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型经济的特征,决定了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的构建在遵循电力监管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充分借鉴现代规制理论与国际监管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与制度禀赋,走中国特色的电力监管道路。
本书作为在规制经济学领域内,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电力监管体制改革路径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研究和尝试。从经济转轨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电力监管体制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引论
第一节 论题及其相关界定
一 论题内涵
二 相关界定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规制理论的发展轨迹、政策应用及其评述
第一节 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监管的规范分析
一 市场失灵:政府监管的理由
二 理论的现实性与监管政策应用
三 理论质疑
第二节 部门利益理论:监管的反对声音
一 服务于部门利益的政府监管
二 理论贡献与经济性监管政策放松
三 部门利益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一 可竞争市场理论:引入竞争的监管工具
二 激励规制理论:新规制经济学的诞生
第二章 电力产业技术经济特征与监管需求
第一节 电力产业的技术与经济特征
一 技术特征
二 经济特征
第二节 电力产业自然垄断边界的变化
一 自然垄断特征弱化与电力竞争、垄断业务区分
二 电力产业引入竞争的实践
第三节 电力产业的监管需求
一 抑制垄断势力的输、配电价监管需求
二 维护规模经济与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准入监管需求
三 正外部性与电力安全、普遍服务的监管需求
四 负外部性与环境监管需求
第三章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来源及其内涵
一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概念提出的三个来源
二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内涵
三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运行机制
四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研究重心
第二节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特征
一 依法监管:透明、公正与监管信誉
二 独立监管与权力制衡
三 许可证式电力市场准入监管
四 激励性输、配电价监管
第四章 中国现代电力监管体制的建构背景
第一节 电力管理体制的演进
一 计划经济的“政企合一”电力管理体制
二 市场化改革中的电力监管体制过渡
第二节 传统电力管理体制的制度缺陷
一 电力监管无规可循
二 电力监管职能分散
三 缺乏监管的权力制衡机制
四 电力监管方式低效
第三节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初创
一 “电监会”成立及其角色定位
二 “电监会”初期运作
第五章 中国电力监管法规体系建设
第一节 “规制有据”与中国电力监管法规分析
一 现代电力监管体制对“规制有据”的要求
二 中国电力监管的法规缺陷
第二节 国际电力监管法规框架特点
一 英国《电力法》的完备性
二 美国电力监管的立法先行传统
三 澳大利亚电力监管法规的简明性
第三节 中国电力监管法规体系完善路径
一 立法先行
二 完善电力监管法规内容体系
第六章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独立性与权力制衡机制设计
第一节 国际电力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分析
一 独立于受监管的电力企业
二 独立于政府宏观政策部门
三 准独立的电力监管机构
第二节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及其保障机制设计
一 “电监会”的独立性分析
二 监管机构独立性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 权力制衡机制设计
一 以法律对监管权力进行事前设置
二 司法介入的民主监督途径
三 规范行政程序与监管透明化
第七章 中国发电侧市场准人监管制度选择
第一节 中国电力产业发电侧引入竞争与准人监管制度改革
一 电力产业结构重组与电源投资需求
二 市场准入制度的初步尝试
第二节 英国电力市场许可证准人监管制度
一 英国电力产业重组与许可证制度确立
二 英国许可证准入制度特质
第三节 中国发电侧市场准人监管制度完善
一 行政审批制度的逐步退出
二 不同电力供应特点的准入监管辅助方式
第八章 中国输、配电价格激励性监管体制研究
第一节 中国输、配电价格机制缺陷与监管改革取向
一 现行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二 输、配电价格改革的监管取向
第二节 国际输、配电价监管体制分析:从保护到激励
一 美国保护性电价监管:投资回报率机制
二 英国激励性电价监管:最高限价机制
第三节 中国输、配电价监管方式的选择路径
一 改革渐进性决定当前保护性监管方式
二 电网建设成熟期的激励性监管方式
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