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浩然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孟浩然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根据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孟浩然诗集是孟浩然卒后由王士源搜求编辑的,天宝年间经韦滔整理而成,此后经过历代增补传刻,流布甚广。在众多版本中,以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为最早。我们这本《孟浩然集》所选录的孟浩然一百多首诗,即是以宋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其他的版本。新解、新评中也参考了学术界的有关成果,在此,谨致谢忱!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孟浩然年谱简编”、“孟浩然著作主要版本”、“孟浩然研究主要著作”及“《孟浩然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诗无达诂”。

内容推荐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如果以最简练的语言、用一句话来描述孟浩然的话,这句话我们觉得可以这样说:孟浩然是盛唐前期在襄阳地域文化影响下,具有鲜明“名士情结”的山水田园诗人。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盛唐前期”、“襄阳地域文化”、“名士情结”、“山水田园诗人”。

目录

前言

唐诗杂论·孟浩然(代序)

 寻香山湛上人

 晚泊浔阳望庐山

 云门兰若与友人同游

 宿天台桐柏观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与诸子登岘山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杨子津望京口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岘山作

 题大禹义公房

 寻白鹤岩张子容颜处士

 九日得新字

 山潭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

 初春汉中漾舟

 耶溪泛舟

 北涧浮舟

 寻天台山

 彭蠡湖中望庐山

 题鹿门山

 题明禅师西山兰若

 舟中晚望

 听郑五愔弹琴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寻陈逸人故居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登望楚山最高顶

 疾愈过龙泉精舍呈易业二公

 春晚绝句

 问舟子

 夜归鹿门寺

 寻梅道士张逸人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

 秋登张明府海亭

 题融公兰若

 夏日浮舟过张逸人别业

 与白明府游江

 檀溪寻故人

 梅道士水亭

 岳阳楼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九日于龙沙作寄刘

 湖中旅泊寄阎防

 大堤行寄黄七

 京还赠张淮

 重酬李少府见赠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上巳日洛中寄黄九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秋登万山寄张五

 宿庐江寄广陵旧游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甫池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登江中孤屿话白云先生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宿杨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和张明府登鹿门山

 晚春卧病寄张八

 书怀贻京邑同好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同储十二洛阳道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赠王九

 夜泊宣城界

 岁暮海上作

 宿武阳川

 永嘉上浦馆送张子容

 他乡七夕

 夜泊牛渚趁钱八不及

 晚入南山

 下赣石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

 行出竹东山望汉川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作

 夜渡湘水

 经七里滩

 自洛之越

 济江问舟人

 归至郢中

 戏题

 南归阻雪

 题长安主人壁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永嘉别张子容

 留别王侍御

 都中送辛大

 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

 送朱大人秦

 送友人之京

 送杜十四

 送谢录事之越

 江上别流人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送辛大不及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送昌龄王君之岭南

 送卢少府使入秦

 卢明府九日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宴包二融宅

 途中九日怀襄阳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

 初出关怀王大校书

 早寒江上有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除夜有怀

 秋宵月下有怀

 闲园怀苏子

 春意

 田家元日

 樵采作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

 岁晚归南山

 寻张五回夜于园作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过融上人兰若

 李氏园卧疾

 过故人庄

 西山寻辛谔

 晚春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以投寄

 登岘亭寄晋陵张少府

 田园作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建德江宿

附录

 孟浩然年谱简编

 孟浩然著作主要版本

 孟浩然研究主要著作

 《孟浩然集》名言警句

试读章节

寻香山湛上人

题解

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云:“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之胜,香山首焉。”或疑香山在今湖北京山北及江西庐山等地,疑非是。湛上人,疑为开元时僧湛然。孟浩然有《还山赠湛禅师》诗,所指或当为一人。据龙门地区新发现的唐代石刻《唐故荥阳郡夫人郑氏墓志铭》“汉阳沙门湛然书”,湛然为湖北汉阳人,为香山寺僧。上人,是对僧人之尊称。佛家分人为四等,上人为其中之一。《十诵律》:“人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瓶沙王呼佛弟子为上人。古师云: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上之人,名上人。”诗中“谷口”二句,或在“苔壁饶古意”之后。“两相弃”,或作“永相弃”。

朝游访名山,山远若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清响,苔壁饶古意。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新解

