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田随笔全集(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米歇尔·德·蒙田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先河,奠定了法语作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帕斯卡、卢梭、普鲁斯特、法朗士等一大批文学巨匠都吸收借鉴了蒙田随笔的风格,蒙田因此被后人尊奉为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鼻祖。

内容推荐

米歇尔·德·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冷峻的观察家,1572年开始撰写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蒙田随笔》问世40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作为一部哲理散文,《蒙田随笔》不仅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蒙田随笔全集》共3卷,107章。全集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使用古典法文写成,其中近1200条的引语,都是用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行文中还频频跳出斯科涅方言、拉丁语的冷僻字眼。理解与翻译《蒙田随笔全集》无疑对翻译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目录

第1卷

译序“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马振骋/11

蒙田年表/19

原版《引言》/29

致读者/38

第一章 收异曲同工之效/1

第二章 论悲伤/4

第三章 感情在我们身后延续/8

第四章 如何让感情转移目标/14

第五章 身陷重围的将领该不该赴会谈判/16

第六章 谈判时刻充满凶险/19

第七章 我们做的事要从意图去评判/22

第八章 论懒散/24

第九章 论撒谎/26

第十章 论说话快与说话慢/31

第十一章 论预言/33

第十二章 论坚定/37

第十三章 王者待客之礼/39

第十四章 善恶的观念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41

第十五章 无理由死守阵地者必须惩办/58

第十六章 论对懦夫行为的惩罚/59

第十七章 几位大使的一个特点/61

第十八章 论害怕/64

第十九章 死后才能评定是不是幸福/67

第二十章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70

第二十一章 论想象的力量/88

第二十二章 一人得益是他人受损/97

第二十三章 论习惯与不轻易改变已被接受的法律/98

第二十四章 相同建议产生不同结果/112

第二十五章 论学究式教育/120

第二十六章 论儿童教育/131

第二十七章 凭个人浅见去判断真伪,那是狂妄/163

第二十八章 论友爱/167

第二十九章 艾蒂安·德·拉博埃西的

第二十九章 十四行诗/179

第三十章 论节制/180

第三十一章 论食人部落/185

第三十二章 神意不须深究/197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死逃避逸乐/199

第三十四章 命运与理智经常相遇在一条道上/201

第三十五章 论管理中的一个弊端/204

第三十六章 论穿戴习惯/206

第三十七章 论小加图/210

第三十八章 我们为何为同一件事哭和笑/214

第三十九章 论退隐/218

第四十章 论西塞罗/229

第四十一章 论名声不可分享/234

第四十二章 论我们之间的差别/237

第四十三章 论反奢侈法/248

第四十四章 论睡眠/250

第四十五章 论德勒战役/252

第四十六章 论姓名/254

第四十七章 论判断的不确定性/259

第四十八章 论战马/265

第四十九章 论古人习俗/272

第五十章 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277

第五十一章 论言过其实/280

第五十二章 论古人的节俭/283

第五十三章 论恺撒的一句话/284

第五十四章 论华而不实的技巧/286

第五十五章 论气味/289

第五十六章 论祈祷/292

第五十七章 论寿命/301

第2卷

第一章 论人的行为变化无常/1

第二章 论饮酒/9

第三章 塞亚岛的风俗/18

第四章 公事明天再办/31

第五章 论良心/33

第六章 论身体力行/38

第七章 论授勋/48

第八章 论父子情/51

第九章 论帕提亚人的盔甲/68

第十章 论书籍/71

第十一章 论残忍/83

第十二章 雷蒙·塞邦赞/97

第十三章 论他人之死/265

第十五章 欲望因不满足而更强烈/272

