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各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古今比较、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同时对完成体及相关理论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杨永龙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各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古今比较、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同时对完成体及相关理论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各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古今比较、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同时对完成体及相关理论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共文共五章: 第一章讨论《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和方言基础。认为《朱子语类》是比较难得的理想语料,其语言性质是在文人通语的基础上加上闽北言言成分。 第二章介绍和探讨“体”、“完成体”及相关理论问题,希望把完成位置于整个体貌范畴的背景下加以把握。在吸收国内外有关体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朱子语类》及现代汉语中与完成体有关的例证,说明体与事件类型、时制、情状的密切联系。 第三章讨论完成体副词,主要描写了“既”、“已”、“已自”、“已是”、“已经”等几个副词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着重说明“既”通常只用于背景事件句,在具有完成体体意义的同是还具有表示相对先时的功能;“已”、“已自”、“已是”、“已经”则主要用于前景事件句,主要表示状态实现。本章进而对这几个副词的来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讨论《朱子语类》中“了”的各种用法及相关问题。结合了“了”所在的句法格式,依据“了”的体意义,同时综合考虑其时意义与语气意义,本书将《朱子语类》的“了”成分四大类九小类。四大类是:补语性质的“了0”、表示完成的“了1”、表示实现的“了2”、表示语气的“了3”。四类“了”在虚化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渐变序列。 第五章讨论《朱子语类》中“过”的各种用法及其来源和虚化过程。分别从句法格式(V过、V过O、VO过)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朱子语类》中的“过1”、“过2”及尚未完全虚化的“过0”进行了分析描写,并进而对“过1”和“过2”的来源及虚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序 前言 壹 绪论 一、《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 二、《朱子语类》的方言背景 贰 “完成体”及相关问题 一、“体”与“完成体” 1.1 体 1.2 完成体 1.3 《朱子》的完成体体标记系统 二、体与事件 2.1 事件 2.2 事件类型 2.3 事件类型对体的影响 三、体与时 3.1 体与时的区别 3.2 体与时的联系 四、体与情状类型 4.1 不同的情状分类 4.2 情状结构是层级系统 4.3 与情状有关的表述 4.4 情状类型与体意义的表达 五、小结 叁 “既”、“已”、“已经” 一、“既”的时间意义及其引申用法 1.1 “既”的时间意义 1.2 “既”的引申用法 二、“已”、“已自”、“已是” 2.1 已 2.2 已自 2.3 已是 三、“已经”及相关问题 3.1 《朱子》“已经”用例 3.2 “已”“经”连用的初见时代 3.3 已+经+N 3.4 已+经+V 3.5 “已经”凝固成词的过程 3.6 “已经”的功能扩展 四、小结 肆 《朱子语类》的“了” 一、《朱子》中“了”所在的句法格式 1.1 引言 1.2 《朱子》中“了”所在的线性序列 二、A式(V了V、V了) 2.1 A式(V了V) 2.2 A2式(V了) 2.3 A式和A式比较 三、B式(VO了V、VO了) 3.1 B式(VO了V) 3.2 B式(VO了) 四、C式(VC了V、VC了) 4.1 C式(VC了V) 4.2 C式(VC了) 五、D式(V了O V、V了O) 5.1 D式(V了0 V) 5.2 D2式(V了O) 5.3 “V了O”与“V了” 六、E式(V了了V、V了O了) 七、关于“了”的来源 八、小结 伍 《朱子语类》的“过”及其来源 一、引言 二、《朱子》中的“过” 2.1 “过”所在的句法格式 2.2 事件类型与“过”的体意义 2.3 “过”与“了”比较 三、《朱子》中的“过” 3.1 “过”所在的句法格式 3.2 事件类型与“过”的体意义 四、《朱子》中的“过” 4.1 过 4.2 过 五、“过”的虚化过程 5.1 “过”的早期用例 5.2 “过”的虚化过程 六、“过”的来源 6.1 南宋以前的“过” 6.2 唐五代的“过” 6.3 “过”的来源 6.4 “V过来” 七、关于"VO过” 7.1 明代的"VO过” 7.2 明代以前的"VO过” 7.3 “VO过”的地域分布 八、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引用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