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醍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谷金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采用古文——文言文——白话文混合连接的表述方式,把历史与梦幻、虚构与真实相结合,将中国五千年酒文化浓缩在一部小说里,期求语言的力度、思想的深度和历史的广度,弘扬纯粹中国味道的大文化。

内容推荐

“更怜家酿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取自唐白居易的这句诗句。

阅读本书,咀嚼历史,品味文化,解读故事,透析人生。

目录

聊天式的序言

第一部分 酒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二部分 酒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 酒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试读章节

酒香环绕于口鼻间,就成春风之势。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再没有了酒香满座唯成醉,柳色依人欲上楼的风景。

那是个军阀混战、外寇入侵、战乱连连的年代。红黄火光,黑灰硝烟,刺耳声响。朝花飞暝林,对酒伤春心。花溅泪时不见花,鸟惊心时鸟无踪。黄莺红雀绿鹦鹉,曲角栏杆群雀斗的热闹,俱俱没了踪影。只有十几只乌鸦散落在斯夫家祖坟荒草丛生的坟头,时不时地噪叫。就不成点缀。荒凉索寞的凄凉景象。没有了春象著人如酒的情绪,没有了春色撩人似酒浇,花影重重的家园。只剩下老去逢春如病酒的心境。人未老,心却老。记年时,多少诗朋酒友,如今都离散。本应是,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可归于何处?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的繁华,如今,已为兵燹所毁。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的时节已过,眼前却依旧是春婉婉,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的景象。颠沛坎坷,流离失所,已成家常便饭。在逃难的路上,父亲病死,弟弟斯君和堂妹斯姝走失,母亲忧郁成病,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好好一户人家,就只剩得斯夫形单影只,孤苦零丁。冒生命危险将父母尸骨带回家乡,应算是入土为安了。培好新坟,残纸还在西风里烬燃,荒草早已在夕阳中颤战。群鸦时不时地噪起,便是满目疮痍与硝烟影日的气息。“万里中原烽火壮,一尊浊酒戍楼东”,斯夫感叹。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父母的恩爱情念,随父去世,已伤母心一半;爱子与侄女走失的心痛又伤掉了另一半。母亲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要斯夫找回弟弟妹妹。一定,必须。即便是到天涯海角。可怜的孩子,你们又在哪里?“青杏园林”本是家园名谓,如今已毁于一旦。难不成你们去了斯家梦寐以求的酒国醉乡?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斯夫就怀念梦。怀念梦中欲往的酒国。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梦境来临时,是一片混沌,婉若回到开天辟地的洪荒,带着汹汹蛮气、潮潮湿气、森森生气和溟溟的幽气。森林,火海,山巅,星辰,都被遮埋于一种近似蓝色又底衬着黑色的迷茫之中。如一片神秘的背景,任思维、意识蛰伏潜行,随心所欲地创造各色境界,各种图景。永远永远,一代一代,千奇百怪的万物生灵、大干世界。斯氏家族便有了一个隐秘,一条心愿,一派志趣,一种向往。到酒国去,梦中前往: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其乐不可得而量也。