第十六章 论荣誉/279

第十七章 论自命不凡/293

第十八章 论揭穿谎言/323

第十九章 论信仰自由/328

第二十章 天下没有纯一的事/332

第二十一章 反对懈怠/335

第二十二章 论驿站/338

第二十三章 论做坏事以图私利/340

第二十四章 论罗马的强盛/344

第二十五章 无病不要装病/346

第二十六章 论大拇指/348

第二十七章 胆怯是残暴的根由/35D

第二十八章 凡事皆有其时机/359

第二十九章 论英勇/362

第三十章 论一个畸形儿/369

第三十一章 论发怒/371

第三十二章 为塞涅卡和普鲁塔克辩护/378

第三十三章 斯布里那的故事/384

第三十四章 观察朱利乌斯·恺撒的

第三十五章 论三烈女/399

第三十六章 论盖世英雄/406

第三十七章 论父子相像/413

第3卷

第一章 论功利与诚实/1

第二章 论悔恨/15

第三章 论三种交往/28

第四章 论分心移情/39

第五章 论维吉尔的几首诗/49

第六章 论马车/109

第七章 论身居高位的难处/126

第八章 论交谈艺术/131

第九章 论虚空/153

第十章 论意志的掌控/210

第十一章 论跛子/232

第十二章 论相貌/242

第十三章 论阅历/269

索引/321

试读章节

第3卷

第一章 论功利与诚实

谁都难免说傻话,可悲的是还说得很起劲。

他花大力气去说大傻话。

——泰伦提乌斯

这事跟我无关。我的傻话都是漫不经心时傻里傻气说出来的。想说就说,也随说随忘,毫不在乎。傻成怎样也就怎样对待,决不贩卖。我对着白纸说话也像对着任何人说话。求的是真,有下例事件为证。

虽则提比略拒绝背信弃义而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但是谁对背信弃义不痛恨呢?有人从德国捎话给他,他若认可,可以用毒药把阿尔米尼除掉。(阿尔米尼是罗马最强大的敌人,与瓦鲁斯对阵时曾卑鄙地对待罗马人,曾独力阻挡罗马在这些地区扩张霸权。)他当下答复说:罗马人民一贯手执武器光明正大报复敌人,从不偷偷摸摸使用诡计。他不讲功利,而讲诚实。

你可以对我说,“这是个伪君子。”我相信。他这类人做这样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从憎恨道德的人嘴里说来要尊重道德,这意义也不可小看。尤其他受真理所逼说出这样的话,即使内心不乐意接受,至少还要用言辞加以掩饰。

我们的制度,不论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处处都不完美。但是自然中没有无用的东西,即使无用的也有用,这个宇宙中的万物息息相关,无不有其位子。我们人身则有病态的品性黏合而成的。野心、嫉妒、羡慕、报复、迷信、失望,在我们身上与生俱来,难以改变,也可从野兽身上看到其影子。残忍性——这个违反自然的恶行——也如此。因此,我们看到其他人受苦,内心不但不表同情,还会产生一种我说不出来的幸灾乐祸的快感;连孩子也体会得到;

大海中白浪滔天,

生死挣扎的观赏者在岸边。

——卢克莱修

谁能从人身上消除这些品质的种子,也摧毁了我们人生的基本条件,同样在我们的制度中,有一些必要的职能,不但是恶劣的,还是罪恶的。这些罪恶有它们的位子,还竭力在弥合我们的关系,就像我们的健康要靠毒药维持。尤其这些罪恶对我们是必要的,共同的需要也就抹去它们的实质,从而也变得情有可原的了。这样的事还应该让更有魄力、更无畏的公民去做,他们牺牲了荣誉与良心,就像有些古人牺牲生命去拯救自己的国家。我们这些弱者,还是去扮演一些更轻松、更少风险的角色。公众利益需要有人去背叛,去撒谎,去屠杀,我们不该叫那些较听话、较懦弱的人去担当如此重任。

事实上,我经常看到一些法官通过舞弊、许愿或宽恕,使用哄吓诈骗来诱使罪人招供,就感到气愤。若使用其他更合我心意的方法,这对于法律,甚至对于赞成这种做法的柏拉图都是有益的。这种不讲信义的法律,我认为会受到别人的伤害不亚于受到自己的伤害。不久以前我曾回答说,由于我很不乐意为了一位君王去背叛一个普通人,我也就不会为了一个普通人去背叛一位君王。我不但痛恨欺骗,也痛恨人家因我而受骗。我决不愿为此提供内容与机会。

我也曾几次参与君王之间的谈判,在今日令我们相互厮杀的分歧与不和中进行斡旋,我竭力避免他们因我而产生误解,因我的假象而迷惑不解。樽俎折冲的人要不露声色,掩饰自己的心意,装得最中立最迎合别人的观点。而我却把自己最强烈的意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盘托出。我这个稚嫩的谈判新手,宁可完不成任务也不愿有违于自己良心!

幸好直到今天为止,一切都那么顺利(肯定是全靠了好运气),斡旋于敌对双方的人很少比我受到更少的怀疑、更多的礼遇和亲善。我做事开诚布公,初次交往就深得人心,取得信任。不论在什么世纪,纯朴与真诚总有机会被人接受的。而且,不谋私利的人心直口快,不会遭人怀疑和讨厌,真正可以用上伊比里德的那句话,雅典人埋怨他说话粗暴,他回答说:“先生们,不要看到我直言不讳,而要看到我直言不讳并不是在谋一己之利。”

我直言不讳时,语言激烈,很少顾忌说得过重和刺伤人心,即使在背后也不会说得更加恶毒了,完全是一种坦诚与有感而发的表现,因而也更易让人觉得我不是心怀叵测。我行动时只思行动,不期望其他结果,也不考虑其长期后果也不提长期建议;每次行动都是针对事件本身,成功则好!

