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帝国衰亡史(4)(精)/史家名著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爱德华·吉本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全书被分成好几卷,本书为其中的第四卷。

内容推荐

爱德华·吉本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运用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启蒙时代的哲学理念,写出英国最重要的一部历史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从公元2世纪一直叙述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风格,不仅是学术名著,更是文学杰作,两百年来傲视西方史学界,要是与我国的史书相比,誉之为欧洲的《史记》和《汉书》亦不为过。

目录

第三十九章 东罗马皇帝芝诺和阿纳斯塔修斯 东哥特人狄奥多里克的

家世、教育和功勋 进犯意大利及征服的行动 意大利的哥

特王国 西罗马帝国其余地区的情况 文人政府的军事统

治 狄奥多里克临终前各项举措(455 A.D.—526 A.D.)

一、狄奥多里克的出身和东哥特人初期的状况(455 A.D.—488 A.D.)

二、狄奥多里克远征意大利击败并杀害奥多亚克(489 A.D.—493 A.D.)

三、哥特国王在意大利的统治策略和施政作为(493 A.D.—526 A.D.)

四、狄奥多里克巡视罗马及意大利的繁荣景象(500 A.D)

五、蛮族信仰阿里乌斯教义引起的宗教迫害(493 A.D.—526A.D.) 

六、波伊西乌斯的人品学识和定罪遭到处决(524 A.D.—525A.D.) 

七、狄奥多里克的崩殂和最后的遗命(526 A.D.)

第四十章查士丁一世继位为帝 查士丁尼当政 狄奥多拉女皇

赛车场党派形成君士坦丁堡动乱的根源 丝织品的贸易

和生产 财务和税收 查士丁尼的大型建筑 圣索菲亚

大教堂 东罗马帝国的防务和边界 雅典的学校教育和

罗马的执政官制度遭到沦丧的命(482 A.D.—565 A.D.)

一、查士丁一世继位后清除异己的作为(482 A.n一527 A.D.)

二、历史学家对查士丁尼的描述和评论(527 A.D.—565 A.D.)

三、狄奥多拉女皇的家世出身和婚姻状况(527 A.D.—565A.D.)

四、狄奥多拉的暴虐凶残和宗教救济的行为(527 A.D.—565A.D.)

五、赛车场的党派造成君士坦丁堡的动乱(527 A.D.—565A.D.)

六、皇室的纵容包庇引起“尼卡”暴乱的始末(532 A.D.)

七、丝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和后来的发展(527 A.D.—565 A.D.)

八、东部帝国的税收及皇帝的贪婪挥~(527 A.D.—565 A.D.)

九、帝国大臣约翰作恶多端及其惨痛下场(527 A.D.—565A.D.)

十、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兴建和富丽堂皇的风格(527 A.D.—565 A.D.)

十一、查士丁尼酷爱工程建设及其重大成果(527 A.D.—565 A.D.) 

十二、伊索里亚的平服及边区防线的建立(492 A.D.—565 A.D.) 

十三、波斯的兴衰与东部帝国的和战关系(488 A.D.—565 A.D.)

十四、查士丁尼废除雅典学院和执政官制度(527 A.D.—565 A.D.)

第四十一章查士丁尼在西罗马帝国的征战 贝利萨留的出身家世和

最初各次战役讨伐并降服阿非利加的汪达尔王国 班

师凯旋哥特人的战事 光复西西里、那不勒斯和罗马

哥特人围攻罗马 惨败后撤走 拉文纳献城 贝利萨留

誉满天下 国内名声受污惨遭不幸(522 A.D.—620 A.D.)

一、查士丁尼决定征服阿非利加及当前状况(523 A.D.—534A.D.)

二、贝利萨留的家世经历及出征的准备工作(529 A.D.—533A.D.)

三、罗马舰队在海上的航行及阿非利加的登陆(533 A.D.)

四、贝利萨留进军获得初期胜利及占领迦太基(533 A.D.)

五、贝利萨留在特里卡梅隆会战击败汪达尔国王(533A.D.) 

