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专论”、“杂论”和“访谈”三部分,内容涉及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农村土地制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法律与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等;关于合作的经济学的成果,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的方向;另外,书中还收入了作者思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大学理念、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学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产权理论与制度经济学/湘籍学者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黄少安 |
出版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书分为“专论”、“杂论”和“访谈”三部分,内容涉及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农村土地制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法律与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等;关于合作的经济学的成果,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的方向;另外,书中还收入了作者思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大学理念、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学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成果。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成果都是围绕产权和制度展开的:企业理论的研究偏重产权结构和制度;对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研究是从制度维度切入的;法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书中的“杂谈”实际上也还是谈制度。 全分为“专论”﹑“杂论”和“访谈”三部分,内容涉及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农村土地制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法律与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等;关于合作的经济学的成果,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的方向;另外,书中还收入了作者思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大学理念、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学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成果。 目录 第一部分 专论 专论一: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关于制度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 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比较 从“潜产权”到“产权”:一种新的产权起源假说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假说及其验证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内地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与代际交叠模型——东方文化信念中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分析 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及政府在改革进程中的角色——以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作为案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专论二:法经济学研究 收入分配成本变动原理与国家农产品贸易制度的演变——对英国谷物法变革(1815—1846年)的重新解释及其启示 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 史蒂文·莱维特法经济学思想述评 专论三:关于“合作”的经济学 从“竞争”的经济学转向“合作”的经济学——对“经济学革命”的回顾和“合作经济学”的构想 论两主体情形下合作剩余的分配——以悬赏广告为例 第二部分杂 论 杂论一: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作科学来发展——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杂论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理念——“经营大学”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理性与感情手段与目标——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再思考 对民间资本投资大学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杂论三: 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 第三部分 访谈 访谈一: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方向要一致——《学术月刊》2003年6月学术专访 访谈二:以工代赈与缓解失业压力——《光明日报》1998年4月24日专访 访谈三:从“竞争”的经济学转向“合作”的经济学——《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专访 访谈四: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股权融资——《经济日报》2002年4月18日专访 访谈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2月9日专访 访谈六:金融平稳运行下需关注信贷风险——《金融时报》2008年1月18日专访 附录 黄少安自传 试读章节 一 制度分析是基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通常认为,新古典制度学派是个体主义的方法论,演化制度学派是集体主义或群体主义的方法论。