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埃及(世界文明古国)(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海伦·斯特拉德威克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埃及文明曾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延续了五千余年。然而它又从这个地球上突然地神秘消失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提到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字塔;其次还会想到木乃伊,狮身人面像,有些人可能还会想到太阳船,神庙,以及古埃及神秘的象形文字。这一切在几个世纪以来引发了无数人的苦苦思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在向后人诉说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本书探究了古埃及历史、宗教、文学和艺术,还描绘了金字塔建造者和手工艺人等寻常百姓日常起居场景,

内容推荐

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埃及无疑曾经创造了最伟大的文明。本书精选并绘制的1500幅照片及插图,从图坦卡门面具到帝王谷和大金字塔,从墓室的象形文字到饰以T形十字章和圣甲虫的黄金宝藏,堪称是再现古埃及辉煌文明的一场盛典。

本书不仅探究了古埃及历史、宗教、文学和艺术,还描绘了金字塔建造者和手工艺人等寻常百姓日常起居场景,并以大量的细节惟妙惟肖刻画了法老王的世界,为读者了解古埃及神秘和精彩纷呈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目录

历史

 埃及,尼罗河的礼物

 法老之前的埃及

 无历史记载的王朝

 那尔迈,古埃及的第一位法老

 提尼泰时期

 古王朝

 胡夫,大金字塔的建造者

 佩皮一世时期

 第一过渡时期

 埃拉克雷奥波利斯

 努比亚和埃及

 中古时期

 南部的要塞

 曼图霍特普二世

 辛努塞尔特一世——一个有个性的人

 辛努塞尔特三世

 第二过渡时期

 西克索人

 新王朝

 工匠和盗墓贼

 图特摩斯一世

 女法老哈赛普苏

 图特摩斯三世

 阿肯纳顿的宗教改革

 奈费尔提蒂——权力与美丽

 图坦卡蒙

 霍伦海布法老

 拉姆西斯大帝

 卡叠什战役

 海上民族

 祭司国王

 王位宝座上的利比亚人

 埃及的波斯人

 被看做法老的亚历山大大帝

 克利奥帕特拉,最后的女王

宗教

 埃及的神

 太阳崇拜

 阿蒙,众神之王

 欧西里斯的来生

 伊西斯,宇宙之母

 塞特和奈芙蒂斯

 天空之神——赫鲁斯

 爱神哈索尔

 塞赫迈特:破坏之神

 猫女神贝斯特

 丰收之神米恩

 次要的神

 尼罗河边的外来神

 赫尔莫波利斯的创世神话

 阿毕斯神牛

 动物墓地

 赫鲁斯是法老的保护神

 塞德节

 奥帕特节

 祭司,神的仆人

 冥界的生活

 “卡”、“拔”和“阿赫”

 尸体防腐

 卡诺皮克罐子

 冥界生活的食物

 出殡队伍

 开嘴仪式

 将心称重

艺术

 古埃及的艺术

 画家及绘画作品

 镂雕技艺

 石制图书石柱

 皇室雕像

 石棺

 神奇的宝石

 陶瓷制品

 葬品中的面具

 死后所用的家具

 拉霍泰普和奈弗莱特坐像

 建造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

 卡阿普雕像

 塞乃伯和他的家族

 达尔巴赫里庙

 底比斯——百门之城

 国王谷

 德尔麦迪那居民点

 纳黑特古墓

 门农巨像

 卢克索神庙

 阿肯纳顿的艺术

 图坦卡蒙的面具

 霍伦海布墓群

 拉姆西斯二世的纪念地

 阿布辛贝神庙

 奈费尔提蒂的坟墓

 卡纳克的孔斯神庙

 亚历山大城,一个皇家之梦

 法尤姆的肖像画

日常生活

 古埃及的儿童

 儿童的教育

 婚姻

 古埃及的房屋

 城镇和城市生活

 埃及社会

 神法和民间的法律

 女人的地位

 服饰和时尚

 化妆品和香水

 卫生保健

 金匠和宝石匠

 公务员

 工人和管理人员

 土地的回馈

 动物饲养

 牲畜屠宰

 葡萄酒和红酒

 啤酒酿造

 打猎

 埃及人生活中的音乐

 沙漠绿洲中的生活

 战车

科学技术

 水位测量标尺

 古埃及天文学

 数学和测量

 古埃及的数字

 应用物理

 古埃及历法

 时间的测定

 医药

 纺织品生产

 古埃及的船只

 武器

文字

 罗塞塔石碑

 阅读古埃及象形文字

 源于生活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字母

 僧侣体文字

 科普特语,基督教的文字

 书写材料

 制作纸草纸

 神庙碑铭

 棺材铭文

 管理文书

 译者感言

试读章节

埃及,尼罗河的礼物

尼罗河滋养着埃及南北大部地区,在汇入地中海之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尼罗河的养育,埃及只能是一片巨大的沙漠。面对这一奇特的地理构造,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3—公元前420年)发出了“埃及——尼罗河的礼物”之感叹。

