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党争实录/中国历史实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齐涛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自秦汉到民国初年二十九则典型的党争旧事,客观、翔实地展现给读者。其中,既有诡谲难测的政治斗争,又有惊险残酷的宫廷政变;既有波澜壮阔的战场相争,又有你死我活的阴谋与权争。是非功过,自待来者评说。

内容推荐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言:“其文值、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谓之实录。”丛书即以这一传统文史学的最高标准为指归,选取历朝朋党之争、政变叛乱、宦官祸国、重大冤狱等侧面切入点,选择与此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政治事件,演绎成以封建政治舞台为背的惊心动魄、波谲云诡的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本书借鉴传统史学的纪事本书末体裁,以事件起讫为纲,各自独立在篇,依年代顺序编次;以叙事为主,辅以画龙点晴的评论,以期透过表象揭示本质。分开读犹如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勾画出鲜活的封建政坛众生相;合起来则概括地反映出中国封建政治史的大致风貌,凸现出历史的纵深感。本书可读性与知识性同具,只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存,参考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是一套独具特色的历史普及读物。

目录

序论

吕不韦的政治经营

吕氏专权与宿将后党之争

党锢之祸

东汉外戚宦官之争

西晋内争与八王之乱

隋朝宫廷内争

武则天的政治权术

天宝权争

刘晏、杨炎的政治角逐

牛李党争

南衙北司之争

庆历新政与党争

王安石变法与新旧党争

蔡京的政治履历与崇宁、宣和党争

韩健胄专权与庆元党禁

土木之变与党争

夺门之变与党争

张居正变法与党争

东林党案

明朝宦官与党争

南明党争

康熙朝储位之争

君臣之争与年羹尧的政治悲剧

鸦片战争中的和战之争

天京事变与天国内争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戊戌变法时期的帝党与后党之争

北洋政府时代的党派斗争

府院之争

试读章节

1.奇货可居

吕不韦在经商贩卖时,常常往来各国。一天,他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只见人群熙攘,商贾云集,货物丰盛,热闹异常。吕不韦一边打听生意行情,一边东张西望,将邯郸城里的新鲜事物尽收眼底。忽然,他看见人群中走来一位高个子少年,虽然穿得有些破旧,但颇有几分风度。吕不韦悄悄打听此人的情况,有知情者告诉他:此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他是在秦赵渑池之会订约后,被送来赵国作人质的。近来秦国屡屡派兵侵犯赵国,两国关系很不稳定,赵王极为恼火,好几次都想杀掉异人。但因身边谋臣劝阻说,异人本不为秦王所宠爱,杀了他并不能引起秦王的忧伤,相反只能给秦国进攻赵国留下借口,赵王只得作罢。异人虽然幸免一死,但被赵王拘留在丛台,外出行走,随时有人跟着。且衣食不周,生活相当困顿。

吕不韦听说这些情况后怦然心动。他又进一步了解到,秦太子安国君年已半百,拥有姬妾多人,共生下二十多个儿子。异人的母亲叫夏姬,年轻时还有几分姿色,原是安国君一时高兴娶的,后来因为年长色衰,便不受宠幸了。因此,异人在王孙一辈中地位低微,被送到赵国来当人质。目前安国君最宠爱的姬妾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的弟弟被封为阳泉君,他们在秦国有相当大的势力。但华阳夫人虽然年轻貌美、地位尊贵,却膝下空虚,没有生过一男半女。吕不韦想,如果异人能认华阳夫人做母亲的话,就能得宠于秦太子安国君,一旦得宠于安国君,那立为太子也就不难了。一旦立为太子,那……吕不韦越想越高兴:“此乃奇货,可囤积居奇也!”

