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对我国玉米、玉米成本、玉米价格和玉米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成本核算制度和原则,分析了玉米成本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成本构成要素确认和计量;研究了玉米成本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动趋势、国内区域间和中美之间玉米成本及构成要素和结构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并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各成本构成要素对玉米成本的影响,以期找到玉米成本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然后对玉米成本和玉米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能真正探求到玉米市场价格的形成的内在规律。最后,本书运用实际调查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期真正发现在实际中决定种植玉米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玉米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83年以来我国玉米产量逐年增长。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持了玉米生产丰收呢?在农户经营这个微观层面上,在播种面积、化肥和灌溉用水投入、农户劳动投入以及良好的气候这些主要因素中,哪一个处在较为显著的状态?了解玉米成本的构成、各构成要素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和正确核算玉米的成本,研究玉米的市场价格如何形成以及成本在价格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提高玉米种植户收入和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证玉米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书首先对我国玉米、玉米成本、玉米价格和玉米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成本核算制度和原则,分析了玉米成本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成本构成要素确认和计量;研究了玉米成本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动趋势、国内区域间和中美之间玉米成本及构成要素和结构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并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各成本构成要素对玉米成本的影响,以期找到玉米成本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然后对玉米成本和玉米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能真正探求到玉米市场价格的形成的内在规律。最后,本书运用实际调查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期真正发现在实际中决定种植玉米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全书共由8章内容构成:
第1章 导论 本章主要阐述了本书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论述了玉米成本核算、价格和经济效益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玉米成本及其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论述了玉米成本的有关概念和玉米价格的涵义、形成特点和分类;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涵义,计算公式和对农户的意义。
第3章 玉米成本确认与计量 本章首先阐述了玉米成本现行的核算制度和原则,进而说明了玉米生产的特点对成本核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玉米成本核算的程序;论述了玉米成本要素具体有哪些、各成本要素按照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在成本核算中该如何确认和计量。主要结论是将各种外部成本如环境成本、农用水资源成本等纳入玉米成本核算范围,具体量化方法是把使用农药、化肥和灌溉引起的对社会的整个环境成本按照使用量的比例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每千克农药和化肥造成的环境成本以及每公顷灌溉引起的环境成本。
第4章 玉米成本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1975—200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关于玉米成本和收益的省级层面的数据,对1975年来的玉米总成本和生产成本以及它们各自结构进行统计分析;还利用其中的美国玉米成本收益资料和中国平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成本差异模型对国内各玉米主要生产区间成本差异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1)玉米成本及其各构成要素变化趋势和所占比重大小不一样,化肥、种子、农家肥、畜力等对玉米生产有直接明显作用的投入要素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且,其变化趋势和总成本的变化趋势差异不大;(2)不同地区和中美之间由于农业发展的宏观趋势、资源禀赋状况、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诱导及农业政策取向等不同导致影响玉米成本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
第5章 玉米成本控制 本章首先阐述了种植玉米中对各种因素该如何选择;然后论述了各种成本控制方法,并最终得出了玉米成本控制方法;利用实际调查农户数据和统计数据对玉米成本进行了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计算和会计处理,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玉米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6章 玉米成本和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玉米生产的成本函数和收益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计量模型对玉米价格如何决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玉米价格决定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发现:玉米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动与玉米市场价格的变动成反向关系;而玉米生产中的额外费用和玉米主要产品产量则呈现与玉米市场价格变动同一方向的趋势。在这四个自变量中,玉米主要产品产量对玉米市场价格的变动影响最大,玉米生产的额外费用对玉米市场价格影响最小。
第7章 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本章通过对陕西、山东和贵州三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把农户分为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两个角度来考察三省农户玉米各项投入及产出水平,了解农户现有的玉米生产模式和现状,找到影响农户玉米产出的主要因素,对农户的玉米生产行为进行研究;本章利用调查数据估算出不同等级农户和不同地区农户各自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又分别针对不同的生产函数用OAXACA分解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差异的分解。主要结论有:(1)玉米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与土地等级、细碎化和农户的贫富等级有关;(2)人工费用的计量方法将直接影响玉米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核算;(3)影响农户玉米生产经济行为的差异的各主要因素因农户等级和地区不同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不同的作用力和作用程度。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章主要对本书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关于玉米成本效益研究动态的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玉米成本及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2.1 农产品成本的有关概念
2.1.1 成本
2.1. 2农产品成本
2.2 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2.2.1 农产品价格
2.2.2 农产品价格的分类
2.2.3 农产品生产价格形成特点
2.2.4 农产品经济效益
第3章 玉米成本确认与计量
3.1 玉米成本现有核算制度和程序
3.1.1 成本核算制度
3.1.2 成本核算原则
3.1.3 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3.1.4 农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3.2 玉米成本项目
3.2.1 玉米生产成本项目
3.2.2 玉米总成本项目
3.3 玉米成本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3.3.1 直接物质服务费用
3.3.2 间接物质服务费用
3.3.3 人工成本
3.3.4 土地成本
3.3.5 环境成本
3.3.6 农用水资源成本
第4章 玉米成本分析
4.1 玉米成本的统计分析
4.1.1 玉米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4.1.2 玉米总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4.1.3 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4.1.4 玉米总成本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4.1.5 玉米成本因素分析
4.2 玉米成本国内区域性比较分析
4.2.1 玉米成本国内区域性比较的意义
4.2.2 成本差异理论模型
4.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4 实证模型的建立、估计和结果
4.2.5 玉米成本比较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4.3 中美玉米成本比较分析
4.3.1 中美农产品投入产出计量差异
4.3.2 中美玉米总生产成本及其结构比较
4.3.3 中美玉米价格和收益比较
4.3.4 中美玉米成本和经济效益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5章 玉米成本控制
5.1 玉米成本选择控制
5.1.1 玉米成本要素之间的选择
5.1.2 成本与土地经营规模的选择
5.1.3 成本与效益的选择
5.2 玉米成本控制方法
5.2.1 成本控制方法
5.2.2 玉米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5.3 玉米标准成本控制
5.3.1 玉米标准成本的制定
5.3.2 玉米标准成本的计算
5.3.3 玉米实际成本的计算
5.3.4 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5.3.5 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5.4 玉米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6章 玉米成本和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6.1 价格与成本计量分析的模型
6.2 经济理论模型的构建
6.3 数据来源、整理和变量说明
6.4 实际模型的建立、估计和结果
6.4.1 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6.4.2 协整检验
6.4.3 因果检验
6.4.4 误差纠正机制
6.5 模型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7章 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7.1 农户玉米成本收益情况的描述性论述
7.1.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描述
7.1.2 玉米生产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和比较
7.1.3 结论与建议
7.2 玉米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7.2.1 理论模型和数据
7.2.2 生产函数回归方程的估算和分析结果
7.2.3 经济效益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