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的人生足迹,一代知识分子的真情,一段蹉跎岁月的追求,一支难忘的青春之歌!
在叶辛迄今为止的散文中精选作品,作家人生重要阶段的诸多经历就一一展现出来,带你走入那段蹉跎岁月……浓浓的情,深深的思,呼吁呐喊,执著追求,岁月的河汇成一支难忘的青春之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支难忘的歌--叶辛散文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辛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作家的人生足迹,一代知识分子的真情,一段蹉跎岁月的追求,一支难忘的青春之歌! 在叶辛迄今为止的散文中精选作品,作家人生重要阶段的诸多经历就一一展现出来,带你走入那段蹉跎岁月……浓浓的情,深深的思,呼吁呐喊,执著追求,岁月的河汇成一支难忘的青春之歌……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长长短短的散文,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的人生旅痕和文学生涯。 全书分为爱也沧桑、蹉跎岁月、山乡四季、旅途之思、创作余墨、国外游历、爱神花园这几个部分,收录了家庭琐记、我们的“爱之路”、我和《蹉跎岁月》、关牧村的歌、村寨四季、山乡短笛、到碧云湖去、最难忘的旅程……八十余篇文章。 目录 自序 一、爱也沧桑 家庭琐记 我们的“爱之路” 往日的情书 爱也沧桑 美人 小楼情变 也算写自己…… 母亲 当你回来时,我会去接你 二、蹉跎岁月 我和《蹉跎岁月》 关牧村的歌 版纳遇知音 写作《蹉跎岁月》的日子 二十年的“蹉跎村” 放牛的日子 三、山乡四季 村寨四季 山乡短笛 闲话久长 遥念山乡 拐亲私奔 背带恋三则 民族习俗二例 花江坡看山 布依石头寨 彝族迎亲记趣 神奇的彝家太阳女 罕见的屯堡奇观 纳税往事 当好“客人” 牛年的话题 辣椒与我及其他 别亦难 今天我要离开贵州 也贺教师节 茶思 四、旅途之思 到碧云湖去 最难忘的旅程 九寨沟之旅 猫跳河的激流 钓鱼山上钓鱼城 遭妒忌的刘基 重访砂锅寨 陈圆圆归隐之谜 激情银水沟 第一次到遵义 若有似无的城市 五、创作余墨 根深叶茂 我所认识的蹇老 最初叩响文学之门的那些日子…… 对一种生活现象的思考 亦谈文学走向世界 三个三十一日 从爱情说开去 《悠悠落月坪》题记 我曾是一个上海人 感情与色彩 我的展望 文集的题外话 作家书简 历历往事记谢飞 云淡鹤还山 我的书房 两副目光 我的《华都》 关于长篇小说《华都》 永在流动的青春河 六、国外游历 小箱柜的启示 鬼剑舞 在斯里兰卡选美的日子里 西雅图之思 云帆旅社 金色俄罗斯 泰戈尔的理想 碧架别墅 洋《孽债》的故事 布查特花园的启示 旅欧小记 七、爱神花园 浦东季节 两种生命环 上海四季 爱神花园的白玉兰 三棵树 读书的烦恼 笔记二题 试读章节 从搬进新居开始,妻就同我分了工,由我负责守上半夜,她守下半夜,恭候水龙王降临。 这样的生活真是没啥诗意可言,常常搞得很累、很疲乏,情绪大受影响。不少人曾问我,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4年多时间,就这么过来了,而且看来还得这样子过下去。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我们夫妇之间,从未因为断水、缺水、等水、盼水这件事互相埋怨责怪。两人结合了,就得一起分担人生道路上所有的困难、挫折和苦恼。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既然我在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碰到了你,我就认了。我从没想过要沾你这个作家什么光,你在追求我的时候,只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知青。” 这是大实话。 她嫁给我的时候是个工人,现在还是个工人。她从没要我设法替她调换过工作。我呢,脑子里倒是想过的,确实也不是不可能。但同她一讲,她就说:“算了吧,我的事你还是少费神,多花点精力在写作上吧。”她不是党员,没有入过团,她只是个普通工人。她对我讲这些话,决无向我表示进步和觉悟的意思。我相信她说的是实话。 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总忍不住久久地凝视着她,想了解她脑子里闪现的哪怕是稍纵即逝的念头。这是不是爱情我讲不清楚,对我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追溯起来,这习惯还是在我们相识的初期就养成的。屈指算来,我们结婚有7年多了,而我们相识,竟有17年了。 我们相识在插队时。至今我还记得连接我们两个生产队之间的那条小路,那条弯弯曲曲、时而落下谷底时而爬上坡去的小路。在初认识的几年间,我们在那条小路上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雨声淅沥的夜晚,我们撑着伞,任凭雨点子稀疏地笃笃有声地打在油布伞面上,我们慢慢吞吞地沿着小路,绕过水田,绕过坡土,走进幽静的树林。