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医20余年,饱读中医典籍,精通道家、武家养生之秘,深谙中国养生学,著有多部中医学专著。书中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简单高效,方便易学,让每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特别是对于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上班族来说更为贴心。书中不仅指出了众多保养身体的秘方,更指出了养心养神之道,只有身心和谐,才能尽享天年。我们的身体有难需要复原,我们的先天不足需要重建。湿邪是摧毁当代人健康的最大祸害,只有补足阳气,我们就不怕任何疾病和灾难。养生就是养阳,无病才是神仙。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就会与疾病狭路相逢。不怕生小病,就怕一病不起,您为这一天作好准备了吗?疾病无常,每个人都应该提前牢牢巩固好自己的身体。
当疾病缠身的时候,您应该感谢造化,因为本书中的方法救了您;当疾病渐行渐远之际,请您把这本书送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活到天年。
在书中,武国忠先生愿为大家无私献上:
一招来自于武林大成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最快激活您全身的阳气,从根子上护卫您的先天之本,阳气一足,有病祛病,无病强身。
7种开启您生命阳气之门的不老术,让您长久地保持青春活力。
20个奇效大穴使用方法,从此,您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对症下药,尽享手到病除之喜。
两种简单有效的健康自测法,5种祛除亚健康及众多慢性病的有效方案,让您免受求医无果之苦。
向食物讨要生命力的奥秘以及养生治病的3大玄机。
让父母延缓衰老的7大法宝,即使您不在他们身边,也能好好地尽一份孝道。
两种养颜大法,愿您心爱的人环肥燕瘦,永远年轻依旧。
序言 如果家里有一个医生
第一章 阳气决定长生
1.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2.养生就是养阳气
3.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4.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5.为自己看病——判断“体内有湿”的简易方法
6.看舌观指,辨证养生
7.抱住健康,万病皆除——站桩养生法是最简单有效的长命之道
8.“放松”是人体最好的大药
9.要活就得动
10.“太极护身”,生生不息
11.天地相合——来自于中医不传之秘的养容术
第二章 人体有大穴,祛病真如神
1.胃口好,活得就好——然谷是开胃的大功臣
2.颈椎、腰椎有病,后溪穴百用百灵
3.大药逞神勇,承山灭顽湿
4.每天敲风市穴,健康就会随“风”而至
5.神仙也怕脑后风,有风就找风府穴
6.印堂发亮,就是福相
7.足三里,上中下一起理
8.胸腹的众多毛病就靠公孙穴摆平
9.对心脑血管疾病釜底抽薪——再探合谷穴
10.怪病就靠膈俞收,只生欢喜不生愁
11.人体老生寒,太溪定生暖
12.有效就是硬道理——6个穴位包治众病
13.救命大隐士,委中最无私
14.别拿胃痛不当回事——胃痛的身心共治法
第三章 千方易得,一诀难求
1.谁说良药要苦口,生甘草作“孝心汤”
2.让父母永远不老的酒——参杞鹿龟酒
3.粥皮滋阴又补阳,处处留心皆健康
4.九蒸九晒黑芝麻——道家秘传的“养肾食疗”法
5.肩井提气血,阳气耀全身
6.谁没有为父母的疾病揪过心——脊背一捏,百病不得
7.“捏积”为什么要以7岁为一个分界点呢
8.像南怀瑾先生一样迎风摆柳——活到90岁的养生之道
9.每天只吃一顿——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应变
第四章 当代人的通病是体内湿重
1.会吃饭,您就生不了病
2.家里做的饭最香——炒黄的米和锅巴是世上最好的开胃汤
3.痛风的“报应”
4.湿邪无处不在,细节决定长生
5.每天薏米红豆粥,全家健康乐悠悠
6.再说薏米红豆粥,随症加减百病休
第五章 养生的最大玄机
1.养生的最大玄机是明白自己是何“体质”
2.老怕伤寒少怕痨
3.肾气旺,人就旺
4.口苦、心浮气躁、偏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3大表现
