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社会”的性质
贺信
致谢词
我认识的马长寿教授
求实求真的科学开拓者
马长寿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马长寿先生的治学之路与中国民族研究的方向
马长寿先生的治学方法对当代艺术研究的启示
马长寿与藏彝民族走廊研究
马长寿先生的边政研究
关中胡人:马长寿和他的《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奠基之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评述
夏商民族思想的变迁探析
周文化在山西地区的扩散和影响
两汉迄隋中原王朝对“四夷”的服饰赏赐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
唐“松外蛮”考
敦煌藏文写本《岱噶玉园会盟寺愿文》研究
简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试论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时期新疆的社会经济
国民政府治藏宗教政策及实施
关于抗日战争期间昆明天主教活动的认识
民族历史学研究的一股清风——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读后
“颜色革命”冲击下中亚局部地区动荡的民族宗教因素
整合与重建:冶力关地域民族生态文化的转换与发展
附录
“纪念马长寿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民族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国的大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的汇聚之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学者的目光,成为多种学科的源头。在当今西北周边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对于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西北民族问题的研究。尤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西北民族论丛》于是应运而生。它将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反映了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因此,西北民族研究,虽然仅是对西北地域的各个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但其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且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尤为重大。
本辑为第六辑,主要以“西北民族”为研究对象,重点是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等,收录了马长寿先生的边政研究、夏商民族思想的变迁探析、周文化在山西地区的扩散和影响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