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帮助你告别穷忙迈入富闲、翻身做生活主人的书。
“听说你很忙,为什么而忙,汹涌人流中要去哪个方向,你说‘我很忙’,在为谁而忙,什么都遗忘什么又拼命想。忙来忙去忙忙忙,你忙我也忙……”忙碌成了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常态。同样是忙,有的人成了家资千万的富商巨子,有的人则为生活温饱而拼搏;有的人成为技艺超群的职场明星,加薪晋职,有的人则默默无闻,流于平庸;有的人生活惬意,优游从容,有的人则心力交瘁,无力解脱。一样的忙碌,两种的结局;同样的辛劳,悬殊的收获。你究竟该怎么忙?
本书正是基于此而展开,通过生活中各个关键点的构建,以及必要的文字解读,阐释出了忙的真谛,为“你该怎么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社会节奏在加快,生活水平在提高,职场竞争在加剧,生存压力在增大,忙碌成了时代的潮流,“我很忙”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忙碌的漩涡中,疲于奔命于公司和家庭之间,工作丧失了热情,生活失去了乐趣,生命消退了色彩,陷入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境地,感到前途迷茫,不知路在何方。“究竟应该怎么忙”成了每个人心中难释的块垒。
本书揭示了当今社会人们忙碌现象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因素,从人生目标、生活规划、自我评估、时间管理、工作态度、做事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财富、健康与娱乐等方面,阐释了忙的真谛和内在规律,明确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忙什么、怎么忙,是为忙而忙,为了向别人表明自己没闲着而忙,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忙。现实社会中每一位为生活所困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切实可行的生活方案,纠正自己盲目错误的生活思想和行动,拨正生活的航向,走出忙碌的误区,忙得有头绪,忙得有效率,忙得有价值,轻松自如地驾驭生活的步伐,做一个高效能人士,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16 等我有时间了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等我长大了,我要……”
当我真的已经长大时,我便把“等我有时间了”挂在嘴边:等我有时间了,我要带着父母去北京看故宫,去北戴河度假,去哈尔滨看冰雕;等我有时间了,我要给孩子讲好多故事,带他去参观科技馆;等我有时间了,我要去学车,这是我多年的心愿;等我有时间了,我要去桂林,去那里看一看漓江的水;等我有时间了,我要把自己的经历好好整理一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然而,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之前,我都没有做到。
不只是我,相信不少人都曾这么说过。我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说,同样日复一日地耽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于是就这么把许多美好的愿望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热切渴望学开车的朋友到培训老师家里做客,我的观念才发生改变。见到老师,朋友说:“等我有时间了,一定要抽出3个月来学开车。”老师对朋友说:“像你这样,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自己开车了,因为你永远也抽不出整块的3个月时间来专门学开车,除非你不用去上班。如果你现在就开始去学,上班时把工作时间安排得紧凑一点,每周挤出几小时的时间学开车,用不了几个月,你就可以上路了。”
老师的话像一声惊雷,震醒了我的朋友,他说:“是呀,我总是说等我有时间了怎么着,可如今我已经30大几了,相当于过了半辈子,也等了半辈子了,不仅没有等到我想要的时间,反而觉得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用了。如果我再‘执著’地傻等下去,我也不会等到我想要的时间,当然我想要做的事情恐怕一件也不能完成。”
朋友听从了老师的劝告,立即去学开车,下班之后去,周末的时间也去,现在他已经是一名老司机了。
这些话同样提醒了我:即使我真的有了时间,也许等到那个时候,父母亲已经走不动了。于是,我便果断地调整了自己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去探望一次父母,带他们在小城附近转转,每周给他们去个电话。没过多久,我得到了几天休假的时间,便带上爸爸和妈妈,和他们一起在天安门前看升旗;再后来,我们在北戴河度过了美妙的一周……
实现了积在胸中多年的心愿后,我找到培训老师,向他讨教控制和利用时间的方法。在他的指点下,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时间的道理,并逐步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管理时间的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掌握了控制和利用时间的诀窍后,我开始觉得自己有时间了,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很快,我读完了以前很想读的几本专业书;参加了有利于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培训班;反复考察后完成了第一笔投资。此外,还应出版社朋友的约请,撰写了即将付印的一部书稿。这些以前只在脑海里存在的念头如今一一得以实现。与我原来的想法大不相同的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忙得焦头烂额,甚至比从前还轻松。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它们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老是在等有整块的时间才去做。整块的时间很难抽出来,只好等了又等,一拖再拖,到了最后只好将所有的梦想带进坟墓,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吗?
