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实的纪晓岚/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忠智//冯哲佐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 出世传奇 天资聪慧

崔尔庄,原名崔庄,是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小镇,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正西二十多公里处,今属沧县所辖。这里是纪晓岚的出生地。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崔庄属直隶河间府献县。村里有一家富户,户主名叫纪天申。纪天申子孙满堂,有三个儿子:容舒、容雅、容恂;当时他已有了三个孙子:容舒的儿子纪睥,容雅的儿子纪昭、纪易。家中尚有诸多女眷,再加上奴婢、杂役,可谓人丁兴旺。纪家是一处大宅门,朝南的门楼高大宽敞。宅内有好几进庭院,房屋鳞次栉比,还有几座小楼散布其间,颇有些不同凡响的气派。

传说这年六月的一天,在纪家住了多年的一位“仙人”突然告辞,主人询问缘由,“仙人”说,“兵部尚书”就要来了,我得走了。纪家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时隔不久,纪晓岚就降生了。

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记载在清朝文人方士淦所著的《蔗余随笔》里。当我们今天感叹种种戏说的时候,岂不知对他的戏说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比方士淦更早的记载是朱硅写在《纪文达墓志铭》里的一段话:“先是郡为九河人海故道,天雨则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怪。公王父(即“祖父”——笔者注)梦见光人楼中,已而公生,光遂隐,人以为公实此灵物化身也。”文中已透露纪晓岚为“灵怪转世”。朱硅是何许人?他是嘉庆帝的老师,并与纪晓岚为同年考中举人,同朝为官又是相知的朋友。纪晓岚临终前是朱硅的副手,当时朱任大学士,纪是协办大学士。其后,清代文人的笔记里又有不少类似的记载。

纪晓岚的门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里,把“纪文达师”的出生写得更为神奇,先说他这位座师是“火精转世”,并说那火精为女身,火精出现时,村民们敲打着铜器驱赶,见火光中隐隐约约有一赤身女子。有一天,火精进入纪家内室,众人正在议论纷纷,传出了小公子出生的消息。小孩子一生下来耳垂上就有穿痕,像是戴过耳环,两只小脚又白又尖,如同缠过足似的,于是人们沸沸扬扬的传开了,说这孩子是“火精转世”。

梁章钜是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那场会试的正考官就是纪晓岚,而且,纪晓岚也是梁章钜祖父、父亲与叔父的老师。有了这层关系,梁章钜自然也就有机会见到纪晓岚,因而他写得活灵活现,说老师的耳痕至老犹宛然可见,那双小脚也不避人,常脱下袜子让人看。《归田琐记》里又说纪晓岚是个猴精,家中几案上常摆些榛、栗、梨、枣之类杂食,随手抓着吃。还说他是蟒精,因为纪宅附近地里有大蟒,自从纪晓岚出生后,那蟒就不见了。在张培仁《妙香室丛话》中亦有相同的记载。在纪氏故乡,还有纪晓岚是金鸡下凡的传说。当然这都是一些附会、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纪晓岚自称“河北庸流,燕南下士”,此虽谦词,却反映出他出身的平凡。他虽然出生在世家大族,但跟朝堂里有些高官重臣相比,他既非贵族后代,又非官宦世家,只不过是个耕读之家出身,比较起来还是显得有些微贱。围绕他出生时的种种传说,无非是用来证明,后来创建了惊世文功的这位大学问家,是有根源,有来历的,生来就与众不同。其实,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和别的婴儿不会有什么两样。人生的或社会的任何一个大事件发生之后,如果着意去搜寻其前兆,总能附会出一些蛛丝马迹。这样会使得纪晓岚本来平凡的出身,显得有些不平凡起来。

纪晓岚的生辰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那年,祖父纪天申六十岁,父亲纪容舒三十九岁,大哥纪睥十九岁。纪啤是纪容舒与原配夫人安氏所生,安夫人已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二十九岁上去世,继配张夫人未及生育又过早病亡。纪晓岚的生母是父亲的第三位夫人,是第二位夫人的亲妹妹。她在二十九岁上生下了这个不平凡的儿子。  按照纪氏家族辈分,纪晓岚排在第十四世,属“日”字辈,故取名昀,字晓岚。后来,他的字比名更为世人所熟知。按家庭里的大排行,纪晓岚是老四,也就是说,他是爷爷的第四个孙子。所以府中上下都叫他四少爷,又称四官。

崔庄纪氏,不仅是富庶之家,更是书香门第。小纪昀天资聪慧,活泼机灵,虽然很调皮,却十分招人喜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长辈们整天读书习字,吟诗作对,纪晓岚耳濡目染,很小就熏染上了文雅之气。一天,他到三叔容雅屋里去玩。三婶正盘膝坐在炕上做女红,小纪昀歪头盯着婶婶腿下露出的小脚。叔叔看着好笑,有意试试小侄子的文才,顺口吟道:

三寸金莲瘦,

纪晓岚小眼一眨,随口对上一句:

一双绣鞋轻。

婶婶佯装嗔怒:“你这小崽子也跟着你叔捉弄我!”叔叔帮着侄子说:

谁还没有脚?

