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病久治不愈?为什么不同的药能治好同一种病?为什么一些病越治越重?为什么同一种药又能治疗不同的病?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杨力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给读者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同病不同医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杨力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一些病久治不愈?为什么不同的药能治好同一种病?为什么一些病越治越重?为什么同一种药又能治疗不同的病?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杨力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给读者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 内容推荐 为什么不同的药能治好同一种病?为什么同一种药又能治疗不同的病? 中医治病的过程总是让人觉得很神秘,就让老中医来帮您揭开谜底吧! 著名中医专家杨力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给读者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将深奥的医理寓于各个常见的病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书中还有中医养生、常见病防治等知识,内容丰富,方法实用。适合所有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人阅读。 目录 一、治好病的智慧 同病异治,辨证为纲 异病同治,各得其所 小病为何被治成了大病 有病不治不对,治错了更不对 教你如何取舍中西医 二、病同体不同——不同体质人群的“同病不同医” 了解你的体质 有些体质易得病 阳虚质当壮阳 阳虚当防老年耳聋 水肿多因阳气不足 黎明前的五更泻 阴虚质应滋阴 阴虚让他夜间大汗淋漓 测测你“阴虚”的程度 口腔溃疡偏爱阴虚之人 气血两虚辨证补 气血不畅导致脱发 气血双补治贫血 闭经源自气血虚空 痰湿质化痰祛湿为主 痰湿质,糖尿病的常见体质 祛痰化浊降脂治高血脂 瘀血质需活血化瘀 乳腺增生多是生闷气的后果 瘀血质当防脑中风 三、病同岁不同——不同年龄人群的“同病不同医” 治病需因人而异 人生七十古来稀 慢支皆因一个“老”字 老年人用上了“尿不湿” 男人当养肾精 男性的难堪 女子以补养气血为本 月经不调不容忽视 保养卵巢,预防早衰 儿童致病有特点 当心小儿感冒变肺炎 青睐儿童的风疹 四、病同因不同——不同发病原因的“同病不用医” 传统养生强调:审因论治 外因刺激癫痫更易发作 失眠,不仅是睡不着觉的烦恼 不孕不育有原因 老感冒?小心肾虚捣的鬼 现代人被颈椎病盯上 便秘不能随便泻 五、病同症不同——不同病症状的“同病不同医” 先来讲讲“病”和“症” 感冒可不是寻常小病 腹泻对症才能止 对症止头痛,其实很简单 高血压不仅仅要降压 冠心病需对症调养 糖尿病已成为慢性病 六、病同时不同——不同季节的“同病不同医” 中医养生智慧:因时制宜 四季变迁,疾病当因时而治 春季多发病的防治养生 当心春季患麻疹 春季小心出水痘 惹人烦的春季花粉症 夏季气候与高发病 中暑多因感染暑邪 夏季谨防痢疾 别让脚在夏季生“气” 秋季气候与高发病 秋季哮喘发病多 秋高气爽当防慢性咽炎 干燥脱水导致脱发 冬季气候与高发病 气滞血凝生冻疮 冬季皮肤瘙痒,中医有良方 气温低谨防中风 七、病同地不同——不同地域的“同病不用医” 传统医学重要治病理念——因地制宜 地域不同体质各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病”人 地域不同药量需加减 吃火锅亦要“因地制宜” 天南地北,学会照顾自己 八、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肾虚是怎么虚的 脾胃不和百病生 谈上火:火从何来? 谈阴阳失衡:何时补阴,何时补阳 谈进补:同样是补,该如何补 同病同药不同效 用药的三种心理误区 身体虚弱慢慢补 试读章节 异病同治,各得其所 中医的“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症,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异病同治是中医的治病方法之一,也称“多病一方”。例如,有一类疾病,由于多种疾病往往显现同一类型,如一个感冒病人,剧烈头疼,大便不通,舌干苔黄,服镇痛药无效;又有一个失眠病人,症状同上一样,服安眠药无效;又一个哮喘病人,症状也同前两位一样,服平喘药无效;中医用了同一“泻下药”,“胃实一除”,症状消除。这就叫做“异病同治”。 还有一类病人,用中医辨证,认为同属“虚证”,而西医诊断后分属不同系统,有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系统等。粗看起来,它们之间没有关系,诊断出的病名有免疫系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神经系统的失眠,有心血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呼吸系统的哮喘,有消化系统的过敏性肠炎,有泌尿系统的肾功能衰竭,有生殖系统的性功能减退,有皮肤系统的过敏,还有水土不服等。西医会“头痛医头”,用不同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它们同属于虚证,可以采用同一的补益方法治疗,因此,“异病可以同治”。 再举个例子,在临床上,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同属中医的“乳癖”范畴。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冲任二脉上能濡养乳房,同时能温煦胞宫。所以肾阳不足冲任失调,既可出现乳腺增生、乳房结块,经前胀痛的症状,又可表现月经不调,婚后不孕的症状,可以说乳癖和不孕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瓜。临床上,对乳癖和不孕的治法用药也可采取异病同治的方药,选用散结丹丸温补肾阳。散结灵胶囊调摄冲任及外用乳腺治愈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经过治疗后,乳癖的症状得到好转,乳房肿块消失,疼痛解除的同时,月经不调的症状也得到了纠正,甚至已婚多年不孕、伴有乳癖的妇女,治疗后还受孕得子。临床用药治疗也充分说明乳癖和不孕的相互关系,它们确实是一对孪生姐妹,虚则同虚,实则同实。 这种异病同治是基于由一种发病原因引起的一类疾病,使用能治疗发病原因的药物,达到异病同治,中医的伟大就在这里。 “异病同治”,就是针对不同疾病表现出的相同病理结果,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只要临床检查清楚,辨证准确,运用得当,均有事半功倍之效。