六、阿非利加的绥靖工作和杰利默的归顺(534 A.D.)

七、贝利萨留的凯旋及汪达尔人最后的败亡(534 A.D.)

八、所罗门击败摩尔人及哥特人保持中立的态度(534 A.D.—620 A.D.)

九、阿马拉桑夏王后的统治作为和失权被杀(522 A.D.—535A.D.)

十、贝利萨留远征西西里及狄奥达图斯的示弱(534 A.D.—536 A.D.)

十一、贝利萨留进军意大利光复那不勒斯和罗马(537A.D.)

十二、维提吉斯率军围攻罗马和贝利萨留的出击(537A.D.)

十三、哥特人攻城被罗马人击退及后续的作战(537 A.D.)

十四、罗马遭受封锁的困苦及东鄙援军的到达(537 A.D.)

十五、哥特人撤离罗马及贝利萨留的追击行动(538 A.D.)

十六、法兰克人大举入寇意大利最后铩羽而归(538 A.D.—539 A.D.)

十七、维提吉斯在拉文纳的开城和哥特王国的覆灭(538 A.D.—539 A.D.) 

十八、贝利萨留功高震主及安东妮娜的荒淫暴虐(540A.D.)

十九、佛提乌受到迫害及贝利萨留羞辱的降伏(540 A.D.)

第四十二章 蛮族世界的状况 伦巴底人在多瑙河安身 斯拉夫人的

部族 突厥人的源起,向罗马帝国派遣使者 突厥人与

阿瓦尔人之间的斗争 波斯国王努息万帝号为科斯罗伊

斯一世治国有方与罗马人发生战事 科尔克斯之战

埃塞俄比亚人(soo A.D.—582 A.D.)

一、罗马帝国的衰弱和蛮族世界的兴起(527 A.D.—565 A.D.)

二、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的入侵行动(527 A.D.—565 A.D.)

三、突厥人在中亚建国及向外扩张的状况(545 A.D.)

四、阿瓦尔人与帝国的结盟及突厥人的跟进(558 A.D.—582A.D.)

五、波斯的现况及科斯罗伊斯的文治武功(500 A.D.—579A.D.)

六、波斯入侵安条克及互有胜负的战事(533 A.D.—543 A.D.)

七、波斯对黑海的进出及科尔克斯人的处境

八、科尔克斯的历史发展和反叛罗马的悔恨(542 A.D.—549A.D.)

九、佩特拉的围攻和拉齐克战争的始末(549 A n一556 A n)

十、罗马与波斯的和平谈判和条约的签订(540 A.D.—561A.D.)

十一、阿比西尼亚战争及侵略阿拉伯的影响(522 A.D.—533A.D.)

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乱 托提拉重整哥特王国 罗马失守与光复

纳尔塞斯平定意大利 东哥特人灭亡 法兰克人和阿勒

曼尼人的败北 贝利萨留大获全胜,令名受污后死亡

查士丁尼的崩殂及其性格和统治 彗星、地震及瘟疫(531 A.D.—594 A.D.)

一、帝国的暴政引起阿非利加和摩尔人叛变(535 A.D.—558A.D.)

二、托提拉的起兵及对意大利的攻略和规划(540 A.D.—544A.D.)

三、贝利萨留的受命和罗马被围的攻防作战(544 A.D.—548A.D.)

四、托提拉击退援军及罗马城被内奸出卖(546 A.D.)

五、贝利萨留光复罗马及被召回后罗马再度失守(547 A.D.—549 A.D.)

六、纳尔塞斯指挥哥特战争的准备及其远征行动(549 A.D.—552 A.D.)

七、塔吉那会战和托提拉的阵亡及哥特王国的绝灭(552 A.D.—553 A.D.)

八、法兰克人入侵意大利被纳尔塞斯击败(553 A.D.—568A.D.)

九、保加利亚人对东部的入寇和贝利萨留的胜利(559A.D.)

十、贝利萨留在晚年遭到的羞辱和最后的死亡(561 A.D.—565 A.D.)

十一、查士丁尼的崩殂及其性格和统治的盖棺定论(565A.D.)

