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浙商创富理念!精明,一方水土一方人!创新,别人不敢我来做 !创富,理念落实与行动!
本书告诉你:《南存辉:减法做大,加法做强》、《郑秀康:自有品牌闯世界》、《周成建:虚拟经营,你帮我威》、《郑永刚:左手胆略,右手战略》等创富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减法做大(知名浙商创富理念)/中国经营者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高韵斐//章茜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知名浙商创富理念!精明,一方水土一方人!创新,别人不敢我来做 !创富,理念落实与行动! 本书告诉你:《南存辉:减法做大,加法做强》、《郑秀康:自有品牌闯世界》、《周成建:虚拟经营,你帮我威》、《郑永刚:左手胆略,右手战略》等创富故事。 内容推荐 《南存辉:减法做大,加法做强》、《郑秀康:自有品牌闯世界》、《周成建:虚拟经营,你帮我威》、《郑永刚:左手胆略,右手战略》、《李如成:服装“大一统”》、《宗庆后:“非常”宗庆后》、《钟啖啖:独狼的性格》、《冯根生:国药“常青术”》、《傅建伟:“老酒”聊发少年狂》……本书告诉你知名浙商企业家创富理念! 目录 南存辉:减法做大,加法做强 郑秀康:自有品牌闯世界 周成建:虚拟经营,你帮我威 郑永刚:左手胆略,右手战略 李如成:服装“大一统” 宗庆后:“非常”宗庆后 钟啖啖:独狼的性格 冯根生:国药“常青术” 傅建伟:“老酒”聊发少年狂 汪力成:与风险打交道的人 徐文荣:消费“圆明园” 徐永安:山沟里的“好莱坞” 黄巧灵:一定要过这个坎儿 卢伟光:用木头的性格去“淘金” 跋:慎重、史观、跟随——我从栏目学到的事 试读章节 南存辉认为,在中低端市场做减法,在中高端市场做加法,是正泰今后唯一的出路。 业内常用“两大一小”来描述国内电气市场格局。“两大”指国有电气企业和跨国电气大鳄,它们以做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压强电为主;“一小”指以正泰、德力西为代表的民营电器企业,它们以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低压弱电为主。 在250亿人民币的中国低压电器市场中,正泰占据了28%的份额,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但正泰始终面临来自“老乡”和“老外”内外夹击的困境。“老乡”是同处柳市镇的德力西、人民等民营电器企业,它们的武器是同质化的产品和低价格战;“老外”则是以GE(通用电气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施耐德等跨国电器巨头为代表,它们占据着高端市场,并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施压。 南存辉认为,在中低端市场做减法,在中高端市场做加法,是正泰今后唯一的出路。 “也就是说,老外会从高端、金字塔顶端往下走,我们则是从低端往上走。所以在当中的这个阶段,竞争将来会越来越激烈。” 第一财经:跟外国企业竞争和跟国内企业竞争,你用的招数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完全不一样。比如我们常常出口到欧洲、到美国,对手就给我们来一个标准提高,制造技术壁垒。标准一提高,我们得重新改标准,也使我们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一财经:逼着你…… “逼着你往上走。在低端市场没有碰到过这个问题。原来在国内,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这样一来,弄得大家到最后没有办法投入再研发、再发展。我们后来就想,跟他们去拼,倒不如让给他们,我们将更多精力投向国际市场,投向大工程、系统工程,到高端市场去竞争。” 2004年,正泰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10%。但到2005年前几个月,这个数字已经有较大增加。南存辉认为,正泰的产品不仅能在质量和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要求,服务和价格更是制胜的法宝。 “现在来看,大公司、跨国公司,其服务一般走的是上层路线。” 第一财经:怎么解释? “上层路线就是说,公司太大了,项目经理怎么可能到下面与具体的办事人员去接触呢?不会接触的。” 第一财经:也就是在服务方面可能会有问题。 “所以比较而言,我们的机制比较灵活。我们就派出项目经理,也就那么多的项目,一人盯一个或一个团队盯一个。你那边有什么信息,我这边立刻知道;你那边有什么需要,我立即快速反应。我就告诉我们下面所有的经理,客户永远是对的;假如错了,服从第一条,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必须照改。所以我们的服务比起大公司来,有很多优势。技术一样,质量一样,服务相对来讲还有优势,还有第四个更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对比优势。我们的员工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约是人民币2万元。 第一财经:普通的流水线工人? “是的。因为是计件工资,跟国外,尤其是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效率比他们高得多了。因为工人们年轻,动作很快,与高端企业对比的话,我们的成本要低得多。” 第一财经:多到什么程度?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欧洲的一个投标当中,我们报的价格比国内的价格高了6倍。” 第一财经:这已经是暴利了啊。 “结果所有的外国大公司全部退出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价格是国内市场的12倍,比我们高得太多了。这样一来,老外急死了。所以现在进入高端市场的话,我们不怕老外,我们怕的是老乡。” 第一财经:老乡又去杀价,是吧? “是。但我们现在参与国际竞标的话,应该说,我们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 不仅在低压电器领域加强竞争,正泰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的战斗已经打响。南存辉计划在7年内投资160亿元,利用温州的集聚效应、上海和杭州的信息科技优势,打造出跨地域的先进电气制造基地,最终使正泰从低压弱电走向高压强电,并将“发、输、配、变”的整条电气系统都纳入到自己的未来版图中。P5-7 序言 1984年我决定从中国科学院辞职,和几个同事合作做联想。在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前后,中关村和全国范围内有一大批类似公司出现。后来的记录者对这前后出现的很多公司津津乐道。 但是如果有人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在1984年成立的公司中,至今仍然存在,并且还发展得很好的,应该是屈指可数。