诸如临床合并病症的综合治疗:用补中益气法同时治疗脾虚泄泻、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的病症;用清热解毒法同时治疗喉蛾、痈、疖、疮毒等病症;用清热利湿通淋法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或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合并性的炎症;一味中药的多功能主治;肝囊肿合并胆结石的外科手术等,皆是“异病同治”的运用。 小病为何被治成了大病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生病的时候。可一旦生了病,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却让小病成了大病,大病成了重病,令人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病急乱求医 大学刚毕业的许强被医院确诊为乙肝‘‘大三阳”。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大三阳”虽然转为了‘‘小三阳”,但他的生活还是被改变了:报考公务员因体检没过关被拒之门外,谈了三年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疾病造成的。于是他开始了“专业治病”的生涯。在大医院未能如愿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民间高人”,有时候是听熟人介绍,有时候是跟着广告走,凡是认为合乎自己“感觉”的,他都要试一试。从那时到现在,他用在买“特效药”上的钱达六七万元,但遗憾的是,不仅原有的病情未见好转,连本来正常的肝功能也出了问题。类似许强这样的心态,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P6-8 序言 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提出“同病异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从而开辟了辨证论治的新领域。 俗话说得好:“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啊?” 是的,每个人从出生到老经常会遇到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今天头疼脑热,明天腰酸背痛。过去,老百姓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有了病自己扛着的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意识增强了,有病尽快治也慢慢成了习惯。所以,病人为了排队挂个号,往往得起个大早,甚至还有头天晚上就来到医院门口、大厅,还有的为了能治上病不惜从号贩子手里多花钱买个号。各种专治疑难杂症的专科医院也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有没有人受骗上当,只有当事人知道。另外,大街小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着大大小小的药店,人们再有个小病小痛的,为了免去医院求医的麻烦,自己便到了附近药店,自行解决了。尽管国家出台了处方药不能私自购买的政策,可老百姓自行购药的行为依然如故。为什么,不就是图个方便么?可是,又一种奇怪的现象也跟着出现了,好像上医院的次数与生病的次数成了正比,去的越多,生的病越多;很多人甚至久病成医,到了药店跟店员一张口要什么什么药,是给自己治什么什么病的,俨然一个地道的“医生”,可是吃的药越多,需要吃的药也就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看病的学问。你会看病吗? 打个比方,一个患有肾病的病人到了医院,医生告之,“一旦进入肾衰竭就无法逆转,尿毒症是不治之症”。其实,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结论不准确,科学的医学结论应该是:肾衰竭、尿毒症绝不是不治之症,如果治疗得当,是完全有治愈希望的,最起码是能够控制病情恶化和进展的。临床研究证明:只要肾还没有完全丧失功能,就说明还有治愈的希望,上述的问题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即便是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要放弃治疗,不能眼睁睁等待死神的降临。你可能听说某人可以“妙手回春”,某人有“灵丹妙药”时,也请您不要轻信这些说法和广告宣传,因为肾病作为一种疑难病症,其治疗过程是非常复杂微妙的,仅凭一味药、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准确无误、药到病除的。况且,确有疗效的专家和“卖野药”的骗子脸上都没有写着字。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请相信“辨证论治”这四个字吧。 由于中医、西医的理论不同,在诊断治疗上两者也是不同的。西医通常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理化检查诊断为某一疾病,诊断一旦确诊,则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基本是一致的。而中医则根据病人具体的表现,得出一个“证”,与西医的病是不同的,一个西医的病,中医可以有多个证,证不同,治疗就不同,即“同病异治”;不同的病,也可以有相同的证,即“异病同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方药是一致的,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病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病人具体用药的“个性”。总的来讲,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 这个“辨证论治”才是治好病的关键,也是“对人治病”的精髓所在。中医讲究,病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那么在治疗上就用不同的方子。我们把他叫做同病异治,也就是说同病不同医。 治病不要搞错大方向!大方向一错,什么都错了。 所以,当你每次看着大大小小、貌似眼熟的药丸时,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如果治好了病,是因为你吃对了药,而没治好则是因为你服了未对症的药。 我想告诉求医心切的人们,天下没有治不愈的疾病,只有被贻误的疾病。而尽早找到病因,才是治好病的根本。也只有治好了病,治对了病,我们才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要给大家提个醒,要能做到“同病异治”,就必须先做到“知己知彼”,所以病人在医生面前应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医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同病异治”。这就是治病既要求医生也要求己的缘故。 杨力 2008年11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