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富传奇性的人物。这不仅在于他是一个来自乡下的15岁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餐无继的小混混、小瘪三,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大亨、阔佬;还在于他发迹之后的所作所为,俨然已由流氓白相人“脱胎换骨”,而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相当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长袖善舞,上下通吃。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甚至结拜为把兄弟,或收为门生弟子,给予经济支援,或月奉规银,养为食客。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
有这样一张足以操纵政界、工商金融界的关系网,有法租界做靠山,有帮会黑势力垫底,杜月笙在上海滩可谓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的杜月笙,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橫霸道而又不露声色、杜月笙的口头禅是:“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他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和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这在当时的中国,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发迹、晋身过程中,杜月笙如此如鱼得水,除了他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外,真正依赖的法宝、王牌,就是“取之于土(烟土),用之如土(粪土)”!
“小囝子,发什么呆?”不想,花儿竟然挺着胸走到杜月笙跟前,举起手里准备换上的小褂,说:“你帮我穿上。”
这是杜月笙自有性别意识以来,第一次面对一个赤裸着上身的年轻女人。他哆哆嗦嗦接过小褂,手指划过花儿的乳房,花儿呻吟着向他身上贴过来。
这真是郎有情,妾有意。杜月笙一把抱住花儿,腾出一只手在花儿胸脯上又揉又捏。花儿呻吟着,使劲往里屋挣。
杜月笙明白花儿的意思,可是他突然停住了。他不是不想占这个送上门的大便宜,他是担心大白天这种事情不好做。自家在上海滩尚未站住脚,这一晌要是出点事体岂不闯了穷祸!
“怕啥?老东西到码头接货去了……”
花儿的声音变得软软的,杜月笙被撩拨得欲火难耐,立马与花儿搂抱着向里屋走去。
偏巧在这个时候,前边店堂里传来师兄王国生的喊声——
“月笙,你在哪儿呢?快过来搬货!”
杜月笙吓了一跳,一肚子的柔情蜜意全都吓跑了,立刻推开花儿,向店堂跑去。刚跑到通往店堂的后门口,就见老板像一座黑铁塔站在那里,堵住了他的去路。
老板两眼虎视眈眈,看眷唬慌张张跑过来的杜月笙。杜月笙心里蓦然一惊,表面却不露声色,就像刚放下手里的其他活计,匆匆跑出来搬货一样,问一声“老板好”,脚步都没停,就从老板身边绕过,一溜小跑进了店堂。
这倒令老板疑惑不解了,盯着杜月笙的背影看了半晌,这才想起去看看自己的老婆。等他进到后面睡房,花儿早已经穿上小褂,整理好头发。
“莫不是我回来的辰光不对,搅了你的好事?”老板话里有话。
“有啥话你就直接说吧,别拐弯抹角的。”花儿脖子一梗,若无其事地说。
花儿虽然是小妾,可她的堂兄是码头上一霸,老板多有仰仗,轻易不敢得罪。但这件事在老板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因为平时店堂里最少要留两个人,老板不在的时候老板娘要在这里坐镇。今天花儿明明知道大伙都去码头接货了,却不到店堂来,偏偏杜月笙也在后面,店堂里只剩了王国生一个人,老板怎么能不起疑心?可没抓住把柄,也只得作罢。
这之后,老板不敢再把杜月笙留在店里,只好让他跑外,做些提货送货的活计。这下子杜月笙反倒因祸得福,犹如脱缰的野马,头也不回地奔向小店外面的大世界。
十六铺的水果店大多是做中盘批发,就是把从大水果行批发来的水果转卖给零售摊、店和流动商贩,有时候也直接去轮船、码头接货,然后直接给零售商送货上门。杜月笙开始跑外之后,很快就摸清了店里的经营方式,加上他脑瓜活络,渐渐得到老板的认可,做起了兜揽生意的营生。
穿梭往来于十六铺的大街小巷,杜月笙有种鱼人大海的感觉。看着那些流连于土行(贩卖鸦片的商行)、燕子窝(吸食鸦片的烟馆)、赌台、花烟问的官洋商贩、流氓白相人以及地痞无赖,杜月笙羡慕极了。但他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水果店的小伙计,还没有资格在这个地界里混。不过他相信,一准会有那么一天,他要叫这个地界的各色人等一个个跪在地卜跟他叫“爷”!