酒国即醉乡,醉乡即酒国。为了这“陶陶焉”,为了这“乐不可得而量也”,上祖时便做了精心准备。搜集来所有关于酒的典故、酿制、酤买、器具、人物、品论、著作、制度、礼俗、诗赋、神话、传说,以及酒名、酒令等等诸多资料,洋洋洒洒数千册、上万条,置于名为“觞政阁”的藏书楼中。成为千秋的家传,后代的必读。温故而知新的背默,锥骨悬梁。鸡鸣而起,不论春夏秋冬。日没而灯,不论风雪雨晴。总企盼梦境的来临,去解开永远也解不开的无数之谜,去创造一种永远也创造不完的全新境界。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按王绩老兄《醉乡记》中描述,酒国醉乡应是:国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一年四季如春,无晦朔寒暑。其人邑居聚落,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使用。以至阮籍、陶潜等数十人曾慕名前往,并游于酒国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被誉为酒仙。既然如此,而今我等后辈将游焉,也应可能。“乌鸦托着腮帮子”,斯君老弟如是说,却活活画出幅漫画。似为无知,却成有力的幽默,使人忍俊不住。而唯有梦境才是通往酒国的坦途、捷径。所谓“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那大约是因为“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的缘故。醉乡春色独好。“酒国是吾斯家毕生毕世的向往”。  可惜,酒是酒,梦是梦,醉乡是醉乡。三者难统一。人生,就是梦想实现与破灭的不断时序。在斯家,则又成了绝对的破灭。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酒国之梦却迟迟未肯降临。年年岁岁,白发催人到酒边。为此,斯夫家族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曾祖父因每日饮酒、过度饮酒而酒精中毒,成癫狂酒疯。祖父因酒后吸烟,烟火点燃口鼻中喷出的酒气,玩火自焚。弟弟斯君早已不堪忍受这醉梦之重。此次走失是故意抑或无意,已成不解之谜。而斯夫并无世代相传的酒量,出奇地惧酒,平时滴酒不沾。今日里,因祭父母,便只一小口,已有些醺醺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酒各纷然。纸灰飞作黑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眼见着希望渺茫,难成大器。尽管斯夫饱读醉诗酒文,倒背如流,酒学根底深厚,可无酒量难成醉梦。梦入醉乡就成空想,几近五官事业埋荒陇的虚幻。世世代代,企盼之梦大多零碎散乱。或为一条河,或露一条腿,或现一颗星,或是一个奇形怪状的不知何物。偶尔也梦到过酒。不过,仅此一杯,或一壶,或一觞,并无完整系统的酒国之旅。醉梦的大门就难以开启。于是,斯家人就特别崇拜淳于棼。黄粱未熟,已梦回魂转,却又令他们遗憾。一日,在南门大槐树下喝醉,恍惚间被两个使臣邀去,便到了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了南柯太守。后官三十年,政绩优良,百姓拥戴,又有了五男三女,得意非常。后因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遂遭国王猜忌,被遣归梦醒时,黄粱饭尚未熟。故此梦被世人称为“南柯醉梦”,又称“黄粱美梦”。一个醉梦,充其量能有几个时辰?竟可容纳三十多年的经历。白居易曾感叹:“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老先生如何理解万度日西斜的淳于棼?梦难道不神奇、不宽广、不绵长?一座孕育着另类世界的温床?一条比时间隧道更快的捷径?想想也释然。千百年来,不就淳于棼做过如此完整的一个醉梦吗?史记之梦大多零碎破散。为此,家族中人为淳于棼泥塑金身,每日里焚香敬仰,顶礼膜拜,视若“醉梦之神”。可斯夫却有瞧他不起之处:为何只当个太守?说心里话,淳于棼,你一个傻。在梦里,还不是你说了算。梦是人类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境地。在梦里,你可以呼风唤雨,移山填海;在梦里,你可以久旱逢甘,他乡遇故;在梦里,你可以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在梦里,你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所欲为。梦具有最神奇强大的力量。扭转乾坤,摘星烹月。何苦只给自己安排个太守之职?尚需受国王管制,上司节制。梦就梦他个国王当当:住则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伺候,出则有高头大马、皇舆重仪、浩浩荡荡、所向无敌。元丰七年秋,宋神宗举御觞与群臣共饮,忽暴得风疾,手弱觞侧,余酒沾御袍。由此,禁歌《侧金盏》,禁了一首歌,违者严惩,后遂绝,使之无法流传。多大的威风,多绝的手段。

怎么?天子避酒客?笑话,历来都是百姓臣民避天子呀!也有老例儿?已有先例。宋熙宁以前,凡郊祀,皇帝还宫,至朱雀门外,便有绿衣人出道上,蹒跚潦倒如醉状,乘舆为之稍停,谓之天子避酒客。如此看来,反不如当个酒客的好,潇洒,连皇上都让你三分。退避不敢想,“稍停”已足矣。已见有绿衣人在前面晃来晃去,摇去摇来。便随他去。就听他唱:“深夜归来常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与兰和,惊睡觉,乐呵呵,常道人生能几何?”一曲《天仙子·醉归》唱得还算字正腔圆。据说,成都酒家,每有纱帽藜杖四人来饮,饮则数斗,其言爱说孙思邈。唐明皇招思邈问之,日:“此太白酒星,仙品绝事,每游人问饮酒,处处皆到,尤乐蜀郡。”太白酒星绝不等同于绿衣人——斯夫正想,那绿衣人忽然癫狂起来,向一处黑洞大门冲去。将入未入时,停下,转身,扶正帽上三朵蘼花,调皮地冲斯夫眨眨眼,“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买酒家。楼中同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又曲指勾勾,勾魂一般。斯夫就觉身不由己,踉踉跄跄地冲去。冲进那片温暖的黑暗。

岁尽光阴饶衮衮,身闲醉梦且腾腾。

……

P3-6

序言

也可以称之为说说心里话。

曾有日本朋友问我,说我们日本有和服,欧洲有西服,连朝鲜越南以至印度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你们中国现在有什么可以作为民族标志的吗?我说有啊,汉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你看汉字,哪一个不像龙?或围圈,或卷曲,或腾展,姿态各异,神态飞扬。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他说,我们日语中也有许多汉字,汉字不能作为中国的民族标志。我说,不一样的。我们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出处的,有讲的,都有它深刻内涵和渊远流源的,都能讲出一堆故事来。什么叫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汉字都是博大精深的。这种博大精深是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标志,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只要一说话一写字,那就是博大精深了。你们行吗?你们日语的那些汉字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恐怕还要追溯到它的老祖宗中国来。从根源上讲,还属于汉语圈昵!他无言以对。良久,才说,看来我们实行片假名是个错误。不然,我们岂不是也生活在博大精深里了吗?

