰,此君就是隋朝的太祖皇帝(追尊),他的儿子就是杨坚了。 通过这么几个人物本书的大致脉络就可以定下来了。 胡太后为代表的北魏贵族荒淫无耻导致了“六镇大起义”,起义被扑灭之时崛起了尔朱荣,之后经过皇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分裂为东西魏,然后顺而变为北周和北齐,然后统一于隋。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就是乱离中逃难的杨忠先生直接参与了纷争,并取得了显赫的地位,在北周时被封为隋国公,可以说对杨家的基业具有开创意义,因为杨忠的父亲在平叛时候阵亡了,之后杨家比普通难民强不了多少,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机遇取得更为显赫的地位的,另外,他为自己的儿子杨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杨坚的崛起之路虽然也是坎坷不平,但其父亲的功劳荫庇起了很大作用,让他顺利挤进北周最高统治阶层,按这个脉络来解读隋朝就很清晰了。 本书将从北魏末的战乱写起,其间的战争场面,其间的著名将领的韬略武功,比之前的三国演义要复杂要精彩得多,如果不从这个时期写起,就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对隋朝的兴起与衰败没有清晰的观念。 以上作为本书的引章,供读者参考使用。 后记 本卷基本上叙述完毕隋朝兴起的历史背景,从北魏过渡到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再到隋的统一,这样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 一切源于北魏末年的那场著名的历史大动乱,隋朝的太祖皇帝杨忠,先是被这场动乱搞得家破人亡,被迫四处流浪,后来连做一个安静的田舍翁也不可能,只好走向军功发展之路。 他羁留过南梁,参加过至今让人神往的陈庆之白袍军,后来也被裹挟到尔朱氏家族的军队中。遇见了挚友、领导、儿女亲家独孤信,杨忠才像回到老家一样投入到代北武川军团的怀抱。 东西魏分立,也是因为独孤信的关系,被宇文泰征召回到长安大本营,遇到了一代英主宇文泰,杨忠真正如鱼得水,稳定地发展起自己的军功事业。 本卷结束的时候,南北朝最狂乱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我记得在叙述侯景之乱的时候,几度搁笔。萧梁是一个强盛太平了很多年的王朝,可被侯景一搅和,立刻四分五裂,萧衍的子孙们个个野心勃勃,互相残杀,也许他们太有才了,这一段历史太乱,太繁杂,让我几度没有耐心去搜寻其中的脉络,写得很费劲,直到侯景死了,我才舒了一口气。 终于可以回过头来去记述慢慢崛起的西魏与努力创立功业的杨忠,同时那位相貌奇特的家伙杨坚也出世了,大乱之后,自然要过渡到大治,杨坚很幸运,他赶上了这个转折的时代,也很幸运,他生活在宇文泰这位英主建立的王朝。 此卷写到这里,是该告一段落了,这一卷是一个乱世征战画面,写书人的心情也随着本书的情节发展而起伏不定,乱也沉重。 所以我要在最后一章,安排乱世的终结者出面。 书评(媒体评论) 以一个女人开篇,纵横捭阖、天马行空,尽管像小说演义,但不乏史实根据,对于拓宽历史视野大有裨益。丰富的知识含量,有趣的历史故事,不会像读正史一样乏味。 ——王德伟(博客中国副总编辑) 以轻松的笔法,诙谐的语言,审视这段岁月流金的段落。铁骑胡马,萧萧寒风下,裹挟出一场旷古罕见的军事画卷,这是一个战神肆虐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岁月。勇武与彪悍的胡风,涤荡了已显文弱的中原大地,完成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民族融合。 ——布茂发(百灵网总编辑)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很多熟悉的人物:宇文泰、杨坚、李渊……通过时空的回放,英雄聚集在同一片大陆上。一个个面目模糊或相似或迥异的男子身后,所有的沙土灰砾扬起,他们在大漠笑着等我们,隔着薄薄的书纸和我们走过轰轰烈烈的年华。 ——网友潘林(小酒窝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