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经济学史上两大名著之一。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内容包括资金的性质、资金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根据资金投入的不同途径如何把不同数量的劳动投入运转等五篇内容。这部巨著不啻是一部18世纪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英)亚当·斯密 |
出版社 |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富论》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经济学史上两大名著之一。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内容包括资金的性质、资金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根据资金投入的不同途径如何把不同数量的劳动投入运转等五篇内容。这部巨著不啻是一部18世纪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探讨了如何促进国财富的增长问题,内容包括资金的性质、资金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根据资金投入的不同途径如何把不同数量的劳动投入运转等五篇内容。斯密在该书中力图阐明经济增长的规律和途径,宣扬自自然然、明明白白、自由公平的竞争。也就是他用法语所讲的:Laisser faire。因此可以说,斯密是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学说的老祖宗。二百多年来,欧美各国凡是奉行了斯密的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的国家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目录 第一篇 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及劳动产物在不同阶层人们中分配的自然顺序 第一章 劳动的分工 第二章 劳动分工的根源 第三章 劳动分工受市场大小的限制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 第五章 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即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劳动工资 第九章 资本利润 第十章 劳动与资本用于不同用途其工资与利润也不相同 第十一章 地租 第二篇 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个特殊分支的货币或被视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资本积累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贷出取息的资本 第五章 资本的不同用途 第三篇 各个国家富裕的进程各不相同 第一章 富裕的自然进程 第二章 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所遭受的挫折 第三章 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城镇商业对农村发展的促进 第四篇 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导论 第一章 商业或重商体系的原理 第二章 对国内能够生产的外国货物进口的限制 第三章 对那些其贸易差额不利于我国的各种货物实行异常进口限制的做法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奖励金 第六章 通商条约 第七章 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商业体系的结论 第九章 农业体系——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视作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财富的唯一或主要来源的各种体系 第五篇 君主或英联邦的收入 第一章 君主或英联邦的费用 第二章 社会的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三章 国债 试读章节 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好处的劳动分工最初并不是源于一个什么能预见到分工将能给人们带来极大富裕的人类智慧的产物,它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倾向的必然结果,尽管这个过程是缓慢而渐进的。当然人类天性中的这种倾向并没有预见到会有如此之大的实用性。这种倾向就是要求物物交换,以物易物,相互交易。 这种倾向是否是人类天性中的那些原始本性之一?对此,还没有人能提出进一步的说明。也许看来更可能的那就是它是理性和语言功能的必然结果,只是它已不属于我们今天研讨的题目了。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而为其他动物所无。因为任何其他动物都不知道这种或那种契约。两只猎犬在追赶一只野兔时,有时它们也像是在协同作战。每只猎犬都是把野兔赶向它的对方,或者在对方把野兔赶向自己时,它竭力进行拦截。然而这并不是任何契约的结果,而纯系一种偶合。它们在那一特定时刻对同一猎取物的感情的偶合。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一只狗与另一只狗公平审慎地交换过一块骨头。