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12 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良好的情绪。
——马克思
一种关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马克思
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环境。
——胡夫兰法《人生延寿法》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情绪对人体的功能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呼吸、节律、肠胃蠕动、血管舒缩、汗腺分泌、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乐观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最近,一项研究证实了乐观与健康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对自我前途和未来持冷淡态度是身体健康不良的预兆。有一位外国流行病学专家断言,长期有这种绝望意识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这说明,乐观态度对于健康大有裨益,悲观绝望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乐观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
积极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活动效率,使人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安稳,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他去看医生,医生没开药,只留下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悟出真谛。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戏剧、马戏和滑稽戏,不久健康状况大有好转。
国内外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长寿老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乐观情绪。良好的情绪则能增进人体的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我国有名的长寿地区——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60%以上老人的性格开朗乐观,从容温和,急躁易怒者仅占7%左右。长寿人中没有发现性格孤僻忧郁的。前苏联医学副博士别伊林,对一些活到80岁以上的人进行了调查,提出“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乐观者和富有人生乐趣的人”的询问,结果96%的长寿人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可以说,长寿的人多半是具有良好性格的乐观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不良情绪对人的神经系统刺激较大,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可引起呼吸加速,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为“换气过度症”;可使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疾病;可引起胃肌紧缩,产生疼痛,有时甚至是剧痛,像患了胃溃疡似的;能引起骨骼肌和内脏肌肉绷紧现象,并导致疼痛;还会提高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肠胃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死亡几率,缩短人的寿命。
当代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容易波动,经常生气发怒,大发雷霆,整天带着坏的情绪过日子,就容易损身折寿。美国贝兹和托马斯两位医生,通过30年的观察之后,提出了如下报告:在情绪易波动、急躁易怒、太不知足或不想知足性格的人中,有77.3%患了严重疾病,包括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和情绪紊乱症等;有谨慎、含蓄、安静、知足特征的人中,严重发病率占25%;有自发、积极、开朗性格的人中,严重发病率为26.7%。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专家乔治·依·维兰特博士调查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哈佛大学上学的204名男生,发现他们在21-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1人得了心脏病,另1人53岁时因病死亡。但是同一时期里,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中,就有18人得了重病或在55岁以前死去。由此可见,愉快的生活、良好的情绪,可给人带来幸福和长寿;不良的情绪可为疾病大开绿灯,影响人的健康长寿。
不良情绪是引起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消极情绪一旦产生,一方面会引起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另一方面则导致生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如脸色苍白、心跳加速等,对人的健康会带来严重影响。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说法。古往今来因情绪过激而死亡的故事也不少,如范进的死就是因为中举后过度兴奋而导致的悲剧。人在恐惧时,意识会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失控,造成正常行为瓦解,人际关系失调,目标混乱,免疫力下降。
下面几则史话典故则形象地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雄姿英发,驰骋疆场,统帅几十万大军,为何被诸葛亮“气”死了呢?原来,周瑜刚愎自用,心胸狭窄,自作主张“讨荆州”,由于惨败巴丘,一气之下,口吐鲜血而亡,临死之前还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他的妒忌之心,至死不悟。
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天生脾气急躁,他生前常说:“我的命迟早送在一个惹我真正动怒的坏蛋手上。’’结果,在一次医生会议上,“坏蛋”出现了,他盛怒之下,心脏病猝发,当场身亡。
晋朝有个名叫乐广的人,一天,有个好朋友来看望他,他便拿酒出来招待这位朋友,两人边喝酒边谈话。这次客人酒喝得很少,话也谈得不多,便起身告辞,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乐广便不强留。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起病来,请医服药,也不见效。乐广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到他家去看望,问他怎么生起病来。这位朋友说:“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酒杯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心中就很不自在,我喝了那酒,回来就病例了。”
乐广想了想,说道:“不要紧,请你再到我家去喝几杯,病包管就好!”病人以为乐广有什么治病的妙法,便起身到乐广家去。两人仍坐原位。酒杯也仍放原处。乐广给客人斟上了酒,笑问道:“今天的酒杯里有没有小蛇?”客人看了酒杯,叫道:“有!好像还有蛇影在晃动呢!”乐广不慌不忙,把墙上挂着的一张弓取了下来,再问道:“现在,蛇影还有吗?”原来酒杯里并没有什么小蛇,也不是什么蛇影,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悟,因为疑惧而生病,明白原因之后,病也就完全好了。这说明消极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阮籍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对晋朝的统治不满,但又不敢明白表示自己的态度,便把抑郁和愤慨寄托在饮酒、做诗的生活里。
他有个好朋友叫嵇康,也是当时著名的作家,对当时的统治阶级也抱着轻蔑和厌恶的态度,因此,阮籍和嵇康关系亲密。他们与山涛、向秀、刘伶等共七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他们七人经常在一竹林里闲谈、狂饮、做诗、弹琴,高兴时纵声大笑,不高兴就痛哭一阵。被人称为“竹林七贤”。这七个人中,阮籍最疯疯癫癫,哭笑无常,所以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曾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所谓,“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就是“得意忘形”这个成语的来源。阮籍哭笑无常就是一种消极情绪的表现。
P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