你等时间,时间却不等你。不要再等了,时间最怕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对于善于利用时间的高手来说,他们总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想要做的事情;对于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来说,他们永远在等,但永远也等不到想要的时间。
关于时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于是,他找到一名高人请教。
高人听完他的诉说,微微一笑,然后拿出一个瓶子,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子。装满后,高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说不能再装了。高人笑了笑,拿出一些沙子,让商人装,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人又问: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再装了。高人又拎出一桶水,让商人再往瓶子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许多。
那个瓶子固定的容积就是我们每日拥有的时间,而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瓶子所能装的东西。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不是我们没时间,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时间。
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其实是极为稀缺的资源,是最需要管理和充分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合理运用时间,不仅能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使我们做更多的事情,而且能使我们更容易获得成功,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幸福。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学会合理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西方,不少管理大师非常重视时间管理,在长期的探索中,他们总结了许多科学的时间管理技巧,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和探讨。
如何正确理解时间: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
人类的生命只是一个时间过程,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要素;
时间是可以科学管理、善加利用的;
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比一般人工作效率高。
P47-49
通常情况下,忙是好事,它意味着我们有事可做,意味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浪费,意味着我们在创造着什么。因为忙碌,有的人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或创作各式各样的作品;因为忙碌,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因为忙碌,不少人获得了工作岗位和稳定的收入,为自己的家人提供了幸福的保证……
因此,忙,成为人们喜欢的字眼,很多人都喜欢说自己挺忙的,也喜欢别人说自己“你真忙”。而今,忙似乎成了一种标志,一种生活充实、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一旦忙起来,人们便有了一种踏实感,一种成就感。因此,“我很忙”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成了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工作、开会、应酬、充电;老人、孩子、媳妇;房子、车子、票子……只要睁着眼,总有忙不完的事。
所有忙碌的人真的都在忙碌中劳有所获,真的都能通过忙实现了自己人生理想,获得成功吗?事实并非如此。仔细观察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固然有人通过忙碌成为家资百万的富商巨子,成就斐然的艺术家,技艺超群的专业人才,但更多的人终生忙碌却在临老依然为温饱挣扎,从事多年工作之后却仍然一无所长,打拼了半生还过着漂泊无着的生活。这些人付出的辛劳为什么与收获如此不成比例,同样的忙,结果为何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不由我们不去深思导致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通过对大量成功者的跟踪分析,通过对人类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忙的本质是做事,它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把握着其内在规律,忙得科学,忙到点上,才能收获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许多人之所以劳而无功,终生碌碌,原因在于不懂得怎么忙。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忙碌充实,实际上是乱忙一气,以至忙错了方向,最终事与愿违,或者忙中出错,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这种忙其实是瞎忙,而瞎忙则是导致挫折和失败的最终根源。归结起来,这种“瞎忙”有如下特征:
做事缺少目标或没有计划。这必然会劳而无功,进而越搞越糟,乃至陷入困境。
凡事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可能导致混乱,甚至遭遇挫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做事不讲场合,不讲环境。如此非但达不到目的,极可能会适得其反,以失败而告终。
既然不能瞎忙乱忙,那么,到底该怎么忙呢?当然要忙得有目标、有效率、有方法了。
有目标就是不像没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到最后也撞不出个结果来。
有效率就是尽可能少地花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成功人的快乐。
有方法就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最快捷的途径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去享受成功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不致犯下令人遗憾的错误。
总而言之,就是要忙到点子上,也只有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得有意义,忙得富有成效。
本书正是基于此而展开,通过生活中各个关键点的构建,以及必要的文字解读,阐释出了忙的真谛,为“你该怎么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