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深入历史人物的重新思考!一个观察时代偶像与当今职场关系的全新视角!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专题推荐。本书受到雷锋战友和众多专家的强力推荐,被多家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选为人力资源培训教材,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和中学人生规划的必读书。
在我们印象中,雷锋是一个神圣的道德楷模。
用新的视角来看,雷锋还是一个规划人生、激励自我、取得事业成功的完美典范。在短短22年的人生中,雷锋实现了少年时代的全部理想,而且实现得比他规划的还要精彩。他自动自发做到的事情,和当今人们进行人生规划的理念是那样合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还是我们本土典型的励志榜样。
让我们一起重新发现雷锋,在专家的指导下,像雷锋那样规划人生、融入社会、执著奋斗、实现理想……
本书是励志书。
在书中,作者和多位专家们对“雷锋”这个新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士兵进行着全新独特的发现,在书中,雷锋的这个名字的价值还将被重新挖掘;在书中,“雷锋精神”届将全面升级。
“政治楷模”如何走下神坛?普通士兵如何规划精彩人生?45年前的道德典范为什么又成了今天的励志偶像?
本书将一一释疑。
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咪咪和喵喵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咪咪和喵喵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咪咪和喵喵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咪咪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喵喵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直冲政委软硬泡
这天一大早,辽阳兵役局的余政委就被雷锋给缠住了。
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雷锋备受打击,回到焦化厂,琢磨了一夜,他决定发动一次“全面进攻”。
雷锋向团总支请了假,跑到了辽阳兵役局,找到一位姓陈的同志讲了自己的情况,但是人家把原则解释清楚以后就没工夫和他细聊了。
过了一天,雷锋又来到兵役局,这回,他直接要求见“兵役局的领导”。主管征兵工作的余政委有事外出,他就一连在兵役局等了几天。
终于等到余政委走进兵役局大院,雷锋立刻扑上去抓住他的手。雷锋强调,自己身体不合格是旧社会造成的,如今是新社会了,不能让他这个苦孩子再受委屈。
软磨硬泡要当兵的人,余政委见过不少,但是雷锋让他感觉不一样,这孩子就一根筋,没有杂念。
余政委让雷锋先回去,他自己则直接把电话打到了焦化厂李书记那里,两人没聊几句,余政委就听出来了:焦化厂舍不得这个人!
雷锋呢?他那天也根本就没有回弓长岭去,而是跑到火车站候车室对付了一夜,第二天又早早地来到兵役局,直接跑进了接待室。
听说雷锋又来了,余政委有些无奈地摇头笑笑,这个小鬼,可惜啊!他准备直接和雷锋把话讲明,好叫他死心。省得来回跑。
苦难家史获生机
余政委安慰的话还没说完,雷锋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难道这辈子真的当不了兵了?
余政委,您还不了解我的身世,您要是知道了,就会理解我为什么会强烈要求当兵了。余政委已经听说雷锋的身世很苦,也很典型,他自己想了解这个雷锋,也想让兵役局的工作人员听听,给大家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于是雷锋在兵役局全体同志面前,讲起了自己的苦难家史,讲得许多人当场掉下了眼泪。
家史讲完,雷锋转向已经感动不已的余政委:我的身体条件不合格,那是旧社会折磨的啊。您想,一个挨饿受冻又差点丢了性命的伢子能长出好身体吗?把旧社会的折磨记到现在的账上,这能说合理吗?
眼见这句话对余政委产生了极大震动,雷锋接着说:兵役法规定,保卫国家,人人有责,我这样的人有没有这样的责任呢?
有!余政委脱口而出,但又马上补了一句,可你的身体状况不行啊!
我可以进部队锻炼嘛!您是政委,又是老红军,您叫我去我去,不叫我去我也要去。穿军装当兵,不穿军装我也当兵!
雷锋马上意识到自己这话有漏洞,可是不等他纠正,余政委就顺水推舟:对呀,前方后方都是战场嘛!
关键时刻,雷锋的反应也很快:如果前方和后方都一样,怎么还分前后方?怎么还分身体条件啊?
