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解读互联网创业传奇的真实样本;
一个中国互联网十年发展史的缩影。
本书以编年方式讲述,真实还原腾讯走过的历程。本书作者走访了腾讯的创始人、高管和新老员工,所有文字均依据实际访谈内容编辑而成,相信能解答大家对腾讯10年发展史中的很多疑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企鹅传奇(首次真实揭密腾讯十年成长史)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腾讯十年创作组 |
出版社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本解读互联网创业传奇的真实样本; 一个中国互联网十年发展史的缩影。 本书以编年方式讲述,真实还原腾讯走过的历程。本书作者走访了腾讯的创始人、高管和新老员工,所有文字均依据实际访谈内容编辑而成,相信能解答大家对腾讯10年发展史中的很多疑惑。 内容推荐 《腾讯十年》·企鹅传奇一书共分十章,以编年方式将当年所发生大事进行纪录,希望通过这些事情的发生发展,反映腾讯的做人做事方式。此外,坊间一度流传关于腾讯及其发展史有诸多版本,有些事情更被传的神乎其神,难辨真伪。本书所有文字均依据实际访谈内容编辑而成,相信能解答大家对于腾讯十年发展史中的一些疑惑。作者相信真实的力量,也相信从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了解到,一切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因素。 目录 序 第一章 初生 第一节 开始的开始 第二节 创业 初入社会 梦想十分 第五个人 第三节 企鹅 创业初期 OICQ 企鹅的来历 第二章 创业艰辛 第一节 腾讯天性 起步 感同身受 苦练内功 独立承担 第二节 无奈更名 初尝被告 从OICQ到QQ 第三节 寻求突破 风投来了 第一桶金 第三章 冬天的奇迹 第一节 第二次融资 冬至 更替 第二节 开拓探索 广而告之 增值服务 第四章 挑战 第一节 支付代码 Q币来历 支付体系 “庐山会议” 第二节 QQ保卫战 收费风波 守护安全 被寄生的隐痛 第五章 端倪 第一节 关爱之心 公益起步 共抗非典 第二节 门户大开 门户启航 QQ.com的故事 新生活,我主张 第三节 游戏,芝麻开门 网游初体验 “凯旋”之门 平台之路 得失之间 钻石之梦 第六章 香港上市 第一节 最初的梦想 700.HK 承诺的重量 春天的故事 第二节 上市之路 结缘 共赢 第三节 新的起点 迈向新天地 全面提升 第七章 二次创业 第一节 在线生活 全面布局 企鹅与狐狸 企鹅的幻想 别样的C2C 组织架构 第二节 腾讯之心 最初的精神 文化提炼 文化的力量 腾讯的文化 链接:做受尊敬的腾讯人 第八章 成长 第一节 最宝贵的财富 成长的代价 条条大路通罗马 学习成就未来 链接:学习威就未来 第二节 合作双赢 喜悦的事故 政企交流 第三节 Web2.0 个人空间 用户体验 第九章 回响悠长 第一节 大回响·大影响 前世今生 热情与汗水 第二节 着眼未来 南坡北坡 知识产权 放眼世界 第三节 Tenceni Party 歌唱梦想 煎蛋引领互联网发展 腾讯风俗 第十章 责任 第一节 站在你背后 爱的力量 两个2000万的爱心 救灾集结号 I am so proud of you! 链接: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腾讯公益 第二节 你的网络主场 祥云在手 无与伦比 全因有你 附录:腾讯足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初生 第一节 开始的开始 “小刘,你在干嘛呢?” 在中关村附近的一个政府办公楼里,老张拿着报纸,抬眼看着前面背对着他、紧盯着电脑屏幕的年轻人,问道。自从去年十月办公室的电脑连通了“英特耐特”,这小伙子就像粘在了那把椅子上,双手在键盘鼠标上忙个不停,偶尔还发出呵呵的傻笑。 “聊天啊。”小刘顺口回答。 “不务正业。”老张心想,但还是忍不住问:“都是谁啊?” “不认识,随便找的,就聊上了。” “不认识有什么好聊的。”老张心里纳闷,甚至考虑有没有必要向部长汇报一下。回过头来想想,小刘上网聊天,和办公室里的大妈扎堆儿,性质也没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小刘从网上帮他下载打印了一篇《人民日报》刚发表的社论,省去了他大量笔墨,老张才打消了汇报的念头。而老张写的那些材料、报表,也不用再亲自跑到总部机关去递交,小刘一个“伊妹儿”就搞定了。老张慢慢觉得:有了这个“英特耐特”,还真是挺方便的。 这是1999年的春天,北京城风沙肆虐,老张隔着老式的钢窗望向窗外,楼下中关村大街上尘土飞扬,路边色彩斑斓的灯杆广告在风中扑啦啦的作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广告从IBM、Microsoft、宏基,悄然换成了瀛海威、新浪、3721,人们明显感受到,这些广告新贵们财大气粗来势汹汹。“他们都是搞‘网络’的!”而“网络”这个词,也随着这些广告和新闻慢慢流行开来。 互联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中国,但直到1996年1月,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网络才算是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那时候的网络体验并不如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贫乏。 