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从不同角度讲述不同时期的离奇故事,以小见大,进而去诠释这些故事带给指挥与决策层的启示。全书共分七个篇章,每个篇章郡代表着一个角度,如同一条线,串起它所包含的若干篇文章,而这若干篇文章又是为了更好地佐证这个角度。作者期望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形成这样的概念:整本书从七个角度分别讲述“兵器的故事”,每个角度互相独立,但又不可分割,它们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启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超常道(震惊世界改变战争的人与兵器) |
分类 | |
作者 | 李凤紊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从不同角度讲述不同时期的离奇故事,以小见大,进而去诠释这些故事带给指挥与决策层的启示。全书共分七个篇章,每个篇章郡代表着一个角度,如同一条线,串起它所包含的若干篇文章,而这若干篇文章又是为了更好地佐证这个角度。作者期望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形成这样的概念:整本书从七个角度分别讲述“兵器的故事”,每个角度互相独立,但又不可分割,它们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启示。 内容推荐 本书出版代表着军事散文的一个新趋势,那就是:融合。 首先,是军事与科技融合。专写军事的散文很多,有的更好;专写科技的散文也很多,有的极佳。但是,将两者融合一起的散文是不多的。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条件下,这一点尤其可贵。 其次,是知识与思想融合。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但是,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学习高科技知识是为了作战,保卫国防。所以,武器有理论,装备寓思想,技术要与战术结合起来,这是更为重要的。 再次,是文理融合。军事属文科,科技属理科。但是,这两大学科绝不是截然分开的:恰恰相反,文理相通、文理融合是一种未来趋势。正像列宁所期望的那样,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一股潮流——建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伟大联盟”。 第四,是情理融合。这里的情,指感情;理,指事理。军事散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军魂。情理融合,就是使读者在明白事理的同时,还能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第五,是雅俗融合。对军事散文感兴趣的读者群跨度很大。有普通士兵,也有高级将领;有军事干部,也有政治干部;有大学生,也有专家……显然是因为文章能让渎者雅俗共赏、各有所悟的缘故。 第六,是德艺融合。军事散文做到了寓教于文,有较高的思想性:同时又能深入浅出,活泼生动,文笔通顺和文风简洁。 综上所述,本书的“融合”特色,将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学习,适应现代国力讲“综合”、军队讲“合成”、作战讲“联合”、人才讲“复合”的大趋势,从而有利于军队和国防的建设。 所以,本书的出版,对我军广大官兵、社会有志青年乃至各界人士,在军事与科技的学习方而,都将大有好处。 试读章节 著名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好莱坞战争题材大片《风语者》(又译名《追风战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被派去保护一个纳瓦霍密电员(人称“风语者”)本·亚齐。由于“风语者”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每名“风语者”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密电员即将被俘,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在恐怖的塞班岛战役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经过浴血奋战的乔·恩德斯和本·亚齐即将成为敌人的俘虏。此时,乔·恩德斯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他会杀死自己的亲密战友吗? 通过《风语者》,神秘莫测的纳瓦霍密码再次在世人耳边响起…… “鸟语”引发奇想 美军遭遇珍珠港袭击后,被迫对日宣战。但交战初期,美军的密码屡被日军破译,致使其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就在美军高层为此焦急万分的时候,1942年初的一天,位于洛杉矶的美国海军办公室来了一位自称菲利浦·约翰斯顿的美国白人。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建议——征召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人伍,使用纳瓦霍人的语言编制更加安全可靠的密码。 约翰斯顿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构想,是凶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位长期在印第安人保护地传教的牧师,在纳瓦霍人聚居区生活,所以对纳瓦霍人和他们的语言非常熟悉。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而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斯顿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 美国海军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立即答应协助约翰斯顿实现这一构想。1942年2月28日,在圣迭戈的艾略特兵营,约翰斯顿找来4名纳瓦霍人进行演示试验。在演示前,对此十分感兴趣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将军亲自写出6段战争中常用的信息,其中一条是“预期敌人会使用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在黎明时攻击”。按照纳瓦霍语,信息被逐字逐句地翻译为“敌人坦克-俯冲轰炸机-预计-攻击-早晨”,其他5条信息也被熟练地翻译出来。这给沃格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周后,沃格专门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建议为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招募200名纳瓦霍人。不过,这项大胆的计划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担心纳瓦霍密码不能适应繁多的几乎是数不尽的军事活动,凶为军事术语在纳瓦霍语中的确比较匮乏。