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什么事情都是值得快乐的。苦难是一种磨练,挫折是一种成熟,烦恼是一种成长……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的心“快乐”了,它都会走向快乐的一面。所以,我们的“心”千万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别给心灵套上太过沉重的功名利禄之类的枷锁,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一样,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唾手可得。
而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快乐”之书,它没有过多的大道理,也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有的只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因为只有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快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随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产品高速产出的时代,但也是精神营养大量缺失的时代,其中尤以对人类生命健康发展影响重大的快乐因子流失最为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让生命体中的快乐消失殆尽,有时他们生活在“痛并快乐”中,有时甚至完全生活在痛苦之中,跳不出生活的烦恼、名利场的厮杀、钱财的诱惑……
本书从日常生活的细节着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重现快乐的本真形态,并沿着生理、心理到情感的一路升华,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快乐在心中,快乐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快乐指南
快乐是什么?你快乐吗?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它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心态;它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它就是简单的生活……
快乐因人而异:有钱就是快乐;有爱才是快乐;有权就是快乐;健康长寿才是快乐;无忧无虑就是快乐;家庭和睦才是快乐。
不同的时间对快乐的定义也不一样,比如:你和你的另一半出去玩时,你会认为和他在一起是快乐;你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也许这就是你认为的快乐;偶尔坐在马路边看人来人往也是快乐的;有时什么也不干,静静地躺着也是一种快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陶渊明以隐居田园为乐;刘禹锡有陋室之乐;周敦颐有赏莲之乐;欧阳修有酒醉之乐;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有着宽广的胸襟是快乐;拥有适当的满足是快乐;给予别人快乐是快乐!钱钟书说,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之乐是说人经常保持心态的平衡,不为名利世俗所累,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就是快乐;动态之乐他说除了性爱以外就是广交朋友;还说“善”就是快乐。
时人把快乐分为四种:一是欲望的快乐,二是感觉的快乐,三是专心的快乐,四是智慧的快乐。
看来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只有懂得快乐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可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很多人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装了太多的世事,太多的欲望,太多的不舍,于是心也沉了,人也累了。他们的不快乐是自找的。
1.谁偷走了快乐
小时候,考试一百分,吃一个冰淇淋,妈妈一个甜蜜的吻,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都能让我们快乐很久。现在呢,就是给我们一个冰淇淋厂,我们也不见得会有那种由内而外的快乐了!是快乐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的感觉变得麻木了?
我们日渐长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付出与失去,感官似乎也变得越来越迟钝。可口的美味即使放在我们面前,也没有一点食欲;华美的服装即使穿在身上,也无法逃避随之而来的落寞;流光溢彩的珠宝即使戴满全身,也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似乎物质生活越是丰富多彩,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越是孤单。我们总是精确地衡量着得与失的平衡,我们的脚步总是太匆匆,不肯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世界于我们来说,不再有轻易的感动。我们的快乐哪里去了?
欲壑难填,它是无止境的。不可否认,人的正常欲望需要满足,即使那些自称没有任何欲望的人,也有最低的生理欲望。马斯洛说,人有五大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我们的古人也说人有“七情六欲”。可见,凡夫俗子也罢,圣人学者也好,无欲望就没有希望。正常的欲望实现能让人快乐不已,但是一旦欲望过高难以实现时,就会徒生烦恼。过多的欲望,总是容易让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相互攀比,于是,失了平常心。到头来,许多人成了欲望的奴隶。
快乐也是相对的。事事难料,人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因此,一个人可能在一时一事上快乐,不可能一生一世天天快乐。可恰恰就有很多人不明就里,总是过于在意那些一时的事情,却忘了人还有一辈子要过。
一个年轻人,偶然在路上捡到2块钱,此后走路眼不离地。40年里收集了29516颗纽扣、52172根小针,连背都驼了。有人听了,一笑而过,可是你是否想过,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人,他们收获的只是小利,而失去的却是太多的人生乐趣。明朗的蓝天,几片乌云就遮住了。
常听身边的人感叹“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不快乐也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他们也许为生存所迫、受生活之累,于是,烦恼忧愁缠绕不去。 “走过一个坎,前面又是一个天”,生活原本艰难,在困难中磨练自己总好过在安逸中慢陛自杀。
人生本身是快乐的,只是因为太多人过分关注琐碎小事,患得患失,或者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能说,我们的快乐是被自己偷走的。当一个人的心理指向过分定位于某一点时,往往会放大它,使之充盈于整个大脑,产生夸大其词、夸大其事的“心晕”现象,从而一叶障目,难见世界。因此,我们的快乐并没有丢,只是我们把它藏起来了。找回快乐,关键在我们自己身上!
