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意义的世界,就会发现所要解释的问题不再单单是一个历史问题,它与现实本身可能就是同一个命题了。在解释现实问题时,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追溯历史,而在解释历史问题时,总会有一种现实关怀时时袭上心头的感觉。就此,千年传统及清末变法的历史考察为“抹不去的传统”这一命题的真实性进行了有力的证实,且对法治“不在场”这一现象予以了解读,同时也打破了三十年来法学认识的误区。
三十年来,中国法学建构的法治“在场”理论的可证实性是以传统“易逝”为逻辑前提的。反思法学三十年,以此为切入点,对法治“在场”的逻辑前提进行解构。法治“不在场”的现实观察证实了传统“未逝”这一事实,而历史的考察则进一步地证实了“抹不去的传统”这一定论。
引言
第一章 传统:思维意识与行为模式的呈现
第一节 情理:传统日常模式
第二节 透视传统意识形态——儒家文化
第三节 专断:政治权力的行为模式
第四节 制度:思维意识的侧影
第五节 司法:行为模式的镜像
第六节 千年传统未变之缘
第二章 清末法变:守护传统之战
第一节 困境中的艰难抉择
第二节 宪政:以守护传统为目标
第三节 守护传统的修律运动
第三章 传统“在场”:基于法治现况的考察及学理分析
第一节 变法:以市场经济的名义
第二节 一起纠纷解决的事件分析
第三节 几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第四节 民众、法律信仰与传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