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官讳经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明)王阳明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王阳明《官讳经》一书的注译本。作者在熟读二十四史的基础上,把王阳明的经典观点,结合封建时代的大环境进行释评,并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发挥配以历史故事,做成此书。此书共八卷,“情讳卷”、“言讳卷”、“行讳卷”、“事讳卷”、“荣讳卷”、“辱讳卷”、“进讳卷”、“退讳卷”。此书可以看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探讨为人处世的“潜规则”之书,它总结了封建时代千年来约定俗成的种种禁忌,既明确指出了“禁忌”为何,又深析了各种“禁忌”产生的根源,并且点明不守“禁忌”的诸多恶果,充满了对世人的劝诫。虽取材于历史,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人性的深悟,对现代人也有着极为宝贵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官讳经》系古籍专家马树全先生有关传统谋略学中最有价值的整理,它是中国官场文化关于“讳”之思想的集大成者,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讳情、讳言、讳行、讳事、讳荣、讳辱、讳进、讳退,每一个“讳”字,都关乎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讳”字可决定其是平凡还是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其可成功还是失败。无怪乎清朝内阁大学士张之洞这样评价:“为官秘要,字字惊心!”

目录

情讳卷

 ○○三 辞色当含而不露

 ○○六 让自己神秘起来

 ○○九 怒不形于色

 ○一二 控制愤怒

 ○一五 困境巧“用”小人

 ○一八 顺境中的胸怀

 ○二一 “理”的坚持与放弃

 ○二四 勇敢并非任性而为

 ○二七 顺势而改变

 ○三○ 把握好说话时机

言讳卷

 ○三五 讲真话是原则问题

 ○三九 说话要留有回旋余地

 ○四二 冷静观察以防陷阱

 ○四五 言不由衷是大忌

 ○四八 恶名必会拖累人

 ○五一 有理不在声高

 ○五四 直言要正中要害

 ○五七 死中求活的“智计”

 ○六○ 道不同不为谋

 ○六三 历练性情

行讳卷

 ○六九 要随时预料到风险

 ○七二 猜疑生祸患 

 ○七五 时刻掌握大义名分

 ○七八 苦难历练真君子

 ○八一 用人脉铺路

 ○八四 不进谗言,正话反说

 ○八七 不加掩饰并非明智之举

 ○九○ 欲望底线不可破

 ○九四 不与小人公开为敌 

 ○九七 智藏不露也是大智

事讳卷

 一○一 不揭人短也是去祸之道

 一○五 处世要有“开悟”的能力

 一○八 无患源于有备

 一一○ 勿让功劳变成祸害

 一一三 刚直做事.柔顺做人

 一一六 表面屈从的智慧

 一一九 不畏苦难方可荣显

 一二二 嬉游无度是祸非福

 一二六 众望不可负

 一二九 仁德可免祸患

荣讳卷

 一三五 违法是荣显的死穴

 一三九 个人势力难成气候

 一四一 做别人不愿做的“好事”

 一四四 多发善心惠人惠己

 一四八 子孙千秋才是大业

 一五○ 明理知事不犯忌

 一五三 拒人行私有原则

 一五六 品行不端是灾患之源

 一五九 莫与愚顽者谈高义

 一六二 当面指责强者过失是大忌

辱讳卷 

 一六七 自辱式的深刻反省

 一七○ 弱小不强辩

 一七三 聪明过头也是灾难

 一七五 忍辱负重

 一七七 做事一定要清醒

 一七九 轻信影响判断力

 一八二 上进之心改变命运

 一八五 变故当前节操不能丢

 一八八 坚持信念无畏不惊

 一九一 避免争斗才明智

进讳卷

 一九七 傲气和架子的害处

 二○○ 智力不等于谋略

 二○三 让入喜欢是学问

 二○五 平庸的分寸

 二○七 福祸之道要研习

 二一○ 真诚到不露破绽

 二一三 心存惶惧,时刻自省

 二一六 不为也是有为

 二一九 用遭遇增长见识

 二二二 过于苛刻并非明智

退讳卷

 二二九 求退并非软弱

 二三二 忧患之心不可丢

 二三六 无声抗议保大局

 二三八 徒有虚名不中用

 二四一 不可与恶人为伍

 二四四 全身而退的最高境界

 二四八 顺境不忘安排退路

 二五一 有所舍才有所得

 二五四 小人不会停止作乱

 二五六 当断不断也是祸患

试读章节

事典

辞色当含而不露

汉文帝时,申屠嘉位居丞相,被封故安侯。申屠嘉为人廉直,从不接受他人钱财和请托,是一位难得的忠臣。

申屠嘉自律甚严,对别人也是有错必究,不假辞色,于是有人就建议他说:

“大人位极人臣,众人瞩目,凡事要分个轻重缓急,不该一味严厉呀。你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如果是个小吏尚且能行,可作为丞相就不能这样了。丞相统揽全局,选贤择能,讲究含而不露,不温不火,你当含蓄一些,情感不要太外露了。”

申屠嘉为汉高祖刘邦时的老臣,他性格直爽,很少掩饰自己,便不耐烦地说:

“忠臣敢言敢谏,岂能有话不说?身为丞相,若是一团和气,碍于情面,岂能治理国家?弄虚作假的那一套我不屑为之。”

邓通是汉文帝的幸臣,举止怠慢无礼,申屠嘉十分恨他。他不避忌讳,常在人前说邓通的无理,人们都为他担心,还劝他说:

“邓通是皇上的红人,他纵有缺处,你也不该在人前说他的坏话。你的态度若让皇上知晓,皇上会高兴吗?邓通更会恨你,他必想方设法地报复于你,如此你就麻烦大了,何不忍一忍呢?”

申屠嘉没有听劝,他反而直接对汉文帝进言说:

“陛下宠信邓通,让他富贵就可以了,为何放纵他败坏朝廷礼仪呢?”

汉文帝让他私下教训一下邓通,邓通听说后十分害怕,他对汉文帝说:

“申屠嘉对我成见太深,说不定他会公报私仇,置我于死地,万请陛下救我。”

汉文帝迫于无奈,派人向申屠嘉替邓通说情。申屠嘉不加理会,仍传命召见邓通,且声言说:

“邓通如不前来,当要处斩。”

邓通只好硬着头皮前往丞相府,央求说:

“小人有错,丞相何必抓住不放呢?丞相不给我邓通脸面也就罢了,为何让皇上也下不来台呢?丞相这样做欠缺考虑啊。”

申屠嘉反唇相讥说:

“若为皇上着想,你就不该恃宠胡为了,现在你还敢狡辩,可见你毫无悔意。你身为一介小臣,常在殿上轻慢无礼,实是犯了大不敬之罪,依法当处极刑。”

邓通见他发威,判己重罪,立时慌忙磕头,求饶不止。他吓得魂飞魄散,头都磕破了,满脸都是鲜血。

此时,汉文帝派人持节召邓通进宫,总算救了邓通一命。

经此一事,邓通遂多次在文帝面前说申屠嘉的坏话,文帝虽没有撤换他,心里却起了猜忌,不似从前信任他了。

文帝态度的转变,申屠嘉并不放在心上,他对别人的劝告也一概不听。他的家人就此哭着说:

“皇上没责罚你,并不能说明你没有错失。你若坚不悔改,后果就不可想象了。你为我们着想点,好不好呢?”

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景帝对申屠嘉颇有不满,于是重用晁错为内史。申屠嘉心有怨气,不时发作,景帝和晁错都愈加讨厌他。

一次,晁错命人将内史府改为向南开门,打了太上皇庙的垣墙。申屠嘉听说此事,急急上疏请杀晁错。有人劝他慎重,口道:

“晁错乃皇上新宠,你这样不加掩饰地弹劾他,只会激化你们之间的仇恨,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你若故作不知,晁错必会感激于你,你也少了一个劲敌,这样不是更好吗?”

申屠嘉坚持不肯罢休,却不想已有人报知晁错。晁错连夜入宫向景帝请罪,求皇上搭救。

次日上朝,申屠嘉请诛晁错,景帝却为他开脱说:

“晁错所通之墙,并不是太上皇庙的垣墙,况且此事是朕命他所为,晁错没有过错。”

申屠嘉又羞又恼,回到相府,竟是呕血而死了。

事典

让自己神秘起来

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大权独揽,儿子只是一个挂名的皇帝。武则天要当真正的皇帝,有一次便试探着问众大臣说:

“皇帝当以才智为第一,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不知以后帝位当属何人?”

