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总统之一,在他的从军和从政生涯中,肯尼迪所展现出来的卓越领导力使他收获了拥护者的忠诚,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把他带上了事业的巅峰。在那个变革蕴含风险但变革又注定要发生的年代,他的领导力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鉴于肯尼迪身上毋庸置疑的个人缺点、严重的身体疾患和其他问题,肯尼迪的成就显得更加伟大卓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因素足以摧毁他们的所有梦想和激情。本书阐释了肯尼迪在生活和工作中待人处事的核心原则,为今天的领导者们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帮助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约翰·肯尼迪的领导学--一位传奇总统给我们的启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约翰·巴恩斯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总统之一,在他的从军和从政生涯中,肯尼迪所展现出来的卓越领导力使他收获了拥护者的忠诚,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把他带上了事业的巅峰。在那个变革蕴含风险但变革又注定要发生的年代,他的领导力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鉴于肯尼迪身上毋庸置疑的个人缺点、严重的身体疾患和其他问题,肯尼迪的成就显得更加伟大卓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因素足以摧毁他们的所有梦想和激情。本书阐释了肯尼迪在生活和工作中待人处事的核心原则,为今天的领导者们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帮助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内容推荐 本书对肯尼迪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进行了详尽而独到的分析。正如本书的《前言》中所说的,目前市场上有关肯尼迪的书作多如牛毛,但专门论述肯尼迪领导方法的论著,目前仅此一本。原作者不仅总结了肯尼迪在领导生涯中取得的功绩,归纳了其领导风格的特点和优势,还指出了肯尼迪领导工作中的失误和缺憾,从中提炼出了供后人学习借鉴的经验教训。同时,作者不忘提醒我们,外人眼中的肯尼迪对领导工作的信手拈来其实也源自他艰辛不懈的努力、除了天生的智慧外,长期的实践和磨砺锻造了肯尼迪不同凡响的领导技能。通过阅读本书,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们定会有所收获,对普通读者而言,具备一定的领导学知识对生活和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目录 译者前言 原版前言 致 谢 序 言 第1章 愿景:让世界前行 第2章 打破陈规:质疑现状 第3章 适应力: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第4章 领袖气质:树立风格 第5章 沟通:有效地表述观点 第6章 演讲稿的撰写:传达信息的艺术 第7章 学习的使命:克服你的臆想 第8章 团队建设:找到你的“博比” 第9章 制定决策:你的职责所在 第10章 误测和误判:错中求胜 第11章 危机管理:冷静至上 第12章 过错和失误:肯尼迪险些毁掉自己 试读章节 肯尼迪的愿景:黎明前的战斗与“新边疆” 回望过去,20世纪60年代早期似乎是一段田园诗般的美好时光,国内经济繁荣,国外也是一派和平共处的景象。然而,对当时的许多美国人而言,这段时期却似乎令他们感到威胁,甚至恐惧。 战后早期,人们曾以为,在包括苏联在内的二战同盟国的监管下,世界和平指日可待。但这份天真的憧憬很快就宣告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冷战”的出现(1947年,乔治·奥韦尔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了“冷战”一词)。同盟国不复存在,连美国谋划的用以保证战后国家安全的核垄断地位也随之丧失。由于在曼哈顿计划中混入了苏联间谍,在他们的帮助下,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49年成功爆炸,比美国专家的预测提前了许多。四年后,他们又研制成第一颗氢弹,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一夜之间大为提升。苏联的核武器威胁是惨烈的朝鲜战争历时三年的一个主要原因,超过3.3万名美国人在战争中丧生。 是的,约瑟夫·斯大林离世了,他死于1953年。随后,苏联处于一段不稳定的“集体”领导时期,直到一位新领袖的出现。他取代了斯大林的位置,在许多方面甚至比斯大林更加咄咄逼人,因为他看上去是如此地不可捉摸,他是尼基塔·赫鲁晓夫。农民出身的赫鲁晓夫粗俗鄙陋,热衷于发表各种浮夸言论,比如,他曾预言苏联将“埋葬”整个西方。“你们的子孙后代将生活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1959年,他在莫斯科对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叫嚣。 更糟糕的是,赫鲁晓夫似乎日益拥有将威胁转变为现实的实力。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发射震惊了整个世界,当它在夜间穿越美国上空时,地面上的人用肉眼都能望见。经它发射出的稳定的无线电信号被全世界的无线电话务员接收,那“嘟嘟”的声音仿佛是对正处于瓶颈中的美国太空计划的羞辱。 国家荣誉似乎还只是问题最次要的方面。不难想象,如果苏联人能用先进的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那么,在火箭上装载核武器并瞄准美国简直易如反掌。关于战争的记忆依然清晰,在二战的最后一年,希特勒对英国发射的常规短程V武器几乎将伦敦毁于一旦。如果换作远程核武器又会怎样呢? 尽管有了二战的经验教训,但艾森豪威尔总统却似乎还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核武器这个篮子里。由于担心预算赤字,他着重发展相对便宜的核武器(“货真价实”),而不是昂贵得多的常规武器。尽管如此,一些批评者,特别是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肯尼迪,谴责此举使得美国落后苏联的“导弹力量差距”日益扩大。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访问。访问结束时,这位苏联领导人向美国总统发出了访问克里姆林宫的邀请。