首先是网络上中文的内容非常少,即便是作为未来几年崛起的三大门户网站,当时提供的内容也还是非常单薄。网络用户上网所浏览的,多是一些中国电信的信息港,如北京之窗、深圳热线、广州热线……更多的都是一些国外网站。而且当时用户上网的带宽非常窄,14K、28K已经属于很高的配置,带宽决定了网络浏览的速度与内容,在拨号之后打开任何一个网页,进度条的缓慢移动,对当时网络用户的耐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同时,当时网络用户的人群还非常少,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做的事情十分有限:几分钟就能处理完邮件,接下来花半小时把所谓的今日的新鲜新闻、资讯读完,剩下来的时间便觉得相当的无聊、无趣了。 “滴滴滴滴” 老张从腰里掏出BP机,没消息啊?“滴滴滴滴”,老张仔细听了听,是从小刘的电脑音箱里传出来的。老张走到小刘身后,只见屏幕右下角还有个图标在闪动着。 “小刘啊,这又是什么新玩意儿啊,怎么跟我的BP机一个声音?”老张问。 “这个啊,这个叫网络寻呼机,比你那BP机高级。” “就是这个鸽子?” “鸽子?哈哈,你别逗我了,人家那是企鹅好不好?是OICQ的标志。” “OICQ,是不是就是你以前说的ICQ?” “哪儿啊。ICQ是外国货,速度又慢还总断线,OlCQ是咱国产的,挺好用,我刚装上的。” “花样越来越多。”老张嘴里嘟囔着,心里开始逐磨小刘前几天跟他说过的“网络文化”四个字,寻思着网络这个东西,没准真会带来文化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变革。 小刘使用的OICQ,也就是QQ的前身,孕育QQ的这家公叫做腾讯。 第二节 创业 初入社会 如果说一切的巧合都是命中注定的话,有些人一定不同意。巧合,除了上天的眷顾之外,还应该有人为创造的痕迹。懂得把握坚持的人,往往被披上了传奇的外衣,成为这种巧合里的主人公 1984年,马化腾随父母来到深圳,经过了初中、高中,进深圳大学,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进行学习。在深圳这个中国最轻的城市,他与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三个人相遇了。那个刻,谁也不知道他们将共同去创造一番事业。只是从深圳中学深圳大学这九年的漫长时段,四个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彼此性格、做事的方式。 1993年,迈出深圳大学的校门,四个人并没有走到一条路去。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工作了五年,一直从事软件发工作。由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业绩,马化腾从软件工程师直提升到开发部主管。这时的马化腾并不仅仅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就在中国股市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看准时机:和朋友一开发了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股霸卡”一经面市便一炮而红,在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几度脱销,而马化腾也通过开发期间对股市的了解;投资股票,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 开发“股霸卡”的经历后来成为马化腾创业的宝贵财富,也让他明白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获益匪浅,他开始相信自己开发的东西具有市场价值。 大学毕业后的张志东继续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在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和网络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提供的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有一次他去帮一个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对张志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触动。用户需要的是什么,用户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才是进入网络时代的企业所需要真正考虑的。 化学系毕业的陈一丹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后他就开始攻读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很快考取了律师资格。大学时和马化腾同班的许晨晔又进修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数据通信局任职。