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疯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玛雅·郝芭琪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在疯狂中抗争、在沉醉中自省、在沉沦中自我救赎、在绝望时呐喊、在穷途末路时一鸣惊人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手术刀式自我解剖的文字、自我嘲讽的语气,通过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动人心魄的场景——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与无数次送医急救——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灵魂的深处……

最具心灵震撼力的惊悚故事!揭秘一个人疯狂的内心世界,常人难以理解的奇异行为!

内容推荐

玛雅·郝芭琪一个性感美丽的美国丽人,四岁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失眠、因害怕阳光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所有的窗帘,十岁开始酗酒、暴食,十几岁开始吸毒、滥交;二十几岁被确诊躁郁症,躺在自己的公寓浴缸中用刀切割着自己的身体;狂躁不安的她一次次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电击治疗;她经常在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男人的床上,而其中一个竟然成为了她的老公。可这样的婚姻是短暂的,她背着老公,和一个偶遇的男人去墨西哥历险,一路陪伴她的是大麻、酒、精神药片和无休止的性爱。

这样一个颓废的女人,这样一个疯狂的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样一个性感的女人,这样一个生活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女人,她的人生究竟还有那些令人震惊的故事呢?

目录

序言

自残

 1994年11月5日

第一部分

羊人

 1978年

他们知道什么

 1979年

抑郁

 1981年

祈祷

 1983年

食物

 1984年

炉子下的酒瓶

 1985年

崩溃

 1988年

逃跑

 密歇根,1989年

明尼阿波利斯

 1990年

加利福尼亚

 1990年

明尼阿波利斯

 1991年

华盛顿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病情全面发作

 1995年

第二部分

新生活

 1996年

诊断

 1997年4月

病情发作

 1997年7月,上午9点

47病区

 同一天

旅行

 1998年1月

轻度狂躁

 1998年7月

杰瑞

 1998年夏末

治疗

 1999年

渐失平衡

 1999年冬

疯子肖恩

 2000年6月

边境线

俄勒冈州

 2000年8月

日间治疗

 2000年8月底

阁楼,地下室

 2000年秋

情人节

 2001年

重返生活

 2001年夏

杰夫

 2001年秋

美好生活

 2002年夏

杂志社

 2002年11月

 2003年秋

第三部分

失去的日子

第一次入院治疗

 2004年1月

第二次入院治疗

 2004年4月

第三次入院治疗

 2004年7月

第四次入院治疗

 2004年10月

第五次入院治疗

 2005年1月

第六次入院治疗

 2005年4月

第七次入院治疗

 2005年7月

出院

 2005年8月

第四部分

2006年秋

2006年冬

2007年春

2007年夏

尾声

数字躁郁症

致谢

我的数字躁郁症

试读章节

羊人

1978年

我不上床睡觉,实在是不想睡。父母总是按时就寝,他们说,要是我不想睡觉也没关系,不过不准跑出房间。我四岁了,喜欢彻夜不眠、轻声地唱歌、四处张望。清醒的状态让我有安全感。

白天,我像一只蝙蝠沉浸在梦乡,百叶窗关得严严实实。然后父母下班回家,我听见他们打开房门,于是冲进耀眼的灯光中,飞跑着穿越过道,尖叫声足以唤醒夜幕中那些逝去的灵魂。

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高喊。我们一起跳芭蕾!一起读书!赛跑!别告诉我做什么,离我远点。讨厌你们,你们一点都不好玩,你们从来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情,我想去剧院!我要小望远镜!我会成为一个探险家!我不在乎把屋子都踩满泥巴,我们再买只狗嘛!我要只爱尔兰猎犬,要只骆驼!要复活节的衣服!我要去滑冰!嗯,就现在!车钥匙在哪里?我当然会开车!哼,睡觉就睡觉!我才不在乎呢!

我砰地关上房门,扑到床上,脚不停地蹬,大喊大叫。觉得玩腻了,就开始读书,用最大的嗓门吼叫。

“我不在乎。”皮埃尔说。

狮子说:“那么,我会吃了你。”

“我不在乎!”皮埃尔说。

这是我最喜欢看的莫里斯·桑达克的书。我和想象世界中的朋友们一起絮絮叨叨,苏茜、萨奇、莎薇和辛迪。他们把秘密告诉我,陪我度过漫漫长夜。我警惕地注视四周,守卫着城堡,因为可怕的怪物会伺机猛扑过来杀掉我。我整夜自言自语,编写剧本,并饰演里面的主角,其他角色由我收集的一千个瓷娃娃来扮演,我每天两次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必须把它们弄干净并摆放在神奇的地方,不然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暴虐的伊朗王,他就藏在床下,一不小心就会跳出来把我夹在胳膊下带走的。