回到家中,他便问父亲:“一个人如果去耕田,可以获得几倍的利益?”父亲答道:“可获十倍之利。”“如果去做生意呢?”父亲又答道:“可获得百倍之利。”不韦再进一步问道:“如果他能扶助一个国君登上王位,掌握江山社稷,可获利多少倍?”父亲听他三番五次地问,而且越问越离奇,不禁哑然失笑,但商人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精明的,便反问吕不韦说:“你到哪里去弄一个国君来扶助?只怕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呢。如果有这等好事,那所获之利就不是十倍、百倍,而是无数倍了,不仅自己终身荣华富贵,而且子孙后代都能成为王公贵族!”父亲的一席话更坚定了吕不韦的决心。

吕不韦先想方设法接近异人。当时赵王将异人安置在邯郸丛台,命令大夫公孙乾严加看管,名为馆伴,实则是监视控制。异人的行动既得不到自由,又被赵王削去俸禄,缺衣少食,出入无车,生活十分狼狈困窘。异人一想到自己目前别说前途无望,就连性命都难以保全,便终日唉声叹气,闷闷不乐。吕不韦决定先从公孙乾人手。他首先以散金一百结交公孙乾,然后凭着与公孙乾往来密切、交情渐厚的关系,得以接近异人。吕不韦见到异人后,假装不知道他的身份,对他客气异常,取得了异人的好感。

有一天,吕不韦送了一桌酒席到丛台,请公孙乾饮酒,顺便把异人也拉上了。席间,吕不韦一再与异人攀谈,两人谈得甚为投机。一会儿,公孙乾起身上厕所,吕不韦环顾四周无人,便附着异人的耳朵低声说道:“秦王年纪老了,太子安国君继位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我听说太子最宠爱的姬妾乃是华阳夫人。您有兄弟二十余人,自己排行中间,又被派往赵国作人质,即使大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你也没有条件和其他弟兄争夺太子位。”异人听了非常着急,忙问怎么办。吕不韦趁机献策:“目前情况虽然如此,但事在人为。如果你能相信我,我将为你出个好主意。”异人听后,当即起身离席,再拜道:“能结识您这样的好心人,实乃三生有幸。先生若能将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帮我回国,立为太子,将来一定会报答您的大恩大德。不知先生有什么锦囊妙计?”不韦说:“华阳公主虽以貌美取宠于太子,但没有儿子,一旦安国君去世就难以再保持她的地位。您若肯做她的义子,取得她和安国君的欢心,那么立为太子便大有希望了。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华阳夫人也会这么做的。”异人道:“这个主意虽好,但我目前身陷困境,无法脱身,又身无分文,如何能讨得华阳夫人的欢心呢?”吕不韦说:“这事就不用您费心了,我虽然不很富裕,但愿意以千金之资去咸阳活动,您看如何?”异人感激涕零,又一次跪倒磕头:“如果真能成功的话,将来得了王位,我愿与先生共享荣华富贵。”

此后,吕不韦便与异人经常私下密谈。吕不韦还交给异人五百金,嘱咐他用钱结交宾客,买通左右看守,为回国准备条件。不韦自己又用五百金买了些奇珍异宝,然后别了异人,来到秦国都城咸阳,打听到华阳夫人有个姐姐也在这里,于是他先用钱买通她家的仆人,求其通话于主人,道:“王孙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他日夜思念华阳夫人,希望能有机会尽自己的孝道,今托我专程来咸阳致意,这里带来了点小小的礼物,也是王孙孝敬姨母的一点意思。”说完又将一盒金珠献上。仆人将金珠及吕不韦的话转达给华阳夫人的姐姐。其姐非常高兴,便出来接见吕不韦,对他说:“谢谢你为我带来了珍贵的礼物。这虽然是异人的一片心意,但也有劳贵客从远方专程送来。如今王孙一人孤身在赵国,怪可怜的,不知道他是否也时常想念故国?”吕不韦回答说:“我正住在王孙公馆的对面,与他交往很密切。他常常向我诉说自己的内心苦衷,所以我很了解他的心事。他在那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所以十分想念父亲和华阳夫人,常常对我说:自己小小年纪便失去母爱,夫人如同嫡母一般。因此很想回来侍奉夫人,以尽儿子的孝道。”

华阳夫人的姐姐听了,不觉有些心动,颇为关切地问道:“王孙近来还好吧?”

