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大学(名家全译本)(精)/外国名著典藏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前苏联)高尔基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的是16岁的主人公阿列克塞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内容推荐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之一。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塑造了一个努力探索生活意义,寻找新生活、内心充满了激烈冲突的人物。情节富于传奇色彩,人物具有特异的精神力量。文中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使作品充满了激情洋溢的艺术特质。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我终于乘船去喀山大学上学了。

我想上大学的念头是受了一个叫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的开导而产生的。他是个可爱的青年,长得又漂亮,有一双似女性般的温柔可亲的眼睛。当时,他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住在阁楼上。他常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书本,这就引起了他对我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不久,叶夫列伊诺夫就让我相信:我有“罕见的科研能力”。

“您天生是为科学服务的!”他对我说,同时潇洒地甩动着他那马鬃似的长发。

那时候我还不懂,即使是个只起着家兔作用的人也是能为科学服务的。可是叶夫列伊诺夫如此令人信服地向我表明:大学里正需要我这样的小伙子。不消说,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阴魂也被惊动了。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后可以住在他那儿,用一个秋季和一个冬季的时间,我就能完成中学的课程。只消考好“随便几门”课程(他是这样说的:“随便几门”),大学就会提供我助学金,再过那么五年工夫,我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所有这一切看来都非常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那时只有十九岁,而他又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考完试后,就离开这儿了。过了两周,我随他之后,也动身了。

我外婆送我时劝告我:

“你啊,不要再跟人家斗气了,你老是使性子,又厉害又高傲!这都是外公传给你的。可你外公算什么?这苦命的老头子,活着活着,结果成了个大傻瓜。你要记住一件事:上帝不判断人们的是非,只有魔鬼才喜欢干这事呢!好啦,告别吧……”

她一面擦去她那褐色的、松弛的脸颊上的寥寥几颗眼泪,一面说道:“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你这个坐不住的孩子呀,要远走高飞了。可是我呢?我就要死了……”

前段时间,我离开了这个可亲的老人,甚至很少和她见面;此时此刻,我突然痛苦地感觉到,以后我再也见不到这个如此贴心的亲人了。

我站在轮船的尾部,瞧着她站在那边码头的边缘,用一只手在自己身上画十字,另一只手拿着旧披巾的一角擦着她的脸和那双充满着对人们无限怜爱的光芒的黑眼睛。

于是我就到了这个半鞑靼式的城市,住在一座狭小的平房住所里。这座小屋孤零零地屹立在一条陋巷尽头的小土山上。小屋的一堵墙对着那片荒凉的、失过火的场地,在这片荒地上,长出了密密层层的野草;在长着苦艾、牛蒡和酸模的杂草丛中,接骨木的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砖瓦建筑物的废墟,废墟下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地窖。一条条无家可归的狗栖息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将永志不忘,它是我所上的几所大学中的一所。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他母亲和她的另外两个儿子)以少得可怜的抚恤金为生。在刚到这儿的最初的日子里,我不时看到这个脸色苍白而又瘦小的寡妇从市场回来,把买回的东西摊在厨房里的桌子上,她十分困窘,发愁地算起了一个难题:不把她自己算在内,怎样用这些小块的肉为这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做顿有足够数量的美餐呢?

她沉默寡言,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凝集着宛如一匹耗尽全力的母马的那种绝望、温顺而倔强的劲儿,这匹可怜的马儿拉着大车上山,它知道“我拉不动了”,可是它仍然在拉着!

在我到这里的第四天早晨,我到厨房里帮她洗菜,当时孩子们还在睡觉。她低声而谨慎地问我道:

“您来这里干什么?”

“来念书,上大学。”

她扬起的双眉,连同脑门上发黄的皮肤一起向上挪动。一不小心,菜刀切破了她的手指;她一边吮吸着伤口的血,一边坐到了椅子上,但立即又跳了起来,说道:

“啊,见鬼……”

她用手绢裹好切伤的手指,接着夸奖我道:

“您削土豆真在行。”

是啊,还能不在行?!于是我把曾经在轮船上干活的事讲给她听。她问道:

“您以为,凭这点本事,您就能上大学了吗?”

那时候,我对幽默一窍不通。我非常认真地对待她的提问,讲述了我的行动步骤:我完成计划之后,科学殿堂的大门就会在我面前敞开的。她叹了口气。

“啊,尼古拉,尼古拉……”

这时,尼古拉到厨房洗脸来了。他睡眼惺忪,一头乱发。他总是乐呵呵的。

P1-4

序言

在文学家鲁迅先生眼里,高尔基“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同”的人,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的眼里,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而在大众的视线里,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骂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又名斯克列夫茨基。他诞生于伏尔加河畔,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生病去世,于是他被母亲带往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生活,从此他和影响了他一生的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破产后,年仅十岁的他就步入了社会,其间为了维生他做过各种杂工,饱尝辛酸。但只上过两年学的他却一直坚持读书。这些书籍像开启他生活和灵感的钥匙,与他广泛接触的社会生活一起,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892年,高尔基结束了在南俄的漫游历程,写成了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当他把这篇小说送到《高加索日报》编辑部时,当场取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痛苦”之意,而“马克西姆”是“最大的”意思。他的笔名,反映出了他当时的人生感悟,折射出他未能找到“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苦恼。

此后他开始了丰富的创作生涯,收获颇丰。

因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有志于变革社会的革命者,高尔基从中获得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最终确立了加入无产阶级阵营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上的变化在他创作的作品均得以表现。如190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母亲》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英雄母亲的形象,《敌人》则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团结战斗的精神。这两部重要作品,意味着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的高峰。

但说起高尔基,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这三部作品里,他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为素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描写了俄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阔社会画卷,表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痛苦,也写出了他们走向革命的新生活的艰难过程。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仅是高尔基青年时代的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劳动人民从困难的磨炼走向新生活的艺术概括。

高尔基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说:“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在《我的大学》中,作者就塑造了自己在“喀山”追求知识和前途,努力探索生活价值,寻找人生之路,内心充满困惑却执着走向光明的少年形象,主人公独特的精神力量曾感染了广大的青少年,该书的内容极为励志。另外,情节所具有的传奇性,人物形象个性饱满生动,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以及栩栩如生、诗歌般的语言,使该书绽放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高尔基的《俄罗斯童话》《奥古洛夫镇》《苏联游记》《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作品,也都充分体现了他以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主义创作结合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和自信,在色彩斑斓的语言艺术中展现艺术感染力的高超表现手法。所以他的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文学创作外,他也组织策划了很多社会活动,如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主持召开了全苏联第一次的作家代表大会。他还致力于培养文学新人,为发展苏联文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07年开始,他的诸多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了我国,后又被拍成了电视或电影作品,广为传颂。

这个从社会底层奋斗起来的作家,及他的自传体三部曲,可以顽强、执着和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很好地激励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面对挑战,磨砺心智,是他们成长时不可错过的必读书。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