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绿山墙的安妮(适合5年级阅读)/世界经典文学小学生分级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创作了一套“安妮系列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这部小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量达到八百多万册。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视剧曾经风靡西方,“红头发安妮”也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最喜爱的少女形象。她纯洁、正直、倔强、感情丰富,还非常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更有意思的是,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她能够把眼前的事物想象得美好而富有诗意。

内容推荐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创作了一套“安妮系列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

安妮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长了一头红发,脸上还有不少雀斑,但她又是一个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放弃梦想的女孩。她自尊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很好地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也赢得了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友谊和尊重。《绿山墙的安妮》里,女孩安妮的个性极为鲜明。她纯洁、正直、倔强、感情丰富,还非常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更有意思的是,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她能够把眼前的事物想象得美好而富有诗意。当然,这些想象有时也闹出一连串的笑话,使得绿山墙农舍的故事妙趣横生。

目录

一 林德夫人的疑惑

二 阴差阳错

三 玛里拉大吃一惊

四 格林·盖布鲁兹的早晨

五 安妮的身世

六 柳暗花明

七 安妮被留下了

八 安妮被激怒了

九 道歉

十 渴望的快乐

十一 别针事件

十二 挫折

十三 醉酒风波

十四 新生活的开始

十五 危难之际显身手

十六 音乐会后的小插曲

十七 想象力捉弄人

十八 弄巧成拙

十九 危险游戏

二十 圣诞礼物和音乐会

二十一 虚荣心的报应

二十二 倒霉的白百合少女

二十三 难忘的一件事

二十四 目标——奎因学院

二十五 大川和小河的交汇处

二十六 金榜题名

二十七 大饭店里的音乐会

二十八 奎因学院的女学生

二十九 奎因学院的冬天

三十 光荣与梦想

三十一 马歇走了

三十二 道路弯弯

相关链接

精彩导读

阅读延伸

试读章节

雷切尔·林德的家就在亚邦里村沿街的一片小洼地里。亚邦里人大多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而林德夫人不仅具备这种美德,自己的事情也做得相当出色。论起做家务来,她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干净利落。这且不算,她还指挥着一个裁缝小组,协助着礼拜日学校的工作。另外,她还是教会妇女团体和外国传道互助会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林德夫人又和往常一样,坐到了窗前。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显得格外明亮。在林德家下面斜坡上的果树园里,盛开着浅粉色的花。伴随着嗡嗡的振翅声,蜜蜂们正成群结队地在花丛中上下飞舞着。

按理说下午三点半左右正是人们忙忙碌碌的时候,可是,马歇·卡斯巴特却不慌不忙地走下洼地。从他身上穿着的最上等的带有白领的礼服看,肯定是有事要离开亚邦里村,还赶着马车,准保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究竟马歇·卡斯巴特要到哪里去呢?去干什么呢?

马歇这个人性格内向,最讨厌和陌生人见面、说话。所以,在林德夫人看来,他今天身穿白领礼服赶着马车出远门,真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雷切尔·林德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怎么也想不出个头绪,午后好不容易好转的情绪又变得一团糟了。

“喝完茶我便到格林·盖布鲁兹走一趟,看来,这件事要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问玛里拉不可了。”这个女强人暗下决心,默默地点了点头。

下午喝完了茶,雷切尔·林德便出了门。这里离卡斯巴特兄妹所住的格林·盖布鲁兹并不太远,那幢掩映在果树园中的特别宽敞的房子离林德家的洼地仅有四分之一英里。因为房舍距离街道太远,所以不得不另开辟了一条很长的直通屋门的小路。

格林-盖布鲁兹位于开垦区的最偏僻处,从亚邦里那些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街道甚至望不到它,用雷切尔·林德的话说,“人住在这种地方,根本算不上是生活”。

林德夫人沿着两边长满了野蔷薇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嘟囔着:“照这样闭门不出,马歇和玛里拉非变成怪人不可,树就是再多,也不能和人闲聊呀。确实,这儿的树是不少,不过,我看还是人比树强!”

刚嘟囔到这儿,林德夫人已经从小路走进了格林·盖布鲁兹的后院。院子里一片葱绿,收拾得整整齐齐。一侧栽着柳树,另一侧则排立着笔直的白杨。地上干净得连一块碎石、一根树枝都找不到。

雷切尔·林德用力敲了敲厨房的门,随着一声“请进”,她迈步走了进去。格林·盖布鲁兹的厨房干净得简直过了头,如同崭新的客厅一般,让人有一种冷漠疏远的感觉。倘若不弄得这般干净,或许会是个更加充满情趣的房间。

房间的东西两面都有窗户,从面朝后院的西窗投射进来一抹六月温暖的阳光。东窗上爬满了常春藤,左侧的果树园里,盛开着白色的樱花,生长在小河洼地边上的桦树叶在风中轻盈地摆动着。

生来勤快的玛里拉,经常喜欢端坐在爬满常春藤的东窗边,晒晒太阳。果然,玛里拉今天依旧坐在那里,边沐浴着夕阳,边织着东西,里面的桌子上摆着早已准备好了的点心。

林德夫人随手关门时顺便扫了一眼桌子,看见上面摆着三个碟子。显然,是马歇要带什么人来。不过,碟内盛着的都是些普通点心,有果脯、野生苹果和饮料。看来客人也不会是什么特别的客人。那么,马歇的白领礼服和马车又是怎么回事呢?平时一向平静,并非那么神秘的格林·盖布鲁兹,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雷切尔·林德百思不得其解地转起了眼珠。

“晚上好,雷切尔。”玛里拉快活地招呼说,“今天天气真不错啊!您怎么有空来了?家里各位都好吗?”

玛里拉和雷切尔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不过也许性格相反,反而更容易相处,她们一直保持着一种近似友情的关系。P1-4

序言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第一,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涵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个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最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应该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监督之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人性会很糟糕。从这个层面说,文学阅读属于美育范畴。当下,美育的空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因为这个失误,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这个课一定要补。

——北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考试分数只代表当下,读书习惯影响一生。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主编崔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