吕不韦答道:“只因近来秦兵经常伐赵,惹怒了赵王,他好几次都打算杀掉王孙以泄愤,亏得赵国臣民纷纷保奏,王孙才幸免于难,不过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所以思归故土的心也越来越迫切。”华阳夫人的姐姐奇怪地问道:“异人乃是秦国的王孙,那赵国的臣民为何又纷纷保他呢?”不韦见她渐渐入了自己设下的圈套,便趁机将异人贤良忠孝的品质大大褒扬了一番,又将大约价值五百金的金银珠宝献上,说:“王孙这次不能回家侍奉父亲和华阳夫人,但托我带上这份薄礼略表孝心,敬请夫人代为转达。”华阳夫人的姐姐收下礼物,即命门人以酒食款待吕不韦,自己随后就带上异人所献的礼物去见华阳夫人。夫人看见这些珍玩宝贝,满心高兴,以为异人真的在日夜思念自己,便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这时,华阳夫人的姐姐回家向吕不韦复述。闲谈之中,吕不韦假装不经意地问夫人有几个儿子。其姐说没有儿子,吕不韦便趁机说:“我常常听人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现在华阳夫人虽然很得太子的宠爱,但是没有儿子。最好能在诸王孙之中选择一个贤孝的立为嗣子,一旦将来嗣子继立为王,那夫人就永远不会失势。现在异人既然很孝贤,夫人何不立他为嗣子呢?”华阳夫人的姐姐将吕不韦的这番话复述给妹妹听。夫人听了也正合己意,便私下存了立异人为嗣子的心。

一天晚上,正当华阳夫人与安国君饮酒作乐,玩得正高兴时,华阳夫人不经意地说起自己还没有孩子,说着说着热泪就滚滚而下。安国君赶紧好言相劝,华阳夫人借机谈到了立异人为嗣子的事。为博得心上人的欢心,安国君竟然同意了,毕竟异人也是自己的亲骨肉啊。华阳夫人怕安国君以后反悔,就让他刻符为信。安国君只得命人取过玉符,在上面刻下“嫡嗣异人”四字,然后一剖为二,自己与夫人各藏一半。夫人提出让异人回国,安国君答应设法去办。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拿出黄金三百镒交给吕不韦,让他好好照顾异人。吕不韦回到邯郸后将自己在咸阳的活动一一告诉了异人,又转达了太子及华阳夫人的嘱托问候,然后将黄金及衣物财货等献上,异人大喜过望,连声称谢,对吕不韦说:“衣物我留下,黄金财货请先生收去,如果有需要用钱的地方,任凭先生花费,只要救得我回国,我就感恩不尽了。”

当下吕不韦收了黄金,告辞异人,来到家中,回顾自己这番扶助异人立嗣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越想越洋洋得意:异人将来必为秦国君主,这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自己将来以功臣身份享尽荣华富贵,也是不成问题的了;只是自己在这番生意中,既然下了这么多本钱,是否还可获得更大的利益呢?长年的商人生涯,使吕不韦有着一套特殊的经营之道,他的算盘越打越精,胆子也越来越大。他要通过血缘的纽带把自己的命运和秦国王位继承人连结在一起。于是,他在为异人花钱打点、广交宾客的同时,也着手安排异人的婚姻。他先在邯郸如云的美女中物色了一位姿色特别出众的赵姬,以重金取得她的欢心并与之同居。等知道她怀下自己的孩子后,便隐瞒怀孕的情况,设法安排赵姬与异人的会面。

吕不韦请公孙乾和异人来家中饮酒,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醇醪佳酿。三人举杯畅饮,甚为融洽。酒至半酣时,不韦忽然开口道:“有酒无乐,终究扫兴。鄙人新近纳得一姬,颇能歌舞。此刻唤她出来,为贵客劝酒,如何?”二人皆道好。当下就有两名丫环扶着赵姬出来。吕不韦命赵姬手捧金杯为两人祝酒。待杯捧到异人面前,异人抬头一看,只见她杏脸桃腮,唇红齿白,两弯柳叶眉,一对丹凤眼,果然生得十分妖娆妩媚。赵姬敬完酒便舒广袖、启朱唇,在酒筵前边歌边舞,那袅娜的风姿使异人目乱心迷,神魂颠倒。等酒宴散后,异人借酒装面,要得到赵姬。吕不韦则顺水推舟,成全了他们。其实,吕不韦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赵姬到了异人那里,如果能生下一个男孩,那就是吕不韦的亲生骨肉。今后这个孩子若承嗣为秦王,那赢氏的天下也就归了吕家。这样,也不枉吕不韦的倾家荡产、苦心经营了。