开心着过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呢?比起那些身体有缺陷但事业有成者,我们不是更具有快乐的优势吗?可见,最根本的快乐在你心里,也就是怎样看快乐的问题。所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让自己快乐;只要快乐抓在自己手里,就不会被别人偷走。消灭快乐的敌人,只能靠自己。P1-4
时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议论:“快乐在哪里?怎样才能快乐?”自己也常常问自己:“究竟怎样才算是快乐?”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去了,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造出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突然来访。”
看过这个故事后,似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要不要快乐由我们自己决定。可是,还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总是感觉自己活得很累,为工作累、为生活累、为感情累、为孩子累,认为自己收入不如别人,职位不如别人,家庭不如别人。凭什么别人就可以住花园别墅,而自己却还是破砖烂瓦;凭什么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平步青云,自己却总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小职员……社会太不公平。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太充分了。
如果一个人整日整夜地这样想,任何人也帮不了他。还记得那个寻找快乐的富翁吗?那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到处寻找快乐。可走过万水千山,也没有找到快乐!他很沮丧,正好遇到一农夫背着一大捆干柴哼着小曲从山上下来。富翁见了,问农夫:“我很有钱,可为何还没有你快乐?”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干柴,舒心地揩着汗水,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的确,当权利的欲望在你心底燃烧,快乐就从你心中逝去;整天名利缠身,何有快乐?整天你争我夺,何有快乐?整天心事重重,何有快乐?整天小肚鸡肠,何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懂得“放下”,只有“放下”了,快乐才无处不在。它可以藏在我们日常的活动中,它可以躲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它可以存在我们的心里,它可以停在我们休息的驿站里,它可以站在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家庭中……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什么事情都是值得快乐的。苦难是一种磨练,挫折是一种成熟,烦恼是一种成长……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的心“快乐”了,它都会走向快乐的一面。所以,我们的“心”千万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别给心灵套上太过沉重的功名利禄之类的枷锁,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一样,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唾手可得。
而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快乐”之书,它没有过多的大道理,也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有的只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因为只有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快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随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写这本书的过程,痛并快乐着,就像是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养育着一个孩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感到欣慰。我此时的心情也是如此,欣慰地看到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多快乐的价值。
欣慰的同时,也松了口气,因为我是用心地去写这本书,把我所想到的、所经历过的、所体会到的都印在了纸上。我不敢说我的文采多么好,我只能说这本书能真正带给读者一些有用的东西。因为读者买书是用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一本好的书就更是如此,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这样。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为了做到真正与读者交“心”,我都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个文字。同时,我还参考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资料、杂志报纸,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得到更多实用的东西。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抛砖,大家能够从中找到所需要的“玉”。当然,在引用一些资料的同时,有些文字,在网上经过反复的复制、粘贴,恐怕已经很难找到它的原始作者了,还请真正的原始作者与我联系,对于作出贡献的人们,我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深刻地了解到那些和我一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身体与心灵的疲惫,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渴望每天都有一颗快乐的心。于是,我把这种对于“快乐”的渴望和热情都投入到这本书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和我一样为工作与生活所累、并承担着各方面压力的人们。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和身边的人:你是怎样得到快乐的?当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有些人侧重于运动之后的酣畅淋漓,有些人迷恋于美食中的享受,还有一些人喜欢心灵上的快乐,更多的人则把快乐建立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其实,我个人觉得,快乐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感觉,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过程都可以产生快乐。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所以,只要你愿意,快乐就会随时围绕着你,直到永远。因此,我把我能想到的能产生快乐的地方都一提到了,希望每一个拿起这本书的人都能从这些简单的小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我想,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能做的很少,但是,这本书的力量却要比我强很多,能让大家去做很多,并且取得一些成果,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当然,能为读者作出一点点自己的贡献,不管这个过程是怎样地艰辛,我都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