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为养龟场技术人员、养龟专业户及龟类爱好者阅读编写的工具书,内容涉及龟的基本知识、养龟业的发展概况、养龟场的设计和龟池建造、龟的营养与饲料等。
本书图文并茂,也可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部门人员及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工具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简明养龟手册 |
分类 | |
作者 | 宋憬愚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专为养龟场技术人员、养龟专业户及龟类爱好者阅读编写的工具书,内容涉及龟的基本知识、养龟业的发展概况、养龟场的设计和龟池建造、龟的营养与饲料等。 本书图文并茂,也可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部门人员及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工具书。 内容推荐 本书从龟的基本知识入手,在讲述了养龟场的建造及龟类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40余种养殖龟的现状、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方法,并介绍了绿毛龟的培育及饲养技术。最后,还探讨了龟的疾病防治及龟的加工利用技术。本书不仅注重龟的生产性养殖,也重视龟的家庭玩赏性饲养,并侧重于龟的资源保护。另外,为方便读者辨认各种龟类, 本书还配有多幅龟的黑白插图及珍贵的彩色照片。 本书适合养龟场技术人员、养龟专业户及龟类爱好者阅读,也可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部门人员及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龟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龟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一、龟的种类和特征 二、龟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第三节 龟的生活习性 一、生活环境 二、生活方式 三、食性 四、生长 五、繁殖 六、休眠 七、晒甲 第四节 龟的鉴定和标记方法 一、龟类鉴定的常用名词术语 二、龟类的鉴定方法 三、龟类年龄鉴定方法 四、龟类标记方法 第二章 我国龟类养殖概况 第一节 龟的经济价值和龟文化 一、龟的经济价值 二、龟文化 第二节 我国养龟业的发展和现状 一、养龟业的发展 二、养龟业的现状 第三节 我国养龟业的发展前景 一、龟的市场贸易 二、常见龟的养殖效益分析 三、养龟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养龟场的设计和龟池建造 第一节 养龟场的设计 一、养龟场址的选择 二、养龟池及养龟场的设计 第二节 养龟池的建造 一、水栖龟龟池的建造 二、半水栖龟龟池的建造 三、陆栖龟龟池的建造 第四章 龟的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 龟的营养需求 一、蛋白质 二、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四、维生素 五、矿物质 第二节 龟的配合饲料及加工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 二、配合饲料的原料组成 三、配合饲料的配制加工 第三节 龟的天然饲料及培养 一、龟天然饲料的类别 二、龟天然饲料的人工培育 第五章 养龟各论 第一节 乌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二节 三线闭壳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三节 鳄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四节 红耳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五节 黄喉拟水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六节 黄缘盒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七节 平胸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八节 花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九节 四眼斑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十节 其他龟及养殖 一、黑颈乌龟 二、大头乌龟 三、艾氏拟水龟 四、地龟 五、锯缘摄龟 六、齿缘摄龟 七、周氏闭壳龟 八、金头闭壳龟 九、黄额盒龟 十、缅甸陆龟 十一、凹甲陆龟 十二、四爪陆龟 十三、安布闭壳龟 十四、马亚西亚巨龟 十五、三线黑龟 十六、印度棱背龟 十七、彩龟 十八、果龟 十九、马来龟 二十、粗颈龟 二十一、斑点池龟 二十二、庙龟 二十三、草龟 二十四、条颈摄龟 二十五、印度沼龟 二十六、安南龟 二十七、印度陆龟 二十八、放射陆龟 二十九、新引进的养殖龟类 第六章 绿毛龟的培育 第一节 绿毛龟的形成及养殖前景 一、绿毛龟的形成 