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帝内经(附光盘养生智慧共2册)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曲黎敏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曲黎敏教授继畅销书《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后再品《黄帝内经》,书中详细阐释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病变及相关中医对治,讲授了中医望闻问切常识等,帮助人们简明认知人体发生病变时的微小征兆,指导人们尽早发现身体的疾患并及时医治。这既是实用的人体智慧之书,也是养生与生命智慧之书。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而是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曲黎敏教授对《黄帝内经》的精彩解读素有口碑,风靡全球华语地区。她对中医养生智慧的讲解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读者既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方法,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根据曲黎敏教授讲演内容辑成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出版不久即畅销数十万册,热销大江南北。不仅财政部、卫生部、中石油、中国移动等众多中央部委、大型企事业单位纷纷团购,许多百姓家庭也将其作为必看养生读本。

此次推出的“超值礼品装”,不仅包含两本畅销书最新修订版,更免费赠送曲黎敏《十二时辰养生》DVD,实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佳礼品!

目录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书系总序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黄帝内经》

 一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二 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

 三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四 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

第二章 中医与日常生活

 一 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

 二 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三 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

 四 “终始”的意思

 五 何谓“仁、义、礼、智、信”

 六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七 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药

 八 “咽喉要道”的真正含义

第三章 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一 子时——胆经当令

 二 丑时——肝经当令

 三 寅时——肺经当令

 四 卯时——大肠经当令

 五 辰时——胃经当令

 六 巳时——脾经当令

 七 午时——心经当令

 八 未时——小肠经当令

 九 申时——膀胱经当令

 十 酉时——肾经当令

 十一 戌时——心包经当令

 十二 亥时——三焦经当令

第四章 上古天真论

 一 生命是一个过程

 二 法子阴阳,和于术数

 三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四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五 脏腑本性

 六 阴阳论——女七男八

第五章 四季的养生

 一 四气调神大论

 二 春天怎么养生

 三 夏天如何养长

 四 秋天怎么养收

 五 冬天如何养藏

 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第六章 关于饮食

 一 食物和药的区別

 二 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三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四 孔子的饮食观念

 五 不同节气的进补

 六 人参为什么补气

 七 食物的偏性

 八 五昧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九 桂枝汤

第七章 情志病

 一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对治法

 二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

 三 人生四惑——酒、色、财、气

 四 百病生于气

 五 情志生克法

第八章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一 健康的定义

 二 人为什么会得病

 三 “五劳”和“七伤”

 四 中医解读亚健康

第九章 医道总纲

 一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二 顺其自然

 三 健康长寿靠自己

 四 天人合一

 五 医易同源

 六 医的本意

 七 药的本意

第十章 中医的要点

 一 人为本,病为标

 二 调动人体的自愈力

 三 强调身心互动

 四 重视人文关怀

 五 不治已病治未病

 六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第一章 中医的定义

 中医使生命长生——“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第二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养生的四个方面

 养性情

 养睡眠

 养居处

 养房事

第三章 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

 什么是五行

 人体五脏之象

第四章 《灵兰秘典论》的五脏解读

 《灵兰秘典论》解析

 心为君主之官

 肺为相傅之官

 肝为将军之官

 脾为谏议之官

 肾为作强之官

 五脏之外——膻中

第五章 不可轻视的六腑

 胆为中正之官

 胃为仓廪之官

 小肠为受盛之官

 大肠为传道之官

 三焦为决渎之官

 膀胱为州都之官

第六章 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

 中医看病之“望”

 中医看病之“闻”

 中医看病之“问”

 中医看病之“切”

 生病的四个层次与中医对治

第七章 人生智慧与养生智慧

 扁鹊的医术与境界

 寿限与养生

 人生的道德修养与养生

试读章节

有人会问: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词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这些词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一番。

什么叫做魄力呢?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精气神的“神”,实际上都是指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在表现。就好比油多了光亮就大,火焰的光芒就是“神”,所以“魄”是肺经、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都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够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属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有的人生命力很旺盛,看上去很有精神;反之,有的人看上去很萎靡。那么“精神”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们首先来看看“精”,它来自肾。在中医概念里,肾主藏精;而“神”,在这里专指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所谓“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外现就是精神。如果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就会显得特别没有精神。所以,“精神”同样也是指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东西。

再看“胆识”。《黄帝内经》认为:胆是主决断的。有没有决断力也是领导力的一个体现,而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一个人胆气足不足。并不是说一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了,关键还是一个胆气足不足、胆精足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最终有无成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意志的物质基础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里,意是脾(精)的外现,脾的神为意,脾主运化。《黄帝内经》说“心之所存所谓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为记忆力。实际上,有没有意志和记忆力关系不大,关键是记忆能不能跟所看到的事物相关联。如果能够相关联的话,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宽广度,而这个思维宽广度就是“意”。所谓关联性就是运化,这就是脾的功能。聪明,反应非常快,这都是运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志”指肾的“神”,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补肾。为什么?因为我们生命本能的很多东西都跟肾密切相关,志是肾神的外现。意志这个词中,“意”指的是运化能力,也就是思维的宽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定力。如果说精神是指心肾相交的能力,那么意志就是指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又能定得住多少,这就体现你的意志力了。如果一个人很聪明并具备思维宽广度,却唯独定不下来,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做事照样会失败。