但是,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招募纳瓦霍密码战士的计划还是被通过了。于是,神秘的“鸟语”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无敌密码”诞生 1942年5月5日,首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的新兵训练营中和通讯人员一起设计了最初的纳瓦霍密码。这种密码由211个字组成,大部分为纳瓦霍词,也掺杂了一些新词汇,这是为了弥补纳瓦霍语中军事术语的不足。例如,“战斗机”被称为“达-哈-提-西”,纳瓦霍语意为“嗡嗡叫的鸟”:“俯冲轰炸机”被称为“几尼”,意为“小鹰”。另外,密码战士还设计了一个系统,用来与英语26个字母相对应。例如,字母A为“沃-拉-其”,意为“蚂蚁(ant)”;字母E为“迪兹”,意为“麋鹿(elk)”。另外,针对那些没有能够列入211个密码的词语,他们根据纳瓦霍语专门创建了一个大约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以便用来对照拼读。 纳瓦霍人很快便显示出记忆密码和在战时传递信息的能力。他们成功地从飞机或坦克等移动目标上传递密码。计划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另外200名纳瓦霍人也于1942年7月20日被征召入伍。1942年10月2日,约翰斯顿也被征召入伍,并被授予上士军衔,专门负责训练纳瓦霍密码战士。可是,就在约翰斯顿踌躇满志地实施他的大胆计划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密码员发现,由于纳瓦霍语中没有的词的对照表重复使用频率太高,根据这些词语,纳瓦霍密码几乎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被破译。为解决这一问题,约翰斯顿和一些技术专家把对照表的26个字母增加为44个,使得那些常用的字母如E、T、A、O等有了多种选择余地。例如字母A除了原来的“沃-拉-其(蚂蚁)”外,还可以叫作“比-拉-沙纳(苹果apple)”和“齐-尼赫(斧子axe)”。这样一来,其破译难度大大增加。被美军称为“无敌密码”的纳瓦霍密码终于诞生了。 作战南太平洋 到1943年4月,第二批200名纳瓦霍人完成了训练,而此时,第一批纳瓦霍密码战士即“风语者”已经随海军陆战队在南太平洋上作战了。很快,纳瓦霍密码就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攻占硫磺岛一役中,6名“风语者”使用神秘的纳瓦霍密码及时准确地为美军传递信息情报。在战斗开始的前两天,他们通宵工作,没有一刻休息。整个战役中,他们共接发了800多条消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日本人尽管能够截获这些情报,但对这些近乎“天书”的文字感到束手无策,而当时美军已经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不久,美军便很轻易地攻下了战略要地硫磺岛。负责联络的霍华德·康纳上校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纳瓦霍人,如果没有纳瓦霍密码,美国海军将永远攻占不了硫磺岛。”参与硫磺岛战役的拉尔夫·斯托其上尉在一份报告中称,纳瓦霍密码是“最简便、最快速和最可靠”的密码,“日本人的脑袋都要想破了,但我们几乎不用担心泄密会发生”。 出色的实战成绩吸引美国海军决定更大规模地征召纳瓦霍人入伍。他们曾经设想以每月50人的速度再征召303名纳瓦霍人,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那些被招募的纳瓦霍战士也逐渐成为其他部队的“宝贝”。为此,海军陆战队不得不把名额削减到每月25人,甚至试图从其他部队索要纳瓦霍新兵,但这些努力并未获得完全成功。由于“风语者”供应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美国海军的通讯工作。尽管如此,因为纳瓦霍密码既保密又很少失误,仍然逐渐成为美军最信赖最钟爱的密码。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纳瓦霍密码可能已经算不上高明,但它走过的那段光辉历程将永远不会被忘记。 P3-6 序言 本书颇有新意。那就是:通过从不同角度讲述不同时期的离奇故事,以小见大,进而去诠释这些故事带给指挥与决策层的启示。全书共分七个篇章,每个篇章郡代表着一个角度,如同一条线,串起它所包含的若干篇文章,而这若干篇文章又是为了更好地佐证这个角度。作者期望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形成这样的概念:整本书从七个角度分别讲述“兵器的故事”,每个角度互相独立,但又不可分割,它们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启示。 其实,不仅如此,本书的新意还在于:代表着军事散文的一个新趋势,那就是:融合。 首先,是军事与科技融合。专写军事的散文很多,有的更好;专写科技的散文也很多,有的极佳。但是,将两者融合一起的散文是不多的。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条件下,这一点尤其可贵。 其次,是知识与思想融合。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但是,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学习高科技知识是为了作战,保卫国防。所以,武器有理论,装备寓思想,技术要与战术结合起来,这是更为重要的。 再次,是文理融合。军事属文科,科技属理科。但是,这两大学科绝不是截然分开的:恰恰相反,文理相通、文理融合是一种未来趋势。正像列宁所期望的那样,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一股潮流——建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伟大联盟”。 第四,是情理融合。这里的情,指感情;理,指事理。军事散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军魂。情理融合,就是使读者在明白事理的同时,还能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第五,是雅俗融合。对军事散文感兴趣的读者群跨度很大。有普通士兵,也有高级将领;有军事干部,也有政治干部;有大学生,也有专家……显然是因为文章能让渎者雅俗共赏、各有所悟的缘故。 第六,是德艺融合。军事散文做到了寓教于文,有较高的思想性:同时又能深入浅出,活泼生动,文笔通顺和文风简洁。 综上所述,本书的“融合”特色,将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学习,适应现代国力讲“综合”、军队讲“合成”、作战讲“联合”、人才讲“复合”的大趋势,从而有利于军队和国防的建设。 所以,本书的出版,对我军广大官兵、社会有志青年乃至各界人士,在军事与科技的学习方而,都将大有好处。读者们会和我一样,从中受益良多。是为序。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博导、空军少将 苏恩泽 戊子春于昆明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