十二、罗马帝国遭受彗星、地震和瘟疫的天灾人祸(531 A.D.—594 A.D.)

 (一)彗星

 (二)地震

 (三)黑死病

第四十四章 罗马的法治概念 君主的法律 十人委员会的十二铜表

法 人民的法律 元老院的敕令 皇帝和官员的命令

市民的权责 查士丁尼法典(527 A.D.—565 A.D.)

一、王政时代的法律及十人委员会的十二铜表法

二、人民立法权的行使以及政府对法律的运用

三、皇帝掌握立法和司法大权后罗马法律体系的建立

四、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的区分及主要的哲学理念

五、罗马法学家所树立的权威以及派系之间的竞争

六、查士丁尼对罗马法的改革及法典的编纂

七、古代法律精神的丧失以及查士丁尼立法的矛盾

八、罗马法的“人”:自由人与奴隶、父权与夫权、配偶与婚姻以及监护制度

九、罗马法的“物”:财产权的建立、继承和遗嘱以及委托人的运用

十、罗马法的“行为”:承诺、利益和伤害

十一、罗马法的“罪行和惩处”:刑法的概念、罪行的区分和量刑的标准

十二、基督教对法律的影响及审判程序的确立

十三、罗马人自我放逐和了断的精神以及对民法的滥用

第四十五章 查士丁二世当政 阿瓦尔人派遣使者 定居在多瑙河

伦巴底人夺取意大利 接受提比略二世为帝 意大利在

伦巴底人及东正教徒控制下的状况 拉文纳的局面 悲

惨的罗马 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风范(565 A.D.—643 A.D.)

一、查士丁二世登极的始末及阿瓦尔人使臣来朝(565 A.D.—566 A.D.)

二、阿尔波因的英勇事迹及格庇德王国的灭亡(566 A.D.)

三、伦巴底人对意大利的征服及纳尔塞斯的逝世(567 A.D.—570 A.D.)

四、阿尔波因被其妻罗莎蒙德所害和后续的状况(573A.D.)

五、查士丁的软弱及提比略二世的统治和德行(574 A.D.—582 A.D.)

六、莫里斯的接位和统治以及意大利的悲惨情况(582 A.D.—602 A.D.)

七、伦巴底人的语言和习俗以及奥萨里斯的豪情(584 A.D.—643 A.D.)

八、罗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使徒圣墓的崇拜(590 A.D.—604 A.D.)

九、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家世出身及教会统治的影响(590 A.D.—604 A.D.)

第四十六章 科斯罗伊斯逝世后波斯发生革命 其子霍尔木兹是暴君

被废立 巴赫拉姆篡位 科斯罗伊斯二世经过斗争后复

位 福卡斯的暴政 赫拉克利乌斯拥立为帝 波斯战争

科斯罗伊斯占有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 波斯人和阿

瓦尔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波斯人远征 赫拉克利乌斯的

胜利和凯旋(570 A.D.—642 A.D.)

一、罗马与波斯的争雄以及努息万的征战和逝世(570 A.D.—579 A.D.)

二、霍尔木兹的继位和暴政以及巴赫拉姆的功勋和篡夺(579 A.D.—590 A.D.)

三、科斯罗伊斯二世获得罗马人的支持及其复位的进军(590 A.D.—603 A.D.)

四、阿瓦尔人的虎视眈眈及巴伊安台吉的权术和谋略(570A.D.—600 A.D.)

五、阿瓦尔战争与军队的叛乱以及莫里斯的被弑(595 A.D.—602 A.D.)

六、福卡斯的暴虐和绝灭以及赫拉克利乌斯的举兵和称帝(602 A.D.—642 A.D.)

七、科斯罗伊斯夺取埃及和东部各行省国势已臻顶点(603 A.D.—616 A.D.)

八、赫拉克利乌斯的怠惰以及激起积极的进取精神(610 A.D.—622 A.D.)

九、赫拉克利乌斯的攻势准备和对波斯的远征行动(622 A.D.—625 A.D.)

十、阿瓦尔人和波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铩羽而归(626A.D.)