四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这一忙就是五年,那时的深圳,南山区还是山青水美,不像现在房子夹着马路,也没有南澳大鹏那些度假村,但东门和华强北已经人潮汹涌,门庭若市。深圳,渴望着新鲜的事物,渴求着新鲜的知识。互联网这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大潮,正在席卷着亚洲这片大陆,并在这片南国热土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P7-12 序言 2008年11月11日,腾讯公司成立十周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是起步和飞速发展的十年。对于全国的网民来说,腾讯展示的更是一个真实版的传奇。 “十”这个数字在中国,有着丰富的内涵。十年的时间,对于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如一日三秋,承载了太多的命题。十年间腾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如今成为世界互联网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必然包含着值得去深思的东西。十年,正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时刻,一个回望而后向前的契机。于是我们想到了要写一本关于这种传奇的书。 比起之前的文章与刊物,当真的说要写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便是激动,不仅是因为大家对文字的热爱,更是一直以来心里对于这家公司的喜爱和兴趣。但随后也很紧张,因为这样一本关于企业发展史的书,是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完全陌生的领域。说白了,便是压根不知道如何去写。行业本身的迅速变化,十年间,从一掷万金到满目疮痍,再到后来的否极泰来,中国互联网如浴火重生。加上腾讯在十年间的巨大变化,从最早单一的即时通信产品,发展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商,公司人员扩张了近干倍,公司品牌、战略、管理、文化等方面都大幅提升……究竟用什么脉络才能将这十年的岁月编织到一起,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 兼听则明。就这样,十几名爱好文学的同事一起,开始对熟识腾讯传奇发展历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访谈了包括腾讯公司创始人在内的二十余人,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为这本书的出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8年7月,本书的提纲终于在反复讨论中确定,随后便是与编辑团队一起进行初稿撰写,每三、四人一组完成两年的内容,遇到资料缺少的情况,便继续进行访谈。9月,十万字的初稿完成,9月28日,陆文卓与杨颖一同进驻青青世界进行闭关,对初稿进行编撰、定稿。 《腾讯十年》·企鹅传奇一书共分十章,以编年方式将当年所发生大事进行纪录,希望通过这些事情的发生发展,反映腾讯的做人做事方式。此外,坊间一度流传关于腾讯及其发展史有诸多版本,有些事情更被传的神乎其神,难辨真伪。本书所有文字均依据实际访谈内容编辑而成,相信能解答大家对于腾讯十年发展史中的一些疑惑。我们相信真实的力量,也相信从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了解到,一切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因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特别感谢腾讯公司的各位创始人、高管以及徐钢武、邹小曼、陈光、陈宇、马永武、丁义、沈刚、齐守明、黄业钧、贡海星等人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采访,并提供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感谢陈敏、贺柯、吴诗华、曾传标、阿迪娜、刘军育、何燕、杨骅、尹欢密、田柏逊、范云霓、郭亮、林雨、罗嘉玲、吴岸津、张静、程芳、宁朵对于本书所做的大量采写工作。 感谢深圳市火炬文化传媒公司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陆文卓和杨颖,为了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他们一直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为书稿的最终定稿和出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才使得这本书能够与大家见面。在此,谨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十年,何其博大,怎区区万言说得明白?因能力有限,时间紧迫,书中有部分为追求其平实,难以兼顾文字的优美生动,无法将这传奇的精彩及过程完美展现。种种不足皆化为遗憾及惭愧,还请大家谅解。 《腾讯十年》创作组 2008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