此后,局势一度趋于缓和。1960年5月上旬,一架由中情局探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的u一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鲍尔斯被俘。两国的关系再次跌至冰点。一开始,艾森豪威尔宣称此次飞行与侦察任务无关,但鲍尔斯的供述很快推翻了他的说法。这也许是艾森豪威尔执政期内最为尴尬的时刻。20世纪60年代早期,民调显示外交政策成为美国人担忧的头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经济甚至可能是军事上,美国是否正面I临着落后于苏联的危险?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有些荒谬。但在当时,形势却并不明朗。据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们估算,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而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却勉强维持在2%一3%。1958年,经济的严重衰退导致失业率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大萧条的阴霾再次笼罩在美国上空。到肯尼迪即将上任时,失业率高达7%左右,情况令人担忧。 这位新科总统尤其在意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一说法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提出的——对美国当前局势的看法。但答案并不乐观。1949年,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夺取了政权,令美国人感到震惊和恐慌。一个世纪前,美国便同这个国家有了商业和传教上的往来。1898年,为了使古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美国曾为之浴血奋战。而今,古巴落入了一个叫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新共产主义独裁者手中。卡斯特罗公开宣称,要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他的苏式革命“出口”到整个拉丁美洲,并与试图阻挠的“美国佬”斗争到底。 在其他地区,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也在走向衰落。19个新兴的亚非国家获得了独立,他们都在联合国拥有投票权。跟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相比,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似乎为新的领袖们描绘了一幅更为美好的经济前景。更糟的是,苏联察觉到了这种情绪,并表现出意欲利用的种种迹象。 国内,20世纪50年代的消费主义和经济繁荣使民众对美国经济是否变得“疲软”产生了广泛质疑。曾历经大萧条及世界大战的一代人徒留叹息:“就这样了吗?”那些记录战后职场惨烈竞争的书籍纷纷荣登畅销书的宝座,例如《穿灰色法兰绒的男人》和《听话的职员》。艾森豪威尔甚至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门对“国家目标”问题进行研究。肯尼迪当选之时,被称为“婴儿潮”的战后一代已届成年。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肯尼迪与丘吉尔 几乎所有的领袖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和偶像,肯尼迪也不例外。他心目的英雄是二十年前在大不列颠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肯尼迪与丘吉尔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父亲都是活跃于政坛的知名人士。两人皆为贵族出身,且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尽管丘吉尔从未上过大学)。他们非但没有躲避兵役,反而利用各自的家庭关系谋得了入伍参战的机会,并都赢得了战斗英雄的荣誉。丘吉尔曾在南非作战,而肯尼迪则是在南太平洋。他们都在归国后立即投身政坛。两人皆文笔出众,且都在报社当过记者。此外,他们都能将看似不利的缺陷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丘吉尔口齿不清,肯尼迪则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最终成为优秀的公众演说家。他们甚至连晚婚这一点都极为类似,丘吉尔34岁结婚,肯尼迪则是36岁。 丘吉尔的人生轨迹也正是肯尼迪无限向往的。五十多年的公众生活为丘吉尔奠定了历史学家及公共学者的地位。肯尼迪的荣耀之路与之极为类似。 如果说约翰·肯尼迪与老约瑟夫·肯尼迪的父子关系是先天的血缘,那么,他与丘吉尔在政治上的一脉相承便是后天的选择。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为,如果年轻的肯尼迪(就像他的哥哥小乔那样)拥护父亲晦涩、悲观、孤立主义的政治观点而不是丘吉尔乐观的国际主义的话,他几乎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后来,肯尼迪使丘吉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被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的人(另一个是拉法耶特侯爵),含蓄地向这位英国领袖表达了敬意。 P2-5 序言 本书付梓之时,正值奥巴马当选第44任美国总统。从参选之初,奥巴马就被人们比作新一代的肯尼迪,被称为“下一个JFK”。 奥巴马与肯尼迪确有几分相似。他们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是参议员出身,且都是民主党人。两人皆年轻英俊,强调变革,且能言善辩、精力充沛、富于魅力。冥冥之中,奥巴马和肯尼迪的确缘分不浅:奥巴马恰好出生于肯尼迪就任总统的1961年;奥巴马在参议院使用的办公桌正是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曾经用过的那张。两人都因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精彩发言而一夜走红,也都写过很畅销的书。肯尼迪是第一位天主教总统,而奥巴马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然而,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许多看似偶然的相似其实是奥巴马的刻意模仿。