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丁继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弘扬中华文化,有助强身疗伤、延年益寿的参考书。本书收有古代医家华佗的“五禽戏”、武当派青莱真人的“八段锦”、少林派达摩的“易筋经”、洗髓经”,以及“十二段锦”。书中资料,部分取自有关图书馆外,部分为私人献出的家藏书,有些资料取自不同的版本,十分珍贵。内容主要为健身练功图谱,可供读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丁继华主编。这是一本弘扬中华文化,有助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图典。本书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洗髓经五部分,其中有古代著名医家华佗首创的“五禽戏”图、武当派青莱真人创编的“八段锦”图以及少林派达摩首创的“易筋经”图和“洗髓经”图。可供广大的养生爱好者参阅练习。

目录

一、五禽戏篇

 (一)简介

 (二)五禽舞功法图说

二、八段锦篇

 (一)简介

 (二)外壮神力八段锦

 (三)八段锦内功图说

 (四)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

 (五)遵生八笺

 (六)八段锦坐立功图说

 (七)八段锦坐功图

 (八)八段锦图

 (九)臞仙活人心

三、十二段锦篇

 (一)简介

 (二)易筋经·十二段锦

 (三)卫生要术·十二段锦

四、易筋经篇

 (一)简介

 (二)易筋经目录与序汇编

 (三)易筋经

 (四)内外功图说辑要·易筋经十二图

 (五)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

 (六)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

 (七)易筋经图说

五、洗髓经篇

 (一)简介

 (二)洗髓经

试读章节

八段锦口诀

垂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转动二十四次,先后握固关),赤龙搅水津(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津),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漱津液分三口,汩汩声咽),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而闭之,少顷搓手至极热时,将鼻中所开,徐徐将浊气放出),掌摩后精门(精门在腰后外肾之中,在是处肤上,以掌心摩运之,运毕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以鼻引清气而闭之),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存想心火下烧丹田,候至热极)。单双辘轳转(乘丹田热极时,俯首行单手叉腰,双手叉腰法,并摆撼左右单肩、双肩等各三十六次。意想火自丹田直透双关而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顷放出之),两脚舒放伸(放直两脚)。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回手按头顶(行毕托空后,两手回下,少按头顶穴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两手如钩形,向前攀两脚心十二次,仍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端坐以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舌搅取液)。津来三口咽(每液满口,分三次咽),再漱再咽吞。如此三度毕,神水九还津(津漱三十六,如每口分三咽,为九也)。咽下汩汩响,百脉自通灵。河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转辘轳二十四),发火遍烧身(存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些时)。邪魔不敢近,梦寝不昏惊。寒暑不相入,灾病不能侵。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诚意修身子,一日不可间。

解要

息:鼻气一出一入之谓息。

呼吸:气出谓之呼,一则动天干;气人谓之吸,一则动地支。

吐纳:吐从口出,纳从鼻入,吐惟细细,纳则绵绵。

按摩导引诀

仰和天真:天真是眉后小穴,常以两手按穴中二九,功能明目。

俯按山源:山源是鼻中隔孔之际,先反舌内向,咽津一二遍。以左手第二指第三指捏鼻两孔人中之本,叩齿七遍,又以手掩鼻,功能遏除万邪。

拭摩神庭:面者神之庭,常以两手摩拭之使热,时时有暇,时时摩拭。功能令面生光泽去皱纹,久久行之,可若童颜。

营治城廓:耳边时须按抑,及左右摩,不计数,时时行之,功能使人彻听。

下摩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然后以手摩运腹上脐周,每行以三百六十五转为周天一度,日日行之。功能顺气消积,却病延年。

正观代药:盘趺端坐,注心下视是也。久久行去,亦能到上乘之境。

六气歌诀(病瘥即止,过亦败气):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灭。呼为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四肢壅闷气难呼,呼而理之腹如故。咽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寒热劳闷及疮肤,以斯吐纳无不济。嘘为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病更神速。吹属肾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痿。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嘻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不和之气损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闭气歌诀(自治疾苦法):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损伤。敛意归闲室,脱身卧木床。仰眠兼握固,叩齿与焚香。三十六咽足,丹田气越常。随心连引到,损处最为良。汗出以为度,省求广利方。  布气歌诀(与他人治疾法):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他人凡有疾,脏腑审知名。患儿向王气,澄心意不轻。传真气令咽,使纳数连并。作念令其损,顿能遣患情。思神首逃遁,病得解缠萦。

导引按蹻: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顶与手争,次以手扳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太冲穴,在大指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者)。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令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久能行之,无病延年。

捏目四眦:太上三关,经云:常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周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又云:导引毕,以手按目四眦三九遍,捏令见光明,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灵通也。

摩手熨目:捏且四眦毕,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熨睛数遍。

击探天鼓:天鼓者,目中声也。举两手紧掩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引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下丹田或声散不续,无壮盛者,即元气不集,宜整之。

上朝三元:真诰云: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使发不白。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惟令多也。于是到血流,散风湿不凝。

栉发去风:谷神诀:凡梳头勿向北梳,引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仍令人数之。太极经云:理发欲向王地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待者栉也,至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运动水土:真诰云:食勿过多,多则生病。饱忌便卧,卧则心荡,学道者当审之。登真秘诀云:食饱不可睡,睡则诸疾生。但食毕须勉强行步,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水土即脾肾也。自然饮食消化,百脉流通,五脏安和。养生论云:已饥方食,才饱即止。申未之间时,饮酒一杯,止饥代食,酒能淘荡阴渣。得道之人,熟如之液,皆所不废,酒能炼人真气。灵剑子服气经云:酒后行气易通,然不可多及,吐反有所损。