当然,这只是一种友好的笑谈。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弱势,长处与局限。比如对颜色的描写。据说七种颜色在当代可以分化出上万种不同的色彩来。要描述出这上万种不同的颜色,现代汉语就显得困难,就要借助于古汉语了。而拼音字母的创新造字功能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再比如,萧乾老先生在翻译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四章的时候,就感觉不好处理。全章开头用的是古英语,接着又模拟了英国文学史上历代的文体。为了表示对原作的意图略表尊重,也只是试图把前边较古的部分译成半文半白。一种语言在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它的原汁原味。这就是语言的局限。在世界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进化的出路。但汉语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性标志则是无可置疑的。

现在我要说,这是一部用汉语写成的小说。听到这话,您也许会哈哈大笑,这不是废话吗,不用汉语难道是用英语不成?但这里的汉语不是通常所指的现代汉语,是我们常说的文白相间的语言体例。把历史与梦幻、虚构与真实相结合,将中国五千年酒文化浓缩在一部小说里,期求语言的力度、思想的深度和历史的广度,弘扬纯粹中国味道的大文化,是这部小说的尝试与追求。而要融汇五千年文化,古汉语和文言文又是不可回避的历史阶段,也是这部小说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在小说中插入文言的古典诗词典故,会给您的阅读造成障碍。古汉语毕竟离我们的生活相去已远,已经不为我们所熟悉。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正视,作为历史遗产,汉语言是一个整体,经历了从古汉语到文言文、白话文再到现代汉语的发展阶段。不可否认,现代汉语是汉语平民化的标志,这种改革本身是对人权人性和民主的一种尊重与提升,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普及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功绩。但与古汉语庞大根脉的发展历史相比,现代汉语还是一棵幼苗。毕竟,古汉语经历了数千年,而现代汉语不过百年。实事求是地讲,厚古薄今不对,但相对于文化和文学传统及汉语而言,古厚今薄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文学,除了要不断地从民间和国外吸取营养外,还应该从古汉语及古典文学中吸取文字与文学的营养,以丰富语汇,提高我们当代文学的品位和水平,增强表达功能。总归,古汉语与古典文学是我们这个民族文明的根源,血浓于水呀!

有人曾讲,白话文快成当代文学的大锅饭了。这话虽说有失偏颇,却道出白话文表文达意的苍白,已经到了长幼不分高下的地步。不同的只在于个人经历和对生活体验的深浅。当然,这仅仅是就事论事地对文学、特别是小说而言。在这一点上,汉字确有局限,没有拼音字母的灵活。试想,一共三五千字的日常用字,如同一块足斤足两的面团,揉来揉去,捏来捏去,不管你怎样花样翻新,出来的,也只能还是那块足斤足两的面团。捉襟见肘的字词运用,常常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尴尬。看看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的文学也曾经历过由汉赋到唐诗,由唐诗到宋词,由宋词到元曲乃至明清话本的辉煌。可那都是古代文学大师们不断发展创造演化出来的。以现代汉语为媒介的当代文学,应当怎样继承这种辉煌,于盛世之时呈现当代文学百花盛开的盛况,这确实是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总把五千年的文明挂在嘴上,却不了解这种文明是怎样一种博大精深,是怎样一种源远流长吧。这是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过的典型的阿Q精神胜利法。

妄自尊大不好,可妄自菲薄更要不得!从我们古代文学大师们创造出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你可以找到西方文学流派诸多表现技巧的影子。比如,古代志怪小说之于魔幻现实主义;李商隐的“无题”诗之于意识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于卡夫卡的异化;唐诗宋词元曲之于后现代派的解构拼贴等等。尽管西方现代文学的大师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技巧,但总觉得是我们古代大师们曾经使用过的路数。只不过西方的大师们把这种技巧发挥运用得更科学更自觉,形成了各种现代流派。在这一点上,博尔赫斯更明显一些。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文学的课题,似乎应该叫文学流派渊源比较学。笔者不是专家,只不过是将自己的感受和感觉谈谈。因为在创作这部小说引用古典诗词曲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当你有意识地去运用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技巧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古代文学中体会出来:哎呀,这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呀!面对我们自己的这些古典艺术大师,真有了一种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感觉。中国的古典文学确实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还有许多绝活没有被发现。如此对比,就文学而言,我们和西方之间应该是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只不过我们没有站在自己大师的肩膀上而已。面对古代大师们为我们搭建的文学平台,常常会想,现在条件相对好了许多,面对如此宽松的文学环境,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唐诗一样的辉煌?西方诗歌小说的发展面临着一种危机,现在的希望应该在东方,在以汉语言为代表的中国。只要有汉字存在,只要有我们的古典文学存在,文学就不会消亡,也不应该消亡。因为我们有五千年文化的宝库,这是一座厚重无穷的金矿啊!