此外,我对于那些大人物也不急于表示爱憎,我的意愿也不沾任何的个人恩怨。我只是以正统的老百姓的感情看待那些君王,不因私利而兴奋或泄气。这点我对自己心存感激。我对公义大事态度很节制,不会头脑发热。对于蛊惑人心的假设与私下的许诺也不偏听偏信。愤怒与憎恨都越出了履行正义的义务,这些情欲只是对不以单纯理智来恪守义务的人是有用的。任何合理公正的意图本身就是自然的、温和的,不然就会变质成为煽动性的和不合理的。这使我走到哪里都昂首阔步,心胸坦荡。

说真的,我不怕承认这个事实,遇上必要我会按照那则民间故事中老妪的做法,灵活地把一支蜡烛献给圣米迦勒,另一支蜡烛献给他的对手苍龙,做到双头不得罪。我会为正义的一方赴汤蹈火,但是光是为此而尽我的力量。不妨让蒙田庄园在浩劫中一起毁灭;但是能不这样,我就要感谢命运让它幸免于难;只要我尽责中尚有一线希望,我将努力使它保存下来。清心寡欲的罗马骑士阿提库斯站在正义的一方,失败的一方,在这人事变幻莫测的乱世,不是依靠温和与节制而实行自保的吗?P1-3

序言

米歇尔·德·蒙田(一五三三至一五九二),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父亲是继承了丰厚家产的商人,有贵族头衔,他从意大利带回一名不会说法语的德国教师,让米歇尔三岁尚未学法语以前先向他学拉丁语作为启蒙教育。

不久,父亲被任命为波尔多市副市长,全家迁往该市。一五四四至一五五六年,父亲当波尔多市长,成为社会人物,得到大主教批准,把原本朴实无华的蒙田城堡改建得富丽堂皇,还添了一座塔楼。

一五四八年,波尔多市民暴动,遭德·蒙莫朗西公爵残酷镇压。由于时局混乱,蒙田到图卢兹进大学学习法律,年二十一岁,在佩里格一家法院任推事。一五五七年后在波尔多各级法院工作。一五六二年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其后还曾两度担任波尔多市市长。

蒙田曾在一五五九至一五六一年间,两次晋谒巴黎王宫,还陪同亨利二世国王巡视巴黎和巴勒拉克。住过一年半后回波尔多,世人猜测蒙田在期间欲实现其政治抱负,但未能如愿。

一五六五年,与德·拉·夏塞涅小姐结婚,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幸存下来,其余俱天折。一五六八年,父亲过世,经过遗产分割,蒙田成了蒙田庄园的领主。一一五七一年,才三十八岁即开始过起了退隐读书生活,回到蒙田城堡,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那时候,宗教改革运动正在欧洲许多国家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内战更是从一五六二年打到了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颁布南特敕令,宽容胡格诺派,战事才告平息。蒙田只是回避了烦杂的家常事务,实际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他博览群书,反省、自思、内观,那时旧教徒以上帝的名义、以不同宗派为由任意杀戮对方,谁都高唱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蒙田对这一切冷眼旁观,却提出令人深思的隽言:“我知道什么?”

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只是片面的,只有返回到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我们不能肯定知道了什么,我们只能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其中包括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从一五七二年起,蒙田在阅读与生活中随时写下许多心得体会,他把自己的文章称为Essai,这词在蒙田使用以前只是“试验”、“试图”等意思,例如试验性能、试尝食品。他使用Essai只是一种谦称,不妄图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作为定论,只是试论。他可以夹叙夹议,信马由缰,后来倒成了一种文体,对培根、兰姆、卢梭(虽然表面不承认)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则把Essai一词译为“随笔”。

这是一部从一五七二至一五九二年逝世为止,真正历时二十年写成的大部头著作,也是蒙田除了他逝世一百八十二年后出版的《意大利游记》以外的唯一作品。

从《随笔》各篇文章的写作时序来看,蒙田最初立志要写,但是要写什么和如何写,并不成竹在胸。最初的篇章约写于一五七二至一五七四年,篇幅简短,编录一些古代轶事,掺入几句个人感想与评论。对某些萦绕心头的主题,如死亡、痛苦、孤独与人性无常等题材,掺入较多的个人意见。