余政委一楞,不禁笑了。在场的人也都帮着说情,大家一致认为雷锋这样的好青年,决心又大,即使身体条件差点,也应该可以去当兵。
同情再加上喜欢,余政委当即决定,给雷锋争取一次复检的机会。
“打入内部”有人帮
雷锋回到弓长岭,再次向李书记表明了要求当兵的决心,他再次请了假,然后拎着皮箱子直接又去了兵役局,找到余政委。那架势不用多说就能看出来:我这点家当全都带来了。我是真的不走了,这兵叫当不叫当,都当定了!
雷锋放下箱子,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俨然已经成了兵役局的工作人员。
雷锋在辽阳兵役局一住就是好多天。在这样的地方,雷锋得心应手,曾经在望城县委当过通讯员的他,机灵可爱,凡事又勤快,总能做到让周围每一个人都无法拒绝他的好心和帮忙。特别是那些老同志,心里刚想到什么事情,比如早晨刷牙洗脸,晚上洗脚上床等,雷锋都能给他们早早地安排得妥妥帖帖。
没几天,兵役局大院里所有的人都和雷锋很熟了,都了解雷锋一心想当兵的事,见到余政委的人都会来一句:不叫这孩子当兵太可惜!所有人都夸奖雷锋觉悟高、人缘好,最后连体检的医护人员也来反映说,雷锋每天都为各房间打扫卫生,还帮着读报纸、念材料,这样的优秀青年,应该吸收参军!
余政委纳闷,事情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弄得好像就自己一个人挡着不让雷锋当兵似的。但是余政委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了,在和雷锋说话的时候,他的口气越来越不坚决。雷锋也看得出来,余政委越来越喜欢自己了。
有一天,一下午都没看见雷锋,小雷知难而退了?余政委心里还真有点别扭。可是等他晚上回到家里,就看见雷锋正跟着妻子在屋里屋外地忙活,一口一声“田阿姨”地叫着。而且,雷锋也不知道有什么魔力,只是一个晚上,便叫自己全家老小都喜欢上了他。
余政委看到雷锋放在门口的那只皮箱子,随口问雷锋箱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等雷锋打开,余政委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书,竟然还有一卷很少见的《毛泽东选集》。翻开那本书,里面的文章四周写满了心得。读了几句,余政委惊奇地发现,雷锋的理解能力很强,还非常有见地!看来是小瞧他了。余政委原本觉得雷锋虽然思想进步,但是嘴巴似乎太灵,做事也似乎太乖巧了点。现在看来,这个小雷确实是一个有觉悟、有成绩、有水平的好青年。
余政委来了兴致,他要和小雷“盘盘道”,一起背诵“老三篇”。雷锋一看余政委情绪这么好,自己马上行云流水般背了起来。
余政委暗暗佩服:真不简单,对于一个仅仅高小毕业的小青年来说,这要用多大工夫啊。不是真有远大理想的人,哪里肯下这样的工夫,能有这样的恒心!
吃饭的时候,田阿姨问起雷锋家里还有什么人,雷锋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掉下来。田阿姨忍不住追问雷锋的身世,谁知雷锋一讲,她听着听着,竟然把自己听哭了,一个劲儿地安慰雷锋:孩子,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的家了。参军的事,你就放心,老余不把你送到部队,我就不依他!
政委无奈家中客
从那天以后,雷锋一天来一趟佘政委家,和田阿姨相处得像母子一样,而且只要一帮着田阿姨忙完,就笑眯眯地在余政委周围忙来忙去。
余政委看着这孩子的勤快劲儿,想说什么都欲言又止。你陪你阿姨去吧!
田阿姨说了,让我跟着您,走哪儿跟哪儿。
走哪儿跟哪儿?怎么,还我吃哪儿你吃哪儿,我睡哪儿你睡哪儿是怎么的?余政委急了。急也没用!反正有“后台”,雷锋只是一个劲儿地笑着。
每到关键时刻,田阿姨自会走出来:有小雷这么个机灵细心的孩子在你身边,我可放心多了,有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
余政委要是抓起公文包往腋下一夹,“哼”一声转身走了,田阿姨一准儿就冲雷锋使个眼色,雷锋马上一溜小跑就跟上去。 雷锋是真像田阿姨嘱咐的那样,余政委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上车下车、穿衣戴帽、吃饭喝水、刷牙洗脸……余政委需要做的样样事情,事先都被雷锋给准备了个停当。其实不光是对佘政委,只要有机会有可能,雷锋对所有人都这样,还都做得自自然然。
余政委觉得事情越来越难办,他决定去趟市委。一来把雷锋支开一会儿,二来,雷锋的事他必须认真考虑,去趟市委没准能找到点其他的解决办法。
就这样,帮雷锋参军说关键话的人出现了!
