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学的黄金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吴经熊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先生所著英文的《禅学的黄金时代》一书,据管见所及,也许是台湾学术界出版的第一册好书,同时也是吴先生所著诸书中对中国学术最大贡献的一本,笔者敢于预料该书将成为禅学的代表作。吴先生是中国的铃木大拙,该书广征博引,辟析入微,并能融和各家,包罗万象,非深下工夫,不能有此成就。吴先生在该书内非仅以诗论禅,抑且文笔有诗之美,尤为难得,其中甚多系铃木大拙所未能抉发者。

内容推荐

本书为吴经熊博士十余年来研究禅宗的心得结晶。经其弟子吴怡博士译成中文。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手法,生动活泼的文字,叙述禅宗自达摩印心,惠能开宗,及五家传灯的盛况。不仅故事生动,引人入胜,而且对公案的透视,人物的描写,禅境的烘托,尤多精辟的见解。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禅的起源

第二章 壁观婆罗门——达摩

第三章 中国禅的祖师——慧能

第四章 慧能的伟大贡献——顿悟法门

第五章 踏破天下的神驹——马祖道一

第六章 禅门的龙虎——百丈怀海和黄檗希运

第七章 风趣的古佛——赵州从谂

第八章 石头门下的后继者——天皇、龙潭、德山、岩头、雪峰

第九章 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灵祐

第十章 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第十一章 临济宗的祖师——临济义玄

第十二章 云门宗的祖师——云门文偃

第十三章 法眼宗的祖师——法眼文益

第十四章 禅的火花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禅的起源

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

你也许以为这故事太美了,

可能不是真的,

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

不可能是假的。

禅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

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

显然他已把握住禅的精神——因花微笑,

由笑花开。

禅学,像所有活泼的传统一样,起源充满了神话和传奇。因此禅的开展,也自然和释迦牟尼发生了关系。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不发一语。这时听众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高兴地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你也许以为这故事太美了,可能不是真的,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不可能是假的。禅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显然他已把握住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迦叶,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自达摩来到中国后,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所以达摩在禅宗史上,可说是沟通中印思想的一座桥梁。

印度禅的这二十八祖的法统据考证是后人捏造的(译者按,胡适博士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曾有考证),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法统的记载。禅宗的这个“禅”字本来是从梵文“禅那”的音译变来的,但两者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禅那”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是指一种有层次的冥想,而“禅”,以中国祖师所了解的,那是指对本体的一种顿悟,或是指对自性的一种参证。他们一再地提醒学生,冥想和思索,都会失去了禅的精神。

胡适博士曾发挥说:

“中国禅并不是来自印度的瑜伽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伽或禅那的一种革命。”

也许这不是一种有目的的革命,而是自然的转变,但无论是革命或是转变,“禅”不同于“禅那”却是事实。铃木大拙博士曾说:

“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

他认为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也足证中国人不愿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他说:

“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以笔者的看法,禅宗的形成最早是受到大乘佛学的推动,否则单靠老庄等道家思想的复兴,实不足以构成禅宗那种生龙活虎的精神。不过说起来好像是矛盾的,由于大乘佛学的推动,老庄的透彻见解在禅的方式上获得了复兴和发展。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先生曾极有见地地说:

“唐代的禅师才是真正继承了庄子思想影响的人。”

我们也可以说,禅师们最根本的悟力是和老庄的见地一致的,《道德经》的第一、二两章便说出了禅的形而上基础。至于禅和庄子的关系,铃木大拙博士分析得非常清楚,他说:

“禅师最明显的特质在于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和庄子的坐忘、心斋及朝彻是如出一辙的。”

如果这种说法不错,那么庄子的根本精神便是禅的核心。唯一的不同,是庄子仍然停留在纯粹的悟力中,而禅则发展为一种导致开悟的训练,这种训练也是今天日本禅的特殊贡献。

因此懂得庄子心斋、坐忘、朝彻的境界后,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禅的本质,下面笔者将分别予以说明。

1心斋:

“心斋”见于《庄子·人间世》中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据说颜回有一次要到卫国去游说,孔子浇了他一盆冷水,认为他本身的工夫还没有做到纯一不乱的境界,如果贸然去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于是颜回便向孔子请教方法,孔子告诉他要“心斋”:

“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2坐忘:

“坐忘”两字的原意,莱格(Legge)译为“我坐着而忘了一切”,伽尔斯(Ciles)和林语堂译为“我坐着而忘了自己”,冯友兰译为“忘了一切”,铃木大拙译为“心忘”,我认为这个“坐”字不应从字面上去体味,它的意思,可以说是坐于忘,或沉入于忘的境界。这个忘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忘己和忘物,不仅要坐着才能忘,而是在任何情形中都能忘。下面是庄子描写有关坐忘的故事

