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山(张翎小说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翎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的乡村孩子来到梦想中的“金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而在那里,他和他的同胞们却被称为“猪仔”,劳作、受苦,屈辱地死,或者坚韧地生息。小说涵盖了一段150年的华侨历史。隔着大洋,一边是拼死挣扎,一边是深情守望,写尽写透了中国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在坚硬的生存状态中抵力钻出一条活路的坚韧与深情。

这部作品是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在题材、思想深度、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内容推荐

《金山》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之重的浩大作品,“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关乎现代中国的认同的形成——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如何由此孕育出对一个现代中国、对我们的祖国的坚定认同”。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金山梦

第二章 金山险

第三章 金山约

第四章 金山乱

第五章 金山迹

第六章 金山缘

第七章 金山阻

第八章 金山怨

尾声

研究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广东开平和安乡境内有个村叫自勉村,听上去新鲜时髦,实际上是一两百年的老村名了。据说在乾隆年间,有两兄弟带着妻儿老小从安南逃荒至此,开荒垦田,养牛养猪,十几年时间里修出了一片安身立命的地方。大哥临死时,嘱咐全家要勤力自勉,于是就有了这个村名。

到了同治年间,自勉村已经是个百十来户人家的大村落了。村里住着一个大姓,一个小姓。大姓是方,小姓为区。方姓是安南人的后裔,而区姓则是从福建迁徙过来的外人。这两姓人家多以耕种为生。方姓人家种的是相连的大块地,区姓人家是后来人,种的就是从大块地的边缘上开发出来的小块新地。到后来,方姓和区姓开始通婚,方家的女儿嫁了区家的儿子,区家的儿子娶了方家的女儿,人成了亲家,田产也开始混淆起来。渐渐地,新来后到大姓小姓的区别就有些模糊起来。当然,这模糊也只是一时的模糊。等到有些事情生出来,便叫那模糊又刀锋似地清晰起来——那是后话。

自勉村村头有一条小河,村尾是一片矮坡,中间是一片低洼之地。那地经过多时的垦种,肥力丰厚。若逢风调雨顺之年,农产是足够叫一村两姓老少糊口的。若遇旱涝之年,卖儿女为奴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自勉村的人,除了耕种,也做些别的杂事,比如养猪种菜,绣花织布。少许自家食用,大多是带到圩上卖了补贴家用的。自勉村几乎家家养猪养牛,可是自勉村的屠夫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方得法的阿爸方元昌。

方元昌祖上三代都是屠夫。方得法断了奶,刚能在地上站稳的时候,就已经光着屁股蹲在地上看他阿爸劏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丁点儿也不惊怕。方元昌就对村人夸口:“我杀猪最多杀出十里二十里,将来我家阿法能杀出千里万里。”方元昌的牛皮吹对了一半,是千里万里的那一半,却不是杀猪的那一半,因为还没轮到方得法操刀的时候,方元昌就死了。

方元昌家里,一代比一代穷。在方元昌阿爸手里,还有几亩薄田。到了方元昌这一代,却只能租了几亩小地种着。那地里的年成,交完租子之后,就够一家人吃半碗饭。剩下那半碗,是要靠他杀猪宰牛来挣的。在自己村里给方姓族亲杀宰,只能赚一副半副下水。给不沾亲带故的区姓村人和他村的人杀宰,才能得着一两个小钱。所以方元昌家的那半碗饭,不是总能指望得上的。要靠天,靠牲口,还要靠黄历——吉日多的月份里,婚嫁盖屋的人多,挨刀的牲畜也多些。

同治十年起,连续两年大旱。村口的小河,干得只剩了一滩淤泥,太阳一偏,便有黑压压一片的蚊蝇,云似地在河滩上飞——鱼虾却绝了迹。地像等奶的孩子似地咧着口子,巴巴地等着雨,雨却迟迟不来。那两年年成不好,杀猪的人也少,方元昌的日子,愈发地拮据了起来。

方元昌命运的转机,是在同治十一年的一个圩日。

那天方元昌一大早起来,杀了一头已经养了一年多的猪。那头猪他原想养到年底做腊肉用的,可是他等不及了,他家的锅已经好久没沾过油腥了。不仅他等不及,猪也等不及了——猪已经瘦得只剩了一个骨架。他杀完猪,留下猪头猪尾猪舌猪下水,却将猪身猪腿大卸八块,留了到圩上卖。方元昌想卖完猪肉,回来时带上几个莲蓉饼。方元昌的小儿子方得善后天满周岁。酒摆不起,饼总得分几个给近邻的。

临出门时,方元昌的老婆麦氏拿了几张荷叶将猪肉轻轻遮起来,省得一路蝇子叮咬。又在菩萨像前烧了一炷香,保佑天不要太快热起来——再新鲜的猪肉,也是经不起辣日头晒的。方元昌都走到门口了,又听见麦氏在身后嘟囔:“红毛他妈六十大寿请吃酒,我的纱裙让虫子咬得都是洞。”方元昌听出来老婆是想让他卖了猪肉带块布料回来,心里一股火嗖地窜起来,卸下肩上的扁担,朝着女人就抡过去:

“他家有金山客,你家有吗?一天只知道学人家吃的穿的。”P009-010

序言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遭遇张翎是我心中的一个美丽。

三十多年前,我刚二十出头,在浙江省唯一的一本文学刊物《东海》当小说编辑。记得我刚从工厂调到杂志社不久,就赶上了《东海》去江山办文学笔会。那次笔会上云集了浙江省一批崭露头角的业余作者。我当时的身份刚刚从作者变为编辑,还不太适应这种转换,也没有什么编辑意识,一下子就将自己混同于一帮年轻的女作者中了。大家嘻嘻哈哈,甚是快乐。

记忆中,张翎是到得最晚的一个作者,她从温州来,迟到了一天。等她姗姗来迟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不是貌有多美,而是气质出众!她梳着两根齐肩的小辫子,刘海和发梢微卷,雪白的衬衣领子醒目地翻在一件暗红色的格子外套外面,神情里却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70年代后期,人们才刚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出来,一切都还很禁锢。张翎的出现,让大家耳目一新。那时,张翎是温州一家小工厂的车床操作工,写作的灵感开始在内心隐隐萌动。她不满现状,期待着生活中某种重大变化的发生。

再次见到张翎,已是两年之后的事了。这中间,张翎经历了一次伤痕累累的初恋。张翎疗伤的方式是咬紧牙关,努力在铁板一样的现实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1979年,张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外文系,离开温州,来到了大都市上海。

在人才济济的复旦校园里,张翎仍然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无论是学业的优秀,还是能力的出众;无论是容貌的靓丽,还是气质的清雅,张翎都是复旦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那时我还在杭州工作,周末有时会去上海看她,有时她也会利用节假日来杭,在我家小住。我一次次听张翎讲述她复杂而丰富的校园感受,也觉察到复杂而丰富的社会阅历不断地磨砺着张翎认知生活的敏锐的触角。毕业前夕,张翎的生活又卷入一场风暴之中。张翎再次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对生活沉重的失望。她决定远行,这次她走得更远了。

1986年,张翎毅然决然地跨出国门,去了对她来说一无所知的大洋彼岸。从美国到加拿大,从繁华的都市到幽静的乡村,张翎一路前行,跋涉过千山万水,游走在东西时空。她像一叶小舟,时而靠岸,时而扬帆,各色悲喜人生从她身边一幕幕掠过,远近春秋风云朝她眼前一团团涌来。一个小女子渴望爱情的深井,在硕大无边的地球、世界和寰宇的沉浮中变成了一粒无足轻重的尘埃;一个洞世者参透爱情的明眸,在山川巨变沧海桑田的轮回里慢慢变得温润、博大和包容。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张翎,在对爱情的书写中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安放之地。终于有一天,漂流的张翎在一个清远幽淡远离喧嚣的所在停下了疲惫的脚步,开始了只与精神对话的文学之旅。厚积薄发的生活积累,热爱母语的游子之情,得益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滋养的张翎,用她别样的角度、眼光和表达,向我们展示了其在海外华语文学创作中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我第一次拿到张翎的长篇小说《望月——一个关于上海和多伦多的故事》时,刚刚到京城作家出版社任职不久,看到断了多年音讯后突然从天而降的张翎,我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及至我读完了《望月》,我明白,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我幸运地碰上了自己等待已久的作家和作品,这样的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想,这是一种缘分。1999年,《望月》经我之手编辑出版。后来我又读到了她的长篇小说《交错的彼岸》,再后来我又编辑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与此同时,我还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上不断地看到张翎的中短篇小说,看到她开始在国内外各个文学奖项中逐渐露脸。然而,张翎似乎不愿意和热闹走得太近,虽然已开始声名鹊起,但她依然愿意置身文坛之外。我始终相信,张翎是不会靠作品的畅销而被广大读者所熟识,也不必仰仗获得各类奖项而确立自己在国内文坛的地位,她会凭久远和深厚的实力走进大众视野。她笔下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爱情将会找到无数的知音,因为无论是寻找财富还是寻找权力,人们终极需要寻求的仍然是爱情。而张翎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任凭故事千变万化,爱情都是张翎笔下永恒的主题,也是张翎小说中最动人的篇章。

只是今天的张翎,已经不是昨天的张翎。她笔下的爱情也早巳不是小家碧玉的儿女情长,而是穿越历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爱,是一位携带着至亲至爱的母语、永志不忘身后的家国母亲的文学女儿,在走向世界、拥抱全球和人类的过程中孕育和升华的博大的爱!这样的大爱在张翎2009年向国内文坛奉献的长篇新作《金山》中登上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金山》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之重的浩大作品,“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关乎现代中国的认同的形成——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如何由此孕育出对一个现代中国、对我们的祖国的坚定认同”。

作为一名编辑,我一直以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张翎小说创作的追逐与喜爱;作为一个书人,我更是一直希望能将张翎的优秀小说精选成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和她有着久远的友谊,更因为我知道什么样的作品能流传久远。现在,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的夙愿得以实现。为此,我非常感谢和钦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眼光和魄力,是他们让这套《张翎小说精选》与广大读者牵手,让那位远居海外的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以较为完整和清晰的面貌走到我们面前。

袁敏

2009年6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