在新古典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个体具有完全能动性,能够理性地算计,依靠个体追求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的动力,将制度从一个均衡移向另一个均衡。由于制度变迁是由个体理性算计形成,一些引起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被视为外生变量,通常还存在多重均衡,很难描述具体的变迁路径。相反,一些演化理论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个体在制度演化过程中是没有能动性和无意识的,制度变迁是由某种凌驾于个体意识之上的系统(集体或群体)动力驱动的。显然,对于存在认知主体的人类制度演化而言,这两种理论都比较极端。前者过分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目的性,后者过分强调人类的无知和结构功能。因此,在传统的制度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方法论上的紧张和冲突。但是,哈耶克却是个例外,他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这种冲突。如果个体主义是如新古典的唯理主义,集体主义是如结构学派或功能学派的整体主义,那么,哈耶克的经济学方法论既不是个体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哈耶克(1945)早在对个体主义真伪的辨析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其方法论并不是个体具有完全自由或能动的个体主义,也不是个体在结构面前毫无能动的结构主义或集体主义,而是基于认知进化的进化理性主义,即个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双向的反馈关系,个体既受制于社会结构,也能够通过改变规则推动结构演化(哈耶克,1967)。进化理性主义是否为制度分析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论视角?也许可以认为,个体的理性总是在不断试错、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得到进化。制度变迁既受到个体目的性行为的作用,也受到个体意识之外的系统动力的作用,是在“知”和“无知”的协同演化中展开的。 二 制度是构建的还是演化的 对于制度起源,有建构论和演化论两种观点。构建论中,又分为基于自由主义的构建论和基于权威主义的构建论。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由个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理性算计有意识建构形成的;而权威主义则认为制度可以依靠权威机构或社会精英设计、颁布和组织实施。演化学派认为制度是由长期的无意识演化选择生成的。建构和演化被普遍认为是对立的。演化强调行动者的无意识或无目的性,即使行动者是基于有限理性算计的,互动的结果也不是预先就存在于行动者的目标函数中。而建构是指行动者有意识地将互动结果预先固定下来,并存在于行动者的目标函数中。实际上,自由主义的构建论和权威主义的构建论有明显和根本的对立,几乎不可调和。演化论和新古典的建构论却并非完全对立或绝对不可交流。总体而言,制度能否构建?是构建还是演化而成?这可能要关注制度的不同层面、制度的长期或短期。短期的和具体的制度,人们往往可以构建(包括权威主义的构建),而长期的基本的制度却往往难以构建或构建的努力常常失败。实际上,一些从短期看来具有明显建构特征的制度可能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演化似乎也为建构设定了标准,只有符合演化趋势的建构才更具有适应性。随着互动中认知的进化,许多原先无意识或难于用言语表达的默会知识或局部知识,会逐渐变成标准化的编码知识或共同知识。自发演化形成的非正式制度随之被构建成正式的制度。因此,一旦引入认知进化的因素,演化和构建表面上的不和谐就可能消失。从这个意义上看,演化可能是更为本质的现象,而建构是演化达到某一阶段的产物,此过程伴随着人类认知的进化。因此,任何建构都是局部和短期的均衡,是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某一个驻点。 三 演化论和博弈论作为方法是否可以通约 当前,在制度分析中广为运用的演化博弈方法被认为是方法论的重要创新,其实,“演化博弈”是一个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我们最近对此进行了讨论(黄少安,黄凯南,2006)。在新近语言哲学和范式不可通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语言分类结构的视角对演化和博弈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系统的比较,认为演化与博弈无论从概念、描述、方法、工具和解释逻辑上都存在鲜明的区别,是两种不可通约的分析范式或方法,不存在第三种诸如演化博弈的理论语言能够促成演化与博弈的有效交流。因为博弈是有主体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选择,是追求最大化的;而演化是无明确主体或者主体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至少不是最大化算计的主体。演化的方法或范式与博弈的方法或范式可以分别用于分析不同层面的现象,但是二者不可能结合成一种所谓的演化博弈的方法而用于分析同一现象。演化博弈实际上是一种更为隐秘的新古典帝国主义手段,是传统博弈论的拓展,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无关。正如何梦笔(Herrmann—Pillath,2004)谈到的,制度演化过程是存在着有意识、有目的和有意图的个体能动行为。这为建立无意识演化和有意识博弈之间的联系留有位置。演化和博弈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更为本质并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问题,即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类理性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我们认为,现实中的制度演化和博弈是共生关系,制度经济学必须能够描述这种“无知”和“知”的共生现象。当前的主观博弈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演化和博弈的紧张关系(青木昌彦,2005)。在短期中,可以假定个体是在既定心智模型下从事主观博弈,但是,随着客观结果与主观预期不一致的频率增加,个体可能通过适应性学习搜寻新的知识联结,在较长的时间里,可能改变原先的心智模型;接着,又在新的心智模型下从事短期的主观博弈,以此类推;从长期看,制度处于演化中。因此,如果博弈被视为主观的,并且共同知识也是主观和变化的,长期宏观的制度便可看成是由无数个短期、微观个体的主观博弈演化形成的。 