有一次,颜回告诉孔子说他的工夫大有进步,已忘了仁义,孔子认为他还不够深刻。过了几天,他告诉孔子说他已忘了礼乐,孔子仍然没有加以赞许。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告诉孔子说他已“坐忘”了。这境界连孔子也有所不知,反问颜回,颜回解释说: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P3-5

序言

禅是不能谈的,这是禅的教条之一。历代的祖师们都主张“言语道断”,要一开口就打,因此德山禅师宣布说:

“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但禅又是不能不谈的,这也是禅的一个特质。历代的祖师们都在苦口婆心地谈,正如云门禅师感慨地说:“莫道今日谩诸人好,抑不得已向诸人前作一场狼藉,忽遇明眼人见,谓之一场笑具,如今亦不能避得也。”因此在这里颇令人进退为难,谈禅则不是,不谈也不是。那么究竟怎样办呢?最安全的也许是:该谈的时候谈,不该谈的时候不谈。话说得投机,千句嫌少,否则,半句也多。例如六祖慧能的《坛经》,石头禅师的《参同契》,尽管写了那么多文字,却令人觉得句句真切,毫不嫌多。相反的,某和尚只说了“若论正因,一字也无”几个字,却被隔壁的老和尚讥为:“好一釜羹,被一颗鼠矢污却。”

然而要怎样才能句句投机呢?其实要想去投机,早已错过了机。禅本无定法,当然不会有一套谈禅的艺术公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禅师的谈话技巧,却是最高的艺术。世界上任何一位演说家,也比不过禅师们那样善于说法。事实上,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奥秘,否则便不是禅了。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也曾说过:“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是说只要你自心达到了那个境界,自然你的所作所为都能恰到好处。否则,即使用尽心机,也只是东施效颦而已。因此必须自己是真人之后,你所领会的才是真知。这时,无论谈也好,不谈也好,都是货真价实的禅。

本书的作者,吴师德生博士,可说完全符合了前面两句话,他已达不逾矩之年,而且也是一位真人。不过笔者这里所谓真人,并没有包含任何玄味,只是如禅宗所谓真正能披露自己的人。譬如说,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又衷心地喜爱禅理。这两者对他来说毫不矛盾,因为他已超越了两者的樊篱。这并不是说他离经叛道,抹杀了上帝或佛,而是说他有一个真正的自我,他的喜爱是真正从自心中流出的。

在本书中,他曾描写六祖的《坛经》说:“《坛经》并不是一本绞尽脑汁的学究之作,而是出自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的每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喷出的泉水一样,凡是尝过的人,都会立刻感觉到它的清新入骨,都会衷心地体认到它是从佛性中流出的。”其实用这段话来描写本书,也是非常得体的,因为笔者翻译本书,能在短短两个月内,一气呵成,可见原文的深入浅出,炉火纯青。当然译稿中不免有许多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但吴博士却笑笑说:

“就依照你自己的文笔来译吧!译稿唯有能文如其人地像译者自己。才是真正地忠于原文。”

这话又是何等的深刻,何等的气度啊!

在脱稿时,吴博士曾嘱笔者写一篇导言附于书中,但笔者深感“游夏不能措一词”!这一釜大好的羹汤,岂容笔者投下鼠矢!因此特地引证邢光祖先生在《禅与诗画》文中的一段赞评:

“吴先生所著英文的《禅学的黄金时代》一书,据管见所及,也许是台湾学术界出版的第一册好书,同时也是吴先生所著诸书中对中国学术最大贡献的一本,笔者敢于预料该书将成为禅学的代表作。吴先生是中国的铃木大拙,该书广征博引,辟析入微,并能融和各家,包罗万象,非深下工夫,不能有此成就。吴先生在该书内非仅以诗论禅,抑且文笔有诗之美,尤为难得,其中甚多系铃木大拙所未能抉发者。”(《华冈佛学学报·禅与诗画》)

邢先生深通禅学,其推崇如此,相信读过本书的朋友们,也都会产生同样的共鸣。不过甘泉虽好,还须自己亲尝。唯有真人才能识真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人。笔者只是一个多嘴的媒婆,如果再说下去,明眼的真人们就会请笔者吃棒喝了。

书评(媒体评论)

吴先生是中国的铃森大拙,该书广征博引,辟析入微,并能融和各家,包罗万象,非深下工夫,不能有此成就。吴行生在该书内非仅以计论禅,抑且文笔有诗之美,其中多系铃木大拙所未能抉发者。

——邢光祖(台湾文化大学教授)

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蕴藏着神圣的本体。

——吴经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