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凸显了我国城乡差异,本书几位作者将他们观察的西南四村少数民族教育纳入农村教育的分类体系,进行整体考察,用参与式的方法体验,既有学理上的探索,更难能可贵的人类学学者真实的感受,在田野调查中对调研者几重身份的困惑,读来颇令人深思。
这是一本关于农村教育的田野调查文集。调查开展于2001年至2003年期间,田野点分别为川、滇,黔的四个包括汉族和多种少数民族的村落。文集从村落的视角对农村教育的宗旨、导向和课程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批评。五位作者以不同的写作风格,相异的分析框架,描述和探讨了城市与农村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使长期以来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文化的高度分离,以及难以适应为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知识和技术资源的问题。文集中五位作者的著述有一个共识——因地因时制宜,以农民、农业、农村发展为本应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城市导向的农村教育 翁乃群1
对农村教育量化指标的质性思考1
城乡二元体制与外向型(精英型)农村教育3
精英型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平民教育的兴起8
人观、宗教信仰、社会性别与农村基础教育18
结语26
村落知识资源与文化权力空间
——滇西北永宁乡拖支村田野调查 李小敏31
引言33
从家屋到社区52
国家教育和地方性知识之间67
结语——从乡野到庙堂78
村落社会文化与国家教育
——川西南泸沽湖镇一村小及其所在村落的田野调查 吴凤玲83
乡镇、村落与村小83
摩梭人及其文化86
村民的经济生活93
远嫁他乡与外出打工98
三村的教育状况101
三村教育问题原因的探讨103
农村教育新举措的初步实践144
自上而下的村落经济发展规划与村民们的反应149
改善农村教育的思考与建议155
贫困乡村教育的文化嵌入
——黔西北石门坎的田野调查 沈 红168
引言:一个贫困山村的文化景观168
关于调查方法169
社区选择:石门坎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173
村民的教育程度178
学校困境和学生困境185
记忆:石门乡村教育过去的辉煌196
记忆:穷人求学和穷人办学208
一个村庄两种教育216
现代教育在贫困社区的嵌222
村庄与教育——黔西南一个民族混居村庄的田野研究 刘云杉230
进入研究230
村庄的人口与政府的管理244
如何走出去?259
教育:出去的通道?277
边地的文化307
谁在坐井观天? 324
乡村世界中教育的缺席333
中国乡村教育实践的检讨 刘云杉344
启蒙与回归:乡村教育中的精英实践344
公平或效率:乡村教育中的国家选择351
谁的教育?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