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洋的年轮(海陆变迁的历史)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徐家声//赵全基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伟大的祖国雄居于太平洋的西北岸。她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除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之外,还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主张管辖海域。在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海洋世纪的时候,海洋出版社把这套饱含海洋知识的丛书奉献在你们的面前,是希望千百万青少年在愉快的阅读中,为我国富饶美丽的海洋而骄傲。

本书为“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推荐用书”系列之一的《大洋的年轮》分册,书中详细介绍了海陆变迁的历史知识。

内容推荐

青少年朋友,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海洋将是你们大显身手的地方。在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海洋世纪的时候,海洋出版社把这套饱含海洋知识的丛书奉献在你们的面前,是希望千百万青少年在愉快的阅读中,为我国富饶美丽的海洋而骄傲,也为祖国拥有的这片蓝色国土油然生出神圣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中国海洋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本书为“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推荐用书”系列之一的《大洋的年轮(海陆变迁的历史)》分册,书中包括了:众说纷纭话地球、烟波浩渺中的海岛等内容。

目录

引子

海洋身世

 众说纷纭话地球

 地球与鸡蛋

 海洋的身世

千姿百态

 大陆的女儿——大陆架

 海陆之间的桥梁——大陆坡

 豁然开朗的大洋盆地——大洋底

风情万千

 多姿多彩的海岸

 烟波浩渺中的海岛

 佳景荟萃的海湾

动荡海洋

 断裂切割大洋底

 地震激起大海啸

 火山喷发显奇景

石破天惊

 洋底来客——蛇绿岩

 大山中的古海洋

 地中海之梦

洋底奇观

 山系与海沟的世界之最

 海茨勒勇闯洋底裂谷

 老盆换新底

海底奇迹

 平顶山——沉没的岛屿

 珊瑚礁——海底沉降的见证

 鱼龙——喜马拉雅山崛起的标志

海面升降

 错综复杂的海面升降

 华夏古陆的沉浮

 渤海万年沧桑录

洋底揽胜

 沉积物编织的“彩色地毯”

 海底埋藏的“指南针”

 联合古陆复原图

化石作证

 埋藏海底的化石图册

 难以忘却的恐龙时代

 海底微体化石作证

海底矿产

 海底油气

 锰结核

 热液硫化物矿床

三座丰碑

 “大陆漂移说”东山再起

 “挑战者”——海底扩张的见证者

 板块构造学说的辉煌

试读章节

地球,其实称为水球更恰如其分,因其表面71%的面积是海洋。海水包围中的大陆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在人的生命旅途中,总觉得大陆坚如磐石,因为人生的几十年太短暂了,觉察不到古老地球的缓慢变化。然而,无数的事实却证实大陆在漂移。

科学家魏格纳以犀利的目光和艰苦卓绝的探索精神,发现了许多大陆漂移的证据,向传统的海陆固定论发起了挑战。他提出的大陆漂移说令世人震惊。魏格纳开创了地球海陆演变研究的新纪元。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就像一艘无与伦比的巨轮无时无刻不在漂移,今日地球海陆分布的格局就是两亿年前联合古陆破裂,漂移的结果。

另一位科学家赫斯提出的海底扩张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惊喜。他认为大洋中脊裂谷不但是制造海底的场所,实际上也是大陆漂移的发源地。随着新海底不断地形成和向两侧扩张,新生的大洋不断成长,两侧大陆逐渐漂移远离。海底扩张说绘制出了一幅生动的大陆漂移的图画。

