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指导,从社会思潮的一般基本理论和具体社会思潮两个层面展开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本书对关于社会思潮的一般基本理论的研究,概念明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思潮带规律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较好地概括了前人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见解,为本书后几章对具体社会思潮研究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收到了引起读者高度关注社会思潮这一重要社会意识现象的效果。
引言
一 社会思潮研究的意义和指导原则
二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重点论域
三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
第一章 社会思潮的总体研究
一 社会思潮的定义
二 社会思潮产生的条件和主要功能
三 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
四 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
五 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评析新自由主义
一 新自由主义的谱系、流变及其影响
二 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沿革
三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显著特点
四 新自由主义思潮批判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和演变
二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本质
三 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四 回答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两个问题
第四章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一 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和特点
三 两种“历史选择论”的根本对立
四 历史虚无主义重评“五四”论的文化史观
五 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第五章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反对儒化中国思潮
一 正确认识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 保守主义儒化派公开亮旗及其背景
三 保守主义“儒化”思潮的意识形态特征
四 “大陆新儒家”种种臆说的荒谬性
五 儒学不能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六 正确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第六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意义
三 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和理论特征
四 对狭隘民族主义两种类型的述评
五 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界限
第七章 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一 个人主义的由来和流变
二 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三 正确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附记1:民主社会主义三种国家观评析
一 福利国家观
二 伦理社会主义国家观
三 多元主义国家观
附记2:关于“中小学生设置儒学基础课程”流言的声明
主要参考文献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