也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任何动物用姿势和自然的叫声向另一动物示意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用这个跟你交换那个。当一个动物想从人或另一个动物那里获得某种东西时,除了设法取得对方的欢心外,它没有别的说服方法。小狗要想得食,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它的母亲;长毛狗想要主人喂它,就千方百计去吸引正在吃饭的主人的注意力。人有时也用同样的诡计对待他们的同胞,当他们没有别的方法去促使他们的同胞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时,他们就会用各种奴态和阿谀奉承去博得他们的好感。但是人不可能在每一个场合都有时间去这样做。因为在文明社会里一个人时时都需要有为数众多的人们的合作与支持,而他们的整个一生却不足以赢得几个人的友谊。别的动物则不一样了,它们一经成熟,就可以完全独立。在自然状态下,它们无需其他动物的帮助。但人却不然,人几乎时刻都需要同胞们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如果完全寄托在同胞们的仁慈上,那就只能是徒劳的了。如果他们能通过激起他们的私心而博得他们的欢心,向他们表明满足他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那将更能奏效。任何人要和别人进行一项什么交易,他都会这样提议。你把我想要的东西给我,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要的这个东西。这就是每一次这种交易的意义。而且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相互从彼此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的帮助。我们决不能指望从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中获得我们的午餐。我们只能从使他们关心其自己的利益中来获得我们的午餐。我们要像他们讲述的不是他们的人道博爱,而是他们的私心。决不要向他们谈论我们自己的需要,而是要谈论他们的利益。只有乞丐才会把自己的生活主要地寄托在同胞的施舍上。甚至一个乞丐都不能完全地依赖于施舍。诚然,善人的施舍给他们提供了维持生活的费用;但是这个道义准则只是基本上保证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并没有也不可能保证他们的全部需要。他们非经常性需要中的较大部分依然是像其他人一样,是通过契约、物物交换以及购买而得到的。他们用别人给他们的钱购买食物。他们用另一个人给他们的旧衣服交换他较为合身的另外一件旧衣服,或者换取住宿、食物或金钱。然后他们又用这些金钱去购买他们临时需要的食物、衣服或住处。 由于我们相互是通过契约、以物易物和购买来获取大部分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助和照料,正是这个以物易物的意向最初引起了劳动的分工。比方说,在一个狩猎或放牧的民族里,有一个人在制造弓箭上比其他人更娴熟更敏捷。他用弓箭就经常能获得更多的牲畜和兽肉。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于是制造弓箭逐渐成为他的主要职业,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武器制造者。而另一个人却擅长制造居住的茅舍或活动房屋的框架和屋顶。他经常用这种方法去帮助他的邻居们,而邻居们同样用牲畜和兽肉来报答他。直至最终他发现他完全致力于这个职业对他更有利,于是他变成了一个造屋的木匠。以同样的方式,另一个人成为铁匠或铜匠;另外一个人成为鞣皮工人或制革者,皮革是当时未开化的人制作衣服的主要原料。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超过自己消费的部分肯定可以能够交换到自己可能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于是鼓励了每个人投身于某一特定职业,使他对某一特定职业的天赋和才能发挥到完美的地步。 人们天赋上的差异实际上远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好像是人们天赋上的差异在人们成年后把人们分为从事不同的职业。其实人们区分为不同职业在许多场合远不是那一点天赋上的差异,而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比方说,哲学家和街上的挑夫这两种极不相同的人物,他们之间差异的产生看来出白天性的远不如出自生活习惯、风俗和教育的。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尤其是最初的6年到8年里,他们有可能十分相像;连他们的父母和玩伴都看不出他们有任何显著的差异。大约在那个年龄或稍后不久,他们被雇用到了极端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天赋上的差异开始显露,而且逐渐扩大,直至最终哲学家的虚荣心也使得他们乐于承认那些年轻人之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如果没有以物易物、物物交换和交换的意向,每个人就势必努力去获得他自己生活需要的每一必需品和便利品。所有的人就都必须完成相同的任务,做同样的工作,也就不会有引起人们天赋产生巨大差异的不同职业了。 正是由于这种意向形成了天赋的差异,而这个差异在不同职业的人们当中又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也正是这同一意向使得天赋的差异变得如此有所作为。许多被认为是同种的动物得白天性的资质上的差异远较人在接受社会风俗和教育前所具有的要显著得多。从本性上讲,哲学家与街上的挑夫在天赋与意向上的差异还不到猛犬与猎狗、或猎狗与长毛狗、或者长毛狗与牧羊犬之间的差异的一半。然而这些同种不同属的动物彼此却无任何可以相互为用的地方。