在一些读者看来,古汉语似乎是一种过于深奥的文字。如同一门外语。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误解。是古代封建君王为了达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形成的是“人”为“字”所制的局面。说实话,这也妨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以至古汉语和古典文学成了一种历史文物,被尘封隔离在书简线装之中。解放古文,让文字为人服务,以丰富对生活的文学表达手段与技巧,是继承前人文化和文学遗产的前提。

这部小说采用古文——文言文——白话文混合连接的表述方式,以白话文为主,意图有四:一是链接古今,形成一种历史纵深感。二是文白相间,便于您在上下文之间去理解古汉语。您会感到,古汉语也并没有那么难读,会逐渐适应。三是活用原生态文字,引诗据典,使汉语言的内力、张力与魅力汲取并张扬出来,为您的阅读酿造一瓮五味十足的纯正老酒。四是力图再现真实,从历朝历代的酒诗文及典故传说中,品察古人当时的心态和生活语言方式,尽量加以现代的解构、描摹和改造,从特定的语境中创造出一种真实的美来。这是对当代美学和古典美学结合的追求,也算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作为尝试,需要的当然是读者的配合。而克服阅读障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不妨提供五种读法,仅作参考。第一是事读。就是您只需读故事,对其中的古诗文典故,能看得懂更好,看不懂就跳过去,权当作一种道具。第二是字读。这部小说在古诗文的引用上,只用了它字面上的、与这部小说故事发展相关的意思,而不全是引用它的原文含义。有些字词还做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删改解构,交错拼贴等等。目的是状物摹人,以达到文学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效果。这不过是作者颠覆文字的一种伎俩。故,不可在文字的含义上做过多的纠缠与考证。只要看懂了字面上的意思就过。第三是意读。这部小说打乱了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固定模式,穿插古典诗文典故,完全是凭借叙述的需要。如果您细读,书中的人物大都是穿不同朝代人的服饰,讲不同朝代人的话语,却又生活在不同朝代的环境之中。通过不同酒语酣言的语境,创造特定的生活习俗环境,让历史在字里行间跳动。这是小说描画情景意境,体察人物心理,叙述故事发展的需要,给人一种咀嚼历史的意味。起初,您会有些不适应。慢慢的会沉浸其中。您会感觉,在时古时今、平实叙事的文字中,有一股历史的渊远河流在涌动,翻起的是东方智慧的浪花。第四是品读。古代文学大师和文学家的经典杰作,如果孤立起来读,往往需要大量的注释才能品出其中三昧。这部小说引诗据典采用的大都是“断章取义”的手法,用西方时髦的说法叫做拼贴解构云云。虽不全是原文原义,但穿插在叙事中,您可以随小说故事的发展,品读辞语之妙、含义之深、意境之美。因为一篇古典诗文,令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往往是一两段或一两句经典。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等。被称之为文胆文心,是整篇中的精华。这样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去翻阅品味原文,又是另一番对文学的享受。不过,那才是原汁原味的享受,才可以收到品味文化的功效。第五是解读。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角度与思考,这不是作者可以妄加指点的。需要指出的是一点暗示:书中的量比斗酒,是日本国古代饮酒传统中的“酒合战”延伸而来。

笔者在读名著时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写作不仅仅是为了休闲阅读,她也应该是一种征服,是检验人们对自己民族语言掌握、运用的程度和表达表现的能力。如此,才会有一种境界超然于写作之上。其实,阅读不也是如此吗?这很像是攀登珠穆朗玛,有一种挑战的标志性意义在其中。

这部小说选用的古典诗词曲赋、典故传说及各种文体,截止到1943年。其中有鲁迅、郁达夫等现代文学大师的古典与现代诗文(包括杂文)。向纵深排列,则触及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和各朝代传奇话本中的酒诗文元素。因为是将诗词典赋穿插在小说之中,化作一种语境与意境,读起来会有些费力。但应该说还是耐读的。起码您会看到,单单是一个“酒”字,我们的先人创造了怎样厚重辉煌的文化,本文引用的仅仅是沧海一粟。而作为风格,则体现了一种良苦用心。这一点,请您体谅。作为古文基础浅薄、文学造诣欠缺者,难免有拾贝遗珠、文字粗糙、技巧不成熟的弊病。错谬之处肯定不少。在贻笑大方之际,也恳请您多多指点,不吝赐教。以期为当代文学抛砖引玉。

谷金

2005年11月2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