纪晓岚接口对上:

何必动无名!

机智巧妙的答对博得了大人的欢心。纪容雅本应是纪晓岚的二叔,但按大排行,纪晓岚的伯父家还有一位比容雅年长的叔叔叫纪符,所以容雅也就成了三叔。

崔庄西边的景城村,是纪氏祖居地。景城村北土岗上有一座建于明朝的真武庙。庙里有一位道士,因特别謇欢下象棋,人们都叫他棋道士。棋道士棋艺很“臭”,棋风又差,光想赢,不想输,如果眼看自己要输了,就动手跟人家抢夺棋子。有一天,纪晓岚跟着一位堂兄到庙里去玩,棋道士打量着纪晓岚头上那两只高耸的小抓髻,也想卖弄一下文才,笑着戏谑道:

牛头有幸生龙角,

纪晓岚心中暗笑,顺口回敬说:

狗嘴何曾吐象牙!

自作聪明的棋道士吃了个大窝脖,尝到了小孩子的厉害。

有一年,河间知府造访崔庄纪府。知府进村时,纪晓岚正跟小伙伴们在街边玩皮球,偏巧球飞进官轿里去了,衙役们大声喝斥,孩子们吓得四散躲避,唯独纪四官,不但不逃,居然还挺身上前拦住轿子要球。知府见这孩子机灵可爱,便探出头来,逗他说:“我出一联,如果你能对得上,就把球还你。”纪晓岚点了点头。知府扫视了一下躲在路边惊恐张望的孩子们,顿时有了上联: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随口应道:

太守二千石,独公……

最后一字却迟不出口。知府讶然问道:“最后一个字是什么,你为什么不说?”纪晓岚笑眯眯地回答:“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那个字就是‘廉’,不给,那字便是‘贪’!”

太守是汉代官职,俸禄为每年两千石粮食,所以又把太守称二千石。清朝已经没有太守之职,由于知府与太守属同一级别,常常以太守代称知府。此语一出,知府立即为他的聪明狡黠和应对从容所惊服,连声赞叹这个小娃娃日后必将出人头地,球自然也就回到了纪晓岚手中。

如今在纪晓岚的故乡,许许多多有关他聪明机智的故事,仍在民间文学中流传。还有一个故事说,纪晓岚和一群小伙伴们一块弹玻璃球,球蹦进大马车的旋子里。旋子是安在车辕子前头的小铁管,管长半尺多,管孔直径不足一寸,管口冲上,是用来系绳套和插鞭杆的。球掉进旋子里掏不出来,大家急得团团转。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看我的。他找来一根小木棍,抓起一把细沙土,一边往旋子孔里注沙土,一边用小木棍拨动玻璃球,球渐渐地浮了上来。

纪晓岚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崔庄有个书铺,纪晓岚常去看书。开初,掌柜的还热情地向他推荐各种书籍,谁知他每次来了只管翻看就是不买。后来才知道,这孩子看一遍就把内容记在脑子里,不用买了。从那时起,掌柜的再也不让他随便看书了。

聪明机智之外,纪晓岚还有一种特异功能。他在四五岁时可以在夜间视物,七八岁后这种功能渐渐消退。这件事明明白白地写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是真是假不好断定,反正纪晓岚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名传乡里的“神童”了。

P1-7

后记

去年秋天,突然接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浩先生打来的电话,说他们出版社打算出版一套历史知识丛书,邀我写有关和坤与纪晓岚的两本书,我答应了。因为普及历史知识,让历史走近现实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老一代史学家们多年的夙愿。例如,郭沫若、翦伯赞、吴晗、顾颉刚、张荫麟诸先生都主张历史知识应该普及大众,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自己的历史,热爱历史。因此,历史书籍应该尽量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可惜这一愿望并未完全实现,今天的史学工作者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应该为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继续努力。可惜由于时间短暂,再加上多年糖尿病缠身,我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我想到请友人李忠智先生与我一起完成这一写作任务。李先生是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会长、中华楹联学会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主编。他曾自费独自远赴新疆考察、探访有关纪晓岚的遗踪,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多年来对于故乡的历史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几乎走遍了沧州及其周边地区,收集了大量地方文物和民间传说、故事,成为了沧州地方史专家。他曾编导了十集电视片《漫览沧州》,与人合作出版过《正说纪晓岚》、《纪晓岚故里》等书。