十一、赫拉克利乌斯的进军和尼尼微会战的胜利(627 A.D.)

十二、科斯罗伊斯的逊位被弑以及罗马与波斯恢复和平(627 A.D.—628 A.D.) 

十三、赫拉克利乌斯的胜利和凯旋以及罗马帝国的隐忧(628 A.D.—629 A.D.)

第四十七章神学史上“道成肉身”的教义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亚历

山大里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敌视 圣西里尔和聂

斯托利 以弗所第三次神学会议 优迪克派的异端思想

卡尔西顿的第四次神学会议 政教之间的争执 查士丁

尼的不宽容作为 “三章”的争论 东方诸教派的状况(412 A.D.—1663 A.D.) 

一、基督“道成肉身”的争论及各教派所秉持的观点

 (一)伊比奥尼派的神学思想和对基督的崇敬

 (二)幻影派的神性本质和永存不朽的肉体

 (三)塞林苏斯的两种性质及对基督人性的肯定

 (四)阿波利纳里斯主张“道成肉身”的神性

 (五)正统教会的神学见解和言辞辩论

二、亚历山大里亚教长西里尔的宗教信念和强势作为(412A.D.—444 A.D.)

三、君士坦丁堡教长聂斯托利异端思想的形成(428 A.D.—431 A.D.)

四、第一次以弗所大公会议引起东方教派的反对(431A.D.)

五、宗教战争下西里尔的胜利和聂斯托利的放逐(431 A.D一435 A.D.)

六、优迪克派的异端邪说和以弗所第二次大会(448 A.D.—449 A.D.)

七、卡尔西顿的大公会议和基督教信条的建立(451 A.D.)

八、东部的混乱局面以及“和谐论”和“三圣颂”(451 A.D.—518 A.D.)

九、查士丁尼的神学思想和正统教会的创立及宗教迫害(519 A.D.—565 A.D.)

十、“一志论”的争论与后续各次大公会议的成就(629 A.D.—681 A.D.)

十一、希腊与拉丁教会的分合以及各教派的状况

 (一)聂斯托利派向亚洲各地传教的成效和影响

 (二)雅各派在叙利亚和埃及建立坚固的基础

 (三)马龙派的“一志论”观念及在东部的奋斗

 (四)亚美尼亚处于罗马和波斯之间的宗教信仰

 (五)埃及人与科普特人所面临的宗教动乱状况

 (537 A.D.—661 A.D.)

 (六)阿比西尼亚人的宗教问题和耶稣会的建树

 (530 A.D.—1632 A.D.)

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

罗马帝国行政区图(314A.D.)

试读章节

二、狄奥多里克远征意大币lJ击败并杀害奥多亚克(489 A.D.—493 A.D.)

无论是领导联盟的哥特人威胁君士坦丁堡,还是率领忠诚的队伍退到伊庇鲁斯(Epirus)的山区和海岸,狄奥多里克的运道一直很好,其实他最引人注目的两大特点就是谨慎和坚毅。特里阿里乌斯的儿子终于意外死亡,权力的平衡被破坏,罗马人一直对此极为关切。整个民族承认阿马利世系的最高权力,拜占廷宫廷只有签订屈辱而严苛的条约。公众为了维持哥特人的联合武力,已经不胜其烦。元老院宣布他们的构想,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给予两千磅黄金的补助金,这对一万三千人而言是很大的一笔酬劳。这种做法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军队有何意见,因为伊索里亚人要保护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帝国,除了有掠夺的特权外,每年的恩俸是五千磅黄金。狄奥多里克有明智的头脑,立即了解这样一来会被罗马人憎恨,也引起蛮族的疑虑。臣民在寒冷的木屋忍饥受冻的时候,要是国王丧失斗志在希腊过奢华的生活,就会使群众普遍产生不满。同时他要事先预防做出痛苦的选择,不是成为芝诺的打手要与哥特人接战,就得领大家到战场与芝诺的部队为敌。狄奥多里克预备从事的伟大事业,能够发挥他的勇气和满足他的野心,于是他对皇帝说出下面一段话来:

虽然皇上极为慷慨,为你服务能获得优渥的待遇,还是要请你倾听我内心的意愿!意大利是你祖先的遗产,罗马也是世界的首都和尊贵的皇后,时运不济受到外籍佣兵奥多亚克(Odoacer)的凌虐和压榨。现在请下令,命我带着我的部队去征讨这位僭主。如果我失败,你可以摆脱一位费用昂贵而又专惹麻烦的朋友;要是蒙神的恩典我能成功,会用你的名义来统治。获胜的军队把罗马元老院和位于意大利的共和国,

从奴役中解救出来,将所有的荣誉归给至尊的皇帝。

狄奥多里克的提议被接受,这件事可能就是拜占廷宫廷的授意。但是核定或批准的形式为审慎起见,从外表看来好像很暖昧,事件的本身或许可以说明一切。到底意大利的征服者是以东部皇帝的部将、家臣或盟友的身分来统治,还是让人百思不解。

领袖和战争都享有盛名,引发普遍的热烈情绪。哥特人蜂拥而来,要加入服务的行列,或是在帝国的行省定居,使得“瓦拉米尔部队”的实力倍增。那些胆大的蛮族只要听过意大利的财富和美丽的景色,虽然要经历最危险的行动,还是忍不住想要据有这些令人着迷的东西。狄奥多里克的出兵要看成是一个民族的迁徙,哥特人的妻子儿女、年迈双亲和贵重财物,全都妥善运送。他们的打算是组成绵长的辎重行列,跟随在营地的后方。伊庇鲁斯的一场战事,就损失两千辆大车,由此可想见他们的辎重有多少。至于用来维生的给养和粮食,哥特人依靠库储的谷物,妇女用轻便的手磨将它磨碎,牛羊牲口提供奶类和鲜肉,加上临时获得的猎物。此外任何人胆敢阻碍他们的前进,或是拒绝给予友好的支助,他们就会强迫征收所需的物品,使补给不致短缺。尽管有这些准备工作,行军的路程长达七百哩,开始在隆冬之际,当然会遭遇危险,饥馑的苦难几乎不可避免。自从罗马人的势力衰落以后,达契亚(Dacia)和潘诺尼亚不再有人烟稠密的城市、耕种不辍的田地和交通便利的道路,无法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再度盛行野蛮的统治,使得大地生机绝灭。保加利亚人(Balgarians)、格庇德人(Gepidae)和萨尔马提亚人的部落占据空旷孤寂的行省,他们受到天生凶狠性格的激发,或者是听从奥多亚克的恳求,要阻止敌人的前进。在很多不为人知但却牺牲惨重的作战中,狄奥多里克奋斗不息,打开一条血路,靠着卓越的指挥能力和过人的英勇行为,终于克服万难通过尤里安·阿尔卑斯(Julian Alps)山,在意大利的边界展现所向无敌的旌旗。