我把衣服穿好,门外或许是漆黑一片。我走到衣橱边,拿出件套头衫和白色衬衣,从梳妆台里掏出白色袜子和白色内衣,找到最喜欢的凉鞋,穿戴停当。动作很轻盈,不然父母就会听见。我把鞋带系了双结,这样就不会因为踩着鞋带而跌倒了。我手足并用,轻轻地在房间的地毯上向前爬行。最后停下来,在房间中央的地板上躺下来,望着房间的大门,担心会有紧急情况发生。我双脚交叉,双手合抱放在胸前,闭上双眼好像睡着了,又或者死去了。

“妈妈!”我在她的耳边高声呼喊,推着她的肩膀。周围黑漆漆的,我穿着白色的睡衣钻进父母的卧室里,像一个深夜的幽灵。

“妈妈!”我继续叫喊,我摇晃着她的身体,脚尖像安装了弹簧似的上蹿下跳,把身子靠着她,嘴巴贴在她的耳朵边上,“妈妈,我有话要给你说。”

“怎么啦?”她咕哝了一声,睁开一只眼睛。

“是羊人,”我低声说,声音带着激动和不安,“他在我的房间里。他是趁我睡着的时候进来的,你得把他弄出去。我睡不着,你能给我讲故事吗?”我跳了起来,身子撞在床头的茶几上,“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吗?我想做个蛋糕;明天不能去学校了,我怕杰姬老师,她对我们又吼又叫,她不喜欢我;妈妈,羊人,你明天非得去上班吗?你能给我讲故事吗?”

“玛雅,现在是深更半夜呢,”她边说边用手肘撑起身子来,身边是我父亲雷鸣般的鼾声,“我们明天一起读故事,好吗?”

“我不能回房间去!”我尖叫着在父母的卧室里打转,“羊人会抓到我!我们可以做小甜饼嘛!我想买匹马,灰色的那种!我想去海滩,去捡贝壳,我们可以去海滩吗?我保证很快就去睡……”  母亲的双腿从床沿边垂下来,她抱住我的双肩:“亲爱的,安静下来,好吗?乖乖的安静下来。”

我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脑袋转来转去。

“你想对我说什么?”她问,“一件事就好,告诉我你想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是羊人,”我说,泪水夺眶而出,“可是妈妈,我不能……”

“嘘……”她把我抱起来回到楼下的客厅里,这是她惯用的方法。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让这一切慢慢舒缓下来。不过我还是心神不宁,把下巴放在她的肩头,啜泣着,嘴里还在咕哝。

每个人都要走了,你会忘记把我带上的,我会走丢的,我会被关在杂货店里,那里的人不放我出来。要是我的卧室里面有蛇,我该怎么办?为什么羊人老呆在那里不走?要是不完美该怎么办?要是很吓人该怎么办?你和爸爸死掉了怎么办?谁来照顾我?你会把我送给别人吗?我不想你把我送走,我要当个警察,警察为什么总带着棍子……

“玛雅,安静点,别害怕,一切都会好的。”

我要去看外婆,我们去看外婆吧,我想出去在院子里面玩,为什么天黑了就不能在院子里玩呢,我要去看月亮……

她抱着我在客厅里来回地走,我越来越焦躁不安,不时感到绝望、兴奋,最后挣脱了母亲的束缚开始飞奔,在房间里跑圈,她在身后追我。我跌倒在地,身上穿着睡袍在地板上爬行,哭泣着,用拳头捶打着地板。

“我在这儿,”她说,“亲爱的,我在这儿。”

我抽泣着,呼吸由于哽咽而不顺畅,我叹着气。她在这儿。她就在这儿。她把我抱起来带到浴室,打开浴缸的水龙头。听着水声,我在她的腿上乱动,蹬着脚、尖叫着、大笑着、呼喊着。

我不能回到房间,那里有羊人,我要开个聚会,圣诞节什么时候到啊,我要住在树屋上面,要是我掉进海里淹死怎么办,死了之后我会去哪里……

她帮我脱下睡袍,把我放进浴缸里,突然之间一切都安静下来。泡在水里的感觉很好,让人有种安全感。她跪在浴缸边,我坐在浴缸的水中,只把脑袋探出水面。

P12-15

序言

2009年3月23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题为“谁被送进精神病院”。广东女子邹宜均因家庭纠纷而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的曲折经历再次唤起人们对精神病院的社会角色以及患者人身权利的反思,也正是在这篇专题报道中,医院的会诊结果,一种名叫“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成为邹宜均至今仍挥之不去的梦魇。