书撰写过程是:我与李忠智先生共同草拟了写作提纲,然后由李先生撰写初稿,最后由我斟酌内容,进行改定与润色文字,统稿、定稿。应该说李先生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著。

应该指出,本书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前辈史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吸收了不少近年来有关纪晓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笔者理论修养与业务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祈请方家、读者指正、批评。

本书在写作、出版过程中曾得到老友何兆武先生、王敏之先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浩、王磊诸先生的帮助、支持,特此表示衷心谢忱。

笔者之一冯佐哲

2007年8月初于北京望京蜗牛斋

目录

前言

一 出世传奇 天资聪颖

二 族脉悠远 文渊溯源

三 时局骤变 家学绵延

四 家教师传 苦读应考

五 才气勃发 登科入仕

六 翰苑展才 伴君得宠

七 初执文衡 惜护才俊

八 受命南巡 纵情吟咏

九 督学福建 奖掖士子

十 故里守制 孝悌敦亲

十一 夫妻相偕 儿女情长

十二 喜蓄妾媵 情牵婢女

十三 驰骤士林 游戏宦场

十四 瞻顾亲情 漏言获罪

十五 充军新疆 谪路漫长

十六 效力军署 安抚遣犯

十七 边疆览胜 东归记诗

十八 注书待命 献诗复职

十九 蓬山徜徉 仕途踟蹰

二十四 库开馆 荣膺总纂

二十一 夙兴夜寐 检校典籍

二十二 游刃内廷 殊被恩荣

二十三 苦心孤诣 著述阅微

二十四 方圆处世 倾心交友

二十五 文人雅癖 藏砚嗜烟

二十六 励学擢英 宽政爱民

二十七 立身醇谨 不入浊流

二十八 抵制权奸 泾渭分明

二十九 终老朝堂 备极哀荣

附录一:纪晓岚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纪晓岚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他在正史里受推崇,在野史里也风光;他荣登高位,且文传后世;他学术渊传,又诙谐多智;他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又是百姓心中的偶像。如此诸多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可是在近几十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里,这位历史人物好像被遗忘了似的,沉默了一个时期。当世纪之交,纪晓岚忽然在书刊里和荧屏上频频露面的时候,人们感觉到些许陌生,些许新奇。他那多彩的性格让人们眼花潦乱。但是种种随心所欲的戏说、演绎,把这个人物弄得扑朔迷离,真假莫辨。于是很多人想知道,历史上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事实上,纪晓岚是清朝乾嘉时期纲纪群书,统领学界的大学者,是立身醇谨的清廉朝臣,是乾隆盛世的创建者、既得利益者和大力维护者。他创作的诗赋作品和他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体现了一种盛世文化的精神。他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不但文笔精练,也别具丰富的思想内涵。

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人称茶星、纪河间,卒谥文达,故又称纪文达公。其字晓岚,最为世人所熟知。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庄。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十四日,享年八十二岁。卒后魂归故里,葬于崔庄南六里之北村。按新的行政区划,他的出生地和墓葬地如今都属河北省沧州市的沧县。

纪氏的曾祖辈在明末动乱时期,曾深受清军掳掠之害。清军入主中原,书香门第的纪氏家族顺应历史潮流,走上为新朝廷服务的道路。满族以强劲的武力征服了中原,而中原悠久的文化又逐渐同化了满族。满族统治者遵循中华传统儒学,建立起新的统治体系,结束了明朝末年的混乱局面,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追求秩序和稳定正是儒学的要旨。纪晓岚认为:“明季之乱,极矣。圣朝(即指清朝——笔者注)荡涤洪炉,拯民水火。”(《如是我闻》卷二“族祖黄图公言”)纪晓岚登科入仕。他与乾隆皇帝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契合。纪晓岚可以在悠长深远的儒学里酣畅地遨游,皇帝则可以用他这样的文学侍从来标榜文治。这种契合促成了千古文化伟业《四库全书》的编纂。

《四库全书》在乾隆帝主持下开编。纪晓岚作为总纂官,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生死书丛。《四库全书》包罗宏富,浩瀚广博,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总汇,它的编成为乾隆朝显赫的武功文治增加了一大亮点。纪晓岚主撰《四库全书总目》,对一万余种图书作了介绍和评论,“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决奥提纲,溯源彻委”(阮元《纪文达公遗集序》)。撰定《四库总目》,使纪晓岚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显示,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以至文化史上至高无上的学者地位。

毋庸讳言,编纂《四库全书》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例如,朝廷利用编书之机,查禁、销毁了一大批所谓“悖逆、违碍”的书籍,并对一些书中的文字进行了抽挖、删除和篡改。不过,那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惯用的伎俩。乾隆皇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毁书之责,是不能都算到纪晓岚身上的。