如果能够把历史像一个口袋一样,提起来口朝下抖一抖,从里面会落下来很多今天人们不知道的公司。历史总是尸横遍野。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因此,作家喜欢选择描述不幸。不过,对于做企业的人而言,真正感兴趣和有价值的,恐怕是为什么幸存者能够幸存。 第一财经的《中国经营者》栏目所访问的中国经营者,都是些能够在三十年经济改革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家。从我的眼光看,幸存者幸存下来的原因,也都是各个不同的。更何况,在这三十年的历史中,大多数时候,仅仅掌握一项暂时领先的技巧也是不够的,要想战胜时间,以及随着时间不断出现的竞争对手,必须要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比如联想最初可以依靠做汉卡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自我更新,找到新的增长点,也不会在这么多年后仍然存在,而且做得还不错。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或者,更为直白地说,企业家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或者失败是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艾里森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企业家,但是他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一个企业的成功肯定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功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家就可以把一个公司给毁掉。 《中国经营者》采访的这些企业家,目前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企业家,至少他们的公司证明了他们的成功。那么,这些人在他们各自公司的成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这些人身上,有哪些特质,有助于一个公司的成功呢?企业成功的基因,有哪些是它的创始人赋予它的?企业和它的创始人共享什么特征?这些都是颇为有趣的问题,值得研究者来思考。 中国的过去三十年,正好为媒体人和研究者研究这些命题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负责任的媒体人应该适时地记录下这些人的命运,包括他们的挣扎、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代价。 三十年一个段落。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一大批公司的创始人陆续退居二线,这些公司会再次面临挑战。无论是企业家个人控制的公司,还是已经上市的公众公司,都会碰到第二代领导者继任的问题。 这些后继者能否和他们的前任一样,很好地承担时代给他们的重负,带领公司继续发展,甚至催生出一批真正全球级的企业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如果可以,那么中国幸莫大矣!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 后记 成为《中国经营者》栏目的主持人,对于第一财经和我来说,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小概率事件。 不过,当时第一财经是找人“救急”:吴晓波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因病中辍,急于寻找一个替手;而对我,则是“救穷”: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暗自发愿,向主持人转型,做一档以坦诚交流和个性化表达取胜的财经电视栏目,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所以,第一财经的同事对我稍一试探,我立即心下大喜,一手摁住,不让他人再窥此脔。 苏东坡有句诗:“老去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反复吟诵,足为所有年长貌丑又心怀虚荣者戒。 我的“主持梦”和俊男靓女们的“明星梦”自然大有不同。午夜自省,也确实没有什么虚荣的成分。究其原委,大概有两个动机: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话不吐不快。在十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中,我通常身处幕后,工作中常用的心法,就是力求“灵魂附体”到主持人身上。遇到配合不默契的主持人,难免有半身不遂之叹。附别人之体,哪有自己赤膊上阵来得痛快?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有一个越来越深的感触:就学习效率而言,青灯黄卷读书远不如云山雾罩聊天来得快。当然,和高人聊天尤其快。《中国经营者》恰好就是这样一席“往来无白丁”的盛宴,颇合我在知识上既懒惰又贪吃的个性。前两任主持人方宏进和吴晓波,都在各自的领域成名日久,如果不是抱持一种学习的心态,我只怕很难有勇气踏上这次“续貂之旅”。 您在这本书里看到的大部分采访都出自两位前贤的手笔。忝为现任主持人,能奉献于此的,仅仅是一些学习和思考的心得。 我在《中国经营者》学到的第一件事是“慎重”。 据说在南非有一位业界顶尖的钻石工匠,拿手的活计就是为钻石毛坯开第一凿。这一凿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这枚钻石的价值。有一次,他拿到了号称世界第一大的钻石原坯,他殚精竭虑地想了一个月之后,才鼓起勇气下锤。第一锤下去,自己却昏了过去——实在是太刺激了。在采访现场,每当摄像冲我举手示意可以开始的时候,我多少就体味到了那位工匠下刀时的心情。一个媒体人,尤其是以采访嘉宾为主要工作的媒体人,如果没有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用我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就是“不好好吃祖师爷赏的这碗饭”了。 在媒体世界里,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当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其实有无数种采访路径铺陈在你的面前。其间的区别,有的南辕北辙,需要果敢的价值观判断;有的隐秘幽微,需要细心精巧的采择。因为稍有不慎,采访的效果就往往失之千里、判如霄壤。 东临碣石,海涛连天。我们面对一个采访对象的时候,他也在调动所有的人生阅历面对媒体。要是看不到此中的壮阔,何必到此一游? 我在《中国经营者》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史观”。 