公元前5000年左右,气候的变化将撒哈拉的大片草场变成了沙漠,以打猎为生的牧民被迫迁往尼罗河谷一带,在尼罗河谷富饶的土壤上播种收获,饲养家畜,建立稳定的社会生活,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国家的形成。尼罗河在3 000多年来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

中世纪时期地图

中世纪的阿拉伯游人在看到古埃及遗址后惊叹不已,在其后的多部作品中描绘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服饰、巍峨壮观的纪念碑,有的作品还绘制了城镇、村庄和自然景致图画。

这幅作于9世纪的地图标出了尼罗河,尼罗河左面为法尤姆(Fayoum)绿洲,绿洲通过巴约瑟夫(Bahr Yussef)运河与尼罗河相连。尼罗河在北部进入三角洲地区,之后分成了6条支流。要的作用。

早期埃及人完全依赖尼罗河,尤其是在每年尼罗河水泛滥时,洪水都会将肥沃的淤泥冲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滋养大片田地。尼罗河带给这片土地的还有鱼类、水禽、书写用纸,编筐、编席用的竹苇和草,制陶和制

棕榈树

埃及的土地上长满了高大的椰枣树,盛产饱满的大枣和椰子,坚硬的椰壳中是营养丰富的果实。这幅图画描绘了埃及金字塔附近地区,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椰树、骆驼、牧人和驴的影子投射到了运河的水中,完全真实反映了埃及的乡村生活。砖用的泥土,使埃及走上了建立一统国家的道路。尼罗河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在于埃及人非常看重每年以哈比神(Hapy)形式发生的洪水。哈比神是富饶的象征,他长着女人的胸脯,身穿女人的服装,蓝绿色的肌肉代表着植物的再生和水域。

与尼罗河有关的其他图腾崇拜包括蛙首女神赫凯特(eket)、塔威蕾(Taweret)河马女神,这两个女神都和分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洪水

古代埃及生活的整个节奏都受到尼罗河每年暴发的洪水的控制。1964年,阿斯旺大坝(the Aswan Dam)正式开通,调控了洪水。在此之前,尼罗河在每年6月15

卫星拍摄的埃及

尼罗河洪水滋养的土地(图中区),在流过沙时,沿河流堤细带状。当尼为两条主要支流和在开罗成几条更小的支流时,富地就在三角洲一带形成。

纸莎草  莲花和纸莎草是代表古埃及的两种植物,被当时的人们用来编篮子、造船、制作家具、编草席等各种物品,盛产于三角洲地区的沼泽湿地,是埃及低地的典型植物。

为洪水的到来做准备

刻在尼罗河岸上的数级阶梯叫做水位表,用于预测洪水的高度。如果预测即将到来的洪水水位很高,埃及人就要把他们的财产物品搬到高地上。如果预测洪水很小,他们就会动用前一年的粮食储备,度过洪水期。

交通线路

流经埃及从南到北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交通的主要路径。用纸莎草做的船只、货船和装载乘客的木船穿梭于尼罗河上。在阿斯旺和努比亚,穿过洪水前行需要水手具备较高技巧。日前后都要在阿斯旺附近暴发洪水。整个夏季水势逐渐上涨,9月份达到最高峰,进入秋季后,水势逐渐减弱。

洪水泛滥期间,农民不得不放下农活,加入修建庙宇、纪念碑等建筑物的大军。11月时,农民们又会回到田间地头,耕种被洪水中营养物滋养了的土地,为第二年的春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记录河水的高度,预测土壤的肥沃程度和粮食产量,古埃及人发明了水位表,上面刻有数级阶梯,用于