成为敌手的奥多亚克并非泛泛之辈,他在靠近阿魁利亚(Aquileia)遗址的松提乌斯(Sontius)河畔,率领战力强大的队伍,占领有利的位置和良好的阵地。那些独立自主的国王或是各个部落的首领无法善尽属下的本分,对于审慎的滞敌作为更是不屑采用。狄奥多里克经过短暂的休息,疲惫的骑兵部队恢复体力,立即对敌军的防壁发起勇敢的攻击。东哥特人为了获得意大利的土地,比守备的佣兵更加奋不顾身,首次接战就赢得胜利(489年9月28日),占有整个威尼提亚(Venetian)行省,一直远抵维洛那(Verona)的城墙。水势湍急的阿迪杰(Adige)河在这个城市邻近地区流过,狄奥多里克在陡峭的河岸上,对抗敌军一支新到的增援部队,对方不仅兵力强大而且作战勇气十足,他经过一番苦战,获得决定性的战果。奥多亚克逃进拉文纳(Ravenna),狄奥多里克向米兰进军,被击败的部队用欢呼的声音迎接征服者,表示他们的尊敬和效命之意。这种归顺既不够持久,也没有信心,使得他很快就会大祸临头。有几位哥特人的伯爵担任前锋,竟然行事大意,完全相信一个逃兵,受到误导和背叛,在法恩扎(Faenza)附近被出卖,惨遭歼灭。奥多亚克再度主宰战局,入侵者在敌军掘壕包围之下,困守在帕维亚(Pavia)的营地,四面楚歌之际只好恳求同宗的族人,要高卢的西哥特人(Ⅵsigoths)给予援手。这段历史的过程是战乱四起的多事之秋,对于幽暗和残存的史料也毋须感叹,不可能让我如实记述意大利的灾变以及双方激烈的冲突,最后还是取决于哥特国王的能力、经验和英勇。在维洛那会战拉开序幕之前(490年8月),他进入母亲和妹妹的帐幕,认为这一天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要求像参加盛宴一样装扮。她们将亲手缝制的华丽锦袍给他穿上,这时他说道:“我们的荣誉骨肉相连而且命运生死与共,世人都知道你是狄奥多里克的母亲,因而我要证明自己是英雄人物的后裔,绝不能有忝所生。”狄奥德米尔的妻子或侍妾真不愧是日耳曼的贵妇,认为儿子的名誉重于生命。据说在最危险的关头,狄奥多里克随着溃退的人潮蜂拥退下,她在营地的入口勇敢迎上前去,发出义正辞严的指责,要他们转身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从阿尔卑斯山直到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尽头,狄奥多里克用征服者的权力统治这块领土。汪达尔人的使臣献出西西里岛,成为王国合法的属地。他是罗马的救星,被元老院和人民所接受,他们曾关上城门反对逃走的篡贼。只有拉文纳仗着深沟高垒形势险要,仍能抗拒围攻达三年之久。奥多亚克发起大胆的突击,哥特人的营地死伤狼藉,惊慌不已。最后由于缺乏粮草和援救无望,不幸的君王屈从于臣民的呻吟和士兵的鼓噪。拉文纳主教出面商谈和平条约,允许东哥特人进人城市。两位敌对的国王同意立下誓言,用对等和不容分割的权力共同统治意大利的行省。类似的协议很容易预测会产生些后果。以后的日子从外表看来,到处充满欢乐和友谊,奥多亚克在一次正式的宴会中被他的敌手刺杀(493年3月5日),至少归于狄奥多里克幕后指使。狄奥多里克事先发出机密而有效的命令,背信和贪婪的佣兵毫无还手之力,同时被杀戮殆尽。哥特人正式宣布狄奥多里克拥有统治的王权,东部皇帝的同意不仅迟缓、勉强而且含混其辞。依据一般的方式,阴谋活动安在认输的僭主头上,奥多亚克的无辜和征服者的罪行,从有利的条约中可以完全证实。强者只要没有产生异心,弱者自然不会莽撞违犯。可以联想到更适当的借口,就是权力的嫉妒和争执的灾难。谋杀异己的罪行所获得的判决并不严厉,因为有了这桩谋杀事件,意大利才有一整代的公众幸福可言。幸福的创造者在活着的时候听取厚颜无耻的颂辞,基督教和异教的演说家当面大声奉承。然而历史并没有留下正式记载,显示这是狄奥多里克的得意之作,或者认定是过失行为而损害他的名誉。有份资料与他的声望有关,还留存到现在,一卷全部由卡西多里乌斯(Cassiodorius)J~]皇室的名义写成的信函,看来让人更相信确有其事。他的政府所展现的只是形式,并非实质的内容。我们想要从一位哲人的声明和学识之中,找出蛮族纯洁和出于自发的情操,这是徒然无用的事。至于罗马元老院议员的意愿和官员的先例,更是如此。何况不论在哪一个宫廷,发生任何状况,含糊不清的表白成为谨慎大臣常用的措辞。狄奥多里克的名声更值得信赖之处,是三十三年统治期间众所目睹的和平与繁荣,在那个时代受到异口同声的尊敬。他的智慧、勇气、公正和仁慈,铭记在哥特人和意大利人的心田。

P6-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4: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