前任主持人吴晓波专治当代中国企业史,成就斐然。遗风所及,也就决定了《中国经营者》栏目的大历史观。 什么样的企业有被记录的价值?规模?业绩?热点?魅力?都是,但又都不尽然。 我们总是试图突破当下意义对媒体的困扰,总是在想:五年、十年之后再来回首中国企业史,《中国经营者》栏目的每一期节目能否呈现为一部“纪传体”的信史?这样的自我期许,也自然就带来了对自己“史德、史识、史才”的严格考问。 我们相信,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终有建成的一天。而此前所有企业个体的成败利钝,都多少会在那幅宏图中留下一些斑驳的贡献和印记。我们要做的,就是猜想那些未来的印记,再倒回来,在今天的诸多事实中找寻它在历史中的根系。历史最积极,最宽容。因为在它的面前没有成功和失败,只有收获不同。 “你有责任分享你的价值,因为你今天所做的有可能被载入历史。”每当我和采访嘉宾谈到这一句的时候,都能看到对方敛容正色的敬畏。 媒体都是易碎品?我才不信这个邪。 我在《中国经营者》学到的第三件事是“跟随”。 感谢第一财经,从来不用收视率之类的无聊标准来考核栏目的价值,因此我们也就省却了许多哗众取宠的心思。而在所有的哗众取宠的小动作中,最难分辨的就是“质疑采访对象”的主张。因为它似乎有着天然的道德优势和假想的民意基础:看着采访对象在主持人的咄咄进逼中丢盔卸甲,岂不快哉? 在西方新闻史上,普利策、赫斯特等诸位大众媒体英雄都是凭借向强势团体的挑战而胜出的。据说有一位财阀质疑普利策报道不公:“我犯了什么罪?”普利策答日:“你犯了有财有势罪。” 大众媒体的这种姿态,到底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社会公正?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暂且不论。问题是,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媒体立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是否定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如果一定要感性、一定要否定,刀锋所指又应为何物?一个猎人如果空手而归,就应该自认失败,而不是把所有的子弹都倾泻向草丛里无辜的兔子。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大胆言之:“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增加都应该归功于企业家。”话虽偏颇,但并非无理。“改革之前也有工人农民,为什么财富那么少?现在就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蓬蓬勃勃地创造出来了。因为是企业家把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种组合要素的任务是企业家完成的,不是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所能完成的。” “理性、建设性”,是《经济观察报》创刊之初就写在报头上的自励格言。还记得当年看到这五个字的时候,我感受到的震撼。年深日久,依然醒目。 在当前中国,企业家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足够尊重,它对中国崛起的巨大作用还值得想象和期待。因此,认同、尊重、呈现企业家的价值,是《中国经营者》栏目的预设立场。 在这个栏目里,没有面对面的质疑,我们只是试图绕到采访对象的身后,蹑足潜踪地跟随,充满悲悯地感受他的困境、欲念、狂喜和自得。让所有的观众看到并思考。 在这个栏目里,也没有赞赏和谀辞。我们尽可能避免浅薄的是非判断。他们在创造历史,他们终究会有东西留下来,不管是对是错,也不管你是否记录。 历史就是如此有趣。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细节中寻觅它的光彩,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通过人性来映照它的轨迹。惟其如此,历史才有可能深刻。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经营者》栏目在专业采访上,可以与美国的《60分钟》杂志相媲美。愿《中国经营者》能够成为中国的《60分钟》。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 中国的经营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儿千年来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遗憾的是企业家还不多,所以我希望通过《中国经营者》这个栏目,让更多的中国经营者成长起来。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中国经营者》这个栏目好像一头奶牛,它把企业最精华的部分都吸收过来,然后贡献给了全国广大的经营者和观众。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麦郎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 《中国经营者》这个栏目办得非常好,我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于经营管理的知识,所以我希望《中国经营者》这个栏目越办越好,在全国、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 《中国经营者》栏目一定可以成为中国经营者的黄埔军校 ——创维集团主席张学斌 《中国经营者》栏且是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企业家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对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水平,完善中国经营者队伍的建没、具有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中国经营者》将办成中国企业家最好的沦坛,成为中国最好的经营管理知识的传播者、创造者。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锋 《中国经营者》栏目能够让被访者像面对一个老朋友一样去倾诉自己在经营、管理、战略规划过程当中的一些思考。这个栏目将会成为真正在中国商界、企业界有影响力的品牌。 ——神州数码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郭为 《中国经营者》栏目把中国经营者的心得体会汇总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 ——苏宁电器集团总裁孙为民 《中国经营者》把企业家的或者是经营者的真实心态和经营历程,真实地摆在大家的面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