努比亚人

在古埃及王朝(公元前2686—公元前2181年),埃及人将他们在努比亚一线的路途延长至阿斯旺南部和第一个大瀑布,他们在那里开始开采黄金。为了保住他们在这一区域的王朝统治,镇压努比亚人的造反,中王朝(公元前2066—公元前1650年)法老开始建造大型堡垒要塞。测量水位。如果预测水位过高,人们就会搬到高地上去;如果水位不高,只要依赖以前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度过洪水期。干旱引发传染病和国内的混乱局面,有人说一系列的洪水导致了公元前2181年古代王朝的终结。

单峰骆驼

现在埃及境内的阿拉伯单峰骆驼在法老时代是不用的,当时毛驴是主要的牲畜。单峰骆驼非常适应沙漠的极端气候,大约自托勒密时期(Ptolemaic times)起就往来于尼罗河谷到沙漠绿洲,再到努比亚一线。

在水域之上

为防止一年一度的洪水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古埃及人都把城镇、乡村建在远离河流的高地。尽管采取了种种防御措施,他们也常常会在大规模的洪水面前束手无策,听凭洪水的摆布。

灌溉  埃及人利用各种方式从河流和运河中取水。最古老的方式可追溯到法老时期,当时采用秸棒汲水(上图),就是一根棍的一端拴上水桶,另一端拴在固定物上以保持平衡。始用于托勒密时期的水轮(中图)是个垂直的轮子,上面装有容器,用牛拉转。与水轮同时使用的阿基米得涡轮(下图)通过鼓形圆桶的转动取水。

丰富资源的流失

自20世纪90年代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水就不再每年为沿线土地带去丰富的营养,但河水中仍有大量的鱼,为埃及人提供着丰富的水产品。在王朝统治前就使用的捕鱼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未发生大的改变。

小帆船

如今,帆船仍和法老时期一样航行在尼罗河上,只是古代船只上的直角帆为现代帆船的三角帆所取代。这些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船队接送游客航行于卢克索和阿斯旺之间。P12-15

后记

环游世界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在我的“一定要去的N个地方”名单上,埃及绝对排在前3位。对于埃及的情感总是复杂的。古埃及与古中国同被列入四大文明古国,因此每次提到埃及就像提起住在隔壁的老邻居一样地亲切。可是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无法解释的神秘传说又让我感到一种无法跨越的距离,这种又远又近的感觉也许就是埃及的魅力所在。

在翻译古埃及历史的过程中,我是一直都带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拉姆西斯大帝、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与恺撒大帝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等等,这些头脑中累积起来的埃及人物和片段在翻译的过程中被串联起来了,一个完整的古埃及发展脉络呈现在了面前,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的世界更加广阔了。我甚至可以为自己画出一张到埃及必去的景点地图。等到出发去埃及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忘了带上这张地图。

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要感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编辑们,感谢她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刘雪婷、周蕴仪、王敏、陈闽、刘燕,还有远在美国的黄静琳、屠然,在东京的Ayako,感谢他们一直以来都了解我,永远都给予我支持。还要特别提到身在洛杉机的埃及好友Mohammed,他送我的埃及金字塔像仍摆在我的书桌上,总是感觉它给了我某种难以表述的力量。

最后要感谢爸爸妈妈,是他们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谭琪

古埃及在人们眼中,意味着一个又一个引人人胜的谜团,这些谜团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它在数学、建筑、历法、医药方面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就,而作为一个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我更折服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它的古老、它的神秘、它别具匠心的表音表意方法,它装饰与实用并重的双重功用,无不让我深深着迷,因此能在这次翻译中承担科技与文字这两个部分的工作,真是非常荣幸!

谭晶晶

古埃及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于世界文明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文明穿过历史烟云,与我们这些后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感觉。

有幸执笔《古埃及百科全书》中古埃及日常生活一章的翻译,对于古埃及的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读者可追随作者的脚步了解古埃及儿童、婚姻、房屋、建筑、城镇生活、社会体制、民间法律、妇女的地位、化妆品、卫生保健、金匠等内容,走进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

刘雪婷

我非常庆幸能有机会翻译古代埃及的精髓——艺术,即便早已清楚世界上曾经存在一个无比辉煌的尼罗河文明,但当我真正接触到那些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神秘的画卷,我才明了——原来古代埃及曾经有过如此惊心动魄、令现代人汗颜的巅峰时刻。古代埃及艺术所留下的瑰宝,是整个人类可以世代引以为傲的财富之一。

最后,非常感谢刘红焰编辑的辛苦工作,感谢我的朋友姬婷、何建阳的积极帮助,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的支持,没有他们,这次翻译就不会顺利完成。

张凡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