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专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小说要素为视点,从题材构成、文体风貌、叙事结构等角度,探讨了通俗小说与历史的关系,特别是历史演义类型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外机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中国古代悠久丰富的历史载记和传说,为后来的通俗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叙事经验,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与历史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历史演义与史传的关系尤为紧密。通俗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呈现出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民间传说向文人创作、非主流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趋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小说发展的整体走势,以及古代文化结构的基本面貌。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小说要素为视点,从题材构成、文体风貌、叙事结构等角度,探讨了通俗小说与历史的关系,特别是历史演义类型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外机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明代通俗小说的三大现象
二、几个相关的类型名称:历史小说、讲史小说、历史演义
三、历史演义的总体特征
四、本书的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讲史的传统
一、神话与传说
二、瞽史与稗宫
三、正史与杂史
第三章 敦煌讲史变文
一、讲史变文的内容构成
二、敦煌讲史变文的民间特质
三、敦煌讲史变文的影响
第四章 宋元讲史平话
一、史学新变和讲史的兴盛
二、讲史平话的性质及分类
三、讲史平话的文体特征
四、讲史平话的叙事特征
第五章 历史演义的典范:《三国志通俗演义》
一、三国故事的流变
二、历史演义的内容构成
三、历史演义的文体特征
四、历史演义的叙事特征
第六章 讲史的分途
一、“旧本”:历史演义创作的承袭性
二、“按鉴”:崇史意识和编纂手法
三、“史书小说有不同”:讲史的生命力
四、余论:历史演义的文学命运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