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老将完美谢幕
德国残奥会代表团最知名的体育明星、今年55岁的轮椅田径女运动员玛·布根哈根,在9月9日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女子铁饼。F54—56级比赛中,以27.8米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并摘得桂冠。前一天,她已获得了一枚女子铅球F54—56级铜牌。这位北京残奥会田径赛场上年龄最大的老将,为自己的体育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岁刚出头时,布根哈根因腰椎间盘突出而截瘫,24岁时投身残疾人体育运动。1989年,她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了三枚金牌。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残奥会上,布根哈根勇夺4金,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又两次夺冠,2000年悉尼残奥会也有一金进账。布根哈根至今仍保持铅球、铁饼和全能三项世界纪录,并曾当选为1994年度德国最佳女运动员。她还两次荣获德国体育最高奖——由总统颁发的“银月桂叶奖”。
“如果我不从事体育运动的话,可能至今还呆在护理院里,无法融人社会。”布根哈根说。
布根哈根的体育生涯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残疾人,除了主动承担家务外,还帮助自己的妻子与媒体打交道,让她专心致志地进行训练。8日,布根哈根获得北京残奥会第一枚奖牌时,接到的第一个祝贺电话就是丈夫打来的。
布根哈根现在的正式工作是在柏林一家截瘫残疾人医院里从事社会救助,此外她还利用资深残疾人体育明星的身份支持建造了德国第一艘残疾人帆船。布根哈根已出版包括个人自传在内的多种书籍,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目前德国有两所残疾人学校以她的名字命名。 (人民日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池中健儿感受幸福
9月8日,巴西游泳选手丹尼尔·迪亚斯在50米仰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为巴西再夺一枚游泳金牌。赛后他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幸福。没想到自己会游得这么快。当我登上领奖台,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迪亚斯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州,今年只有20岁。他出生时,两条胳膊和右腿就先天畸形。他的父亲保罗回忆,畸形的肢体让迪亚斯从小饱受社会的歧视。保罗有一次参加讲座,听说体育能促使残疾人恢复自信,融入社会大家庭。于是,他满怀希望,带着迪亚斯前往圣保罗残疾人体育协会,参加残疾人体育康复活动。
保罗每周一到周六都带着儿子去学习游泳。他说:“几年来,我每天坚持带他去训练:上午在学校上课,然后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俱乐部参加训练。”2005年初,迪亚斯作为残疾运动员参加了巴西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一举获得两枚铜牌。从那时起,迪亚斯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说:“这一比赛成绩极大地激励了我,我更加热爱游泳,更加努力地训练了。”
2007年,成为职业运动员的迪亚斯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泛美残疾人运动会上摘取8枚游泳金牌,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和4项泛美残运会纪录。当时,他满意地说:“这是一次令人满意的比赛。我有走得更远的实力,现在是考虑北京残奥会的时候了。”
(人民日报驻巴西记者吴志华)
举重冠军身兼三职
9月9日,北京残奥会举重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在首先进行的男子48公斤级比赛中,尼日利亚选手鲁埃尔·伊沙库摘得了本届残奥会举重比赛的第一枚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赛后他告诉记者:“今天的比赛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一次,感谢北京!”
伊沙库今天表现可谓神勇。在其他选手三次试举过后,伊沙库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表演”:第一次试举他就选择了155公斤并顺利过关;第二次试举他将重量加到了160公斤又轻松完成;最后一次试举,他加了7.5公斤,并在全场观众的热情鼓励下一举定乾坤,成功举起了167.5公斤的重量。三次试举的成功完成使伊沙库信心大增,他选择169公斤,准备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在经过短暂调整后,他又一次挑战成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伊沙库从1991年开始练习举重,8年前开始参加残奥会。赛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枚金牌我盼了8年。”今年是伊沙库第三次参加残奥会。在悉尼残奥会上,他由于受伤没能如愿。雅典残奥会上,他获得一枚铜牌。伊沙库告诉记者,赛前,家人在电话中不断地鼓励他,尤其是他的孩子说:“爸爸,你一定要赢得金牌!”
伊沙库说,他从小就对举重运动非常感兴趣,后来他得知举重是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就开始参加训练。举重并不是伊沙库生活的全部,他还经营着家具公司,同时也是尼日利亚体育协会的会员,可谓是“身兼三职”。一般情况下,伊沙库每周训练4次。早上训练后,只能休息1个多小时,就要赶到公司去照看生意。每当临近重大比赛,他就要把重点放到训练上,比赛结束后,就又要忙于公司的业务。当记者问他如何兼顾运动和生意时,他笑着回答:“刻苦的努力。”
(人民日报记者马剑)
游泳让我享受人生
在9月7日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自由泳S4级比赛中,36岁的墨西哥选手内莉·米兰达以1分44秒11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墨西哥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摘取的第一枚金牌。 获胜之后的米兰达激动得几乎落泪:“游泳让我享受人生,泳池是我的第二个家。”米兰达患有四肢麻痹,但自从接触游泳运动后,她的双脚不仅能感受到水的存在,胳膊也可以活动了。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上,有时甚至连儿子也照顾不上。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在2007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泛美残运会上,米兰达获得了100米自由泳项目的第二名,也因此赢得了北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在北京的“水立方”,米兰达圆了自己的冠军梦:“当国歌响起时,我特别感动,心中充满了骄傲。”她告诉记者:“我一直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从我第一天接触游泳开始,我就期待着站上领奖台。我梦想了那么多次,今天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米兰达夺金的消息传回墨西哥后,引来一片欢呼。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亲自打电话向她祝贺并表示,墨西哥全国都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她是勇气和天分的榜样。
(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王新萍)
此刻我们盼了太久
当地时间9月8日凌晨,委内瑞拉国家电视台通过现场直播,向全国发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北京残奥会女子柔道63公斤级比赛中,委盲人运动员娜奥米只用了3秒钟就在决赛中战胜对手,为委内瑞拉夺得金牌,实现了委内瑞拉参加数届残奥会以来金牌“零的突破”。委内瑞拉媒体立即热闹起来,电视、广播、网络等在第一时间迅速报道。
委国家通讯社在报道中称,整个委内瑞拉充满激情。有网友评论说,这些委内瑞拉残疾人运动员,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值得尊敬。在北京的委体育部副部长埃尔莎·加尔西亚在接受委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每天我们都被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感动着。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我们太高兴了,我们真幸福。这一刻我们已经盼望了太久。”
加尔西亚说,娜奥米夺金将给委内瑞拉全体运动员带来动力。委残奥会代表团团长费尔南德斯说,娜奥米的这枚金牌将对委内瑞拉的体育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残疾人同样可以代表国家,争取荣耀。 娜奥米今年19岁。在去北京之前她就表示,要力争为委内瑞拉赢得金牌。在获得金牌后她向媒体表示,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幸福的事情了。在谈及对北京残奥会的印象时,她说,在北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井井有条,我们受到了最好的接待。
(人民日报驻委内瑞拉记者张卫中)
P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