“聪明”就很好解释了。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意思就是说,肾的精气通于耳,肝的精气通于目。所以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是看他的肝肾功能。肝功能好,眼力就好;肾功能好,耳力就好,如果耳鸣眼花,就是肝肾出问题了。

我们的人体就如同一棵大树,在外的枝杈都是根部的反映。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命活力来源于身体本身,从肾精来,从这些神明来,从生命的高度来。所以,学习《黄帝内经》是在培固我们的智慧元气,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在西方医学当中,不太讲究神明这个概念。在西医看来,心脏就是一个泵而已,与神明无关。所以在现在的器官移植当中,有些现象就令人费解。曾经有这么个案例,有人移植了猪的心脏,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慢慢地大家发现他有一个表现:他没事就喜欢用嘴去拱墙。其实,这就是中医里讲的“心之官为思”。意思就是,人如果心气足的话,神明就会反映到大脑当中去,然后慢慢地就会改变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有了猪心就有了猪性。

所以,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向内看,内在地去观察我们的人生,并且看到神明的那个层面。但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人其实很不愿意向内看,因为向内看很麻烦。每个人都有着顺从天命、活一天是一天的惰性,而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所以不愿意向内看。另外,向内看很痛苦,一旦真的看清楚了生老病死,就像释迦牟尼一样,那就只剩出家了。所以,先是不愿意向内看,然后是不忍向内看,这都是人的惰性决定的。

《黄帝内经》是很高明的“向内看”,是不打开地“向内看”。而西医大多采用的是解剖的方法。仔细一想,解剖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打开能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才是了不起。所以,中国中医非常了不起,它没有打开身体就知道人体里面内在的气血是怎么回事。那么要凭借着什么“向内看”呢?凭借着“道”去看,凭借方法、规律去看,所以对人的要求很高。因为对人的要求高,所以《黄帝内经》这本书是“自古圣贤皆寂寞”,很少有人理解,这也是《黄帝内经》寂寞的一个根源。

自古以来,人都存在的一个无知的盲点,就是对自我很不清楚。在西方,弗洛伊德的学说影响了整个20世纪,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类的自傲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原先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哥白尼的学说告诉人们地球是整个太阳系中的一分子。第二次打击是,人们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人们,人非万物之灵,人源于动物,人的进化并不能抹掉他在身体结构和精神气质方面与动物同等的证据。最后,人就只剩下一个自信了,就是认为我了解我自己。可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告诉人们: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到底是由于你内心的什么驱动在发生改变。所以,向内看的问题对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来说都是一个终极问题。西方哲学追求的最终境界是“认识你自己”,而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跟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达到至善。P5-8

序言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黄帝内经》是一本奇异的医书,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是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和指称,它恰恰谈的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比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于是,我们学习它的过程就成了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流转的美丽旅程。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经典中,“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地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其所极地铺设张扬;另一方面,“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捷径,大到天地宇宙,小到个体生命,天与人尽在此中融和,象与数也不再虚无飘渺,而是如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那样真实而令人感动……学习它,玩味它,按照圣人的指点去挖掘探寻我们的身体及灵魂之秘,将是我们重整人生、完善人生的重要航程。

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思想、哲学上的差异并无法阻隔对人类生命肉体认识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或悲伤恐惧,人类情感和肉身的共通性最终也会导致人类关于医学观念的某些共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而这门学问在中国又体现为生活之道。中国的圣人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统统采取了打比方的方法,他不去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说它“象”什么,在《易经》里他画出卦来让你看它“象”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在《诗经》里他用“比、兴”的方法来描述人心;在历史书里他讲故事;在医书里他说春夏秋冬……他从来都不用大概念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因此中国的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老百姓可能不大明白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为什么子为鼠、寅为虎、午为马等等的原理,但千百年来中国的百姓因循着古训就那么自自然然地生活着,被称之为“中医”的医学护佑着……当探究到它的深处我们方知道,原来很多真理都是从身体里变现出来的,是自自然然的东西,因此参悟这门学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人体与自然的奇妙和谐,两者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而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生活和做人,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认知的事情,《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则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地完成这场对自我生命本体的认知过程。

这是一门仁术,它源于一种根本的、深沉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量及心灵的阅读。它熨贴着我们生命的根,传统医学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像一位老师,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并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

这是我们的一次关于身体的认领和解读,它发生在五千年前,甚至更远,在远古的讲堂上,一群圣人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自己阅读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迹背后,我们找寻,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秘密……

我们现在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似乎有些难度,但这绝不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与阅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都流淌着美丽而空灵的汉字的基因,只要我们能享受孤寂,我们便可以像阅读李白和杜甫那样去阅读《黄帝内经》,它一样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博大的精神和动人的韵律,一样有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所有美德,它确定权威与法则,讲究和谐与稳定,注重教化与实证,它不仅引领我们游走于宇宙太空,感受旷古时空的荒谬与空寂;而且引领我们不断地向内、向着那似乎不可知的黑暗,不断地问难探索,直至找到我们生命的真实的每一次悸动……

曲黎敏  二00七年十月

书评(媒体评论)

《黄帝内经》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曲黎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