众大臣眉头紧皱。他们明知这是武则天心犹不足,可让一个女人当皇帝,这是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的事。他们虽然畏惧武则天,却也不肯附和,便假装糊涂地答道:

“我朝天威,代代不绝,自是李氏子孙了。”

武则天旁敲侧击,一再提醒他们,无奈他们就是无人响应。

武则天见此,只好暂时压下了马上称帝之心。

即使如此,还有不少大臣劝她把政权交给皇帝,李勋之孙敬业更是不惜举兵造反,要诛杀她这个篡大唐江山的女人。

武则天的心腹劝她不必多此一举,让众大臣首肯,径可立即称帝。武则天沉思多时,还是摇头说:

“我经营多年,朝中上下尽在我的掌握之中,若要称帝,一言即可。我担心的是如此一来,人心不服,民心不稳,只怕我这个皇位也做不安稳啊!何况世人的观念循规守旧,人心向唐,以我为篡,这个局面不改变,我又怎能成就大事呢?”

她考虑再三,决定假借天命,为自己造势。

她命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派人凿一石碑,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字迹涂红,扔到洛水里。她又暗使雍州人唐同泰入水取出,大肆宣扬,而后亲献朝廷。

此事非同小可,人们皆以为奇,奔走相告。

武则天连称天意,亲率文武百官亲祀南郊,祭天告谢。她为此大做文章,极尽渲染,不仅称此石为天授圣母,改洛水为永昌水,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礼仪繁复的拜洛受瑞仪式。

一时之间,在人们的眼里,让武则天当皇帝已是上天的安排了。

武则天犹觉不足,又密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经中谎称武则天乃弥勒佛的化身,以她代唐,理应如此。她传命诸州官吏、百姓阅读此书,并专门建寺珍藏,焚香供拜。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武则天又不失时机地让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近千人,来到朝廷上表,恳情她顺应天意,称帝为君。

武则天假意不肯,却是立即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

于是,人人效仿傅游艺,纷纷上表,接连恳求,反是唯恐武则天拒绝。武则天见火候已到,时机成熟,遂于公元690元年登基为帝,完成了她毕生的心愿。

……

P3-8

序言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创始大师,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王阳明是明朝文武兼备的大臣,除了以“知行合一”的学说闻名天下,创立了“阳明学”,备受人们推崇外,他还曾率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然而他这一生也充满坎坷。正德三年(1508年),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而触怒皇帝,被贬到龙场,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被贬的这段时间内,王阳明在一个山洞中潜心研究学问,终成正果。也正由此,其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为人处世,对做官都颇有心得。

封建专制时代的官场,禁忌和隐讳非常多,公开昭示的明文规矩比较容易遵循,无影无形的“潜规则”却是最能要人命的。一不小心触犯就可能是株连九族,因此,“潜规则”也更被为官者重视。为官者可以对“官规”阳奉阴违,但对“官讳”却不敢怠慢,因为“官规”是能通融的,“官讳”却是讳莫如深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为官利器,不可不知。了解这些,不但能让人明了行事的底线,不至于越界,而且对于把握晋升的关键大有益处。可以说,深谙官场的避祸之道。能够保全自身;洞明其中的禁忌所在,可以剔除仕途的障碍。

作为阅历颇丰的一代大师,王阳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对于现代人的为人处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注译者出于此目的,潜心研究王阳明的著作。深有感悟,在熟读二十四史的基础上,把王阳明的经典观点,结合封建时代的大环境进行释评,并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发挥配以历史故事,做成《官讳经》一书。此书共八卷,“情讳卷”、“言讳卷”、“行讳卷”、“事讳卷”、“荣讳卷”、“辱讳卷”、“进讳卷”、“退讳卷”,此书可以看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探讨为人处世的“潜规则”之书,它总结了封建时代千年来约定俗成的种种禁忌,既明确指出了“禁忌”为何,又深析了各种“禁忌”产生的根源,并且点明不守“禁忌”的诸多恶果,充满了对世人的劝诫。虽取材于历史,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人性的深悟,对现代人也有着极为宝贵的参考价值。

作为成功的为官者,《官讳经》浸透着王阳明超人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经验,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说,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缔造和谐的组织:对于职场中人来说,灵活处理上下级关系,融洽同事之情,大有助益:它对所有人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来说,都大有益处……阅读此书,深入大儒的心灵世界,领悟浸透着人性光芒的思想,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