二、绿毛龟的养殖前景 第二节 绿毛龟的人工培育 一、场地、工具的准备 二、接种季节 三、基龟的选择与处理 四、藻种的选择与处理 五、其他准备工作 六、接种方法 七、接种后的管理 八、成缨 九、成缨后的管理 十、绿毛龟越冬 第三节 绿毛龟的品类及评价 一、绿毛类的品类 二、绿毛龟的评价 第四节 绿毛龟的观赏性饲养 一、养龟容器 二、光照要求 三、水的要求 四、饲料和投喂 五、换水和洗涤绿毛 六、度夏和越冬 七、驯养 第七章 龟的捕捉和运输 第一节 龟的捕捉 一、龟的捕捉方法 二、捉龟注意事项 第二节 龟的运输 一、影响运输龟成活率的因素 二、运龟季节 三、运龟前的准备工作 四、运输方法 第八章 龟病的防治技术 第一节 龟病发生的原因 一、温度 二、日光 三、水 四、营养 五、人为因素 六、生物因素 第二节 龟病的诊断与常见龟病 一、龟病的诊断 二、常见龟病的诊治技术 第三节 药物的使用及常用药物介绍 一、药物的使用 二、常用药物介绍 第九章 龟的加工利用 第一节 龟板的加工利用 一、龟板的药物功能 二、龟板的质量 三、龟板的制法 四、龟板胶的制作 第二节 龟的烹调技术 一、龟药膳的烹调 二、龟名菜的烹调 三、龟中成药方剂 第三节 龟标本的制作 一、浸制标本 二、剥制标本 三、骨骼标本 附录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龟鳖部分) 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1973) 附录中禁止贸易的物种(龟鳖部分) 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龟鳖部分) 四、中外龟鳖有关机构简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三节 龟的生活习性 龟的种类繁多,其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在这里只谈谈龟的最基本的生活习性,至于各种常见养殖龟的具体习性,将在第五章中阐述。 一、生活环境 龟分布于地球上除南极洲和北冰洋以外的各个地区,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陆地海洋、河流、湖泊、池塘、沼泽地及山区溪流中,到处都有龟的足迹。按生活环境不同和对水的依赖程度,人们将龟分为四大类:陆栖龟、半水栖龟、水栖龟和海栖龟,长期的自然进化,使这些龟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栖息环境高度适应。 (一)陆栖龟类 陆栖龟类背甲隆起很高,这可扩大肺胳,增加肺的呼吸量;四肢呈圆柱形,支撑有力,这些都更适宜于陆地上快速爬动。陆栖龟指(趾)间无蹼,头顶上覆有较大的鳞片,它们多生活在温暖干燥的地区,如多岩石的山坡、灌木丛中,甚至草原、荒漠上。 (二)海栖龟类 全世界共有海栖龟类7种,它们都生活于开阔的海域,有的种类游弋于各大洋之间,因此其外形特别适宜于游泳生活:背甲呈流线型,四肢呈桨状,头、四肢不缩入壳内,头上有角质硬壳起保护作用。 (三)水栖龟类 水栖龟种类较多,它们四肢扁平,趾(指)间有蹼,既喜水中栖居,也适宜于陆上爬行,实际上应属水陆两栖。多生活于池塘、沼泽、湖泊等浅水水域。 (四)半水栖龟类 半水栖龟和水栖龟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都是水陆两栖,但半水栖龟更适合陆地生活,其体形也就有些近似陆栖龟:背甲隆起较高,四肢近圆柱形但略扁平,趾(指)间仅有少量的蹼。 龟的陆栖和水栖不是绝对的,海栖龟也必须到陆地上产卵;陆龟也经常到浅水处饮水,也喜雨天出来活动,但不能下水游泳;水栖龟也常到陆地上晒壳、休息,有的水栖龟可在岸上生活一段时间。 二、生活方式 龟的生活方式颇似军事上的坦克,运动速度不算太快,有一定的进攻能力,但坚硬的外壳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平常我们说“缩头乌龟”是骂一个人胆小怕事,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龟都是缩头的。 1.缩头龟 龟类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一类,遇到危险时,它们能将头、尾和四肢缩入坚硬的龟壳内,以保护自己,如陆栖龟类、大部分的水栖龟和半水栖龟。其中,有些龟头、尾、四肢缩入后,身体前后留下两个“洞”,而有些龟干脆连这个“洞口”也闭合了,如闭壳龟、摄龟和背折龟。 2.闭壳龟 人们常见到的龟,腹甲是一整块,而有一类龟的腹甲分前后两叶,可在一定程度上弯折,俗称“断板龟”,包括闭壳龟类、盒龟类和摄龟类。这些龟的背甲和腹甲借韧带相连,也能活动,好似“铰链”,一旦遇到惊吓或敌害侵扰,便将头、四肢、尾缩入,收紧背甲,折叠腹甲,使头缩入,前肢和尾、后肢的前后两洞口完全闭合,使敌害无从下手。据说,它们用这种方法可将蛇夹死,故民间又称之为“克蛇龟”。这类龟产于东南亚地区,体形较小。 3.背折龟 背折龟与闭壳龟在防御敌害上可谓异曲同工,其背甲可折,使“洞口”缩小,但没有闭壳龟做得好,仍有些皮肉露在外面。背折龟产于非洲西部,个头不大,背甲长约30厘米。 4.非缩头龟 这类龟的头、尾和四肢永远缩不进龟壳中去,如海栖龟类和部分水栖龟类。海栖龟个头大,头部往往有硬壳,游速快,遇到危险时,积极躲避。水栖龟中的鳄龟、平胸龟也是非缩头龟,它们遇到危险时,积极还击,以攻代守,其口非常锋利,如人被咬住,严重者掉下一块皮肉,轻者也会留下深深印迹。 三、食性 食性是指摄食器官的结构、食物组成和摄食方式等。龟没有牙齿,靠坚硬的喙将食物咬断或咬住食物后用前肢蹬扯,将食物撕成小块,然后囫囵吞下。 (一)食物组成 我们可根据龟的食物组成,将其划分为三大类:杂食性龟、肉食性龟和植食性龟。 1.