从参选总统开始,奥巴马就有意遵循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足迹。2007年2月,奥巴马飞到爱荷华州的锡达拉皮兹小城,在肯尼迪当年就读的高中开始了他的首场竞选演讲;他将德国柏林作为其欧洲演讲的起点,因为肯尼迪于1963年6月在那里发表过“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今年8月底,奥巴马又选择在美国中部城市丹佛的“景顺”球场发表党内提名演说——1960年,肯尼迪也是在这个美式足球场内发表了提名演说。奥巴马甚至刻意模仿肯尼迪的风范,从说话到手势。现年79岁的肯尼迪演讲稿撰写人和心腹好友索伦森说:“肯尼迪和奥巴马都带着迷人的胜利微笑,我认为他们在观众面前或电视屏幕上都显得非常放松。他们从不对着麦克风叫喊,他们是在谈话。” 事实上,努力“向肯尼迪看齐”的远不止奥巴马一人;多位继任总统和两党总统候选人都煞费心机地把自己塑造成肯尼迪政治遗产的“继承人”。被说成在某些方面与肯尼迪相似或具有肯尼迪式的风格,这仿佛是给予领导者的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褒奖。肯尼迪给美国政治留下的深刻影响和他在美国历史上的尊崇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这位光芒四射的明星式总统身上笼罩着传奇般的绚烂光环:豪门公子,二战英雄,畅销书作家,优秀的新闻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议员,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灿烂笑脸和迷人风采,使美国人至今难以忘怀。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肯尼迪超凡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对常规思维和世俗偏见的不屑和摈弃,他那出神入化的演讲技巧、对电视媒体登峰造极的运用、在选人用人上的独具慧眼以及灵活随意的管理风格,这些都成为肯尼迪领导风格的个人标志,为他的政治生涯披荆斩棘,成就他于政治的权力之巅。 本书对肯尼迪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进行了详尽而独到的分析。正如本书的《前言》中所说的,有关肯尼迪的书作多如牛毛,但专门论述肯尼迪领导方法的论著,目前仅此一本。原作者不仅总结了肯尼迪在领导生涯中取得的功绩,归纳了其领导风格的特点和优势,还指出了肯尼迪领导工作中的失误和缺憾,从中提炼出供后人学习借鉴的经验教训。同时,作者不忘提醒我们,外人眼中肯尼迪对领导工作的信手拈来其实也源自他艰辛不懈的努力;除了天生的聪明才智外,长期的实践和磨砺锻造了肯尼迪不同凡响的领导技能。通过阅读本书,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们定会有所收获,对普通读者而言,具备一定的领导学知识对生活和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的翻译历时整整10个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翻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其间的辛劳和甘苦自不必说,而身体的种种不适几乎一度令译者中途放弃。正是书中肯尼迪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经历对译者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相信读者也能从肯尼迪卓绝奋斗的成功之路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并心有所悟。我希望这本倾注了感情与心血的作品不仅是译者的敝帚自珍,还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许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华夏出版社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吕娜小姐及本书责任编辑姬利敏小姐。她们给予译者的理解和关怀以及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都让译者由衷地感动和钦佩。此外,徐会志、余贵华、牛洪卫、李瑞峰、王磊、沈涛和徐鹏等都曾在我的翻译工作中给予了各种帮助,在此谨致深深的谢意。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正因为他们在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和精神上的温情鼓励,本书的翻译工作才得以如期完成。 由于水平有限,译文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恳请方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08年11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肯尼迪敢于漠视常规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也是商业领袖们的必备技能。本书对肯尼迪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宝贵的分析。此外,约翰·巴恩斯清新优美的文风也使阅读本书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 ——劳伦斯·库德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财经频道 《库德罗与公司》栏目主持人及首席执行官 “巴恩斯透过表象,揭示了机智和判断力的新的层面,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永恒的启示。” ——史蒂文·海沃德,《丘吉尔的领导学》及《里根时代》的作者 “约翰·肯尼迪以鲜明的愿景和领导风格,掌管着一个既拥有强大实力又面临着重大甚至严峻挑战的国家。本书总结了肯尼迪的经验和教训,为各行各业的领袖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材料。” ——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克·麦金内尔
“这本书是所有媒介时代领导者的必备读物!巴恩斯解构了肯尼迪备受瞩目的决策过程,并从一个新的独特视角对这位20世纪最具领袖气质的总统进行了领导和管理风格上的分析。” ——美国互惠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威廉·弗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