异人娶了赵姬之后,如鱼得水,恩爱非常。到了十月怀胎期满,生下一个男孩儿。这孩子生得龙准高额,骨相非凡。异人见了,十分高兴,因这孩子生在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1年)正月,遂取名为政。又用了他母亲的姓氏,称做赵政。

到秦昭王五十年,赵政已经三岁了。此时秦兵围攻邯郸,情况十分紧急。吕不韦对异人说:“看来赵王难免迁怒于殿下。不如逃出赵国,早日脱险归秦。”异人心里也很着急,他拿不出什么主意,就请吕不韦帮助。吕不韦便拿出家中黄金,倾其所有,贿赂众人。他先用六百金贿赂守城军吏士卒,谎称自己因战事紧急,想回阳翟,得到守兵许可后,然后叫异人化装成仆人模样,跟着他父子半夜逃出城门。赵王发现后大怒,想杀死异人之妻儿。异人夫人是赵国豪门女子,设法躲藏起来,母子两人才得免一死。再说吕不韦一行,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到了咸阳,来不及稍事歇息,异人便径直去拜见父母。吕不韦特意让异人换上一套楚人服装,异人不解其故,不韦道:“我听说华阳夫人乃是楚国女子,现在殿下去见她,若换上楚服,更能迎合她的心理,讨得她的痛爱。”异人便顺从地换上楚服。不韦又附着异人的耳朵,秘密传授他与父母相见的应对之词。

会见中,华阳夫人见异人头戴南冠,身穿楚服,一副楚人打扮,便觉十分惊讶,问道:“我儿明明在赵国生活,怎么又穿着一身楚国服装呢?”异人流着泪答道:“母亲有所不知。只因孩儿在异国他乡日夜想念慈母,所以特地买了这套慈母家乡的服装穿上,以表心情。”华阳夫人非常感动,安国君在旁边也很高兴:“我儿既然这样依恋母亲,可改名为子楚,以示纪念。”异人又再次拜谢父母为他命名。接着,子楚就将这次逃出邯郸、回归秦国的情形叙述了一遍,安国君和夫人很感动,命令下人犒劳吕氏父子,又将东宫俸田二百顷,以及豪华第宅一所和黄金五十镒,尽行奉送吕不韦,作为他的安歇费用。从此,子楚作为太子嫡嗣就居住在华阳夫人宫中,并经常得到吕不韦的教导。  P1-5

序言

“党”字在中国古代有多种含义,它曾是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因此,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邻里乡党”又成为一个很亲近的地域同乡概念;它又可以指朋党,屈原在《离骚》中曾感慨道:“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这儿的党人就是朋党一类。另外,“党”又有同类、亲族、偏私、依附等等含义。在中国政治史上,“党”又特指不同的政治派别与派系、不同的政治集团与政治势力。这样,所谓的党争也就是上述政治力量间的政治角逐,这是中国政治史的重要内容。

打开中国政治史,人们不难发现,自周秦汉唐直到民国建立,不同政治力量间的党争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而且,党争之频繁、之剧烈,党争对于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政治社会这方独特的土壤,说到底在于中国传统政治的兼容性与复合性。

