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谈笑傲江湖/金庸茶馆
分类
作者 温瑞安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倚碧鸳。金庸茶馆为天下武侠爱好者而设,是天下好“武”之人的茶馆。作者以专业作家的手法,从全局把握《笑傲江湖》“妙造自然,清新可喜”的整体精神,一幕幕细细说来,将其中线索、伏笔、因果、象征一一点出。

内容推荐

温瑞安以专业作家的手法,从全局把握《笑傲江湖》“妙造自然,清新可喜”的整体精神,一幕幕细细说来,将其中线索、伏笔、因果、象征一一点出。缜密、宏大而不失亲切,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看出金庸小说的“门道”。

目录

前言 从如痴如醉到分析评赏

第一章 “笑傲”谈

 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

第二章 谈《笑傲江湖》

 令狐冲的幸运与“一念之间”

 岳灵珊——负情女子的下场

 盈盈和《笑傲江湖》之曲

 仪琳是白衣大士的化身

 三位跟令狐冲有“血缘关系”的女性

 独孤求败与东方不败

 曰月教中的小角色

 “似正实邪”岳不群

 两个“无行浪子”的交情

 人物的淡化与焦点的转移

 枭雄与人杰

 佛门中五个好人

 神出鬼没与仙踪无定

 惨烈的华山派剑、气宗之争

 林平之与令狐冲

 几点值得商榷之处

 武功与学问

 闲角与闲笔

 少林寺中论英雄

 绝境里的人性

 惊心动魄的正邪结交

 英雄好汉大丈夫

后记 永远可以谈下去

试读章节

还珠楼主运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武侠小说带入了一个剑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极为深厚的国学底子、浩瀚干变的文字能力,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无论写景造境,叙物述人,文采繁富典丽,奇诡纷陈,每有精彩的描写,奇句妙造,令人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真要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又叹为观止,匪夷所思。难怪《蜀山剑侠传》发表的时候,真的有那么多人跑上深山野岭,企求修道成仙。

至于金庸,武侠小说因为有了他,才真正进入了“文学”的领域。很少人能不喜欢金庸的小说:纯粹是看故事的读者,会被他曲折离奇和生动的“说故事”手法吸引;纯粹是看人物性格的读者,会被他笔下人物强烈深刻的个性形象所打动;纯粹只看爱情文艺小说的读者,会被他悲欢离合深情刻骨的恋爱故事所感动;纯粹看侠义技击的读者,更被那英雄肝胆男儿志气和极尽武功之能的打斗场面震慑;就算是只要看主题意识的读者,也被作者在每个故事里深伏的题旨意义引起无穷回味;至于只看“纯文学”的学者大人们,也会被他那深入浅出进入化境的文字,以及运用各种文学的技巧,融合为一在小说里所折服。金庸的武侠小说,能使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看武侠小说。

还珠的文字雄深雅健,时婉约秀美,纤毫毕现,时如天风海雨,气吞河岳,极尽想象之能,笔走龙蛇,巧夺造化,真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若论小说上的造就,却比不上金庸,尤其在小说架构、呼应、人性的刻画方面,是远所不及的。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水准难免参差不齐,有的极佳,有的却不怎样,《全唐诗》四万多首,而为后人所称道者不过千首。这种情形,产量愈多而作品愈短(尤其诗词)便愈多见。李白、杜甫的诗,未必首首都好,华兹华斯、叶芝的诗也有劣作,降自现代作品,由于作品产量丰富,大众传播媒介发达,写作人更易粗心大意,这种情形更为严重。这种情形在武侠小说,更是屡见不鲜。通常一个武侠小说作者,可能写过一两部好作品,以后的作品水准便大不如前,或程度不一,就连还珠靶不例外,可是,这点对金庸而言,却是稳如泰山。他长篇巨著,自然气象恢宏,经纬万端,极离奇曲折之情,但中短篇作品也一样写得紧凑动人,高潮迭起,极峰回路转之胜。他十四部作品之中,写得最坏的一部,也不过是以金庸其他小说相比之下较差的而已,但仍然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小说。

P4-5

序言

这当然不是我第一篇评析有关金庸小说的文字,却是我谈论金庸小说第一部成集的书。我最早撰写金庸小说的评论文章,是在一九七四年,那时候自大马负笈台湾地区,在台北创办《神州诗刊》,曾主办过一些“武侠诗”、“武侠小说”的座谈会、讨论会,我就一连写了几期有关金庸小说的评论文章,收入在《绿洲》、《长江》等杂志里,而那段期间,也是我最迷金庸小说的时候,为他书中人物痴迷颠倒,为他笔下世界沉醉徘徊,真到了“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金庸小说却不可不看”的地步。那时,无论跟人谈琴、棋、书、画、剑、电影、聚会、活动、服装、考试,都离不开金庸那自书山字海里虚构出来的武侠世界。

当其时在台湾,金庸小说遍布全省每一角落的书坊,不过,他的著作,通常都被冠上别人的名字,当然,是他的作品,一看便看出来,绝对不需要超过一页。很多朋友拿着书来问我是不是原著,我一看便知,就连书局老板也来找我。当时我成了“金庸著作鉴别家”,仿佛任何“专家”一样,颇为洋洋自得。有几家报刊请我写一些金庸小说的评论文字,我也写了,在诗社跟皇冠杂志合作出版的《神州文集》里也刊载了一些,总共也有六七万字,但都散轶不全。不过,那时候,金庸小说虽人人心里叫好,但在杂志报章上直接谈他的作品,在台湾并不多见,我那时也没认识金庸本人,却在诗刊、文集、杂志上这样公开推介、明目张胆地写,当然也引起非议。不过,我这样做,没有任何原因,只因我喜欢金庸小说,想尽一分力量推广,使爱读小说的人都能读得到金庸小说。

现在,金庸小说在港台的版权上都没有了问题,精美的印刷、有力的宣传加上优异的质量,当可以使无耻无良的盗版为之绝迹,正是“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

后来我自己也创作武侠小说,武侠评论便不多写,直至一九八二年的时候,应吴仲达先生之邀,在《新生活报》写“谈武论侠”,其中谈到金庸作品的,也有数万字,多就一个观点、一个角度来发挥,以一个论见为单元,比较专门也比较沉闷一些,对一般读者并不十分合适。近年来读金庸小说已不似当年一般“热烈”,不过金庸小说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只是每读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以历久常新。好的小说始终耐咀嚼,《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莫不如是。我读金庸小说渐用一种分析、评赏的眼光,虽然不似以前如痴如醉的情怀,但仍一样喜欢金庸的小说。

当然,诚如任何作品一样,金庸的小说不是没有缺点的,只不过修为炉火纯青、笔力已臻化境的作者,能把缺失尽量修饰、减少,令人不易察觉出来,而把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这两三年来常在香港,看到金庸作品不断掀起高潮,而且还兴起所谓的“金学研究”,觉得这是“实至名归”,本来既然人人都写,我便不准备凑这一份热闹。不过在三年前,我曾向金庸夸下海口,说准备写《金庸论》(当时野心不小,拟撰写《金庸论》、《古龙论》、《张彻论》、《金铨论》四书),迄今仍未做到,生平最不喜言而无信之徒,自己更不希望这一桩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直没做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0:54