5.高血压分寒热治才有效
6.越饿的时候吃东西越香
7.什么才是真正的“排病反应”
第六章 养生如果有节,可与天地同寿
1.向食物讨要生命力
2.多接触有生命力的东西,你的生命力就会变强
3.养生的真谛就是沉得住阳气
4.饮食有节,胃以喜者为补
5.大自然什么时候给我们,我们就什么时候吃
6.入乡随俗,豆腐开路——治疗水土不服的千金秘方
7.如何获取万事万物的阳气为自己所用
8.怎样与大自然交换生机
9.养阳从春夏开始
10.节日就是用来养心的
第七章 治病还是救命
1.当我们面临身心的地震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治病先洽心,人才有好命
3.养生治病的第一大药叫“心药”
4.中医治病就是激发人的自愈潜能
5.养颜从养心开始
6.让自己的最爱永远保持年轻的美容秘方
7.每个女性都可以环肥燕瘦——养胃健脾就是美丽的根本
8.现在女性的很多病都是产后遗留下来的
9.治脾就可安五脏
10.献给应酬之人的解酒神物——“干杯不醉葛藤花”
11.“秘密养神法”——献给所有上班族们的补肾良方
12.“头颈部向后”,人永远不会佝偻
后记 养生的幸福,从当下开始
3.粥皮滋阴又补阳,处处留心皆健康
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了一件稀奇事:
他的妻子,虽然才30岁刚出头,但是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了:便秘,脸上黄瘦,皮肤干燥,而且出现了细细的皱纹。后来,他们听说吃糙米粥能调和脾胃,保养皮肤,所以马上买来糙米,吩咐家里的保姆:“以后每天晚上咱们就以糙米粥为主食。你用文火慢慢儿熬,熬得越稠越好。”这位保姆是刚从农村来的,在城里生活不适应,面有菜色,皮肤粗糙,但做事很勤快,每天熬糙米粥尤为尽心,熬出来的粥味道很棒。
这样吃了一个多月,他发现,妻子的便秘消失了,脸色好一点了,但皮肤依然是老样子。倒是那位保姆,简直变了一个人:气色好,精神旺,脸粉嫩如桃花,白里透红。他妻子见了,嫉妒得不得了,同时心里也在纳闷:“我们每天吃的喝的都是一样的,凭什么她改变那么大,变得那么好看,而我改变不大?莫非我真的老了?”
后来,他发现,粥熬稠后,会有一层厚厚的皮浮在表面。这位保姆真是忠心耿耿,每次盛粥的时候,总是自觉把这层粥皮盛给自己,把底下的粥盛给主人。他恍然大悟,从此让保姆把粥皮盛给妻子。这样又吃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皮肤红润多了。
“我是这样想的,不一定对啊。”他说,“如果说错了你别见笑啊。我们平时吃的米,都是稻子碾出来的,稻子从内到外分好几层,最外面那一层是很硬的黄色的壳,壳里面是一层乳白色的皮,这两层碾去后,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糙米是仅仅碾掉了黄色外壳,与精米的差别就是多一层皮,其实,正是这一层皮中含有很多好东西。所以吃糙米粥能补充我们身体必需的很多物质,最终让人的健康由内而外,从脾胃到皮肤,都有一个彻底的改观,所以皮肤变好了。简单地看,就叫‘以皮补皮’,你说对不对?”
我笑了。这个朋友分析得如此生动而地道,哪是来请教我啊,分明是我的老师嘛。不过他在生活中能有如此有趣的发现,我也真为他感到高兴。人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确如此,其实我们也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健康”啊。
于是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得太对啦,不过呢……以皮补皮的食品还有很多,糙米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哦,我明白,我明白!”他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你看,嗯……我说的不一定对啊,还有麦皮,也可以熬粥。还有,苹果皮儿、梨皮儿、葡萄皮儿,都含有人体需要的某种特殊的好东西,都可以吃的,不需要削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嘛!当然香蕉皮不能吃,太涩了,最近看到一本很火的健康书里说香蕉要连皮吃,我看不一定对。人体是通过味觉判断食物对自己有益与否。你看孕妇,喜欢吃酸的,为什么,因为她身体需要啊。我们觉得某个东西不好吃,多数情况则意味着它对我的身体没用,甚至有害,您觉得呢?”