由于纪晓岚对《四库全书》出力最大,也得益最多;殊被恩荣,屡得升迁。他由翰苑跻身内阁,两署兵府,三典南宫,五掌乌台。晚年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备受荣崇。

作为内廷词人,纪晓岚常以诗赋来为皇帝歌功颂德,颇有以才媚上之嫌,但他也为盛世时代摇旗呐喊,有些诗篇写得格调高雅,大气磅礴。他申明“诗本性情者也,人生而有志,志发而为言,言出而成歌咏,协乎声律。其大者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次亦足抒愤写怀。举日星河岳、草秀珍舒、鸟啼花放,有触乎情,即可以宕其性灵”(《冰瓯草序》)。

纪晓岚不愧是盛世的名臣,在他遭受人生挫折,被贬谪戍期间,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热情地赞美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和繁荣景象,细致人微地描述边疆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从而颂扬朝廷平定新疆实现祖国统一的繁盛局面。他在赦还归途中写的那组《乌鲁木齐杂诗》,并无郁穑愁苦之音,而有春容浑脱之趣。成为记录清朝盛期开发新疆的历史画卷。

纪晓岚精熟中国文化精神,了解世事民情,又谙悉官场内幕。他到晚年已经看出盛世掩盖下的种种危机,对民族社稷的命运产生难以吐露的复杂感受,在校勘《四库全书》之暇,以忧国忧民的苦心孤诣,用随笔体著述了《阅微草堂笔记》,托狐鬼以抒己见,借诙谐而言世事,在记述地方风情、典章古物、医巫星占、趣闻轶事以及狐精鬼怪的故事中,把劝诫之言,箴规之意寄寓其中。他在乾隆年间法纪最严的时代,敢于指责社会上的某些弊端,完全是出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责任感和良知。

一个权高位重的官员,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容易被人敬畏和尊重却不易为人喜爱,而纪晓岚这样一位高居庙堂的两朝枢要,博通古今的学界宗师,却有着纯真可亲的平民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趣味。他不摆官架子,没有富贵气,更没有文人的迂腐。他曾在一个等子盒上刻有“未能免俗”的铭言,在为陆锡熊遗像题诗中承认:“羡君雅调清到骨,笑我俗病医难全。”纪晓岚所说的“俗”,实际上是一种纯朴平实的处世态度。他出身乡间,自幼聪明好学,性格活泼机智,又特别调皮淘气。他常和大人接口对句,并敢戏弄塾师。入仕前后,他年轻气盛,以飞扬的才气驰骋士林,诗文唱和从不欲落人之后。他还常以滑稽戏谑游戏宦场,有时用刻薄的语言侮慢同伴。他的同学陆青来说:“晓岚易喜易怒,其浅处在此,其真处亦在此也。”经历西戍的挫折之后,纪晓岚的性格变得深沉冷静,不再逞强好胜,但仍保持诙谐乐观的本性。在编纂《四库全书》的紧张气氛中,他还用滑稽风趣的诗联来调节气氛。

正是这种纯真的性格,平民化的情趣,使他不但受到士林的尊重,也得到百姓的喜爱。他身后赞誉颇多,人气一直居高不下,从他辞世至今,二百多年来戏说不断。清人笔记和民国初期的一些书籍里记有大量有关纪晓岚的逸闻趣事,民间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生动传说、佳话。由于纪晓岚雅俗兼备,历来文人墨客或民间百姓。常有人把自己的意志编成美丽的故事附会在这位古人身上,以致纪晓岚的形象在口头传说和文学创作中被异化,使他的面貌显得有些朴朔迷离,捉摸不定。

纪晓岚去世二百余年后,中国历史又重现盛世局面。人们回观历史,发现这颗盛世的文化之星,仍在历史的苍穹熠熠生辉。纪晓岚身上所体现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安定,永葆积极乐观,推动文化繁荣的盛世文化精神,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仍有借鉴作用。总之,纪晓岚是一位应当肯定,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有鉴于此,笔者参考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今人的有关著述,把主人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从他的故里文脉,家族源流,社会环境以及生平履迹,诗文内涵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梳理出他政治立场、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本书不敢夸耀文采,但下笔有据,唯求实事,以期基本符合历史本来面貌,努力将一个真实的全面的纪晓岚展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是纪晓岚人物传记。主要包括出世传奇、家学绵延、登科入仕、翰林展才、福建督学、游戏宦场、充军西域、仕途坎坷、司库编纂、著述阅微、方圆处事、宽政爱民、不入浊流、抵制权奸等。纪晓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人物。他纯真的性格,平民化的情趣,尤其《四库全书》编纂,使他不仅受到士林尊重,也得到百姓的喜爱。本书对人们研究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推荐

这是本人物传记,传主是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一位独具特色的人物。他性格纯真,情趣平民化,曾编纂《四库全书》,备受士林尊重,也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

本书对人们研究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