肉食性龟 这类龟比较多,如平胸龟、鳄龟及淡水龟科的大部分种类、海栖龟等,它们吃多种动物,如小鱼虾、蚯蚓、瘦猪肉、昆虫、水母等,偶尔也吃点植物,但半水栖龟一般不吃鱼肉。产于马来西亚的淡水龟,食物较为单调,几乎专吃软体动物。 2.植食性龟 吃植物的龟多是陆栖,它们吃多种植物,如水果、蔬菜、草的根、茎、芽等,具体食物根据其分布地而定,如南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加拉帕戈斯象龟,主食是仙人掌。不过,不少植食性龟偶尔也吃些肉类。 3.杂食性龟 杂食性龟动物、植物都吃,荤素不忌,有啥吃啥,如泥龟科的龟类。 龟的食性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同一种龟由于产地不同,食性也不同。即便都是肉食性的,由于个体不同,食物爱好也不一样,如笔者养的一对平胸龟,一只爱吃鱼,另一只却对虾类情有独钟。 (二)吃食量与耐饥力 1.吃食量 龟的食量大小,与食物种类有关,也与环境温度、水质有关,更因龟的种类和个体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的温度下,遇到可口的食物,龟的胃口才会大开。据报道,一只体重2.5千克的缅甸陆龟,一次可吃3~4根香蕉或3根黄瓜,而一只体重500克的红耳龟一天也就吃20克肉。龟吃饱肚子后就不再进食了,所以不必担心龟会撑坏胃。有些水栖龟不习惯于在陆地上吃食,因而他的水中食量比陆地上食量大。 2.耐饥力 龟的耐饥力极强,特别是肉食性龟,在适宜吃食的生长季节,有时一两个月不吃东西也安然无恙,一旦恢复摄食,就会再生长。据《史记·龟策列传》记载,一位南方老人,用龟垫床脚,一垫20年,到老人去世移床时,龟还活着,尚能爬行。龟虽耐饥,但养殖时,还是要坚持天天投喂,否则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四、生长 龟是终生生长的动物,但其一生中的生长速度阶段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龟在性成熟前增重最快,性成熟后,由于大量的营养和体力用在交配产卵上,体重增长开始减慢,但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十几年或几十年后,随着龟体的衰老,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不同种类的龟生长速度差异极大,一般说来,体形较大的龟,生长速度要大于体形较小的龟。如乌龟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龟,从孵出长到500克,需5~6年的时间,而马来西亚巨龟从孵出经5~6年生长,体重可达5~8千克。另外,大多数龟雌性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 龟的生长速度与环境的关系极大,特别受食物、温度及水质的影响较大。龟行动慢,捕食力差,大多数肉食龟类捕食都是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等食物送上门,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生长较慢,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食物来源有保障,龟的生长速度自然要快一些。龟是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的高低和生长速度的快慢受环境温度影响极大。一般龟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5~30℃,气温在20℃以下则停止摄食生长,15℃以下就进入冬眠状态。可见,一年之中龟的生长时间通常只有6个月,这就限制了龟生长潜力的发挥,若通过人工加温,使龟生活环境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一年之中其增重可比正常状态下快2~3倍。另外,水栖龟类对于水质也有较高的要求,若水质清爽,龟吃食量就会加大,生长自然快些。像陆栖龟类,经常冲淋身体,也会提高吃食量。 P18-22 序言 全世界现存龟类约240种,它们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我国对龟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项产业经营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进入大发展阶段,方兴未艾。养殖对象除国产龟外,尚有不少外国龟类。 本书从龟的基本知识入手,在讲述了养龟场的建造及龟类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40余种养殖龟的现状、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方法,并介绍了绿毛龟的培育及饲养技术。最后,还探讨了龟的疾病防治及龟的加工利用技术。本书不仅注重龟的生产性养殖,也重视龟的家庭玩赏性饲养,并侧重于龟的资源保护。另外,为方便读者辨认各种龟类, 本书还配有多幅龟的黑白插图及珍贵的彩色照片。 本书适合养龟场技术人员、养龟专业户及龟类爱好者阅读,也可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部门人员及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工具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01年8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