天竺按摩法

两手相捉,扭捩如洗手法。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两手相捉共按臂,左右同。两手相重按臂,徐徐捩身,左右同。以手如挽五石弓,左右同。作拳向前筑,左右同。如托石法,左右同。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大坐,斜身,偏,欲如排山,左右同。两手抱头,宛转臂上,此是抽胁。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以手反推背上,左右同。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两手据地回顾,此是虎视法,左右同。立地反拗身,身三举。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大坐,伸两脚,用相当手勾所伸脚,着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右十八势,但逐日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婆罗门导引十二法

第一,龙引:以两手上拓,兼以挽弓势,左右同,又叉手相捉头上过。

第二,龟引:峻坐,两足如八字,以手托膝行摇动,又左右顾,各三遍。

第三,麟盘:侧卧屈手承头将近床,脚屈向上,傍髀展上脚向前拗。

第四,虎视:两手据床,拔身向背后视,左右同。

第五,鹤举:起立,徐徐返拗引颈,左右挽,各五遍。

第六,鸾趋:起立,以脚徐徐前踏,又握固,以手前后策,各三遍。

第七,鸳翔: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各五遍。

第八,熊迅:以两手相叉,翻处向胸,臆抱膝头上,宛转各三遍。  第九,寒松控雪:大坐,手据膝,渐低头,左右摇动,徐徐回转,各三遍。

第十,冬柏凌风:两手据床,或低或举,左右引,细拔回旋,各三遍。

第十一,仙人排天:大坐,斜身偏筒,两手据床如排天,左右同。

第十二,凤凰鼓翅:两手交捶膊并连臂,返捶背上连腰脚,各三数度为之,细拔回旋,但取使快,为上不得过度。

擦涌泉穴说:其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人。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动转。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

擦肾俞穴说:张成之为司农丞,盖支同坐,时冬严寒,余一二刻间,两起便溺。问曰:何频数若此?答曰:天寒自应如此。张云:某不问冬夏,只早晚两次。余谂之曰:有导引之术乎?曰:然。余曰:旦夕当北面,因暇转往,叩请荷其口授。曰:某先为家婿妻弟,少年遇人有所得,遂教小诀,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顶,仍提缩谷道,以手摩擦两肾俞穴,各一百二十次,以多为妙,毕即卧。如是三十年,极得力。归禀老人,行之旬曰云:真是奇妙,亦与亲旧中笃信者数人言之,皆得效验。

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上十六字,仙气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漱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二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然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如有疯疾,见效尤速。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变,百疾不作,自然不饥不渴,安健胜常,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龙飞,甚有益处。所谓造化,吾年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修真至要曰:精根根而运转,气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又曰: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是全真。可为至言。

右录图说不知何代仙真所传,原抄者未将姓氏列人,兹姑从阙,蕃(注:即席锡蕃)以只有内功终嫌缺略,缘将解要三则及按摩导引二十一则并人其中,词句已一一辑正,望爱读者再事详参而匡教之,幸甚幸甚。34-39

序言

本书曾于1999年以《中国传统养生珍典》为名出版,深受离退休干部的欢迎,几年前就已无存书。2008年奥运会后,河南少林寺有意整理出版《易筋经》,由于笔者手中有多个版本的《易筋经》,因而引发笔者计划再版此书,并改名为《中国传统养生图典》,现经整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中的一些资料,系笔者在收集与整理古代(春秋战国至明清,即公元1911年以前)有关中医骨伤科医籍中获得。我们遍访了国内26个省市的图书馆,先后收集到了近三百个有关中医骨伤科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一些“导引”方面的专著,如《易筋经》、《洗髓经》、《遵生八笺》、《卫生要术》等著作,其内容涵括“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导引”内功、“导引”外功、“导引”动功、“导引”静功等练功段子和练功要诀。这些功法既能健身壮体、延年益寿,又能防病却病,尤其对患者的病后康复有特殊的功效,因此特将此类专著汇集于一本书,介绍给广大读者。

我们所收集到的这些专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易筋经》和《洗髓经》据传系印度高僧达摩在后魏时期于嵩山少林寺所撰。我们所收集到的为唐代的版本,其考证依据是我们收集到的《易筋经》和《洗髓经》的各自不同的六个版本,尽管版本不同,但主要内容却完全相同,有的仅仅是些许词句、描绘及用语稍有差异,或者个别章节有所变动,这可能是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因抄录者的笔误或有意增添所致(增添者做了注解)。所有版本均附有唐代贞观时期李药师的序言和宋代岳飞麾下牛皋将军的序言,即便这些序言是托名之著,但起码原作者出自同一人,而后面所传的版本只是抄袭所得,并非新版。

第二,《遵生八笺》系道家高濂所著,而前面所述两书系由佛家高僧所撰,说明“导引术”可能与宗教的修身养性或武术段子有关。

第三,为了忠实于原文献,使读者知道哪些内容属于原著,哪些内容属于笔者的观点,因此特用两种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

第四,由于版本过多,我们在编辑时尽量将相同的内容合并,以避免累赘,仅在不同版本的名称下注明目录内容的不同,以表明整个章节中哪个版本具有哪些内容。这样合并尽管节省了版面,但有时为了局部章节的完整性,有些内容难免出现重复。

第五,我们所收集到的论著,大多为石印本和手抄本,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古籍中的繁体字统一作了简化,并且进行断句,添加标点符号,还修正了个别错字。为了使内容能够相对集中,故将“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和“洗髓经”的内容归类,从而形成了本书的章节结构。为了使读者检索方便,因而在书中所收的篇目中均增加了书名标题。

第六,我们所收集到的本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解释清晰、易于掌握,对广大的康复患者、医务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武术爱好者以及老年朋友们极为有益,故特汇编此书与广大读者共飨。

丁继华

2008年10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8: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