P90-95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雷锋,都知道他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楷模。
但是,你知道吗,雷锋的人生是有设计的!
雷锋设计了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执著努力,不但实现了自己所有的理想,而且还成为了新中国著名的道德楷模。
缘于一次纪录片的拍摄,我有了近距离了解雷锋的机会,并对雷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发现,于是,雷锋这个名字和他完美而独特的人生也成为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记。自从拍完纪录片以后,我就像一位布道者,对见到的每一位熟识或不太熟识的朋友,几乎都要讲起雷锋和他成为楷模之前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四的小个子士兵的精彩故事,给每一位听到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图书策划人。我和他说完雷锋的故事以后,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你说的是一个多么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你的体会不仅仅对雷锋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阐释,而且对今天每一位青少年都是一次极具现实意义的教化!为什么不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呢?”
是啊,在我眼里雷锋不但是位完美的政治楷模,更是一个成功的励志榜样。
在16岁小学毕业的时候,雷锋就为自己立下了与众不同的远大理想:他要做一个符合祖国需要的新式农民、好工人和好士兵,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由此,雷锋成为全校应届毕业生中唯一返回农村的文化农民,并且在此后短暂的六年职业生涯中,实现了自己的全部理想,而且实现理想的过程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精彩。
我还告诉那位策划人,雷锋虽然是一位四十多年前的“老榜样”,但是在今天看来绝对有新的现实意义,他的一生完全是一个自我规划、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雷锋身上感悟很多。
他说:“把这些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我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的洋励志榜样太多了,但是像雷锋这样有着现实意义的本土励志榜样少之又少。现代社会学雷锋到底应该学什么?你不妨写出来抛砖引玉一番。” 。
我决定讲述雷锋的故事和我的心得并邀请众多专家参与点评。于是,有了这本受到大家厚爱的小册子问世。
吴红梅
励志书《像雷锋那样》的出版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中,本书得到了大家的厚爱,现在马上就要修订出版了。这两年中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们也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像雷锋那样》从出版以来就一直受到媒体和很多热爱雷锋的人们的关注。
新书发布那天,雷锋的老首长冷宽将军,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为雷锋拍过照片的摄影师张峻和季增,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张淑芬馆长,拍摄过《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编剧王兴东、制片人王浙滨,扮演过雷锋的董金棠,还有本书的点评专家们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赶来参加发布会。这个发布会也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与学习雷锋关系密切的各界人士最全的一次大聚会。
全国很多电视台、报纸、杂志、电台、因特网等媒体,都对此书的出版做了很多报道,而且这种报道一直延续不断,为此作者也多次被邀请到大学、中学、公司做关于新时代励志榜样雷锋的讲座和报告,还写了将近3万字的20多篇关于雷锋的博客文章。
也因为这本书,作者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并和很多读者、听过讲座的学生、网友等一直保持着邮件联系。很多人读过本书以后,开始对雷锋有了重新认识,还有的人听过讲座以后把雷锋作为了他们首选的励志榜样。
《像雷锋那样》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出版。通过出书,还组建了一个重新阐释雷锋精神的专家团队。通过两位作者的抛砖引玉,来自不同的领域、在各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专家们对于雷锋精神具有的现实意义都做出了精辟点评。更有意思的是专家们自己就有很多励志奋进的故事,同时他们各自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道。
这两年之中,专家团的很多专家的职业也在不断调整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61岁的安兴本老师除了做专业研究以外,还往来于各大电视台,是很多著名栏目导演们喜欢的资深策划。
曾经是微软公司互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的宫力博士在2007年离开微软,同年六月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公司谋智网络,开始致力于新的因特网事业。
黄骁俭也由SAP中国区副总裁变成了一个专业企业咨询公司乐勤咨询的合伙人。
中国人民海军原副政委冷宽将军现在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中国——澳大利亚友好小组成员。七十多岁高龄的冷宽将军除了要处理繁忙的政务,前年他的书法摄影作品还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将军书画展。
