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教育、弱势群体教育、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多样化选择……是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的不变情怀。本书萃聚了顾明远先生多年来对教育问题所感所思的篇章,对关注中国教育的读者必有启发、裨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野花集--教育(未来社会的希望)/闽教书香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顾明远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注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教育、弱势群体教育、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多样化选择……是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的不变情怀。本书萃聚了顾明远先生多年来对教育问题所感所思的篇章,对关注中国教育的读者必有启发、裨补。 内容推荐 顾明远先生谈教育问题常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视野宏阔,观点明确、尖锐。文中不少是热点问题,也有不少是被许多人忽略却是隐含着深刻矛盾或意蕴的问题。顾先生谈问题,表看法,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上下联系,中外贯通,思维辩证,见地独到,笔端毕显学界领军人物之风范。 目录 总序 前言 综合篇 教育 ——未来社会的希望 新世纪刭来{舌教改 学习化时代的全民教育 科学精神和人丈精神的结合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教育创新:克服教育观念上的四大误区 学习学和智慧学 教育忧思录之一 教育忧思录之二 教育忧思录之三 我对“县中现象”的一点看法 苏窄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谈谈学风问题 也谈“教育是什么” 《解读中国教育》序 《革新中国教育》序 建设学校文化,营造育人琢境 铸造大学的灵魂 ——《《现代大学文化学》 《大学之道》序 中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出路何在 关于高考改革之我见 特殊儿童需要关爱 也谈特色学校 向教育思想家、教育革新家吕型伟老旰学习 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教育大境界》序 素质教育篇 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 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 多样化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改革要照顾农村教育的实际 《中华传优美德读本》再版序 《质疑“学会做人”》的质疑 从2003牟诺贝尔奖获奖者谈话想到的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剑新 语文给我智慧,给我文化 儿童识字教育门外谈 鲁迅作品还能不能进课堂 学习科学,破除迷信,提高素质 舞蹈与教育 学生舞蹈值得提倡 让学生学习得怯乐 ——为北京一师附小《小学快乐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序 留给学生匀主学习的空间 夫该呐喊“救救孩子”了 折磨孩予的奥欺可以叫停了 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 鞭予只能培养奴才,不能培养人才 从“十佳少年”评审谈起 我为什么呼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 公平而差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 少年留学要三思而行 《重新审视多元智力》序 《最后的图腾》序 《我在美国读中学》序 《梧桐村下的欺学》序 教师篇 中国呼唤当代教育家 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 特级教师的倡议好 再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 改革教师教育的10点建议 霍懋征老师的真善姜 ——《真、善、姜的丰碑》序 高雅、亲和是可贵的教旰乞质 校长,希望你走到学生中去 春风雨露 情在育人 ——咏念董纯才同志 润物细无声 ——缅怀刘佛年教授 深切怀念董谓川先生 音容巳逝,风范永在 ——深切怀念滕大未先生 杂 感 “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有感 从“某正厅”说起 银行取款有威 西行漫记和随感 引言 热闹的马斯特里赫特,宁静的马斯特里赫特 人与自然的和谐 欧洲的田野风光 荚扎特的故乡 美丽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欧洲的骄傲 喧闹的威尼斯 醉人的湖光山色 古老的维罗细 朝圣波洛尼亚 访问布鲁塞尔和鲁汶 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刘杰克妈妈家做客 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欧洲人的休闲文化 欧洲人的饮食文化 试读章节 新世纪到来话教改 我们不知不觉地跨进了新世纪。新世纪应该有新气象。人们对新世纪充满了憧憬和期望。 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把人类推进到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但是现代化也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灾害。特别是现代化催化了人们的物欲,却退化了人们的道德。人们的贪婪和掠夺,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而且引起了战乱、争斗和腐败。现代化是把双刃剑,既推动人类前进,又似乎正在把人类推向深渊。几年以前我曾经在电视上听到一位治沙专家的哀叹:人类已经制造了毁灭自己的武器,但至今还没有创造出拯救自己的工具。这似乎悲观了一些,但却给人们敲起警钟。但是我相信,20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将更是创新的世纪,人类正在提高对自然,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并终将创造出克服困难的奇迹。 20世纪的教育就是在这种现代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另一方面经历了激烈的变革。20世纪的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教育自身却不能令人满意,教育质量下降、青少年道德水准滑坡,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人们期望着新世纪的教育能够走出困境,培养新人。 21世纪世界教育的走向是什么?常常有人向我发出这样的问题,我却难以回答。我不是未来学家,对社会的未来以及教育的未来难以预测。教育界有一种未来教育学派,他们设计了未来教育模式,但我想也不过是未来教育学家的理想而已,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也是一个未知数。至于对于我来说,过去的事尚可说几句,就像上面说的,对于未来却很茫然。当然憧憬和期望总是有的。这里就谈谈我对21世纪教育的期望吧。 我希望新世纪的教育更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他能够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有事业的责任心,能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一定的贡献。 我希望新世纪的教育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自己喜爱的知识,从而学得更好。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却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计划、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希望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能够得到关注和改善,使他们受到普通公民同等的教育。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转型,社会出现贫富不均,有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如果没有社会救助措施,很难完成他们所希望的学业。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老、少、边地区仍然与贫困联系在一起。那里的教育也需要特别关注。我国政府每年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投入大量资金,但除了资金的援助外,还需要发达地区的智力支援。要帮助那里的教师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我希望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了人们不陷入科学主义,就要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事实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不矛盾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文化的手段和结果。科学技术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问题是我们在进行科技教育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它的工具性,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科技教育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它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我希望尽快地建立终身学习的体系,使每一个人在他们需要学习的时候就能获得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教育思潮,它反映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产的不断变革对劳动者的要求。在新世纪里人们不仅为了谋生而学习,而且是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而学习。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学习将成为新世纪的生活的主流。 最后,我作为一名教师,希望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在新世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教师本来受到人们的尊重,认为人才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现在人们也都会说,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但是,时代在进步,旧时的教育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仍然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但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有人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学校的出现,学校将消亡,教师将消失。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网络时代确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但学校仍将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且不说学校是知识密集的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是任何网络所不能替代的。至于教师,学生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更需要教师来领航;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任何电脑所不能替代的。但教师的角色确实在发生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接受的知识可能是老师闻所未闻的。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在未来的世界里,教师将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原载《明日教育论坛》2001年创刊号) P10-12 序言 这个集子中收集的是新世纪以来的一些随感杂文,都是根据当时的教育现实有感而发的。有些是在会议、论坛上的发言,有些是报刊约我为当时教育热点发表的个人看法,还有一些为他人专著写的序言。但不论哪种文体,都是与当时的教育现实有关。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杂文中所议论的内容今天已经过时。例如我在许多杂文中呼吁的重视农村教育,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等问题,这几年已经有很大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二免一补”,使亿万农民子女受益;当然也有些问题,如素质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这些杂文本来已经没有再出版的价值,但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在10年以前出版过我的随笔《杂草集》,我答应他们再写一本《野花集》。本来是想年纪老了,退休下来,无事可干,静下心来看点书,写点学习心得。谁知道,过了古稀之年非但没有退下来,反而杂事越来越多,给福建教育出版社许下的心愿未能完成。最近他们要把教育随笔编成系列,陆续出版教育名家的随笔,因此他们要我完成原来许下的诺言。我思来想去,觉得按原计划写读书心得已经来不及,只好把这些杂文滥竽充数。好在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也不太像随笔,但也还是实话实说,有些教育问题尚未过时,有些问题尚需我们大声疾呼。所以我愿意借些机会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大家讨论思考批评。 作者2007年12月10日于北京求是书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