猛犬虽然有力,但猎犬并不能辅它以其自身的敏捷,或者长毛狗辅它以其自身的伶俐或牧羊犬辅它以其自身的温驯。这些不同的天赋和才能由于缺乏物物交换或交易的能力或意向而不能形成一个共享的资源,因而丝毫也无助于改善这些种属的生存条件。每一个动物仍然必须个别地独自地维持自己的生活并防卫自身的安全。它们并不能从伙伴们天生的不同天赋和才能中取得任何好处。相反,人类则全然不同了。具有极端不同天赋和才能的人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他们各自的才能产生的不同产物,由于物物交换、以物易物和交换的一般的意向而被带到了一起,似乎可以说是构成了一种共享的资源;在那里每一个人可以买到他所需要的别人的才能的产品。P7-9 序言 每个国家的年劳动就是向国家提供一年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原始基金,而这些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不是国家年劳动的直接产物,就是用该劳动产物从别国购买来的产品。 由于这个产物(或者说用它购买来的产品)与消费它的人数之间保持着一个时大时小的比例,这也就将是一个国家随时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得到的供应的好坏。 不过这个比例在每个国家必须受两种不同条件所调控:①受国家通常运用的劳动技巧、熟巧和判断力的调控;②受用于有用的劳动的人数与用于非有用的劳动人数之间的比例的调控。不管一个国家的土壤、气候或幅员如何,国家的年供给充裕或是匮乏在那个特定环境里必须取决于上述两个条件。 而这个供给的充裕或匮乏看来更多地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中的前者。在狩猎和捕鱼的野蛮国家中每一个能够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是从事有用的劳动,而且是竭尽全力,同时他也能为他自己或者为他家庭中或部落中年岁太大,或太小,或体弱不能狩猎和捕鱼的人提供他们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不过,这些民族的生活都是极端悲惨和穷困的,他们仅仅出于匮乏,经常被迫或者至少他们认为是被迫必须直接杀死和有时遗弃他们的嬰儿、老人以及患有缠绵的疾病的病人,让他们饿死,或被野兽吞食。反之,在文明和兴旺的国家申虽然有许多人没有劳动,而其中的许多人消费的劳动产物却10倍于、甚至经常100倍于大部分从事劳动的人所消费的劳动产物。而社会的整个劳动产物又是如此巨大,以致所有的人常常是都得到了充分的供应。一个工人,甚至属于最低层和最穷困阶层的工人,如果他是节俭而勤劳的话,他就可以享受到比任何一个野蛮人所可能获得的大得多的一份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在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条件下的人们中的自然分配的顺序,它们是本书第一篇所要探讨的主题。 不论任何一个国家在劳动运用中的技能、熟巧和判断的实际状况怎样,在那种状态的持续过程中国家的年供应是充足或是匮乏必然取决于从事有用的劳动的人的数目与不从事有用的劳动的人的数目之间的比例。从事有用的和生产性的劳动的劳动者的人数今后看来在任何地方都应与用于把他们投入工作的资金的数量以及资金运用的途径成比例。所以,本书的第二篇探讨资金的性质、资金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根据资金投入的不同途径如何把不同数量的劳动投入运转。 在技能、熟巧和判断方面相当进步的国家在劳动应用中对劳动的指导或导向遵循着极不相同的方案;而那些方案并不是都同样地有利于劳动生产物的增长。有些国家的政策对农村的劳动予以特殊的鼓励,有些国家的政策则对城镇的劳动予以特殊的鼓励。自从罗马帝国瓦解后,欧洲的政策一直是对艺术、制造业和商业、城镇劳动的发展比对农业、农村劳动的发展更加有利。第三篇就是专门阐述引进和建立这种政策的各种条件。虽然这些不同的方案也许最初是由某些特定阶层的人的私人利益和偏见所引进的,完全没有考虑或预见到它们对社会的公共福利的影响,然而它们却促成了十分不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的某些理论推崇城镇产业的重要性,某些则推崇农村产业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不仅对有学问的人的观点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君主和主权国家的社会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在第四篇中我已尽可能充分和清晰地对这些理论作了解释,井对它们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作了充分说明。 对于人民这个大的集体的收入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为人民提供年消费的那些基金的性质是怎样的,是前四篇研究的对象。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探讨君主或联邦的收入。在这一篇中我竭力显示,首先什么是君主或联邦的必要费用,其中的哪些费用应由全社会的共同贡献来支付,哪些应由社会某一特殊部分,或社会某些特殊成员的贡献来支付;其次,全社会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支持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那些费用,以及什么是每一种方法的主要好处和不方便之处;再次,也是最后,是什么理由和原因使得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用其收入的某些部分进行抵押或者发行国债,以及这些国债对社会的实际财富、土地和劳动的年产量有什么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