很快,杜月笙发现了一个适合他的好去处——十六铺的小东门。这里是法租界和华界的交界区,若干破旧城区和现代面目的租界接壤点,肮脏湫隘,破败简陋,一些小赌档、下等妓院便应运而生,成了车夫、小贩、苦力以及小流氓、小瘪三的消遣场所。
杜月笙的赌瘾再也控制不住了,只要外出有时间,就要绕到这里,赌上几把过过瘾。由于囊中羞涩,他只能蹲在路边的赌摊上掷骰子、押单双。可就是这样的小打小闹,点儿背的时候照样输得一塌糊涂。有一次杜月笙蹲下没半个时辰,就把几个月节省下来的漶浴费输进去了一大半。为了翻本,他干脆钻进赌棚去推牌九。推牌九是一掀两瞪眼的玩法,输得快赢得也快。这回杜月笙手气不错,翻回赌本还略有盈余。
当时天色已晚,他不敢恋战,要赶回店里跟老板交差。不料,一出赌棚门口,就被几个小瘪三围住了。
“小赤佬,赢了钱就想跑,看小爷不收拾你!”为首的说了一句,几个人就挽胳膊撸袖子要动手。
打架杜月笙不怕,别看他长得瘦削,动起手来倒是个狠角色,有股子韧劲。可眼下对方人多势众,自己单枪匹马,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乘对方毫无防备,他瞅个空子撒腿就跑。对方立刻追了上来,其中一个人高马大的几步就迈到了杜月笙的前面,伸出长腿轻轻一扫,杜月笙就吃了个大马趴,“啪”的被绊倒摔在地上。后面的人追上来,拳头、棍棒一齐朝杜月笙身上落下来。
“哎呀!姆妈呀!”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惊呼,“阿根,你们在这里做啥?”
“阿姐,救我!”杜月笙一昕那女人带有浦东口音,灵机一动,赶紧大喊。
几个小瘪三听杜月笙叫”阿姐”,以为他和那女人有关系,赶紧停了手。杜月笙一翻身跳起来,向那女人跑过去。那女人是一间花烟问老鸨,人称“大阿姐”,杜月笙这声“阿姐”算是叫对了。大阿姐见杜月笙鬼灵精怪的蛮乖巧,不由得心生喜欢,又听杜月笙一口浦东乡下话,是个小老乡,更生了侧隐之心。
“都是自家人,出了啥事体要给小囝子吃生活?”大阿姐问那个叫阿根的人。
“没啥事体,没啥事体。”阿根赶紧打个哈哈,“不晓得是大阿姐的家里人。”
杜月笙借着弄堂里昏暗的灯光,打量了一下这个叫阿根的人,只见他方头大耳,看上去蛮憨厚。个头不高,却身胚结棍,威武勇猛。心想这是个人物,如果能跟他交上朋友,说不定日后会派上大用场。于是把青布褂子的口袋兜底一翻,把里面的钱全部倒出来,一把塞到阿根手里。
“兄弟今儿个多有冒犯,这点铜钿物归原主。”
阿根见杜月笙如此豪爽,也觉得杜月笙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立刻把钱推回来,杜月笙哪里肯收。阿根没办法,只好让大阿姐代杜月笙收下了。
后来杜月笙才知道,阿根名字叫顾嘉棠,家住上海赵家桥,原来在哈同花园做花匠,人送外号“花园阿根”。阿根擅长拳术,善打架也敢打架,有霹雳火、猛张飞的火暴性格。几年后杜月笙在黄金荣的手下组建小八股党,顾嘉棠成了他的得力干将,也成了与他相伴一生的挚友。
这时候,阿根和一帮弟兄簇拥着大阿姐向她的烟花间走去。P2-3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富传奇性的人物。这不仅在于他以一个来自乡下的15岁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餐不继的小混混、小瘪三,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大亨、阔佬;还在于他发迹之后的所作所为,俨然已由流氓白相入“脱胎换骨”,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
结识黄金荣,是杜月笙发迹于烟土的起点。黄金荣门生弟子众多,杜月笙作为一个小跟班后来居上,得以与年长于他20岁的大亨黄金荣称兄道弟,并一跃而成为仅次于黄金荣、张啸林的青帮大亨,靠的不仅仅是他的机警干练与足智多谋。
杜月笙发迹后,很快青出于蓝,冲出法租界,占领英租界,放眼大上海。令一辈子蛰居法租界的黄金荣看得目瞪口呆……