“对啊,还有呢?”
他想了想,说:“对了,还有动物的皮。你看,阿胶,是驴皮熬成的,为什么对女人有用?它滋阴、补血啊,最终不还是补到皮肤上来了?还有,猪皮冻,是猪皮熬出来的,我最爱吃猪皮冻了,呵呵。”他兴奋地笑着,红光满面。
我本想接过他的话茬,给他讲讲《伤寒论》里的猪肤汤就是用猪皮做的,再讲讲医学上的一些理论和证明。但忽然觉得这些高深的理论很苍白,而我这位朋友所掌握的,对于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也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打心眼儿里想乐了,平时病殃殃的患者也好,活蹦乱跳的朋友也好,见了我,总喜欢向我索取健康的建议,很少有人能如此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健康感悟。说实话,他给我上了一课。平时,我们在工作之外,还会关注和思考多少东西:体育赛事、娱乐八卦、小道消息、财经黑幕、广告,甚至网上杂七杂八的东西,但这些无不是过眼烟云,很快就忘了,对我们自己的身心也没有什么益处,只是当时徒增妄想而已。与其关注那些,何不像我那位朋友那样,在健康上多用点心呢!
后来,我跟这位朋友经常交流,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他说话总以“我说的不一定对啊”开头,而实际上说的都是非常生动、有见地的观点,处处妙合中医养生的理论。我甚至觉得我没从医学上给他太多帮助,倒是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他在生活中发现和思考出来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有时候,我深深感觉,很多医生都很难跳出专业的小圈子,须知,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闪烁着真理的宝石。
咱们没有必要把医生看成多么高明的人,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我们就可以成为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医生。不仅如此,我们还能更加热爱生活,快乐地找回久违了的生活情趣。
P82-84
自古有志之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为,良医与良相一样,都可以济世救民。本套丛书的作者,就是这样一群胸怀济世大志的良医。作为医生,他们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接触着各个阶层的人,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发病规律;他们目睹了各式各样的疾病和痛苦,所以不吝将他们的治病心得和养生经验写出来,跟千千万万的人分享。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尽可能少地生病,尽可能少受或不受疾病带来的忧愁痛苦。悠悠此心,可谓至仁至厚!
《大医济世》丛书,围绕养生、防病、治病三者充分展开,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正确有效的养生方法,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也希望人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能不失时机地运用养生手段配合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在书中会教给大家一些基本的治疗理念或方法,每一个理念或方法往往能解决众多问题,这种张力,正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丛书所提倡的“养生智慧”之所在。
健康之道,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希望各界关注民生、关注健康养生的有识之士和广大读者为本套丛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铸就我们的济世伟业。
《大医济世》系列丛书编辑部
养生的幸福,从当下开始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医生和病人是要有缘的,这就是“医缘”。病人需要有好的医缘:能遇到好医生,他就得救了;遇不到好医生就很麻烦。我觉得,任何一个医生的医缘再广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病人太多了!而我,更愿与大家结养生之缘。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上医治未病,在我看来,治未病就是养生。如果人人都学会养生,那么,还要“医缘”有何用呢?
中医调理疾病,从来不主张一刀切;养生的方法,也永远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适合你自己的,少而又少,我们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大道呢?这就是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
医缘只限于医生和病人,而“养生缘”则是人与人之间都可能有的。我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读者觉得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好,我希望您可以将其教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让他们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帮他们找到最适合各自具体情况的养生方法。这样,我们的养生缘、健康缘就能广布开来,生生不息。其实,大道至简,道不远人,我们掌握了养生之道,也是“得道之人”了,我们不仅有能力让自己健健康康,还有能力让身边的无数人远离疾病,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最后,感谢我的好友刘观涛先生对本书的全程指导和精心策划;感谢大众健康图书策划人李冬梅小姐的全程企划和编辑。同时,更感谢当代中医界最让我佩服和敬重的医学健康专家舒和先生,以及善治疑难病症的李静先生的支持和指点。
武国忠
2008年7月10日于北京听息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