李建波作为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著名跨国公司思科中国区的副总裁,主管着思科中国区的人力资源建设,思科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每次变化都是驻华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风向标。
刘宝成除了做好对外经贸大学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工作和教学,还兼任国际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在商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和实践。
刘瑞旗作为恒源祥集团的董事长,特别重视企业的人才使用,前年新书出版的时候就公开宣布:恒源祥要招聘“像雷锋那样”的好员工,5月又向全公司发出通告:每个员工都要像雷锋那样,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专门购了5000册书让每个员工和经销商都认真研读。刚进入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恒源祥集团又发起了评选“像雷锋那样”员工的活动。“像雷锋那样”已经成为了恒源祥集团每个员工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流行语。刘瑞旗还说。他们今后还会专门策划“像雷锋那样”的各种系列活动,让雷锋这个经典的励志榜样真正融入恒源祥的企业文化。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当年和雷锋曾经同开一辆汽车。从《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在全国播放起,宣传雷锋就成了这位老人终生的事业,因为宣传雷锋,乔安山走遍了中国除台湾和西藏以外的大江南北,这样的宣传在新时代还会一直继续……
孙虹钢2007年离开了华声在线资深副总裁的职位,这位资深财经评论人、职场专家现在专门从事太极管理的企业研究,是多家上市公司的管理顾问。他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财经节目,是深受白领们喜欢的电视明星。
田文捷也从跨国公司转而专门从事领导力与职业生涯教练的工作。
王兴东和王浙滨夫妇因为从全新的角度拍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革命题材的电影经常是他们衷情的选题,2008年经过3年的准备,他们拍摄的一部反映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已经完成。1月北京奥组委带着这部电影在洛杉矶举行了盛大的推介活动,并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著名作家,王兴东在每年的政协会议上都会提出见解独到的提案。
王填是雷锋的湖南老乡,前年《像雷锋那样》发布的时候,正是全国人大在北京开会的日子,从2003年以来就是人大代表的王填每年都会提出很多简洁深刻的议案。他虽然经商,但是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却是他永远关注的重点。2008年1月南方发生几十年罕见的雪灾,王填代表步步高集团一次捐出300万元来抗冰赈灾。这是湖南民营企业支持抗击冰雪灾害最大的一笔捐款。
魏英敏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这位74岁的老人是一位伦理学专家,即使退休了仍然不忘利用一切条件发挥余热。前年在社区里还义务为电梯工、勤杂工举办“迎奥运,做北京新人”的义务讲座。
行龙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历史学者,不但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的行政职务,还是博士生导师。
薛澜教授前年底刚刚卸任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的职务。这位国际知名的公共关系管理领域的专家就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来从事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
在这次修订中,《像雷锋那样》又加入了新的专家。这些专家中有资深的媒体人士——中央电视台的制片人陈红兵、董鑫先生、《跨国经营导刊》的于燕燕女士,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祁金利博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李继华先生。
《像雷锋那样》不但有强大的专家团队,还得到很多朋友的厚爱,他们用各自不同的形式传达着自己对雷锋的思考和认识。一位把自己全部家产都捐献给自己村里的乡亲盖新居的普通农民林月开,对《像雷锋那样》也情有独钟,在很多人闻名去他的家乡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龙头新村参观时,总是不忘记把这本书送给来参观的人们,而且他还特地买了1000本送给家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并登上广东工业大学的讲堂给大学生们励志鼓劲。他说,看到书里写的雷锋对自己人生规划的故事,越发觉得学习雷锋的重要。其实他也在倾毕生精力像雷锋那样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舍得奉献自己的全部所得回报社会,实现自己小时候就已经立下的志愿,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目标实现起来才会更快。
借这次修订的机会,除了作者在两年之中写的关于雷锋的博客文章外,我们还选摘一部分网友和关注此书的朋友们的文字以及反响较大的一些媒体报道文章附在书里。
感谢《中国青年报》的桂杰小姐、梁国胜先生、实习生王璐,因为你们的热情关注,使得励志榜样雷锋更加深入人心、广泛传播。
《像雷锋那样》的修订仍然是进行时,它会随着大家的关注和意见不断变化。
时代在不断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没有理由拒绝像雷锋那样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