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里的绘画类别中,历史悠久者莫过于门神画,数千年来一直向前发展未断。时至今日,仍继承古代优良传统,且不断推陈出新。
门神画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仕女、儿童以及虎、猫、公鸡诸动物等等各种不同的题材形式,且传之有绪,汉唐以来的实物,大量尚存人间,可资参考。
门神画艺术,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继彩陶艺术之后,绘于门扉上起装饰作用的早期绘画形式之一,故应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较早之一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门神艺术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王树村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美术里的绘画类别中,历史悠久者莫过于门神画,数千年来一直向前发展未断。时至今日,仍继承古代优良传统,且不断推陈出新。 门神画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仕女、儿童以及虎、猫、公鸡诸动物等等各种不同的题材形式,且传之有绪,汉唐以来的实物,大量尚存人间,可资参考。 门神画艺术,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继彩陶艺术之后,绘于门扉上起装饰作用的早期绘画形式之一,故应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较早之一页。 内容推荐 门上绘画或粘贴图像,起初是寄望神灵看门护院,驱逐邪魅,主人借此安慰自己。后以历史上的将军武士作门神,似较想象中的神灵更可信,于是神荼、郁垒——神话传说中的门神便褪色了。继而发展到了以民族英雄来护卫国门、家门,门神画的功能涵义起了质的变化,即:门神的身份已由守门看户,防范鬼魅,转变为教育人们敬爱国家,反抗侵略,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发展了中国绘画优良传统。 目录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秦汉两朝的门神 一 汉代门阙与铺首 二 神话神荼与郁垒 三 门上画武士守卫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的门神 一 晋代墓砖的门神 二 北魏石刻的门神 三 南朝门上贴画鸡 第四章 隋唐门神多新样 一 隋代门神有称谓 二 唐代门神花样多 三 地下埋藏的门神 四 虎头额上书錾字 五 钟馗捉鬼作门神 第五章 五代浮雕彩门神 第六章 两宋门神与门画 一 印卖的木刻门神 二 能动的杀鼠钟馗 三 门神与诗文故事 第七章 辽金元北方门神 一 辽墓中壁画门神 二 酒坊门画四公子 三 道观门旁塑二神 四 有关门神的元曲 第八章 明代门神之发展 一 历史将军充门神 二 伍员与赵云门神 三 宫门奉安将军炭 四 木石雕刻的门神 五 文官门神守财库 六 杂剧里的闹门神 七 文人的门神题咏 八 画家不肯画门神 第九章 清代门神样式多 一 清宫门神承前朝 二 门神皆神仙名将 三 文官贤臣与门童 四 诗文咏门神司阍 第十章 门神粘贴有定则 一 蚕室门画猫辟鼠 二 家畜圈门画六畜 第十—章 少数民族的门神 第十二章 抗日救国的门神 第十三章 国外的寺庙门神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中国民间美术里的绘画类别中,历史悠久者莫过于门神画,数千年来一直向前发展未断。时至今日,仍继承古代优良传统,且不断推陈出新。其他画种难以与其抗衡。 门神画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仕女、儿童以及虎、猫、公鸡诸动物等等各种不同的题材形式,且传之有绪,汉唐以来的实物,大量尚存人间,可资参考。 门神画艺术,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继彩陶艺术之后,绘于门扉上起装饰作用的早期绘画形式之一,故应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较早之一页。 中国门神画不仅彩绘于门上,还雕刻于石窟之壁,砖刻于墓室以及木雕、炭塑、陶瓷等等各种艺术形式,但最常见的还是木刻版画形式的门神画。可以说,它体现在中国美术范畴的各门类中。 门神画并非中国美术史上独有的题材形式,在东西方古代美术史中也有门神的故事和雕塑形象存在。不过古罗马的门神权威高于中国的门神,它虽然不同于中国门神由“神荼、郁垒”两个神人相向守门西方意大利等国的拱门或过道口上雕刻的门神,是一个神体、两个头面,但罗马时期的门神和中国门神一样,都是从古代神话故事里来的。中外门神如是研究起来,还真有意思。 “门神”二字,始见于《礼记·丧服大记》。据郑玄注:“君释菜,礼门神也。”《礼记·月令》又载:“孟秋之月其祀门。”“秋阴气出,祀之于门外阴也(门在外,故云外阴)。”《礼记》是秦以前讲述各种文明礼仪的专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物制度的最早和可靠的参考书。《礼记》所载,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建筑格局已较完备,早已脱离穴居生活了。原始社会时,人类为防御自然界和虫兽灾害,以草或树枝编制成柴箔置于洞口,故名户。后因一扇单薄,遂有两扇可开可合的门出现。“门”字的出现,反映了贫富不均,阶级社会已形成。门的作用已不是挡风雨、防虫兽,门由柴草编制的单扉,发展到有户枢的两扇木板门,已是用来防范盗贼了。门的出现反映了人类进化,财富增多,但并非家家都有大门启闭,更多的黎民百姓仍居于陋巷,柴扉作门。 相传人类脱离穴居,架木筑屋的发明者叫“有巢氏”。《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有巢而后有屋,有屋而有门,有门而又神之,祭祀以求安,是人类已进入文明社会的具体反映。 祭祀门户,初无形象,只是望门礼拜,感恩戴德之外并无所求。祭门户还限于士大夫以上的高贵阶层。庶民位卑禄薄,不能祭祀。汉·班固《白虎通义》载:“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所以祭(为)何?人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人每日都出入于门户,祭祀门户是顺五行,每年祭一遍。《白虎通义》又谓:“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夏祭灶……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内备自守也。”图1按:《白虎通义》是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诏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班固撰集其事之作,是秦汉以前的掌故。所以上古祭门户于春、秋季节,而无神的具体形貌。待以后文学出现了神话传说中的门神,则是人们智慧的反映。想像力的发展了。 最早的门神画出现在统治者宫殿的门上。当时帝王将相高于一切,所谓“门第”者,不仅高门大厦,还要在门上绘以图画。早期的门上所画何物?传为周公旦著作的《周礼·地官·师氏》载,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云:“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于守,宜也。”按:“师氏”是周朝的官名,掌三德、三行教国子,位居于虎门之左,虎门即路寝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路寝,今之正厅。治官处之厅多敞,今谓敞厅。”路寝即周天子每日办公理政的地方,在这显要的门上画虎,以示守卫,除了体现天子庄严,威慑庶民百姓外,尚存有画虎以防虫兽侵害的原始俗信之创意。周公曾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建都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东,斗门镇的普渡村一带。近年经考古学家在西安“丰镐遗址”发掘,发现了板瓦、瓦环等建筑材料,推测这类材料,应是王室、大贵族的殿宇或住处。另外还发现了土窑式和半地穴居址,证实了大多数庶民居住在地穴和土窑中,不会有门窗设备,只有周王室和理政的地方,才有“门上画虎”这回事。丰镐西周都城和宫室的遗址虽然已被发现,但是门及门画却难以找到遗痕,不过周朝门上画虎“以明勇猛于守”的制度,却延续到汉代从未间断。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