随着写作深入,章节内容也更多,结构也更松散,在表述上也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执著,以致在第二卷中间写出了最长也最著名的《雷蒙·塞邦赞》,把他的怀疑主义阐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约写于一五七六年,此后蒙田《随笔》的中心议题明显偏重自我描述。

一五八○年,《随笔》第一、二卷在波尔多出版。蒙田在六月外出旅游和疗养,经过巴黎,把这部书呈献给亨利三世国王。他对国王的赞扬致谢说:“陛下,既然我的书王上读了高兴,这也是臣子的本分,这里面说的无非是我的生平与行为而已。”

蒙田在意大利畅游一年半后,回到蒙田城堡塔楼改建成的书房里,还是一边继续往下写他的《随笔》,一边不断修改;一边出版,一边重订,从容不迫,生前好像没有意思真正要把它做成一部完成的作品。

他说到理智的局限性、宗教中的神性与人性、艺术对精神的疗治作用、儿童教育、迷信占卜活动、书籍阅读、战马与盔甲的利用、异邦风俗的差异……总之,生活遇到引起他思维活动的大事与小事,从简单的个人起居到事关黎民的治国大略,蒙田无不把他们形诸于笔墨。友谊、社交、孤独、自由,尤其是死亡等主题,还在几个章节内反复提及,有时谈得还不完全一样,有点矛盾也不在乎,因为正如他说的,人的行为时常变化无常。他强调的“真”还是划一不变。既然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与反应,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些不同人依然是正常的“真”性情。

蒙田以个人为起点,写到时代,写到人的本性与共性。他深信谈论自己,包含外界的认识、文化的吸收和自我的享受,可以建立普遍的精神法则,因为他认为每个人自身含有人类处境的全部形态。他用一种内省法来描述自己、评价自己,也以自己的经验来对证古代哲人的思想与言论;可是他也承认这样做的难度极高,因为判定者与被判定者处于不断变动与摇摆中。

这种分析使他看出想象力的弊端与理性的虚妄,都会妨碍人去找到真理与公正。蒙田的伦理思想不是来自宗教信仰,而是古希腊这种温和的怀疑主义。他把自己作为例子,不是作为导师,认为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保持内心自由,通过独立判断与情欲节制,人明智地实现自己的本质,那时才会使自己成为“伟大光荣的杰作”。

文艺复兴以前,在经院哲学一统天下的欧洲,人在神的面前一味自责、自贬、自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抬头,人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尊严与个性,把人看作是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秀。蒙田身处长年战乱的时代,同样从人文主义出发,更多指出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与缺陷,要人看清自己是什么,然后才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与自然,才能活得自在与惬意。

法国古典散文有三大家:拉伯雷、加尔文与蒙田。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智慧的代表人物,博学傲世,对不合理的社会冷嘲热讽,以《巨人传》而成不朽。加尔文是法国宗教改革先驱。当时教会指导世俗,教会不健全则一切不健全,他认为要改革必先改革宗教。他的《基督教制度》先以拉丁语出版,后译成法语,既是宗教也是文学方面名著。蒙田的《随笔》则是法国第一部用法语书写的哲理散文。行文旁征博引,非常自在,损害词义时决不追求词藻华丽,认为平铺直叙胜过转弯抹角。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学、历史教训等无所不谈,偶尔还会文不对题。他不说自己多么懂,而强调自己多么不懂,在这“不懂”里面包含了许多真知灼见。不少观点令人叹服其前瞻性,其中关于“教育”、“荣誉”、“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姓名”、“预言”的观点更可令今人听了汗颜。

城堡领主,两任波尔多市市长,说拉丁语的古典哲理散文家,听到这么一个人,千万别以为是个道貌岸然的老夫子。蒙田在生活与文章中幽默俏皮。他说人生来有一个脑袋、一颗心和一个生殖器官,各司其职。人历来对脑袋与心谈得很多,对器官总是欲说还休。蒙田所处的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对妇女的限制也并不比明朝稍松,他在《随笔》里不忌讳谈两性问题,而且谈得很透彻,完全是个性情中人。当然这位老先生不会以开放前卫的名义教人红杏出墙或者偷香窃玉。他只是说性趣实在是上帝恶作剧的礼物,人人都有份,也都爱好。在这方面,没有精神美毫不减少声色,没有肉体美则味同嚼蜡。只是人生来又有一种潜在的病,那就是嫉妒。情欲有时像野兽不受控制,遇到这类事又产生尴尬的后果,不必过于死心眼儿,他说历史上的大人物,如“卢库卢斯、恺撒、庞培、安东尼、加图和其他一些英雄好汉都戴过绿帽子,听到这件事并不非得拼个你死我活”。这帖蒙氏古方心灵鸡汤,喝下去虽不能保证除根有效,也至少让人发笑,有益健康,化解心结。