讲到中国传统政治,人们往往会想到专制主义、封建法治、贵族皇权政治等等。实际上,若果如是,中国政治史上,便不会演绎出那么多扣人心弦的党争旧事。

就专制主义而言,其集中体现是君主专制,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是有一定限制的,专制的樊笼之中还包含有一定的民主因素。固然,君主是最高权力的标志,生杀予夺,一言九鼎,但又不是为所欲为,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都有被臣下封驳成命,不得行使威权的无可奈何。要而言之,历史时期对君主专制权力的制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朝野所拥有的议政言事权,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上书言事,评论国是,一些有所作为的君王往往很看重这些朝野议论。刘邦先是要定都洛阳,后来接受了戍卒娄敬的建议建都长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另一方面是朝会议事制度,自秦汉至明清,国家大政一般是朝堂之上,群臣共议,君主裁定。君主一人发自宸中的制置固然也为数不少,但朝会议事中对君主意见的否决也时而可见。贞观年间,唐太宗要降低百姓服兵役的年龄,结果朝议之时被魏征等人坚决否定;第三个方面是谏议机构的制约,谏议大夫一类的职官通设于各朝,其职掌是匡正朝政过失,隋唐三省之中的门下省,实际上也是专门的封驳审议机构,没有门下省的认可,帝王诏书便难以下达。另外,元老宿旧、外戚宦官等等也都可以对君主的专制施加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与上述内容性质不同。

就封建法制而言,自秦汉以来,政治家们都在标榜以法治天下,而且,历朝历代也都十分注重法律的编修,从秦律、九章律到大清律,法律典章的编修不绝如缕,“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与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包公成为戏剧舞台所着意渲染的话题。法典之完备、律令条文之系统,堪称古代世界之最。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人的因素更为重要。就法治社会而言,应当是律令条文规范人的行为,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却是人的意志左右律令条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又是一个人治的社会,或者是一个人治与法治混合的社会。一方面,法律的编修体现的是帝王与极少数人的意志,即便如此,法律的解释权、修订权都系于帝王一身,诏令敕文是最高的法律规定,可以凌驾于所有的成文法典之上,而且,作为地方政府州县长官的符命也是当地的最高准则,在中央集权削弱之时,甚至会出现“得诏书,但挂壁;州县符,如霹雳”的现象。政治社会的运行依据与其说是法律规定,不如说是诏敕符命更确切一些。另一方面,从帝王到各级行政长官们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又往往可以抛开法律的或者诏敕符命的依据,依据个人的经验、习惯与好恶左右政治,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

就贵族皇权政治而言,典型的贵族政治在战国时代已告终结,自战国秦汉始,中国政治实际上是以官僚制为主体的官僚制与贵族制的复合体。贵族制下的贵族与政权的关系是一种权益分割与共同拥有的关系,其特点是稳定的代代相传的身份、等级与权益;官僚制下的官僚与政权的关系则是行为与利益的准契约关系,官僚们是依据自己对政权的服务取得权益,这一关系韩非子曾形象地比喻为雇主与佣耕者的关系。其特点则是政治社会的相对开放、平等与人们身份的不稳定性。从政治统治集团的来源看,自战国以来,各类官员的选拔任用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察举、征辟到科举考试,官员选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阔的。门荫制虽然也一直存在,但门荫入官的数量不足以与选拔任用相匹敌,而且,门荫也不同于春秋以前贵族制下的子承父位,只是授予高级官僚子弟一定品级’的官位。在这样一种体制中,出身草莽、平民的达官贵人便时而可见,朝为布衣,暮至卿相也成为许多平民士子终生的追求。与之相适应,则是整个政治统治集团包括帝王将相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可改移的神圣光环。秦时陈胜就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此后在民间所流行的“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谣谚也不仅仅是口头谐谑而已,事实上,千百年来,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历史。

在这样一种政治结构中,党争便有了极为广阔的开展空间,如果中国古代政治只是典型的专制、人治与贵族制,或者只是典型的民主、法制与官僚制,情况都不会这样。正是在中国古代这种兼容性与复合型的政治结构下,结党可以营私,可以改变自己乃至自身集团的政治命运;而且,那些要建功立业的政治人物们为了自身的成功,自己去结党也罢,去迎击敌对势力结党的攻击也罢,同样要与党争结下不解之缘。

在本书中,我们选取了自秦汉到民国初年二十九则典型的党争旧事,客观、翔实地展现给读者。其中,既有诡谲难测的政治斗争,又有惊险残酷的宫廷政变;既有波澜壮阔的战场相争,又有你死我活的阴谋与权争。是非功过,自待来者评说。

1999年7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