遁入空门的邹宜均不惜与医院以及家人对簿公堂,希望撕掉精神病人的标签;而本书作者玛雅·郝芭琪则用真实得有些残酷的文字记录下自己饱受病痛折磨,一度迷茫、亢奋、放纵、沉沦,在暴食症和厌食症的轮流进攻下身心俱疲,甚至一度依靠自残来麻痹自己,却最终在医生和家人的支持下接受患病的事实,乐观豁达地与病魔努力抗争的经历。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让人们在激情和震撼的背后,体会不为人知的苦涩与辛酸?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情绪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摇摆不定的失调症,这种大脑紊乱的病症会导致患者情绪、精神和官能的异常变化。在“狂躁期”,患者会情绪过度兴奋、愉悦;精力充沛,不觉得需要睡眠;易怒、喜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过分慷慨、热心、乱花钱;自认能力很强或具有超能力。他们会说:“我觉得很愉快,一切都棒极了。我的头脑清澈,思考迅速,所有的害羞都不见了。觉得轻松自在,充满自信,以往无趣的人和事物也都有趣起来……思绪越来越快,快到无法掌控。有趣的事开始荒唐走样,朋友们开始害怕……极容易生气,但是又很害怕,无法控制自己。”相反,在“抑郁期”,患者会情绪低落、表情忧愁;失眠、早醒或易惊醒;食欲减少、性欲减退;反应迟钝、动作减少;绝望、有罪恶感、甚至有自杀倾向。

精神病学家认为,躁郁症产生的兴奋和压抑迫使病人面对更广泛的情绪感受,他们比常人拥有更丰富多变的经历。英国《精神病理学》杂志发表了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特博士的研究成果,他研究的对象涉及人类历史上颇有影响的300个人物。研究结果表明,天才和精神病恰如一对孪生兄弟,天才中多有精神躁郁症患者。伟大的梵高以其独特的笔法及表达方式而著名,而他的一生都在忍受躁郁症的折磨。贝多芬49岁时失聪,后来的研究发现,正是躁郁症给了他动力,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创作出诸如《第九交响乐》这样伟大的作品。美国的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在对爱伦·坡诗歌进行分析后认为,爱伦·坡患有躁郁症,而正是由于这种狂热,才使得他创造性源源不断,在诗歌、小说、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判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甚至是开拓性的成就。

相对于西方国家对躁郁症展开的研究,我国在该领域,尤其是在躁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权利方面进行的探讨才刚刚起步。如何才能深入患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的疯狂与灰暗、残酷与偏执,对人生的渴望、追求和奋斗?这本内容真实的心理传记足以让我们感同身受。

本书作者玛雅·郝芭琪于1974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是著名的畅销心理书作家,9岁起便开始遭遇饮食失调症和躁郁症的困扰。23岁时完成的自传体小说《颓废》获得1998年普利策奖提名,仅在美国就销售上百万册,并被翻译成14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畅销不衰。2005年出版的第二本书《隆冬》也广受好评。2008年4月,她的第三本书《疯狂》问世,书中再次将作者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被评论界认为是近年来有关心理疾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佛曰:人生就是一串佛珠。珠子就是苦难,而珠子之间的空隙,就是短暂的快乐。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玛雅终于坦然地面对疾病,用真挚的文字对生命的过往做出完美的总结,沐浴在明尼苏达州灿烂的阳光下,陪伴在她身边的是挚爱的丈夫,两只分别叫莎士比亚和T.S.艾略特的猫,两条叫弥尔顿和但丁的腊肠狗。  希望在生活中历经坎坷的你我,也能在阅读本书后有所感触,重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王斌先生向我推荐了这本好书,并给我介绍了豆瓣网上的“鹿鸣心理”小组,让我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相关心理学知识和概念时能够查阅和理解。感谢编辑戚本娇的信任,对我委以重任,让我有机会完成这样一部开创性的译作。同时要感谢钟雅如小姐在文字润色和其他方面提供的帮助,让长达数月的辛苦和劳累最终有所回报。当然,囿于本人水平的限制,译文中难免有错讹之处,还请读者与方家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玛雅·郝芭琪是一位文字的艺术大师:幽默、善于表达而又不缺乏自省。她也是——如她在书中所述——一位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纽约时报》

抑郁使她沉默,狂躁则席卷了她的大脑产生了闪亮的文字,但是却在她能记录下来之前破裂成为碎片,只有乏味的早间药物(一次21片)才能使她捕获这些文字并记在纸上。

——《纽约时报》

震撼!即使是对食物和体重有着健康态度的人也一定会对这样一个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产生共鸣。

——时尚杂志《魅力》

玛雅·郝芭琪的新自传《疯狂》让人不安地窥视到她的内心世界。

——《华盛顿邮报》

郝芭琪不时显现的才华也许会使人愤怒,也许会使人惊奇,这取决于你的口味。

——《波士顿凤凰城报》

她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过也许她可以和这样的生活和平共处。

——《出版人周刊》

就像一部悬念永远也不会停止的恐怖电影,通过一幕又一幕的暴食、吸毒和滥交,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书目》

模糊的想象和回忆用文字表达的如此透彻,反而使得与疾病的各种抗争真实可见。

——《柯克斯评论》

作者对自己与躁郁症精神错乱英勇斗争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奇异行为的坦诚和洞察,使她的故事节奏紧凑、动人肺腑。

——《故事圈评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