蒙田说:“我不是哲学家。”他的这句话与他的另一句话:“我知道什么?”,当然都不能让人从字面价值来理解。

记得法国诗人瓦菜里说过这句俏皮话:“一切哲学都可以归纳为辛辛苦苦在寻找大家自然会知道的东西。”用另一句话来说,确实有些哲学家总是把很自然可以理解的事说得复杂难懂。

蒙田的大半后生是在胡格诺战争时期度过的。他在混沌乱世中指出人是这样的人,人生是这样的人生。人有七情六欲,必然有生老病死。人世中有险峻绝壁,也有绿野仙境。更明白昨天是今目的过去,明天是此时的延续。“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神圣一般的绝对完美”。“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蒙田文章语调平易近人,讲理深入浅出,使用的语言在当时也通俗易懂。有人很恰当地称为“大众哲学”。他不教训人,他只说人是怎么样的,找出快乐的方法过日子,这让更多的普通人直接获得更为实用的教益。

早在十九世纪初,已经有人说蒙田是当代哲学家。直至最近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法国知识分子谈起蒙田,还亲切地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贤人,仿佛在校园里随时可以遇见他似的。

蒙田的《随笔》全集共三卷,一百零七章。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收在《七星文库》的《蒙田全集》,内收《随笔》部分共一千零八十九页,全集另一部分是《意大利游记》。这次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蒙田随笔全集》就是根据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一九六二年版本译出的。

《随笔》中有许多引语,原书中都不注明出处,出处都是以后的编者所加。蒙田的用意在《随笔》第二卷第十一章《论书籍》中说得很清楚:

因为,有时由于拙于辞令,有时由于思想不清,我无法适当表达意思时就援引了其他人的话。……鉴于要把这些说理与观念用于自己的文章内,跟我的说理与观念交织一起。我偶尔有意隐去被引用作者的名字,目的是要那些动辄训人的批评家不要太鲁莽,他们见到文章,特别是那些在世的年轻作家的文章就攻击,他们像个庸人招来众人的非议,也同样像个庸人要去驳斥别人的观念和想法。我要他们错把普鲁塔克当作我来嘲笑,骂我骂到了塞涅卡身上而丢人现眼。

此外,引语绝大多数为拉丁语,小部分为希腊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非法语部分后皆由法国编者增添法语注解。本集根据法语注解译出。

注释绝大部分是原有的,很少几个是参照唐纳德·弗拉姆的英译本《蒙田随笔全集》、迈克尔·斯克里奇的《随笔全集》中的注释。注释浅显扼要,以读懂原文为原则。

《随笔全集》中的历史人物译名,基本都以上海辞书出版社《世界历史词典》的译名为准,少数在词典内查不到的,则以一般规则而译,决不任意杜撰。

《随笔》的文章原来段落很长,这是古代文章的特点,就像我国的章回小说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把大段落分为小段落,在形式上稍为变得轻巧一点,至于内容与语句决不敢任意点烦和删节。

此外,原著目录中各章后面只是一个题目,译本中每章题目下尚有取自正文的几句话,作为便于阅读、突出重点而加的导语。

书评(媒体评论)

翻译法国文学经典,有两座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是蒙田的《随笔》。蒙田的《随笔》博大精深,可谓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文笔精美。就翻译而言,其人其思其文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加之古老典雅的语言风格,殊难理解与翻译。

马振骋先生知难而上,以其深厚的中法文素养、丰富的翻译经验和老道的译笔,阐释蒙田,再现蒙田,让蒙田的生命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得以再生和延续,为中国读者理解蒙田、欣赏蒙田提供了新的可能,开拓了新的天地。

——许钧

就理性、知识加诸凡尘琐事而言,今日报刊随笔、网志博客,均发端于蒙田,他以虔诚之心思考人性,为后世开启现代之门,其丰赡深邃,令后来者尽享其荫庇。

译者马振骋先生,端庄风雅、博学精思,多年悉心研究法语文学,其蒙田中译温润摇曳,使我等后进获益良多。

——孙甘露

“我知道什么?”——这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用一个简单的问句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就是多变和不稳定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和他人之间,还存在于我们灵魂的不同层面之间。因此人类才是真正的可怜:我们不仅不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甚至不了解自己。然而随着思想的火花以蒙田的方式从这里跳跃到那里,世界却恰恰在人类绝望的努力中被暂时照亮。

——袁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