朝游访名山,山远若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空翠:山色青翠,远映于天空之中。氛氲:盛大的样子。亘:横亘、绵延。这四句写诗人慕香山之盛名清早往访,远望香山,但见山色青翠,远远地映于天空之中。山势盛大,绵延百里之远,直到日落时分才赶到山下。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谷口:山谷的入口处。香气:《法苑珠林》卷七:“有十二因缘能生寒冷于须弥山、怯提罗迦山。二山之间有须弥海,阔八万四千,由旬周回无量,其中众华皆遍满,香气甚盛,日天光明,照触彼海。”杖策:杖,持。策,手杖。左思《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这四句意思是说诗人刚到山谷的端口,就听到山寺清远的钟声,浓郁的香气也在林端弥漫、扩散,沁人心脾,遂翻身下马,杖策而行,寻访故人。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殊,尤其的意思。豁险:五臣注《文选》卷二十二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此江称豁险,兹山复郁盘。”吕延济注云:“豁险、郁盘,重厚貌。”篁径:竹径。森邃:幽暗深远。法侣:指尊法之徒侣,即僧侣。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恒沙众生,皆为法侣。”清谈:魏正始中,何晏、夏侯玄、王弼等,崇尚老、庄,专谈玄理,以无为本,时人谓之清谈。这里是指妙谈佛理。这四句描写诗人入山后的见闻,意思是说初人石门,甚觉厚重,而步入竹径时,又转而感到幽暗深远。与僧侣欣然相逢,畅谈佛理,虽向晓而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真隐:真正的隐士。《南史·何尚之传》:“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袁淑乃录古来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焉。”野老:乡野之年长者。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平生仰慕那些真正的隐者,日复一日地探寻天下景物之神奇灵异者。在这样的地方,那些乡间老者白天下地从事于耕作,僧侣们则潇然散澹,日暮时分才回到寺里。  松泉多清响,苔壁饶古意。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饶:多有。愿言:表示希望之意。《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言,语气助词。这四句诗人自抒怀抱,表达志在山林之趣尚,意思是说松林中泉水清澈荡漾,时时传来淙淙之声响,而岸边石壁上布满的青苔,又给人亘古久远的历史之感。真希望能够投入到香山的怀抱,永远地将人世放弃、遗忘。

新评

这首诗题作《寻香山湛上人》,用意却在香山,全诗对湛上人未置一词,将笔墨全部地集中到了香山的环境与景色上。在描写香山时,诗人又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采取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的方法,先写上山之前远望时所见,再写近前时所见,最后写入山后之见闻,从而使香山之景随着诗人行踪的变化而得到依次展开。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深静的世界。史称孟浩然的诗“文采丰茸”,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就体现了采秀内映的特点;尤其是“松泉多清响,苔壁饶古意”二句,描写景物动中有静,生动传神,洵为名句也。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诗人笔下的香山之景,除了具有宣示其地清幽的意义外,还有衬托、烘托湛上人的深意在焉。诗人看似并未着墨于湛上人,实际是以景衬人,借对香山之景的描写,来衬托修佛于香山的湛上人,正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借对深幽的隐居环境的描写,以衬托隐者之高深一样,可谓异曲而同工。明乎此,我们才能理解诗人何以在诗中对湛上人以及寻访的结果不作交代。

序言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如果以最简练的语言、用一句话来描述孟浩然的话,这句话我们觉得可以这样说:孟浩然是盛唐前期在襄阳地域文化影响下,具有鲜明“名士情结”的山水田园诗人。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盛唐前期”、“襄阳地域文化”、“名士情结”、“山水田园诗人”。

先说“盛唐前期”。我们强调这个时期,主要是想说明孟浩然在诗史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初盛唐之际,唐代社会已渐趋于开元、天宝盛世,社会经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诗歌创作也在经过了初唐近百年的准备之后,而迎来了诗国高潮的曙光,逐步从初唐以应制奉和为主要形式而扩大到注重伫兴而为、感兴而发,逐步从过去以台阁、宫掖为中心而转移向了广大的江山塞漠与市井里巷。而另一方面,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李颀等,或刚刚登上诗坛,或尚未登上诗坛。在此之际,孟浩然文不按古,伫兴而作,继初唐四杰之后,借助于山川自然的新鲜空气,洗刷宫廷诗软媚、谀颂之习,成为盛唐初期诗坛的清道者,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盛唐诗歌高潮的来临准备了条件。诚如李浩同志所指出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傲然翘出一段春枝,弹奏出山水清音的第一组旋律,最早透露出盛唐气象郁然勃发的消息,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伟绩”。诗歌在由初唐到盛唐的转变中,孟浩然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对此,李白、杜甫、王维等盛唐代表性的诗人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尤其是杜甫“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之评,更是从诗史的高度肯定其历史地位。应该说,这种评价都是以他们所受到的孟浩然诗艺之沾溉为前提的;至于苏轼所说的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并不能否定孟浩然在诗坛的历史地位。