整个地球表层被分成若干个巨大的板块,各板块在相互运动着。板块运动主宰着地球的海陆变化,造就出许多震撼人心的地质事件。发生在距今50007/年前后的印度古陆和欧亚古陆这两个板块的碰撞,惊天地、泣鬼神,导致了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古地中海的消亡。喜马拉雅山是板块碰撞竖起的一座丰碑。古陆碰撞填海造山给地球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海陆变化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板块的迁移和碰撞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球海陆的分布,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及自然环境的特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里将全面地叙述地球上海陆演变的历史及过程,让你了解人类千百年来怎样解释刻画在洋底的“年轮”。介绍大洋的形态和各种地质现象,让人们漫步于大陆,遨游于海洋,去领略千姿百态的洋底,风情万千的海岸、海岛和海湾,去观察海底的地震和火山,目睹海底裂谷、海底山系、海沟、平顶山、珊瑚礁的恢弘与绚丽,去寻找海洋沉积物编织的彩色地毯,去挖掘埋葬在海底的生物化石,找回已消逝的喧闹的海洋生物世界,去探索华夏古陆的沧桑之蛮。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们热爱地球,渴望了解地球,因而地球的成因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议论和研究的主题。我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西方有上帝创造地球的说教,在地球成因学说中,长期以来宗教和迷信占据着统治地位。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独树一帜,提出了地球形成的“星云说”,使地球成因的研究迈上了科学的轨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反射与接收,探讨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令人意外的是地球三圈层结构竟然与一个煮得不太熟的鸡蛋有相似之处。

人们对地球成因的研究,包括了对地球上的海洋的身世的研究。海洋诞生于何时,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海洋有过哪些重要的变化?同样是人们渴望了解的问题。

众说纷纭话地球

从太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因为它的71%的表面覆盖着海洋。飘飞的云层包围着地球,使大陆和山脉模糊不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星球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一个星球,这使它与其他星球截然不同。独特的地球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即使是升空的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他们在太空遨游了一阵以后,还是要回到日夜期盼的地球。

人们都热爱地球,可是要说起地球的起源,又使很多人感到神秘莫测,然而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于是出现了众说纷纭话地球的局面。

地球的起源,是一个很早就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千百年来有关地球成因的研究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过程。关心这一问题的不仅有我国的皇帝、士大夫,外国的大主教,还有平民百姓,他们都认为这一问题与自己休戚相关。中国古代的皇帝、大臣及擅长占卜的方士们尊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认为盘古氏开天辟地一万八千年才有了大地。我国古代的百姓们也对此坚信不疑。300多年前,爱尔兰大主教乌索尔曾宣称:“地球是在纪元前4004年10月23日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神仙和上帝被人们误认为是地球形成的主宰。此时的地球成因的论述笼罩着浓厚的宗教和迷信的色彩,唯心主义在地球成因学说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有趣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从众多的研究地球的科学家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地于1755年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提出关于地球成因的“星云说”。该学说使人类探讨地球成因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康德认为,地球是由尘埃和气体质点所组成的“星云”状物质凝聚而成。最早形成的“原始星云”的体积很大,充斥在整个太阳系空间。星云中的质点分布是疏密不均的。由于质点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星云中较大较密的部分就把周围较小较稀的质点吸引过去,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密实,周围稀疏的缓慢移动着的庞大的“星云体”。这个星云体的中心部分又通过不断地集结,成为一个巨大的球体,这就是“原始太阳”。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质点,因相互碰撞而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然后凝聚为环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也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地球。P1-5

序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雄居于太平洋的西北岸。她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除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之外,还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主张管辖海域。我国有着1.8万千米绵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6500多个神奇美丽的海岛;辽阔的海域,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海洋就以它“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哺育了悠久而灿烂的华夏文明。

随着人口的激增、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危机面前,人们又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交通的要道,风雨的源头,资源的宝库。海洋是人类的伟大母亲,在事关生存的紧要关头,再返回海洋,寻求未来的光明,是自然之理。许多事实表明,只要合理开发和保护好海洋,人类就能够“转危为安”;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多了几分希望。

青少年朋友,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海洋将是你们大显身手的地方。在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海洋世纪的时候,海洋出版社把这套饱含海洋知识的丛书奉献在你们的面前,是希望千百万青少年在愉快的阅读中,为我国富饶美丽的海洋而骄傲,也为祖国拥有的这片蓝色国土油然生出神圣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中国海洋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祝愿你们驰骋万里海疆,为把祖国建设成伟大的海洋经济强国贡献出你们宝贵的青春和才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著名海洋科学家

曾星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