随后,杜月笙审时度势,晋身工商金融界,成为拥有几十个企业、同业公会的董事长、理事长、常务董事、常务理事等头衔的“现代实业家”……而跻身为“最具力量”的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更使杜月笙成为名正言顺的上海地方领袖,成为相当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与此同时,杜月笙长袖善舞,上下通吃。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甚至结拜为把兄弟,或收为门生弟子。对失意政客、文人耆彦、报界影剧界人士更是给予经济奥援,或月奉规银,养为食客。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有这样一张足以操纵政界、工商金融界的关系网,有法租界做靠山,有帮会黑势力垫底,杜月笙在上海滩可谓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在发迹、晋身过程中,杜月笙如此如鱼得水,除了他过人的投机钻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真正依赖的法宝、王牌,就是“取之于土(烟土),用之如土(粪土)”!
杜月笙用钱,堪称民国第一大手笔。即使后来杜绝烟土,跻身工商金融界以后,收入大不如从前,但“用之如土”,一掷万金的豪爽、豪迈仍不改从前。
当年在黄府当差,黄金荣看重的就是他的豪爽、义气,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给小弟兄们买吃的。尽管黄金荣一生小气吝啬,但他深深懂得,只有舍得用钱、会用钱,才能广结人脉,成就大事。
黄金荣的眼光没错,杜月笙就是因为舍得用钱、会用钱,才使得他这个白相人出身的流氓大亨得以顺利晋身,有了与金融巨子、工商巨子、社会名流、政界高层称兄道弟、交欢于“师友之间”的身份资格。
由于时局变化,由烟赌捆绑在一起的三大亨随着烟赌生意的衰落而分道扬镳。黄金荣自知已不合时宜,选择了退隐养老。张啸林刚愎自用,心浮气躁,有奶便是娘,最后上了日本人的船,在上海的铁血锄奸中被刺杀。杜月笙虽然无贵不交,但在与国民党高层的亲密接触与相互利用中,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国民党为靠山。可悲的是,当杜月笙对国民党统治者失去了可利用价值,蒋介石便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令杜月笙伤透了心。
杜月笙也曾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如救助灾民、热衷慈善,特别是他积极支持抗战,组织上海抗日救国会、上海抗敌后援会,积极组织募捐,支援前线抗战。他不受金钱利益驱使,绝不落水当汉奸,甚为难能可贵。在八年抗战之中,更是遥控上海地下工作,铁血锄奸,亦多为杜门弟子。尤其是,杜月笙也曾为八路军筹备过抗战物资。但他毕竟有多年的反共历史,自知罪孽深重,没有勇气投向人民。国民党败走台湾之前,蒋介石曾亲自出面令杜月笙离沪,他委婉拒绝追随蒋介石,最终选择了避居香港。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民国用钱第一大手笔,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一掷万金的杜月笙,最终以区区十万美金的遗产谢幕人世,其晚境的凄凉与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本书立足于翔实史料,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入手,力求再现杜月笙在波诡云谲的旧上海,起伏跌宕、充满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