再说“襄阳地域文化”。襄阳人杰地灵,是一个颇为造化所钟、甚得山川之形胜的地方;正因如此,历史上襄阳名士辈出,并形成浓郁的隐逸文化传统,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从三国时的诸葛亮,再到晋代的习凿齿等等,他们构成了襄阳深厚的隐逸文化传统。孟浩然生于斯,长于斯,自小便受到这种传统的深刻影响,早年即隐于此,优游于襄阳山川风物,虽然中间曾往游两京、吴越等地,但襄阳始终是他念之在之的地方。从他“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等大量吟咏襄阳山川形胜的诗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心中浓郁的襄阳情怀。这种情怀,不是单纯地对故乡山川的热爱,更与襄阳每一片山水所积淀下来的绵长深厚的隐逸传统密切相关。对于孟浩然来说,襄阳既是故乡,更是他神交古人的精神家园,他的身心深深地融人进了襄阳。正如同我们可以说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已经合二为一一样,襄阳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襄阳也同样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唐代诗人张祜《题孟浩然宅》所谓“襄阳属浩然”,可谓一语道尽此意。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对于孟浩然隐于襄阳,曾以诗意的笔触指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便揭示了孟浩然与襄阳以及襄阳先贤之间的内在的精神关系。  正由于受襄阳隐逸文化的影响,我们在孟浩然身上还可感受到一种鲜明的“名士情结”。孟浩然身在唐代,但对于魏晋名士之风操非常渴慕与神往,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用有关魏晋名士的典故,更在生活行为上表现出名士风概。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载,孟浩然曾与当时朝廷重臣韩朝宗有约,韩回朝时与偕行赴京,为引谒于朝;然临行之际,适逢浩然与故人饮,酣饮欢甚,竟不赴。这种记载或当与史实有出入,但颇能传孟浩然率性而为的名士风神。王士源在描述孟浩然的相貌时,谓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这与魏晋名士的精神风操,何其神似!从结果来说,这种“名士情结”既限制了孟浩然对功名的追求及追求的方式,又成全了孟浩然“隐逸诗人”之名,树立了他在当时诗坛超尘拔俗的崇高形象。李白《赠孟浩然》诗即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以晚辈后生的口吻,所表达的对孟浩然的崇仰之情,反映的便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孟浩然的形象;尽管这种隐逸诗人的形象或许有违于孟浩然内心的真实。

最后说“山水田园诗人”。在孟浩然之前,山水诗与田园诗是分别在谢灵运、陶渊明的影响下形成并独立发展的。如果把二者比作并行的两条河流的话,那么这两条河流到孟浩然这里时,已经开始汇合、开始合流了!这是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而孟浩然是率先体现诗史这一变化的诗人。王维自来被看作是盛唐山水田园诗创作高峰的代表,其实,由晋宋以降的山水田园诗到王维,孟浩然是其间的一个桥梁和重要转折点,他熔陶谢于一冶,合山水与田园于一体,大体上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定下了基调,也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准备了条件,因而在盛唐这一诗国高潮时代,孟浩然具有先驱者的重要地位。

根据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孟浩然诗集是孟浩然卒后由王士源搜求编辑的,天宝年间经韦滔整理而成,此后经过历代增补传刻,流布甚广。在众多版本中,以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为最早。我们这本《孟浩然集》所选录的孟浩然一百多首诗,即是以宋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其他的版本。新解、新评中也参考了学术界的有关成果,在此,谨致谢忱!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孟浩然年谱简编”、“孟浩然著作主要版本”、“孟浩然研究主要著作”及“《孟浩然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诗无达诂”。由于水平有限,我们对孟浩然诗的评解,难免存在错误,我们愿意倾听广大读者的批评意见,以便以后修订时及时改正。

阮堂明李云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