制度及其变迁,客观上存在着演化与博弈的互动关系,但是,它们是两个层面上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演化博弈的运动。可以分别用博弈方法和演化方法分析,但是不能用所谓的演化博弈方法把两个层面的运动当成一种现象分析。用博弈论分析微观,用演化论分析宏观。长期宏观的制度便可看成是由无数个短期、微观个体的主观博弈演进形成的。P6-9 序言 在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无论是通衢大埠,还是仁里互乡,大概都能列数一些声闻各异的历史名人来凸显门户,装点家园。时下常见国人藉“地灵人杰”一词来形容自己所拥有的一方水土,自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也许一个好词如果用多了,好词也就乏味了。不过,“地灵人杰”一词之于湖南,多用几次恐怕也不算过分,除非有人一定要把长沙岳麓书院山门联语“惟楚有材”中之句首虚词“惟”字误解为“惟一”之“惟”,把湘人推向孤立。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钱基博《湖南近百年学风·导言》)“倔强”意味着固执与坚忍,“自创”辄彰显个性与特质。后皇嘉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叶绿果圆。《离骚》以橘林比拟楚蛮,可谓形神毕现,人木三分。遥想屈子长歌当哭,引汉京枚马之辞赋,廉溪绍休先哲,作程朱义理之开山;王船山匿永郴衡邵之间,以清苦勤续湘学,曾涤生担书生征战之苦,挟军功倡言洋务;左季高古稀护国,奏响舆榇出关的激越与悲壮,谭复生横刀赴死,甘做变法流血第一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是回报家园的永久广告。20世纪的三湘健儿更是别开生面,高潮迭起。杨皙子引吭高歌:“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杨笃生唱响“湖南独立”:“建天心阁为独立厅,辟湖南巡抚衙门为独立政府,开独立之议政院,扩张独立之主权。”歌者未必尽力,闻者却是有心。且看黄克强断指挥师,屡败屡战,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基;蔡松坡断喝止水,气冲霄汉,赓续新生民国之道统与法统。还有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润之,率领劳苦大众站立起来,还有“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胡耀邦,无论顺逆与否,都在守护为民做主的政治誓言……如此奢华而庞大的人才序列随时都能昭示湘人那隐忍自强的弘毅与荡气回肠的才思,为务实与敢为相表里的地域神力与文化特质代言,启引来者。 “大树底下好乘凉。”橘农之传人承接这样一份家业,那是何等厚重,何等荣光!然而,厚重之下,便是压力,荣光之上,高悬责任。无论在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民歌五祷的承平时期,既有“无湘不成军”的传奇佳话,也不乏以专业知识报效国家的湘生方阵。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阵营里,以乡音为胎记走向五湖四海的湘籍学者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还不乏向权力说真话的三闾大夫。 固然,若以学术而论,20世纪的百年景象还不容乐观。就前半个世纪而言,多灾多难的国人几乎一直在硝烟炮火的夹缝中熬过来,治学之难可想而知;后半个世纪虽已云开雾散,只因人为的政治运动起伏在先,拜金主义横扫在后,再加功利主义的工科管理模式强制天下,学者所当拥有的一方平静并不常见。吾辈自有理由怀疑:在整天住牛棚、戴高帽,好不容易留下性命一条的前辈中,尤其是在朝“红太阳”背“红宝书”当“红小兵”或“红卫兵”然后长大成人的吾辈后学里,还能产出什么模样的“名师”甚至“大师”?吾等当年该读书时无书读,如今虽有书读却被钳制得无法读,而自封或互封“名师”、“大师”之多,一如过江之鲫,岂不滑稽?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苦乐,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学术。即使在误把学府当作官场与商场的今天,总有部分苦心向学之士尽力守住自己的三尺书桌,以“孤舟蓑笠翁”的姿态与“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的心境,驰骋在广袤无际的求知时空。惟其如此,甫满周岁的湘潭大学出版社以并不充足的财力,推出“湘籍学者丛书”,希望藉此向6800万潇湘民众与全国读者集中展示湘籍知名学者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的分量与风采,进一步提升湖南人才资源的知名度,且在湖南学术文化界与散落四方的湘籍知名学者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将以往局部与问或的联系变成整体与持续的互动,推进家乡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而推进高水准、高品位的区域与社会发展智库之形成,做好中部崛起这篇大文章。大任如斯,其情可感,该社邀我忝列其问,共襄雅举,而我自量德浅能鲜,并非毫无难色。以袜线之才混世,记问之学糊口,岂敢登高呼唤,尽人“彀中”,而且学术标准的厘定与作者的取舍尤为棘手,它肯定属于得罪师友的苦差一宗,较之盟军当年的滑铁卢之魔战,恐怕尤有过之。只因湘潭大学出版社社长章育良教授等人的友情感召,加之某些师友的敦促与支持,包括跻身异域名校的终身教授、扎根国内的长江学者与接受国家领导人理论咨询的济世之士,勉为其难矣。倘若此差亦不失为饮水思源者报效千里故园的一种方式,那么,个人得失,在所不计,投石问路,静听高明。 本丛书拟以学者的学术论文为基,凸显学术性,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取个人文集之形式,每人一卷,责权分明。由于湘潭大学出版社的财力所囿,“丛书”不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而且暂时偏向中青年学者,作为主编,后者是我最为不安的。作者的年龄限制把许多无论健在与否都是德望两全的学术前贤置若罔闻,不仅有伤“湘籍学者”概念与丛书的完整性,亦将明显削减丛书本身的学术含量,虽然这不等于说丛书的受稿与审稿将避开前辈的指点与把关。至于全书的规模,仍当视出版社的财力挖掘而定,拟作长期性的出版规划,暂时不限制收藏之日期。 莽莽洞庭水,巍巍南岳峰。千里故园虽无大漠孤烟的苍茫与长河落日的壮丽,却有七二峰云岚掩藏芙蓉世界的神秘,更有卅六弯风月映照海上蓬莱之胜景。大江东去,不过湘水余波,渔歌潮起,重组人间忧乐。如果说本色难改的湘音堪称四方游子没有期限的名片与护照,那么挥之不去的乡情辄使四方游子的思乡之念一如资江春雨。农历年前的那场暴雪肆虐三湘,严冰封锁回家之路,吾等退票之无奈至今刻骨铭心。“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谨藉“湘籍学者丛书”的启动与陆续印行,发抒一份浪迹天涯者的丝丝牵念,捎上我和各卷作者以及关注丛书出版的所有南楚后裔对父老乡亲的祝福与期待。 夜幕收星,蓟外稀声。芷兰无语,谨此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