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容辖医师”、“娘容辖先生”,本名措结·仁增·伦珠班觉,1898年诞生在西藏尼木县普松地方如村一个叫“如门巴仓”的家庭,父亲措结·丹增觉杰是一位藏医,母亲是贵族玛朗巴家的小姐,名叫玛朗·次仁卓玛。本书介绍了这位20世纪藏族教育界风云人物,通过本书了解娘容辖先生和藏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娘容辖私塾的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20世纪藏族风云人物传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索穷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娘容辖医师”、“娘容辖先生”,本名措结·仁增·伦珠班觉,1898年诞生在西藏尼木县普松地方如村一个叫“如门巴仓”的家庭,父亲措结·丹增觉杰是一位藏医,母亲是贵族玛朗巴家的小姐,名叫玛朗·次仁卓玛。本书介绍了这位20世纪藏族教育界风云人物,通过本书了解娘容辖先生和藏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内容推荐 西藏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了“20世纪藏族风云人物丛书”四本,包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近侍——土登贡培》、《娘容辖私塾的创办人――仁增伦珠班觉》、《近代西藏巨商“邦达昌”之邦达多吉的政治生涯与商业历程》、《钦热诺布大师与藏医天文历算》。这套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这些在藏族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鲜有详实地记载的历史人物的读物。这套丛书也弥补了缺少藏族近代历史人物传记史的缺憾。 目录 第一节 藏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如门巴仓”的时光 第三节 “罗布林卡”——“雪仲堆康撒” 第四节 创办“果瓦康色”私塾 第五节 “娘容辖”的辉煌日子 第六节 “娘容辖先生”的下半生 第七节 “娘容辖”师生访谈 附录:1930年的私塾合影 1932年的私塾试卷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2.严格的考试制度 格鲁派寺院的考试制度比较严格,一般有两种方式:背诵经典和辩经。背诵经典考试,就是在考试时将经典内容背诵出来,藏语叫“心聚”和“心试”。如显宗学院在未教正课之前,对经论的根本点和解释要背诵,并进行考试。有时在导师跟前考试,有时在各班级的全体学僧的集会上考试。考试的成绩分为七个等级,以背诵经书页码的多寡判定。 辩经考试,是为了解理解水平而举行的考试。格鲁派寺院严格的辩经考试制度,除转世活佛有某些优待外,其他学僧都必须通过考试,有学问的高僧或格西等是经过无数次的严格辩经考试后脱颖而出的高材生。 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辩经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立宗辩和对辩。立宗辩是由被考试者先立一宗(一个论点),并以此为中心与提问者辩论,解答对方提出的疑难问题。对辩考试由两人进行,相互提问对答。这种辩经考试,几乎每结束一个学程都必须进行,然后才能转入下一个学程。 3.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格鲁派寺院的每个札仓(学院)都有严格的管理章程,其中对学习、考试、学期、作业、奖优罚劣等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如留级制度,到高年级后,为了复习,学生可自愿降到低班;另一种是强制性的勒令留级,各班学年结束后,对不努力学习者,或不守纪律者,令其仍留在原来班级学习。复习制度规定,每年从秋季大法会结束,到冬季大法会开始,复习戒律;春季大法会结束到夏季大法会未开之间,复习中观论和波罗蜜多;夏季大法会期间复习俱舍论。实习制度,不同等级的格西考试通过后,为了能牢记所学的内容学生往往要到山间禅房进行修习;另外,密宗学院的学生,也要结合小五明的学习进行实习。在结业考试或学位考试中成绩优异者(藏文称为得到学位)给予奖赏。如背诵经典考试得头名者,要奖给皮帽等。再如头等格西获得者,地方政府还要奖给各种物品及银两。处罚,进人班次后,若缺一次念经集会、背诵或各种考试不达标准等,一般要受到各种相应的处罚。 历史上,寺院是藏族传统教育的主要职能单位。 P4-5 后记 也许有人会问,在20世纪20。50年代,西藏为何出现一个兴教办学的高潮,出现一股“私塾热”?这也是我想弄明白的。一般人认为,首先这里有时代的因素,由于亚洲各地民族运动的兴起,西藏大门初开,各种新观念、新思潮风起云涌,这不能不对长期封闭的西藏社会产生影响进而萌发变革的冲动。其次,还应该提到一些满汉藏高层统治者对此事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张荫棠、土登嘉措(即十三世达赖喇嘛)等人的贡献。 如果从吐蕃时期算起,私塾在西藏的发展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有曲折,有坎坷,像涓涓溪流,又像绵绵长风,私塾教育的传统始终未曾中断。就笔者而言,“娘容辖”的时代虽然遥远也并不陌生。 1975年,我在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小学上学,虽然年龄不大,入学时间不长,但是学习成绩还不错,老师还算赏识。门士小学名义上是公办小学,由于当时阿里各方面条件落后,全校只有两名老师,一个负责高年级的教学,一个负责低年级的管理,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负责给我们高年级授课的平措老师来自拉萨,出生于布达拉宫下“雪”区。他每天要上课三四个小时。那时老师三十多岁了,但身体不好,加之长时间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生活、工作,体力和精力都有些吃不消。于是,他会把平时的一些自习时间,早晨朗读、背诵的时间或他个人请病事假时间的管理任务交给他自己从学生中挑选的“根达”来负责,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小先生、小老师,行使教师的权力,他们的任务是代替老师完成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课堂纪律等。现在回头再看,平措老师的教学管理方式就有私塾教育的影子,这可能是藏族传统教育对教师根深蒂固的影响吧。 我想,仁增·伦珠班觉的成就不是偶然得来的,除了时代大背景的因素,他身上有着与“成功”相关的很多品质,例如:儒雅的绅士风度,镇定从容的性格,忠于生命的医德,胸怀天下、不分贵贱、独守情操的士大夫风骨,还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乐观的心态,丰富的个人经历等等。 在长达40年的教学实践中,仁增·伦珠班觉以不屈的精神,勤奋工作,努力探索,牺牲自我,甘为人梯,为藏族私塾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 提倡人人受教育的理念,实现教育为大众服务的由匕不日;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创立正规的私塾教育形式,规范教学管理; 作为藏族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主动承担起振兴民族、开发民心、启发民智的重担,为时代、为后人树立了知识分子做人为学的榜样。他创办的学校在西藏当时落后的教育形势下,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虽然作为人,他注定会有一些失误和个人的缺陷,但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熟悉他的人谈起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美德和功绩、奉献和牺牲,也许,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