路窄,我们不能并肩走,只能一先一后。明月在天的夜晚,我们在青杆桦树林子里徘徊,在地面绵软的针叶松林里默默地相对伫立,话在这时候是多余的,即便有,也都在白天讲完了。但我们仍不想分离,静静地悄悄地倾听着风掠过树梢,掠过山崖,入神地瞅着清幽的月光在树林子里投下浓密的、斑驳的影子,好奇地遥望离得远远的山寨上的朦胧灯光。秋末冬初的农闲时节,我们相约着去路边的林子里捡干枯脆裂的松果;雨后的黄昏,树叶子上还挂着露珠般的雨水,我们戴上斗笠去捡鲜美的香菇;烈日当空的酷暑,我们能坐在树荫底下,足足呆一整天……那时候我19岁,她17岁,我们都还太小太小,我们都把爱情看得十分庄严和神圣,也许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朝朝暮暮之中加深了相互的理解。“爱,是理解的别名。”这话是不是泰戈尔的名言? 她是我妹妹的同学,在紧挨着我们寨子的隔邻大队当知青,放假赶场的时候,她常常来找我妹妹玩。我们常留她吃过晚饭再去,她一个人回去不安全,我妹妹送她呢,一个人走回来也怕。于是乎妹妹常让我送她,起先纯粹是送,后来我盼着她来,希望她晚上走,我好去送她,再后来我们便在这条山乡里的小路上幽会了。山乡里的劳动是繁重的,知识青年的业余生活是枯燥的。我之所以能在插队落户的岁月里坚持埋头写小说,一多半都是因为爱情的力量在鼓舞着我。 已经走过来了的这条生活的路,也像两个山寨之间的小路一样弯弯曲曲,崎岖不平。1972年冬天,她抽调到水电厂当学徒工去了,而我仍然还孤零零地生活在荒寂僻静的寨子里,直到1979年。我们之间仅靠书信相互联系,沟通感情。我们是在1979年的元月结婚的。结婚的时候,我还没有工资,连粮票也没有人付给我。而她已是个带着几名学徒工的老师傅了。婚是在上海结的,借的我妹妹那间小屋,想到还将回到遥远的山区,我们几乎没有添置任何东西,仅花一百几十元请了少数亲友。我当时也觉得很寒碜,不过我们更多的是觉得满足,分离了整整六七年之后,我们总算走到一起来了,总算可以一道携手并肩去走今后的生活之路了。婚后我随她来到山清水秀的猫跳河畔水电站,那里的山野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那里的草坡上总有各种野花开放着,隔着深渊一般的河谷,时常还能听到猿啼鹿鸣,星期天到山坡上去,总能采回好多草莓和香菇。风光可谓美,山水可谓秀,但毕竟是人迹罕至的山沟,困难是明摆着的。首先是没有房子,她住在集体宿舍里,我也在另外的男职工屋子里搭了个铺。后来同她住一个屋的女生结了婚,那间小小的五个平方米的宿舍才分给我们。再后来电站正式盖了家属宿舍,我们总算分到了两间屋子,有了一个稍稍像样的家。1982年初往贵阳城里搬的时候,我对猫跳河畔还真有点留恋,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因为我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是在这里写出来的,我的一些中篇小说也是在这里写出来的。这里远离市井的喧嚣,远离人世的烦扰,长途客车两天来一回,报纸只能看隔开一个星期的,是个安心写作的好地方。P4-5 序言 从1977年早春出版处女作《高高的苗岭》,31年过去了。如果算上插队落户的岁月里提起笔来写作的时间,我和文学结缘,已快40年了。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我出版了90多本书。其中多数是长篇小说,也有一部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特别是《蹉跎岁月》和《孽债》这两本书,一次一次地再版,一次一次地被选进各种文集,分别出了十几个版本。但是在90多本书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各家出版社也在不同的时期,给我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这些散文,绝大多数是我在创作小说之余,有感而发地写下来,发表在报刊上的。积累得多了,就出一本散文集子。其间的一些文章,有的我比较喜欢,觉得颇有些意味。也有一类文章,是应人之邀写下的,当时当地还有些意思,一长段时间过去,回过头去再读,自己也觉得意思不大了。 2008年春天,我就职的上海社科院的出版社愿意在十来本散文集基础上,编选一本我的散文,无疑给我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 从春天到秋天,利用空闲时间,我把已出版的十多本散文集通读了一遍,编选了这本书奉献给读者。共计散文84篇。 30年了,回头翻拣已经写下的这些文字,我陡然察觉,这些长长短短的散文,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的人生旅痕和文学生涯。真可谓: 风雨如磐见真情, 岁月蹉跎志犹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还是颇有意味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