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叶炜,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他在本书中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官吏分途”现象,特别是南北朝隋唐时期胥吏制度的发展变化。全书史料丰富,逻辑严整,是一本相当有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分析,探讨了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问题。从文书胥吏系统的发展背景、形成进程、社会等级、道德定位、管理政策等诸层面入手,对作为一种政府公务人员分类、分层现象的官吏分途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源流、演化趋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洞微烛幽的考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本书的思路与篇章 结构
第二章 中古胥吏制度发展的背景:隋唐官员的分类与分层制度之发展
第一节 唐代官员分类分层制度概况
一、旧官员分类分层方式的没落
二、唐代几种新的官员分类分层方式
三、唐代官员分类分层方式对后代的影响
第二节 从四等官和勾检官制度看隋唐官员分类分层制度的确立
一、四等官制的渊源及其确立
二、从县主簿的变化论勾检系统之建立
小结
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官吏分途
第一节 内在表现:南北朝隋唐之际“流外”性质的变迁
一、梁流外七班国官、府属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二、梁流外七班中央事务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三、梁蕴位、勋位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级变迁
四、诸令史之由流内而流外
五、四等官制与“流外”性质的变迁
第二节 外在表现:从冠服制度看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官吏分途
一、冠制:不通于下
二、服制:自成系统
小结
第四章 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形成
第一节 隋唐中央文书胥吏的构成
第二节 隋朝中央文书胥吏系统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唐朝前期中央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发展
小结
第五章 隋唐胥吏的个体黯淡与群体凸现
第一节 主动性:南北朝文书胥吏职务行为的特色
第二节 隋唐胥吏的日常工作
第三节 被动性:唐代文书胥吏职务行为的特色
小结
第六章 职位管理:唐代胥吏的管理特色
第一节 唐前期职事官经济待遇结构中的品位、职位因素
一、隋与唐初的禄和职田
二、唐高宗乾封元年以前中央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
三、唐玄宗时期中央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
四、唐前期地方官经济待遇结构分析
第二节 “流外品”的职位、品位双重意义
一、流外与杂任多无散阶
二、流外品的性质
第三节 职位管理与流外九品意义的淡化
一、对流外官的管理
二、对流内官任流外及杂任者的管理
三、对流内吏职的管理
小结
第七章 社会身份等级:唐代胥吏阶层的形成
第一节 “官”、“吏”内涵与二者边界的清晰
第二节 从转迁论文书胥吏职系的形成
一、非流内文书吏内部的转迁
二、流外文书吏入流以后的任职及其转迁
第三节 胥吏内部的群体自觉
小结
第八章 胥吏性恶说:唐代士大夫对胥吏群体的道德定位
第一节 “吏畏民怀”与“吏不敢欺”:隋唐地方官的追求
第二节 “吏畏民怀”与“吏不敢欺”的逻辑:胥吏为恶的预设
第三节 君子与小人:胥吏道德地位之固化
第四节 “律禁小人”:胥吏性恶说之下的制度安排
小结
第九章 压制与激励并举:唐朝后期的胥吏管理政策
第一节 加强对“流外人流”的限制
第二节 歧视性限制:禁止胥吏参举进士科
第三节 多元化的激励措施
一、提高胥吏职位稳定性
二、给予部分胥吏流内官待遇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